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21-07-01 10:06:06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促进规划中应用模式的重要性

【摘要】规划设计的模式是指规划设计的框架结构,其中包括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规划设计的程序。根据设计模式进行设计,预期可以达到科学、全面、合理的设计方案。不管模式有多少,但设计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任何一项健康促进规划由设计、实施和评价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整体。

【关键词】 规划设计模式 重要性规划设计是基于研究目标人群有关健康问题及其特征,并形成该问题的理论假设,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和策略,为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又为科学的评价提供量化指标。实施是按照规划设计所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来组织具体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修正和完善规划。评价是评估规划所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模式有多种,但在众多模式中,应用最广泛、最具生命力的首推美国著名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 Green)提出的PRECEDE一PROCEED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式进行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PRECEDE一PROCEED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提供一个连续的步骤或阶段通常都包括以下7个阶段:

1.评估靶人群的需求(为什么要做)

2.确定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做什么)

3.制定总目标与具体目标(达到什么目的)

4.提出干预措施(用什么方法干预)

5.执行干预措施(如何组织干预)

6.评价规划效果(预期达到什么效果)

7.做出评估报告(总结)

一、 评价-分析-行为模式

评价-分析-行为模式即“3A”模式。就是系统地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具体的行动规划,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步骤(评估、分析、行动)。作为“3A”模式的重要部分,即确定监测与评估的指标,定期进行评审是很重要的。它们是开始第一轮“3A”模式和继续第二轮“3A”模式的重要工具,以此取得经验,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规划制定的过程,首先是评估现状,分析原因和需求,然后按程序决定规划内容。

二、 归元-赋权-控制模式

归元-赋权-控制模式是根据健康促进多元化理论设想,在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教育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安徽省健康教育所建立的。归元-赋权-控制模式的优点是成本优势、资源获得、扩大影响、创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促进环境优化。健康促进工作的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多元化不等于多极化,多元化是有趣的社会现象。多元化应强调组织间的互动整合,互动可以促进组织的沟通、协调。良好的互动可以及时对健康促进工作作出评价,防止问题的积累,有利于创新扩散。健康促进需要合作,合作是多元化组织发展的基础。通过倡导、协调和促成促进多元化组织的整合很有必要。

三、 格林模式

格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劳伦斯.格林提出的。该模式的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式进行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也就是说,在制定规划之前,先问为什么要制定该计划。另外,必须在设计干预规划前对产生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做出诊断。该模式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以帮助规划制定者把这些因素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并由此产生特定的规划目标和评价标准。该模式将规划设计分为9个基本步骤:社会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评价阶段。虽然规划设计模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在规划设计程序上都是基本相同的。一般可将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分成以下几个程序:

1. 社区需要的评估

2. 确定优先项目

3. 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4. 教育策略和干预规划的制定和执行

5. 规划的评估 1、社区诊断 社区诊断是评估社区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以及生活质量。尽管生活质量较难定义且难以测量,但目前仍有许多手段用以评估生活质量,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社会性指标、:失业率、教育、经济、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等;环境状况指标:居住密度及空气质量指标等。更重要的是主观性的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调查社区成员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取得,如对生活的适应度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2、流行病学诊断

确定哪个健康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这些健康问题、评估已确定的健康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吻合程度。 社区需求的项目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全面出击而资源有限势必不可能,所以必须选择优先项目以缩短战线。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会存在的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反映各种特殊人群存在的特殊健康问题。决定那些最重要、最有效的、所用的人力和资金最少而能达到最高效益的项目。在众多的社会需求中,确立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有:重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等。此外还包括社会效益,如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收益;公众关系的潜在效益,改善群众关系、提高精神文明和改善社会环境面貌;群众自觉参与的潜在性等。 一个规划必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可以测量的,否则规划就失去意义,其实施过程及效果也就无从评价。 总目标(goal)是指在执行某项健康促进规划后预期应达到理想的影响和效果。总目标通常是指远期的、较为笼统的和不要求达到可测量的效果。 具体目标( objectives)是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规划的具体目标必须回答3个W和2个H,即:Who--对谁?What--实现什么变化,When--在多长限期内实现这种变化,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How to measure it--如何测量这种变化(指标或标准)?”。除规划的具体目标外,还可有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行为的具体目标。

四、 教育策略(干预)的制定

健康促进规划的目标在于使靶人群自愿地改变行为和环境,而教育策略的制定主要是通过教育与组织的手段以确定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因素,即确定要促使行为与环境的改变需要使哪些因素发生改变。

在制定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时必须仔细围绕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来考虑。此三类因素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其中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及价值观。一般可把倾向因素看作个人的偏爱,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在一个人或一组人身上,这种偏爱不是趋向于有利的健

康行为就是趋向于不利的健康行为。

知识(knowledge):知识对形成健康的行为十分重要,但知识的增长不总是伴随有行为的改变。我们可认为知识是产生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信念(belief):信念是指自己对某一现象或某一物体的存在是确信无疑的,也就是自己认为可确信的看法。在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

态度(attitude):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采取的一种具持久性而又有一致性的行为倾向,态度代表信念的集合。态度通常以好与坏、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如人们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移风易俗,则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价值观(value):人们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毋庸置疑,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的选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自相冲突的价值观是相当普遍的。前加拿大卫生福利部部长拉朗德曾说:绝大多数加拿大人希望有良好的健康而不愿生病,希望长寿而不愿短命,可是,有些人却不愿意为了保持健康而摒弃一时的欢乐和自我放纵,也不愿为预防疾病而忍受不便。因此帮助人们解决健康价值观的冲突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技术。

2、促成因素

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是指促使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及任何类似的资源;医疗费用、诊所距离、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在教育过程中如不考虑促成因素,行为的目标就可能达不到。人群的健康行为与当地医疗服务、资源的可得性和是否方便有很大的关系和影响。因此,除了教育之外,还应该为靶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并创造行为改变所必需的条件。

3、强化因素

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是存在于干预行为后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因素,如奖励或惩罚以使某种行为得以巩固或增强、淡化或消除。强化因素多指与个体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人,如有关的保健者、教师、同伴、长辈、配偶、领导等。如高血压患者的强化因素为配偶、亲属和医生,他们经常督促患者及时服药,巩固患者依从性行为。强化因素积极与否取决于重要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与其密友和父母亲的态度及行为影响最明显。

任何特定的健康行为都受这三类因素共同作用,由于行为具有多面性,所以教育策略宜采用综合性手段显得十分重要。任何改变行为的教育规划都要注意到这几类影响因素。,如规划不同时考虑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而仅在倾向因素上进行广泛教育(卫生宣传),那么极有可能对行为毫无影响,这是不足为奇的。

篇二:健康教育论文建议

附件2

《健康教育》课程综合测验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测验-纸质论文 题目、格式要求、上交时间、地点如下:

一、论文题目(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并按照论文模板格式及要求认真完成)

1.论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现状与对策 2.我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分析 3.校外租住行为之我见 4.大学生恋爱观研究与分析

5.论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6.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及规律研究 7.大学生自我减压的原则与方法 8.论酗酒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9.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对“乙肝与歧视”的看法 10.试论生活方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1.如何理解“义务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2.试论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13.如何看待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14.论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15.从健康第一的角度看晨练的必要性 16.浅谈如何应对与环境有关的健康问题 17.浅析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18.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19.关于我校体育场所管理的几点看法

20.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

二、纸质论文上交时间、地点

(一)6月2日开考15分钟后由监考老师收论文,学生在“交论文签名”

上签名(学生入坐后将论文放在桌子右上角)。

(二)6月2日未交的学生,请于6月4日(14周 周四)上交,13级、14级学生由班长统一上交,其他的由学生本人上交。 奉浦校区: 12:30—14:00 教学楼:4-236 徐汇校区: 13:00—14:00

三、论文要求、模板格式 要求:

1、封面格式:字体、字号等与模板相同,并居中。

2、论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写在模板相应位置,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1.5倍行距。 3、字数要求:本科2000字以上,专科1500字以上。

4、打印要求: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

5、装订要求:使用书钉左侧装订。

论文模板格式如下:

《健康》课 程 论 文

(综合测试—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____ ____ 任课教师: 学 院:____ _____________ 专 业: 班 级:____ ________ 姓 名:__ ___ _______ 学 号:____ ___ ________ 《健康教育》教学班:____ __________

年月日

论文题目(3号黑体 居中)

摘要:(200字以内)(20分)

关键词:(3——5个词组)(5分)

论文内容:(本科2000字以上,专科1500字以上)(70分)

参考文献:(5篇或5篇以上)(5分)

篇三: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姓名:唐梓佳科室:呼吸内科1

摘 要

健康教育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对于接受治疗的病人更是必不可少,探讨健康教育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护理经验。方法:将15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1年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肺功能和家属满意度等。结果:干预后1年内患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家属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哮喘;患者

前言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病之一,气道阻塞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是本病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重者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胸腹部矛盾运动,甚至危及性命。近年来哮喘发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我国哮喘发病率达1-4%,以青壮年为主,且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支气管哮喘如若诊断不及时,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导致起到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支气管哮喘合理的防治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健

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降低其复发率,促进临床康复。该病病程长、易反复,使患者经受巨大的身心折磨,我们对其实施1年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9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支气管哮喘标准。男93例,女66例,年龄13岁~63岁,病程0.5年~14.6年。其中轻度96例,中度43例,重度20例。将15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9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在门诊就诊和复诊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具体方法包括:①集中教育。患者入组后第一个月,每周集中进行一次系统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海报和录像等手段,着重强调遵医行为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②电话随访。患者入组后,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了解目前治疗效果和遵医行为,提醒家属做好监督。③家庭随访。患者入组后,每月进行家庭随访1次,了解患者遵医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排除干扰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强化遵医行为。给患者及家属发放病情追踪卡,记录每日服药情况。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入组1年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入组前和入组1年后患者肺功能,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脉冲振荡肺功

能检测仪,测定指标有20Hz时的气道阻力(R20)、肺弹性阻力(X5);1年后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和宣传教育的满意度,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和宣传教育的满意度调查于研究结束时进行,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组后1年内发作情况比较,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入组后1年内发作情况比较

组别 发作次数急诊次数

住院次数

观察组 2.03±0.47 1.35±

0.32 0.22±0.07

对照组 3.54±0.58 2.41±

0.39 0.52±0.16

P<0.01<0.01

<0.01

2.2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入组1年后肺功能(R20、X5)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入组前和入组1年后肺功能(R20、X5)改善情况比较

组入组前

· 入组1年后 ·S)] 2别 R20 R20 X5

观察组 0.63±0.17 -0.59±0.27

0.45±0.14 -0.28±0.19

对照组 0.61±0.16 -0.57±0.25

0.51±0.15 -0.37±0.14

P>0.05>0.05 <

0.01 <0.01

2.3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和宣传教育的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和宣传教育的满意度比较 例

(%)

组别 服务态度宣传教

观察组47(94.00)

49(98.00)

对照组40(80.00)39(78.00)

P <0.05 <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发生缺陷的疾病,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

哮喘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为主;Th2分泌的IL-4、IL-5,Th1分泌的IL-2、IL-12、INF-γ,以及Th-1/Th-2亚群功能失衡也起重要的作用;遗传基因、上皮细胞分泌的转录因子、细胞程序性凋亡、反义核酸和共刺激因子等也发挥重要作用;上述因素共同使气道上皮细胞遭到破坏,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从而导致哮喘发作。

文献报道,哮喘患者在症状得分、活动得分和情感得分平均远远高于正常患者童,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患者,所以做好哮喘患者的护理,减少哮喘发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明显下降,肺功能得到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和宣传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其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通过哮喘基本知识教育,加深了患者和家属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学会了哮喘发作先兆症状的判断,重视了哮喘的治疗和预防。②院外监督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观察组患者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近期的治疗和预防情况,解答家属及患者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针对性制订下一步健康。③通过心理、环境和饮食干预等措施,有效减少引起患者哮喘发作的诱因,从而减少了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同时,通过合理的锻炼,提高了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了机体免疫力。④用药干预,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了私自停药、减药现象的发生,从而坚持规律治疗。⑤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加强了自我管理,使疾病得到长期的、合理的、充分的、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


推荐访问:健康教育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