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职务犯罪相关范文

时间:2021-07-01 10:24:59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金融监管及其职务犯罪预防浅谈

金融监管及其职务犯罪预防浅谈

【摘要】金融监管工作利益攸关,但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制存

在渠道单一、监管滞后等问题。加强金融监管、预防职务犯罪,应

从加强党委政府的指导,协调内部关系等着手。

【关键词】金融监管;职务犯罪;预防一、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职

能概况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是“一行三会”,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

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

它们的监管职能主要是:(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

货币政策。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各种金融活动,尤其是控制货币供

给和调控利率手段来影响我国的经济活动。目前的监管职能主要

是: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

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通过各种手段,如现场稽核、支付系

统监测,监视各银行机构的信用和流动性,以保护存款人利益。(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会承担了原由人民银行承担的大部分金融监管职能,主要是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其监管职能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章立制。就是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并发布各项规章制度。

二是行政许可。就是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

止以及业务范围。同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

资格管理。

三是执法检查。就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

检查和处置。主要包括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现场或非

现场的检查;处置银行业的一些突发事件;对违法经营或管理不善

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并进行处罚;取缔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

机构或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的活动,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构。(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是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统一监管机构。其监管职能也如同

银监会、保监会一样体现在建章立制、行政许可证和执法检查三个

方面,其内容:

一是制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规章制度。

二是与人民银行共同审批基金托管机构;与其他机构会同审批律

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业务

的资格等。

三是执行各项监管职责,包括: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及其高级管

理人员;监督股票、债券等的发行、交易、托管和清算;监管上市

公司等有信息披露义务机构人员的证券市场行为;对证券期货违法

交易行为进行调查处罚等等。(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监会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机构,统一监督和管理保险市场。

三项职能:

一是制定有关保险业监管的规章制度。

二是审批从事保险业务的公司、机构的设立、变更等;审查认定

高级从业人员;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保险险种、保险条款和保险

费率。

三是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在从事保险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

为以及非保险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行为进行调查处罚。二、金融监管

的特点(一)机构组织垂直管理

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三会”是国务院的直属事业

单位。“一行三会”除了北京总部外,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都设有分支机构。如银监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

共设立了36个监管局,一些经济发达,管辖区域较大的监管局在

地级市还设有分局。而人民银行在上海设置了“上海总部”,将总

行一些金融业务类部门迁入总部。这些机构组织全部实行垂直管

理,在组织、人事、经费等全部由总部管理,在履行职责,开展业

务时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依法

独立行使监管职能。(二)监管业务专业性强,部门、岗位设置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业也呈

现跳跃式发展。金融业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

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这些精细化包括了市场细化、

业务细化、管理细化等,同时还不断出现很多创新型的金融产品。

这就对监管者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要跟上这个发展

趋势,其专业化要求也将随之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

越高,内部的部门、岗位设置也将进一步细化。(三)行政执法检

查任务重

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飞速发展,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责任日显繁

重,这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多项职能集于一身。金融监管部门在划分内部各业务部门的

监管责任时,往往以条线或业务划分为主,职能划分为辅。如银监

会主要以监管对象各银行的所有制性质或功能等进行划分,分别划

分为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进

行监管。保监会则是将保险业务进行划分,分别划分为对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保险中介等进行监管。证监会分别划分为对发行、市场、

机构、基金等等业务的监管。这些部门中将有关规章制定甚至法律

法规拟定、行政审批及执法检查三项职能集于一身。如上海市银监

局国有银行监管处就负责对五大国有银行在沪分行等实施监管,配

合拟定监管法规、规章及其实施细则和规定,审核被监管机构的设

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等,进行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对违

法违规行为提出行政处罚意见。证监会虽然有稽查部门集中行使承

办大要案件职能,但其他一些监管部门,如基金、期货等监管部门

仍然肩负这些专业领域中包括行政执法在内的三项职能。

二是监管、行政、司法有效互动欠缺。由于金融监管部门的分支

机构一般设置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如上海银监局直接对全

市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而没有下一级分支机构支撑。省、

自治区银监局虽然在地区一级设有分局(有的在县市级还设有办事

处),但监管力量总体上集中在局一级。而其他大多数行政执法和

所有司法部门在县(区)一级都设置基层机构,并且依照案件属地

管辖的原则,绝大部分案件都在基层办理,这就使金融监管部门在

与其他行政执法或司法机构协调案件办理时存在落差。如上海银监

局可能要面对全市约20个基层区县的执法或司法机构的协调问题。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垂直管理的属性,也使得地方党、政部门在统

一协调上增加了难度。一些地区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地下钱庄、非法

炒买炒卖外汇、非法集资等等金融违法犯罪现象,与金融监管、其

他行政机构以及司法之间有效互动欠缺不无关联,由监管机构主动

发现或移交司法处理的案件为数不多。2011年,浦东新区院共受理

审查起诉各类金融犯罪案件151件174人。其中,由监管机构发现

并移交司法处理的不足10件。

三是监管任务将更加繁重。从浦东新区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的各

类金融犯罪案件情况来看,金融违法犯罪人员多为熟悉金融业务或

掌握市场信息、资金、专业知识等优势资源的金融从业人员,涉案

范围已包括金融犯罪的方方面面,有货币、贷款、有价证券,也有

篇二:浅谈职务犯罪的预防

浅谈职务犯罪的预防

同志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和大家交流预防职务犯罪的有关知识。职务犯罪预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由于时间关系不能面面俱到,在这里,我只能选一些大方面的问题与大家共同交流,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导。

今天我们谈职务犯罪的预防,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犯罪?

2.什么是职务犯罪?

3.职务犯罪的成因?

4.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什么是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下面我们通过列举的形式把犯罪的基本形式表述出来:

1. 犯罪特征:

① 社会的危害性。

② 行为违法性。

③ 应受处罚性。

2. 犯罪构成条件:

① 犯罪的主体:即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② 犯罪侵犯的客体:即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③ 犯罪的主观方面:即主观动机、目的

④ 犯罪的客观方面:即客观表现

二.什么是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不是我国《刑法》的法定罪名,而是基于对犯罪研究的需要,根据此类犯罪的行为特征、犯罪人的特定身份存在某些相似或相关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特定的犯罪类型,可以理解为在犯罪方面加上与职务有关的特定人,利用职务职权之便实施的有作为或不作为的犯罪。具体在《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罪和其他章节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以及第九章渎职罪和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章节内有关内容。

三.职务犯罪的成因

职务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其成因主要分为内因(主观方面)和外因(客观方面)。

1.内因。

职务犯罪的内因,主要表现在:

(1) 是丧失理想信念,抛弃宗旨意识。

(2) 是放纵权力欲望,思想防线崩溃。

(3) 是警惕防线突破,一发不可收拾。

(4) 是纵容亲友子女,深陷贪污泥潭。

(5) 是“内助”推波助澜,促其思想转变。

(6) 是心态严重失衡,诱发犯罪发生。

(7) 是侥幸心理作怪,不惜铤而走险。

我对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做了一下总结,主要有以下十种:

(1) “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

(2) 蒙混过关得的侥幸心理。

(3) 难以自控的矛盾心理。

(4) 深感吃亏的补偿心理。

(5) 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

(6) 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

(7) 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

(8) 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9) 捞了就跑的投机心理。

(10) 破罐破摔的对抗心理。

2.外因。

虽然说内因是犯罪的决定因素,但外因的影响也是犯罪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职务犯罪受外因影响更大。主要的外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求人办事,请客送礼、塞红包在有些单位、行业成为普遍现象(潜规则),其实,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社

会风气。在我们求人办事的时候,对于我们受益人是投桃报李的思想,对于职务行为人来说是个人官本思想在作祟,这两种思想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具体体现就是权钱交易,也就导致了行贿和受贿行为的发生。

② 规章制度和监督体制的缺位缺失。

规章制度是根本,监督体制是保障。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监督体制的缺失都将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如:相互送礼,公款报销;“小金库”现象导致的随意挥霍分赃等。

③ 犯罪成本及执法因素。

反腐败这么多年,腐败不止,惩治职务犯罪这么多年,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关键的因素还是在执法上。由于受执法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的干扰因素助长了一些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特别是职务犯罪案中的执法不公,查处犯罪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反腐败实行“、制度和监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预防方针。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三者互为补充,彼此渗透,缺一不可。

1.教育

邓小平同志提出,对贪污腐败和乱用权利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下面简单介绍下教育的几个环节:

① 加强主观教育。

加强主观教育就是要改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延伸的

权力观,金钱观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造好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改变自己的世界观。

红楼梦里的为了歌是这样唱的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名利忘不了

古今将相何处去,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平生只恨聚不多,得到多时人去了

只有不断的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依法、公正、规范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②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实际上也是主观教育的核心部分,是我们共产党人思想教育的中心工作,应常抓不懈。

③ 加强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包含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也包含着对法律惩罚性的认知。首先应学法、懂法,对法律规定的禁止性内容的认知;其次,应尊法、守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超越法律这条底线。

部分贪官落马后曾经自算过这样的“七审账”

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

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

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

四、算自由帐,身陷牢笼;

五、算健康帐,身心交瘁;

篇三:扬州市银监局局长杨龙玉在2010年度扬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扬州市银监局局长杨龙玉在2010年度扬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预防职

务犯罪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市检察院和银监分局联合在这里举办银行业预防职务犯罪研讨会。大家都了解,银行业经营的是风险,银行业监管机构管理的重点也是风险,在我国,信用风险和案件风险是银行业较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银监会也一直致力于督促银行机构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提高案件风险管理的水平。目前国内的各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风险管理理念、控制架构、流程管理等方面已逐步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特别是操作制度已相当严密和精细,大凡发生银行业案件,要么是银行业内部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要么是内外勾结,因此,案件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是一致的,预防职务犯罪是进一步做好银行业案防工作的关键,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将近几年辖内银行业案防工作的有效措施和经验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对下一步做好案防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扬州市银行业案防工作的主要工作措施和经验

由于各地银行机构案件高发,严重影响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安全运营,阻碍了银行业改革的进程,2005年初,刚成立不久的银监会决定在全国银行业开展案件专项治理行动,我

们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查防结合,重在防范;改革管理并重,重在加强内控”治理的原则,督促辖内银行机构,特别是风险管理薄弱的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从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和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履行、强化监督检查、实施联动监管、完善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分步骤地开展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银行案件逐年下降,至2009年,全年无案件发生,辖内中小银行机构均设立了合规管理部门,将合规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全面实施了流程化管理,完善了内控制度,对各风险点实施了明确的监督制约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形成了依法合规经营的风险文化。这几年的实践,形成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1、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把握案件防控工作的重点。银行业案件与宏观经济形势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2006年,国家严控信贷闸门,资金一度趋紧,这段时期,违规吸储、利用二手房假按揭套取银行贷款的案件和问题就比较突出。到了2009年,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年初银行业也出现了大要案突发、案件风险骤增的局面,由于企业资金紧张,非法挪用客户资金的案件频频发生。可以这么说,银行业案件的发生的波动情况、行业、地域分布情况,以及案件类型的变化情况可以侧面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案件防控工作,一定要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深

入分析和了解,才能前瞻性预测当前案件防范控制工作的重点领域,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重心,才能合理配臵工作力量,提高案件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9年,在分析了案件风险高发的形势后,银监会果断决策,部署了大规模的案件风险排查和整改活动,对担保机构贷款、大额存款及票据业务案件风险进行了全面排查,历时半年,有效遏制了大案要案频发的势头。2006年,我分局根据假按揭问题突出的形势,深入开展检查,并会同工商、房产管理部门联合规范了银行机构与住房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行为,制定了个人再交易房按揭贷款操作指南,对部门银行机构住房按揭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严肃追究了责任,有效遏制了住房信贷业务中的突出案件风险。今年,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比去年下降28%,信贷收紧,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金的案件可能明显增加,将对我们的防控案件能力提出新的挑战,银行机构一定要认真分析形势,跟紧形势,把握重点,才能百战不殆。

2、不断强化稽查工作,保持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案件防控和治理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银行案件防控能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准备。银监会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这5年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层层推进,从大案要案集中整治到合规机制、合规文化建设,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但工作的要求不变,工作的力度不减,始终保持了高压态势,促使银行机构消除盲目乐

观和麻痹松懈思想,迅速行动起来,改变被动局面。5年来,保持案件防控工作高压态势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断强化稽核检查力度,2007年,针对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高发、隐患突出的问题,分局一方面要求合作金融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另一方面,分局组成检查组,在事先不的情况下不定期开展突击现场检查,并且明确自查发现案件与监管部门检查发现案件责任追究实行区别对待、区别处理,督促合作金融机构主动暴露陈案、旧案,案件自查发现率和挖出陈案率显著提高。后来这一事先不通知的“飞行”检查方式进一步得到推广,被广泛运用于银行机构内部交叉检查上,对于促进主动及时暴露存在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去年以来,我们还推动实施了员工排查制度,采取定期排查、随机抽查、匿名排查等方式,锁定和及时分类处臵重点关注人员。如仪征农合行定期走访公、检、法、纪检、信访等部门,主动了解员工是否涉及违法违纪行为,并实施分片网点挂钩联系人职工座谈会和职工家属座谈会制度,通过个别谈心和组织关怀及时化解风险隐患。

3、强化规制建设,积极发挥政策引导效应。要持续提高银行业案件防控水平,必须建立案件治理的长效机制,这也是近两年银监会案件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规制建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为夯实基础,一方面,银监会制定出台了银行业案件信息统计制度、银行机构自查发现案件责任追究实行区别对待政策、银行机构存款风险滚动检查意见等规

章制度,实行了发生案件与资本管理、市场准入、责任追究和联动监管“四挂钩”政策,使案防工作与监管工作进一步一体化。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深入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加强和完善了集中对账制度,设立专职合规部门和合规岗,推动内控制度建设,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对内控制度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提出了修改意见,督促进一步修订、完善内控制度。

4、实施科学严格的问责制。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严格问责,通过问责到位,达到处分失职、教育群众、惩前毖后的作用。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建立了案件防控工作责任制,将案防工作纳入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基本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案防工作责任制,制定了案件责任的具体处罚标准和程序,将制度、措施和责任融入到每一个操作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并与工作人员的职务聘任、晋升和收入直接挂钩。切实规范的问责制度大大提高了预警效果。

5、实施分类监管,提高案件防范工作针对性。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银行业面临不同的形势,业务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银行机构风险控制的重点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做好案件防范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不能抱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工作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不断研究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商业银行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新的管理模式,充分掌握


推荐访问:职务犯罪 银行业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