竹里馆阅读理解题答案

时间:2021-06-29 10:24:41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阅读欣赏+训练】《竹里馆》

1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精通音律。今存诗400余首,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两类,重要诗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题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长啸”。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尘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月下的竹林在琴声中更显静谧,夜晚的琴声在竹林中也越发悠远。读来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题库

1

2

1、 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

暗。

参考答案:A

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2

篇二: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津区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语文科题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股神秘的能量来自黑洞的中心,这个现象让科学家感到非常奇异,后来被证

班级姓名 考号 实:这个黑洞正在吞噬(tūnshì)一颗恒星! ..B.车头车尾离前后树各不到5厘米,是咋“卡”进去的呢?一张超剽悍(biāohàn)..停车照近日火爆网络,记者昨天见证了这一停车奇观。 C.落马贪官看重祖坟风水,庇荫(bìyìn)子孙到底该靠什么?古人云,“修墓不..如修德行,挪坟不如挪心地。” D.有时候,人可能会因为妒忌(dùjì)别人而寝食难安,甚至陷于疯狂,不会阿..Q精神胜利法,容易死钻牛角尖。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赢弱 告罄 真缔 毛骨悚然 B.凛洌 步履 阴霾 略胜一愁 C.水潦 沧穹 悲怆 慷概以赴 D.娴熟 恍惚 羁绊 相得益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择廉租房不仅解决了住房需求,减轻了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静观其变,待楼市逐步平稳和理性后,可以再次实施新的购房计划,可谓进退维谷。 ....B.他们宁愿选择朴素与简洁的生活,选择跋山涉水甚至风餐露宿,在山野乡村里....寻访那即将远去的风景,用心去呵护自然与友情。 C.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最终支持着她在饱经生活的各种历练后,在芸芸众生中开....出了那么一枝属于她自己的芳香四溢的花。 D.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依照提示加以改正。(4分)

随着一声厚重的船笛声,以“多彩西部”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

览会(简称“西旅会”)正式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①据了解,本届西旅会以加强西部旅游产业交流合作、促进西部旅游和西部经济发展。这个汇集了西部12省区市参展的西部旅游“奥林匹克”盛会,②不仅将展现多彩西部的旅游特色,更将让你感动到“重庆,非去不可”的魅力。 西部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③长江三峡、丝绸之路等大多数精品旅游线路绝大部分都在西部。可贵的是,西部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不仅为全国旅游

发展增加了亮色、提供了有益探索,更成为推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近年来,重庆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④旅游将成为重庆新的一张名片,成为西部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5.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内容前后一致。(4分)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

是 ,;亲情

是 , 。父母和子女是亲情的最大

拥有者,让我们拿起笔来,抒写我们的家,抒写我们的亲情吧!

6.文学常识填空。(4分)

(1)《童年》是苏联作家(人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

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

活。

(2)法国动物学家法布尔的著作《 》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举

世公认的文学经典。

(3)在书法中,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分别是以唐代欧阳......

询、 、.

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这四位的姓来命名的,俗称“楷书四大家”。 ...

7.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近段时间以来,CCTV广告连续播放重庆市主题宣传语“重庆,非去不可!”,在

同学们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现在邀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如何让外国朋友了解“重庆,非去不可”?重庆市旅游局希望国外友人给出地

道的英文翻译。昨日上午重庆女婿、洋笑星大山在微博上转发了重庆旅游局上的微

博,并对英文宣传口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鄙人向我挚爱的重庆建议:We like

it hot!借用hot的四层意思——热、辣、性感、时髦——够重庆的吧”。在文中他

表示,对于微博上“Love to Chongqing”的译法,他觉得“宣传力度太弱了,也没

体现出重庆特色”,而“宣传口号中英文不必完全对应”,因此用hot,他觉得更能

代表重庆的特色。市旅游局对此非常感谢,也希望有更多的海外友人能给出既贴切

又让外国人了解的英文翻译。

(2)有同学认为,应该把主题宣传语改为“重庆,非来不可!”,这样更好些,.

你觉得呢?谈谈你的看法。(3分)

(3)“重庆,非去不可”,作为重庆人的你,不妨帮忙想想,重庆有哪些“非去

不可”的地方?请任荐一处,写一段文采斐然的推荐语,不少于40字。(3分) ....

可供参考:朝天门、磁器口、三峡、白公馆、大足石刻、南滨路、大学城??

推荐地方: 推荐语: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8.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竹里馆》里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跃一道道

关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在感叹现代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人才辈出,新人涌现的时候,常用清

朝赵翼的《论诗》中的诗句来形

容:,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狼》,回答文后各题。(15分)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

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

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

B.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 ..

D.①又数刀毙之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各填入一个动词,完成对文章每段内容的梳理。(4分) ....

①遇狼 → ②狼 → ③狼 → ④狼 → .

⑤狼

12.屠夫和狼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胜利。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屠户的机智、..

勇敢?请结合文章,分别作具体分析。(4分) ..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21分)

怀念月光 严春友

⑴城市是没有星空的,月亮在城市中已经没有其位置了。由于电灯太亮,也由

于人们只注视着大地,无暇去仰起头,看一眼头顶上的星空,月亮几乎从城市人的

视野中消失了。天上的星星屈指可数,大多数不见踪影,完全隐没在一片迷蒙的夜

光里,只有几颗较大的星星闪着微弱的光,认真地寻找天空才能看得见。

⑵每当农历十五前后,一轮金黄的圆月从高楼大厦顶上升起,却显得苍白无力,

没有灵性,缺少生机,如同一位久病不愈的人。这时,我就回忆起从前的月亮,那

是农村的月亮,是没有电灯的农村的月亮。

⑶乡村的月亮比城市的月亮可要大得多,也亮得多,即使是月初的月牙,也像一把雪亮的刀子,放着寒冷的光芒。十五的月亮就更不用说了,浑圆、透明、洁白,

像一块毫无瑕疵的美玉,镶嵌在墨蓝的天空上。仔细看,甚至可以看清月球上那一道道的山梁。她是那样的巨大,以至于拥抱了整个山峰。

⑷月亮从邻居家的草房顶上升起来,可以看见房顶上静悄悄行走着的家猫,它

的影子长长的,穿过了梧桐树和石榴树,落在我家的院墙上,影子在凸凹不平的石

头墙上移动着,好像毕加索的画。月亮从麦秸垛后升起来,在田野里洒下一片银白

的月光,如同秋后落下的一层薄薄的霜雪。

⑸这时,从谁家的院子里飞出低沉的箫声,悠远、忧郁的音符,驮着月光盘旋绝望的心灵。

⑹当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是月光最浓的时刻。月光如同瀑布,倾天而落,落

在暗绿的玉米叶子上、草丛中,仿佛可以听到月光跌落、碰撞的声音。远处的庄稼、

树木和田野,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更远处的村庄和原野,则只有一片模糊,就成

篇三:高二月考一语文及

高二月考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

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经》

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

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

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

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

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

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

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

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

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

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

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

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

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

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

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

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

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

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

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

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

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

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

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

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

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

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

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

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

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

就不足为奇了。

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C.“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

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

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

C.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

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

反映着一代风流荦卓不群的气质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

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

境旷放之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

陶渊明《归去来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

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

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

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

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泰州

逮治。至泰,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

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穆公赦孟明;

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

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也?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

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緡。”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

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

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

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汉将。元光元年设谋于雁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

推荐访问:阅读理解 答案 竹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