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驻村第一书记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6-03 12:3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下派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2月19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受县委组织部委派,笔者担任寿山镇甘海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近4个月,通过认真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和驻村管理有关规定,实打实吃在村、住在村、工作在村,与队员、镇村干部和群众一道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甘海脱贫攻坚战。笔者就驻村以来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困惑以及如何当好第一书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几点建议。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驻村以来,紧紧围绕“一高一降一有”“四通四有”“五通一有”“十有一保障”的工作目标,按照“勤学习、摸实情,强宣传、明责任、带队伍、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当好“宣传员”“指挥员”“战斗员”,扎实推进驻村各项工作。组织协调挂钩单位39名帮扶干部完成283户1191人建档贫困户回访,建立贫困户帮扶台账,制定到户帮扶措施900余条;完成211户农危改对象、720人外出务工就业人员、148人技能培训对象和39户贫困家庭在校高中大学生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并进行了“七个一批”到户分类登记汇总;协助完成甘海村脱贫出列总体规划和10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一)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回头看”。坚决克服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按照精准识别对象的总体要求,坚持规模控制、整户识别,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以及对象识别“五看五不录六优先”原则,按照“入户核查、比较评议、公示确认、审核确定”的工作程序,完成230户966人建档贫困户“回头看”任务。一是成立工作组,明确职责任务。成立以驻村队长为组长,总支书记、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下设6个小组,分别由工作队员、村干部和镇挂钩干部组成。分片开展入户核查、召开村民小组户代表会议。二是边核查边评议边总结,确保评议公平、公正、公开。在比较评议阶段,为总结召开户代表评议会议经验,首先选择群众意见多、矛盾多、问题复杂的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工作组全体同志参加,在会上对为什么开展“回头看”及相关程序、标准、原则进行宣传讲解的同时,向会议提交已建档贫困户名册供大家讨论评议。小组会议结束后立即认真总结,针对参会群众怕得罪人不敢评、不愿评的情况,工作组制定出一套让参会群众打消顾虑的民主评议会议流程。即召开大会讲解政策、解答疑惑——单独个别谈话了解实情——无记名等额投票推荐贫困对象——当场汇总宣布投票推荐结果——以得票多少为序确定初选名单并公示。村民小组会议结束公示期满后,组织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会议进行评议、表决、公示,最后上报镇人民政府。通过开好小组户代表评议会议这个关键环节,确保了政策知晓率和评议参评率,全村868户除全户外出务工家庭178户外,参加户代表会议525人,参与无记名投票442人,参会率和投票率分别为76%、84%。三是严把程序关,注重档案痕迹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汇总上报相关情况,切实做到各环节有工作图片、有会议记录、有核查表册,程序规范,资料完善。同时,做好有关部门提供疑似不精准对象的核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做好来访群众政策咨询和解答工作,让来访群众理解精准扶贫政策,支持扶贫工作开展。

(二)建立“八项制度”,确保驻村工作规范务实。把制度建起来,把规矩立起来,为推动驻村工作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提供保证。一是建立职责分工制度,明确队长和每名队员驻村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并专门建立了驻村工作队办公室,明确两名队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让每名队员肩上都有担子。二是建立片区责任制度。将全村22个村民小组划分为六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均有村干部、驻村队员和镇挂钩干部各1名,全面负责片区各项工作。实行责任到组、任务到人,驻村队长、镇挂钩领导负责适时对各片区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参与重要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驻村队员、镇挂钩人员参加的工作例会,听取上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通过例会相互交流工作思想,互通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了驻村扶贫工作和村其他工作。四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坚持每周集中学习1次,要求队员作好学习记录,强化个人自学,积极撰写上报民情日记、典型信息、调研报告,对被上级有关媒体采用的给予奖励。五是建立工作考勤制度。严格执行驻村管理请销假规定,要求队员建立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确保队员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的规定。六是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将队员分为两个组,每组队员值班两周,负责处理驻村工作日常事务、接待来访群众。七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派出单位按照每名队员不少于0.5万元的要求落实了工作经费,并严格执行派出单位划拨、镇政府管理、工作队使用的经费管理制度。八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工作队每月向镇党委政府、县联席办书面报告一次工作情况;队员每月向派出单位报告一次工作情况,积极争取派出单位、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对工作队的关心支持。通过落实“八项制度”,工作队实现了入户走访、工作例会“两个常态化”,驻村队员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村情民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农村工作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强化宣传动员,不断增强群众脱贫主体意识。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的要求,完成甘海村脱贫攻坚“作战图”、脱贫出列目标任务、脱贫项目清单、贫困人口动态、脱贫帮扶台账等编制、汇总、公示上墙任务。二是按照有利于扶贫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的原则,争取县委办投入4000元编制印发以甘海村脱贫目标任务和扶贫重要文件、领导讲话为主要内容的《甘海村精准扶贫工作手册》100本,并发到23个村民小组长、39名挂包干部和村两委驻村队员手中,确保了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按照“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的宣传引导工作思路,结合入户走访、“回头看”、换届选举等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不断增强群众想发展、想致富的脱贫意识。驻村以来,召开群众会议23次,村民代表和小组长会议5次,悬挂标语横幅3条,制作专栏5期,撰写报送信息8条、民情日记2篇,其中被市县媒体采用5条。

(四)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参与推进驻村各项工作。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驻村第一书记作为选举委员会成员,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严把时间节点,严格选举程序,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积极参与组织全村党员召开“两学一做”动员会,并进行专题动员讲话,以第一书记身份就党章学习专题讲党课。三是积极接待来访群众,耐心讲解精准扶贫有关政策,不断取得群众对驻村扶贫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四是积极做好项目落地的协调服务工作,参与组织动员项目启动实施,发挥工作队在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二、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的困惑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面临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面临定位不准的困惑。按照派出单位与脱钩工作的要求,一时还没有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还不能完成身份转换、角色转变。按照组织部门统一下派,乡镇党委任命第一书记的要求,面临是否是村班子成员,如何处理与村总支书记关系等问题的困惑。二是面临村情不明的困惑。驻村后,作为人生地不熟的第一书记来说,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是当务之急。既要走村入户,听民意、摸实情,梳理分析问题,还要学习掌握精准扶贫和农业农村相关政策知识,这些都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来作保证。但是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全面掌握村情,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帮扶做到因村因户施策,是极为困难的。三是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惑。及时获取和了解掌握相关扶贫政策和信息,对于做好驻村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如果不能及时知晓,势必会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延误。由于驻村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要花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块上,加之县乡村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扶贫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所以在政策的学习、信息的掌握等方面会有差距。

三、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几点建议

(一)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坚决履行好光荣使命。一是强化驻村工作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的认识。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滴灌式”扶贫,下派驻村工作队就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建好这个“管道”就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要进一步明确驻村扶贫工作队肩负的政策宣传、村情了解、制定规划、组织协调、动员群众、培养人才等任务,驻村扶贫工作队也必须由“驻”村向“住”村再向“助”村转变,才能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二是切实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四大职责任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能力四大职责任务,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从所驻村实际出发,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二)摸清实情,真帮实扶,努力帮助好群众脱贫。

第一书记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会“弹钢琴”,能统筹兼顾。要认真对村情民意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兼顾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投入。多数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村组道路不通或通行质量差,已严重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产业化发展。同时,贫困村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重、所需资金量大的问题,比如,在甘海村脱贫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资量就达5800多万元,占总投资量的85%,其中道路建设1700万元、改造危房1500万元、易地搬迁1800万元。在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项目上群众自筹资金比重大,如果在村组道路建设上再要求群众筹资,群众将难以承受。面对村组干部和群众迫切想改善落后基础设施的愿望,如何解决资金缺口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影响到村民生产、生活的路该修的一定要修,在相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化整为零”,尽量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实施村组道路硬化,降低建设成本。第二,在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建房上,严格控制建筑规模,经济条件差的农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25㎡,减少因建房承受过高的负债。第三,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可以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倾斜;在生产发展项目尤其是种养殖业上,可以采取财政资金奖补和借垫资金滚动发展的方式扶持贫困对象。

二是兼顾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群众增收。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有不少驻村点都有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任务。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仅仅是建新房、建村寨,最重要的内容是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了,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探寻增收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寻找见效快的增收渠道,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最后,立足优势发展生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要树立绿色、生态、有机的经营理念,立足本地种养殖资源、劳动力资源,依托大户、龙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积极发展果蔬、畜牧、核桃、笋用竹、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做特做精上下功夫,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兼顾好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面对贫穷落后的村情,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决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对贫困落后农村的扶持和帮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能也不应该一蹴而就。驻村工作队不仅自己要有思想准备,而且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二要在完成脱贫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年度实施计划。对近期、中期、长期的生产发展项目作出科学安排,分步实施。通过科学规划,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防止急于求成,防止打乱仗,造成新的浪费。三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按计划分配资金,明确责任和完成期限,加强约束和监督,保证各阶段性任务按计划完成。

(三)加强沟通,赢得支持,切实处理好四个关系。农村工作不同于机关工作,作为村的第一书记,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不仅要协调好所在村的生产发展项目、资金,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还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村两委成员的关系就是同事+战友的关系。作为村的第一书记,到任后,原则上所在村的主要工作应由第一书记承担。但是,我们第一书记所担任的第一支部书记是有特定含义的:主要是帮助驻点村摆脱贫困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因此,作为驻村书记,不仅要起好带头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帮助村“两委”一班人,增强党性观念、自强不息和勤劳致富的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共同做好工作,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要做到这一点,驻村第一书记应摆正位置,既要起领导核心作用,又不能独断专行,既要以身作则,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有所作为。

二是处理好第一书记与乡镇领导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驻村第一书记虽然是上级指派的,但是,按照组织原则,仍应接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因此,第一书记应当自觉地、经常地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以得到乡镇领导对驻点村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第一书记既不能凌驾于乡镇党委、政府之上开展工作,也不能甩开乡镇党委、政府,自己“单干”。要处理好这个关系,首先,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还当作上级机关的科长、主任,而要摆正位置,尊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把驻村工作纳入所在乡镇总体发展规划中,树立一盘棋思想。其次,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应当虚心听取乡镇领导特别是挂村乡镇干部的意见,因为他们农村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再次,第一书记还有义务帮助所在乡镇疏通与上级相关部门的关系,加强上下之间的联系,使“高位嫁接”在镇村都能发挥作用。

三是处理好第一书记与县委组织部、县联席办等部门的关系。第一书记与组织部门、联席办的关系就是依靠与被依靠的关系。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联系比较多的就是县委组织部、县联席办。从工作关系来说,组织部是在干部管理上对第一书记进行关心、帮助;而县联席办则是侧重于在扶贫资金、项目的使用、管理上指导第一书记做好工作。第一书记要把县委组织部、县联席办当作自己的娘家,经常走动,以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训,更应当主动取得组织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而对于扶贫资金的争取和使用,则要多听取县联席办和扶贫办的意见,少走弯路,快出成效。

四是处理好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第一书记要把派出单位当作自己的坚强后盾,主动、及时向派出单位的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存在困难问题,以获得支持。努力争取派出单位把驻村工作纳入党委或党组的议事日程,加以指导、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有的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与扶贫挂钩单位不是同一个单位时,更要做好经常性的汇报、联系和沟通工作。

(四)严守纪律,拔高标准,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根据省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驻村实际,制定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是第一书记管好队员,推进驻村工作的重要保证。驻村期间必须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到“四不准”和“六个严禁”。即不准擅自离岗、逾期不归,不准拖拉扯皮、敷衍塞责,不准谎报实情、弄虚作假,不准违法违纪、挪用资金;严禁参与赌博及迷信活动,严禁公款请客宴请,严禁在所驻乡村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严禁接受礼金、礼品或者非公平价购买农副产品,严禁侵害群众利益,严禁给任职的镇、村增加额外负担。第一书记还要当好表率,做好示范,高标准、严要求,带好队伍,真正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中起到表率作用。

推荐访问:如何做 几点建议 一名合格 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