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美学的应用

时间:2021-07-01 10:44:26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宁夏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美学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翻译,宁夏,美学,文本,旅游

宁夏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美学的应用 本文简介:宁夏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等,都留下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遗存。丰富的文化资源势必影响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近年来,宁夏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A级以上景区31家,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11家。为了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需要使用最广

宁夏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美学的应用 本文内容:

  宁夏历史悠久, 文化遗存丰富, 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等, 都留下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遗存。丰富的文化资源势必影响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近年来, 宁夏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形成A级以上景区31家, 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11家。为了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 需要使用最广泛的英语来表述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信息。旅游翻译是指以国外普通旅游者为对象, 介绍中国旅游事业和旅游资源的各种资料的翻译。旅游文本翻译是指译者为传递景点信息、传播文化知识而进行的旅游书面语篇的专业化翻译活动。对于国外游客接触到的英文版的宁夏旅游景点介绍, 译者应该注意兼顾旅游文本的特点, 即传递信息, 诱导行动来进行翻译活动。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 认为旅游文本《宁夏文化名片》和网页文本宁夏旅游资讯审美客体有语音层面的美、词汇层面的美、句段层面的美和文化层面的美, 审美主体 (译者) 应该秉承创作和优化的原则, 利用模仿、重建和注释的翻译策略进行审美再现的翻译活动, 为宁夏旅游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微薄之力。

  一、翻译美学在宁夏旅游文本中的应用  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 (原文、译文) , 翻译中的审美主体 (译者、读者) , 翻译中的审美活动、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等。刘宓庆认为, 从翻译美学来看, 除了机器翻译以外, 任何语际转换活动都是一种审美活动, 其中包括艺术语言转换和非艺术语言转换。因而, 从翻译美学的视域研究旅游文本的英译有助于拓宽翻译美学的研究视角, 同时对于分析旅游文本英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 语音层面  语音 (sound) 是语言承载审美信息的基本形式之一。译者要把握这个层级中所呈现的审美形式信息的目的是要求原文与引文在语音美上的形式对应或效果对应。所选旅游文本的中英文都再现了语音层面上的音韵和节奏美感。  例1原文:海宝塔耸立于大雄宝殿和韦陀殿之间。殿内香烟袅袅, 晨钟暮鼓, 僧诵阵阵, 佛像栩栩如生。  译文:The Haibao Pagoda is between Daxiong and Weituo Palaces, with vivid Buddhas and fragrant incense.The bell and chanting can be heard from time to time.  汉语的音韵美感主要体现在叠音词上, 而叠音词的作用除了描绘事物、创造意境以外, 还会增强文章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诸如袅袅本意为烟气缭绕升腾, 僧诵阵阵佛像栩栩如生给人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感和画面感, 将海宝塔神圣而又庄严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对于读者而言, 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审美的愉悦感, 因为原文将读者带进了一幅绝妙的佛教寺院意境图。译者也注意到了原文的审美效果, 将袅袅和栩栩分别翻译为形容词fragrant和vivid, 将其作为定语修饰香烟和佛像, 对于阵阵的处理方式是将其作为时间状语, 译为from time to time, 符合原文的表达效果。  (二) 词汇层面  词汇是语言中能承载审美信息的另一个基本单位。词是字 (character) 、语素 (morpheme) 和音节 (syllable) 的三结合体 (triad) , 因此它的审美信息承载能力非常强。  例2原文:西夏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 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 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 雄据西北两百年。  译文:In its early stage, Western Xia had equal shares with the Northern Song and Liao Dynasties;while in its middle and late stages, Western Xia, together with the Southern Song and Jin Dynasties, dominated ancient China.It is described asone of the three dominances in China, dominating the Northwest China for 200 years.  中国人喜欢使用四字格的原因除了其具有音律美感之外还具有格式整齐、组合紧密、语义独立和语用经济的整体性优势。平分秋色和鼎足而立比喻各方不分高低, 不分胜负, 表示平局。用这样的成语是为形容当时的西夏国在中国历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言简意赅, 非常恰当。译者同样也是照顾到了译文英语言语简练的特点, 将平分秋色翻译为had equal shares with, 原文汉字有四个, 译文单词有四个, 在语言简练的基础上照顾到了文字数量上的对等。并将鼎足而立翻译为dominated, 将该成语最基本的含义翻译出来了。  (三) 句段层面  这里所谓的句、段 (从句到段, 语言学上称之为语段) , 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行文。笔者认为原文和译文的句段都具有丰润美感, 文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一件事物,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没有改动原文内涵。  例3原文:1986年, 政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在六盘山顶峰修建了纪念亭,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纪念亭题词。  译文:In 1986, the government built the monument at the top of the Liupan Mountain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victory of Chinese Workersand PeasantsRed Armys long marches for 50 years.Hu Yaobang, who w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once wrote an inscription on the monument。  例3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旨在用准确明白的文字将该事件的情况说清楚。但是关于这段历史事件的描述, 可能很多西方读者对此了解不多, 那么译者需要用最短的篇幅、最明白的语言和最直接的手段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通过阅读译文, 我们会发现译者基本上很完整地传达了原文所描述的信息, 同时文体与原文保持一致, 也没有对原文的信息做出更改或者调整, 这样的审美再现保持了原文句段的丰润美感。  (四) 文化层面  英汉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除了语言本身不同之外, 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 不管是哪一种语言所折射的文化都具有美感。诸如汉语诗歌中, 人们经常会强调意境美。意境指艺术境界, 是审美体验中对外在物象精选加工的艺术架构, 又指诗歌和绘画艺术中思与境谐的一种虚淡沉着的艺术效果, 反应作者的审美理想。意境又体现出了语言的模糊性。而就语言体系及其功能而言, 语言模糊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扩大了语言表达的信息容量, 拓宽了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 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的效应。模糊美感, 存在于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 但是, 其异其殊, 也赫然在目:模糊美感, 在汉语, 是主流美, 而对于英语而言, 则是支流美。  例4原文: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High on the crest of Mount Liupan, red banners wave freely in the west wind.Today we hold the long cord in our hands and when shall we bind fast the Black Dragon?  例4

推荐访问:翻译 宁夏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