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食安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县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25 19:20:03 讲话致辞 浏览次数:

今天,我们召开县食安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县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一季度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绩,分析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风险防控措施,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下一阶段食品安全工作。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分析,认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第一季度的督查和考核情况来看,我县食品安全工作虽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依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小摊点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群众食品安全监督维权意识淡薄、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人重视不够、监管部门责任措施落实还不到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夏季,要更加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全面掌握各自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的详细情况,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难点、存在问题和产生根源,掌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做好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抓住重点,全力以赴打好食品安全整治攻坚战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定职责、定区域、定人员”的要求,认真按照《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开展监管工作,将任务分解到各科室,落实到各具体人员,夯实工作责任,坚决消除监管死角。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人员专职,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乡镇政府要与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分级管理、全面覆盖,还没有解决食品快检实验室的乡镇要尽快解决实验室问题,确保全面完成食品快检任务。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和频次,做到检查有计划、巡查有记录、问题处理有结果,提高日常监管效能。

(二)切实抓好日常食品安全检查。各成员单位一定要重视早餐点、小餐桌、农家乐、小作坊和集体食堂的检查,要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确保一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一季度开展两次督查。特别是要加强乳制品、食用油、保健品、肉制品等重点品种和肉品检验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等行业的监管,也要抓好食品生产、流通、服务等重点环节和重大节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全覆盖。

(三)认真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检疫集中整治活动。食安办要根据定西市食安办《关于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检疫集中整治的通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指导相关单位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农牧部门要把好畜禽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猪屠宰质量安全执法为主题,围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必须保证进入市场的肉品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标志,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贩运、屠宰未经检疫和私屠滥宰等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县食药监局要把好畜禽肉制品在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的质量关,严历查处不符合规定的肉制品,确保肉制品质量安全。

(四)不断加强村组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从督查情况来看,村组社区还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所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对偏远地区的监管,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解决突出问题,消除监管盲区,做到全过程监管、全方位覆盖。各乡镇要着力解决协管员、信息员有名无实的现状,通过签订责任书等方式调动协管员、信息员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协管员、信息员监管责任。目前,我县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管理难度大,是省、市高度重视的监管内容之一,各乡镇政府要督促协调协管员、信息员参与监管,把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监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报告和管理,着力构建“协管员、信息员及时报告,食药监所负责监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管理,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不断强化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都是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每个环节都事关全局,各成员单位要不断加强协作配合,积极采取联合执法、联合抽检等方式检查,既防止推诿扯皮、出现监管空档死角,又防止检查过频过滥、发生执法扰民现象,努力使食品安全监管与维护企业、经营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协调统一,实现科学有效监管,努力做到“无缝覆盖、无缝对接”。

(六)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成员单位要保持第一季度稽查办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继续加大打假治劣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查办违法违规案件高压态势。要建立投诉举报登记台账,及时处置群众投诉举报,同时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确保查办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七)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各成员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对于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及其经营者,实行严格监管;对于管理规范的行业和经营户要积极鼓励,对管理不规范、卫生较差的行业和经营户要加大检查整治力度。通过严格执法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户的安全意识,探索长效管理办法,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强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检查要经常细致。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责,采取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环节检查与品种检查、源头检查与全程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专项整治,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检查频次,对检查和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监督检查覆盖率必须达到100%。对整改不到位或条件不达标的食品经营户要坚决予以取缔,力争把问题食品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考核要科学严格。县食安办要根据我县工作实际和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和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奖惩办法,定期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和奖惩,并以县食安委的名义及时通报。要通过重奖严惩的办法来提高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机制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这有利于各成员单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信息要及时报送。县食安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规范信息沟通机制,采取印发通报、编发简报等形式,对食品安全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进行交流,特别要对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食品安全事故按规定及时上报,坚决防止迟报、漏报甚至瞒报的现象发生,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各成员单位还要积极稳妥做好相关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要统一舆论口径,及时协调引导新闻媒体进行客观报道,全面做好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多措并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一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监管部门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各乡镇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认真分析评估本行业和各乡镇食品安全状况,加强工作指导,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把责任明确到各乡镇政府、各监管部门、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家企业单位。同时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问责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致使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要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试行)》严肃问责。要督促企业提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要依法予以查处,对涉及刑事犯罪的,一律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二要着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格局。要发挥好“12331”投诉举报平台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要进一步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要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常态化的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服务,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要注意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确定专人密切监测网站舆情动态,引导各类媒体客观、如实报道有关情况。三要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食安办要会同各乡镇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到县、延

伸到乡(村)、社区的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确保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全面掌握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装备建设,重点增加食品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的配备,提高监管执法能力;要加强监管执法队伍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提高事故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治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监督管理,给县委、县政府和广大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确保全县群众饮食安全。

推荐访问:全县 会商 食品安全 全体会议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