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滞胀——论里根经济政策形成的原因

时间:2022-05-19 14:2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1.唐山师范学院 史学研究所;2.唐山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唐山 0 63000)
摘 要: 文章主要从里根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其经济政策的 合理性。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滞胀并寻求出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经济滞胀;里根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1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02—0030—02
1 凯恩斯主义的得与失

美国在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需求调节。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降低有效需求。打破传统的年度预算平衡,实行经济周期内的预算平衡。战后,特别 是20世纪50~60年代,“补偿性财政政策”成为美国重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 速发展。然而,从60年代后期开始,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联邦政府在危机阶段 赤字累累;另一方面,在高涨阶段并未实现多少财政盈余。整个60年代有盈余的年份仅有4 年, 而且盈余总额与赤字总额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由于历届政府都难免出于政绩方面的考虑,平 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将很有可能,无法发挥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从而无 法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政府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增长,补偿性的财政预算逐渐演变为 “充分就业的财政预算”。这种预算抛弃了量入为出,也抛弃了量出为入的财政政策,而是 以保证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需要来规定财政收支。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诚如上文谈到,财政赤字终究是要得到补偿的。然而,周期内、自 偿性的财政政策已逐渐被长期的、非自偿性的财政政策所取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赤 字如何补偿呢?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增发货币和扩大 信用 的方式来补偿。这是因为:①如前所述,补偿性财政政策已经被长期扩张的财政政策所取 代,周期内的预算平衡已不大可能实现;②历届政府处于政绩和选举的目的,靠增税来补 偿赤字已不大可能;③美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的领袖,西欧、日本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 大多是在美国资本的支持下复兴和发展的,通过向这些国家借债的方式来补偿本国财政赤字 的道路自然是行不通的。这样,增加货币供给量和扩张信用支出就成为政府不得不选择的出 路。20世纪5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对私人信贷年均增长9.7%,经济增长率为3.1%;60年代前 者为10 .1%,后者为4.3%;到了70年代,私人信贷年均增长率上升到了12.7%,而经济增长率却只有2.8%,前者是后者的4.5倍多[1]。货币供给量的快速增长和信用的过度膨胀必 然 引起通货膨胀的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仍然采用扩大赤字的方式来刺激需求,就无异于 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通货膨胀超过一定 界限就会演变成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税率随通货的膨胀 而膨胀,严重影响个人劳动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导致生产和生产率的降低。这样,经济滞 胀发生了,进一步说,是“胀”引发了“滞”。
2 经济滞胀——里根所要解决的问题

196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5.9%[2],是20世纪60年代的最高点。为抑制物价 上涨,尼克松采 取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收支略有盈余,货币发行量降低,但这随即引起利率上升, 投资乏力,经济衰退。至1970年,美国国内失业率达到5.6%,经济增长率也降到0.1% [3],经济发展停滞。在此之后,尼克松转而放弃了紧缩性政策,实行扩张性政策以刺 激经济增长,但此时的扩张性经济政策非但没有解决低增长和高失业,反而加剧了原先的通 货膨胀。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上升到8.8%[4],达 到自二 战以来美国通货膨胀的最高点。尼克松面对这种状况又强调预算平衡,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紧接着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终于爆发。

尼克松以后的福特和卡特两届政府,仍然沿用管理需求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干预 。福特时期,为了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使国民经济在1974和1975年连续负增长;卡特时 期,为了解决1977年1月上台时7.4%的高失业率,却助长了通货膨胀率,在1980年爬升到13. 5% 的历史新高[5]。可以说,原先那套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式的对国民经济实行需 求管理的经济政策非但不能解决经济滞胀问题,反而成了制造问题的原因和激化矛盾的催化 剂。经济就在这种政策下陷入了“胀”与“滞”恶性循环的怪圈。事实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 一次 次的证明那些经济政策已经过时,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政府管理经济;共和党历来主张减税 ,而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恰好非常出色的迎合了这种主张,因此,哪位总统候选人最早接受了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那么他就最有可能得到共和党内部最有力的支持[6]。此时 ,最早接受供给学派的经济学理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就是罗纳德·里根。

早在1978年,里根就通过自己的政治经纪人约翰·西尔斯接受了供给学派经济理论,逐渐确 立了减税这一首要的经济政策主张。供给学派认为,滞胀完全是需求管理证策造成的后果; 社会产出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应主要通过减税来刺激生产要素的投 入,而不能靠政府的赤字财政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完全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特性,应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减税理论是供给学派的 核心理论,它主要体现在“拉弗曲线”上。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拉弗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称为“拉弗曲线”[7],如图1。图1中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曲线代表税率与税收的函数 关系。当 税率升高时,税收随之升高;但当税率超过B点时,税收会随税率的上升而降低,这是由于 税率过高所造成的。因此,供给学派猛烈抨击高税率,特别是累进税率制。他们认为:高税 率严重挫伤劳动热情,缩减个人和企业储蓄。储蓄缩减,将首先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 会使企业投资萎缩,投资萎缩必然导致生产率和生产的停滞,出现供给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再加上人为的刺激需求,必然加剧通货膨胀,而这又会使投资进一步萎缩,抑制产出增长 ,经济更加萧条。所以,供给学派认为高税率是有害的,应当通过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 刺激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使人们愿意多工作,从而增加劳动供给;刺激个人储蓄的增加,从 而增加资本供给;刺激企业投资的增加,从而增加商品供给。

1981年1月,里根入主白宫,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里根制定了减税、削减预算支出和 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的经济政策。在里根总统的两届任期内,虽然他的经济政策经历过不少 挫折和反复,但最终还是较为成功地得以贯彻和实施。里根执政8年,使美国跳出了凯恩斯主 义的羁绊并摆脱了经济滞胀,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美国经济实现了低速、平 稳发展。②劳动就业情况显著改善。③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里根经济政策也有 其负面效应。但是无论怎样其改革总的来说还算是成功的,为下一阶段美国经济发展铺平了 道路。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斯坦.美国总统经济史——从罗斯福到克林顿[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53.
[2] 王道禹.当代西方积极性流派评介[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87~89.
[3] 杨鲁军.论里根经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278~280.
[4] 漆光瑛.国家干预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沿革[M].北京:当代中国 出版社,2002,221~226.
[5] 蒋自强.经济思想通史(第四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
[6] 朱民.反通货紧缩:政策选择和滞胀风险[J].世界经济,2002,(1):3~2 2.
[7] 高翔.供给冲击、菲利普斯曲线与滞胀[J].世界经济,2002,(2):21~26 .

推荐访问:凯恩斯 滞胀 里根 经济政策 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