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10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23 09:20:03 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XX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结合县情,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政策扶持和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在创业培训、转移就业、信息引导和维权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现将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培训情况。上级下达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7900人,实际完成培训7920人,占培训任务的100%。其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050人,占项目任务的100%;完成省级基地培训120人,占项目任务的12%(培训时间从2010年7月~2011年6月);完成大面扶贫培训1020人,占项目任务的100%;在天星镇完成夜校培训3000人,占项目任务的100%,开展其他引导性培训1730人。

(二)转移情况。累计转移任务6.77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劳动力转移6.77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00%。其中,有序转移4.67万人,占任务的100%;有组织转移1400余人,占任务数的100%。

(三)务工收入情况。目前,已实现工资性收入6.6亿元,占任务的100%;纯收入3.91亿元,占任务的100%。

(四)台帐建设及服务网络建立情况。建立健全了劳务信息网络体系、培训台帐、“两引”台账和转移输出台帐,更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台帐;加强返乡务工人员动态监测预报和聘请司法员为XX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法律援助服务。2010年,我县引进务工人员在市内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种养业、餐旅、装潢等行业的共208户,总投资7052.8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990余人。

二、在培训中的主要做法

(一)严格基地认定。在基地竞聘中,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2010年XX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竞聘方案》。在全县发布了《关于认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公告》,将认定条件、认定时间、认定程序、报送材料等内容向社会公布。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组织财政局、农业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6家培训机构进行了认真的审查评估,并将认定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最后XX县惠农培训站、云南新子路职业技能培训站、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培训站、昭通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站、昭通江城职业培训站和XX职业高级中学职业培训站等6家单位都被成功竞聘为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标语横幅、宣传手册和乡村广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广泛宣传,把培训转移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到家家户户,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扩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影响。二是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体,在全县广泛对创业致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外出务工,走出家门闯天下。截止目前,累计召开县、乡、村座谈会23场次,宣传咨询活动34场次,发放《农民工进城务工知识读本》、招工简章等宣传资料4.6万余份,接受劳务咨询5800余人次。

(三)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一是健全组织,明确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牵头,把责任分解到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任副组长,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单位联系人员为成员的XX县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二是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工作的跟踪监管。在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及资金管理等方面指定了专人进行跟踪监管,做到谁指导、谁监管、谁负责,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让参学人员切实受益。

(四)健全措施,强化培训。在培训中,继续坚持重心下移,按照“基地跟着学员走”的培训理念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结合学员分布特点与企业用工需求或产业发展针对性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技术。一是抓组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帮助下,做好培训前在家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摸底,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培训。二是抓服务。加强与镇村挂钩、挂片人员的联系,对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吃、住、行等指派专人进行联络服务,尽可能的为其提供方便。三是抓监管。对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资金使用、课时安排、台账资料等档案建设等培训要求,明确专职人员进行跟踪监管。四是抓培训。结合用工实际和农村发展需求,采取务工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方式开设建筑、种植、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人员、畜禽繁殖员、农产品加工工、乡村旅游服务员等10余个工种的技术培训,让参训人员掌握实用技能技术,增强了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力。

三、健全机制,多形式促就业

(一)广开渠路,畅通转移输出渠道。及时摸清全县务工人员底数,对务工人员的年龄、文化、技术等情况进行梳理,加强政府与用工市场的对接,积极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交流平台,诚邀省内外企业到XX县现场招聘,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面对面交流,为对口输出、提高务工效率打好基础,确保务工人员能找到合适岗位。在5~7月,XX县组织了来自北京、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的10余家知名企业分别在天星、翠华、悦乐、吉利、寿山、木杆、玉碗等乡镇举办了不等规模的7场现场招聘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7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向省内外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余万人,在全县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提高了宣传面。

(二)大力扶持,鼓励民工返乡创业。坚持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并重,发挥外出务工人员意识、技术等方面优势,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务工、创业良性发展态势。2010年,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返乡农民工、富余劳动力有200余人走上创业路。

(三)多措并举,搭建务工信息平台。县以人力资源办、人劳局、共青团为主渠道,乡以挂钩劳保服务所和包片干部为主线,村以村务公开为主载体,村民小组以村民小组长(村级务工信息员)为主要力量,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信息网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取外出就业信息当好交通员、邮递员,为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四)典型引路,拓宽脱贫致富门路。树立部分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典型,大力宣传、大力培养,以典型作示范,以典型为带动,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帮助、辐射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引导全县务工人员增强外出就业和回乡创业的积极性,鼓舞士气、提振人心,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五)狠抓维权,让民工吃下“定心丸”。一是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企业厂区建立服务站和维权服务点,加强与输入地劳动监察部门、用工企业的联系,聘请当地律师为XX籍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法律服务,并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帮助务工人员争取务工劳动关系所产生的保障待遇;二是积极配合各乡镇、妇联、民政等有关部门,将更多关爱的目光放在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健康上,加大健康检查,加强社会救助,为“留守儿童”提供同等权利的义务教育,不让“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孩子”,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其父母能够在外安心工作。

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010年,实现务工性收入6.6亿余元,同比增长22%;实现务工纯收入3.91亿余元,同比增长25%。

五、存在问题

(一)培训经费短缺,整合资金难度大,培训与农民工需求不相适应。

(二)务工人员输入地分散,农民工维权服务难道较大。

(三)部分乡村对农民工培训、输出不够重视,引导力度不够,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自发性较大。

(四)培训后自主择业多,安置就业和订单式转移少。

六、下步打算

 (一)紧紧省、市、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等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乡村对接,切实抓好宣传、搞好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正常化、规范化发展。

(三)进一步做好务工人员跟踪服务和维权服务工作。

(四)继续加强劳务市场开发力度和招聘力度,为农民搭建务工就业平台。

(五)抓住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 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