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xx县xx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状况及对策

时间:2022-06-21 16:10:03 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任务最艰巨,也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最大难题。建设新农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民族团结、社会安宁、社会和谐的政治问题。因此,针对我县农村实际,如何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共同繁荣,已成为乡政府工作人员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制约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综述,希望能对镇原县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问题;对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就是一个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众多产业,而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支柱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就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现代化发展进程也受到严重阻碍。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薄弱环节”。没有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就是一句空话。

一、临泾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难点

临泾镇新农村建设较之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抓共性,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成功经验;抓特殊性,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是同一盘棋,怎么下法要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这也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临泾镇新农村建设和其它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共同难点。基础设施缺乏,公共事业缺失,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增收难度相当大等。

总的来说,临泾镇缺乏区位优势,资源也相对贫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发展比较滞后,自然环境、发展情况差别较大,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临泾镇新农村建设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基础设施更为缺乏,公共事业缺失更为严重,自然条件更为恶劣。一些农民家里至今还没通电,没有公路和农村相通,没有有线电视,没有基本的通信设施,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基本条件,一些农民生活异常艰苦。

2、大部分地区为山区,造成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通信、电视等现代化设施覆盖率较低,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也造成农民观念不够开放,比较闭塞。大部分农民只会说方言,普通话普及面不够广,这也成为农民走出山区的障碍。

生产方式相对滞后

我县农村劳动者素质低,劳动工具简陋,缺乏科学管理,农民收入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障碍。农村缺乏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经济结构简单,农业经济比重大,非农业经济极不发达,二元经济极高,非农化、市场化等程度低,农村整体发展速度较慢。我县是贫困县,gdp少,财政收入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重大,很难有积累资金投入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这些因素极大地约束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人口素质不容乐观

专家研究认为人口素质状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我县人口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由于经济和观念的原因,农村中小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受教育年限低于7年。人口素质低,人才奇缺,科技运用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导致的后果:一是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基础建设成本高,新农村建设难度很大。二是山区自然灾害频繁,防御灾害的体系薄弱,农业、农村、农民深受其害,严重影响我镇三农的发展。三是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比较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分散的小规模种植方式难以实现高效结合,农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临泾镇农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相分离,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相脱节,涉农高端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不足。四是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各种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增收难度大。第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长期在山区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及各种素质方面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临泾镇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需要全国各级党政组织和所有相关部门、个人明确认识,端正态度,努力形成一个实事求是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讲求实效建设新农村

通过基层人民选举,选举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应该具有为民谋利、以身作则、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品质,组织起同心协力的领导班子团队,通过与村民协商,制定出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与村民息息相通的农村建设规划,进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那些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事情,重点投入资源和财力,实事求是,下力气做工作。建设新农村固然要让农民住上新房,改善农村生活、生产设施等,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这个工程建设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村领导首先要根据本村实际,带领村民发展村经济,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办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发挥集聚优势发展产业集群等,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生活条件的改观,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激发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外派学习或引进教育力量,增加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开办针对农民的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班等,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农民,让他们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提高创业、创造新家园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3]。

(二)注重特色建设新农村

广大农民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本村实际相结合,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和选择符合本村自身特点和实际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村情的建设道路,建设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各地农村需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等条件,借鉴一些城市发展的好经验,进行有重点地开发建设,条件好的中心村可以高起点、高标准,条件差的村更要做出科学发展规划。就资源条件说,自然资源如林、煤、矿、水、草、土丰富的村,可以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特别是开发产品深加工,通过特色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区位优势说,各村可以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开发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交通便利的村可以设计为集贸市场式,发展贸易经济,旅游环境优越的村可以设计为生态休闲度假庄园,发展旅游产业等;就历史文化条件说,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或产生过历史名人的村庄,应进行保护性建设,建成名人村或历史文化古村,发展成社会教育基地等。总之,新农村建设力求城乡结合,形式多样,注重特色,发展经济[4]。

(三)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硬件、软件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在硬件建设上,改善农民住房、交通等生活条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落实农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增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推进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等事业经费的投入,并成立专门机构监督经费落到实处,特别需要城市的高等教育机构发挥文化带头作用,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发展文化支乡项目,扶持农民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为新农村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农民,形成科学、文明、法制的农村新风尚。通过硬件、软件建设协调发展,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和道德素质协调提高,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

(四)改变传统思想,培养农民自身的创业精神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当对教育培训抱有主动的态度,为了能增收致富、改变面貌、改善生活,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发扬主人翁精神为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言献策,提建议、提要求、出主意。通过加强学习、主动学习,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就业适应性,具备在农业与非农职业间的转换能力,诚实守信,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乐于接受并能够较好地适应变革。

(五)提高农民素质

要在发展好临泾镇教育文化事业,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临泾镇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度,加快普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普通话教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也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当前临泾镇农村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人的落后。目前,由于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提高农民素质的任务非常艰巨。这种情况是由于“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民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培育新型农民,需要从教育入手。而目前,临泾镇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和教育模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而,解决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以适应山区新农村建设,需要突破体制性障碍,变革单一的教育模式,进行制度创新。要在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和普通话教育。教育体系既要考虑“升学有望”,更要考虑“致富有路”,要承担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培训任务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农民走出山区之后能够和外界交流,能够有一技之长谋生,以增加收入。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打造临泾镇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及其发展要素,在吸收其它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以新的视角,以新的理念,以新的思路,来审视,协调、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出要发展农村经济,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完全靠农民自身的发展解决农村的问题。必需以新农村要素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奠定农村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经济发展质态,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进而探索出临泾镇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6年2月21日。

3姜长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4杜平主.西部淘金[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80.

推荐访问:新农村 对策 状况 建设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