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现代诗歌

时间:2021-07-04 01:17:29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如何欣赏现代诗

第一, 背景的理解。如果你不理解背景你就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到底为什么写这首诗。

第二,诗本身的理解,要逐字逐句地读,读通读透,如果这两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下面就不能进行。

第三,诗都是由一个个意象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就是要你找出诗人列举的意象物,然后看这些意象物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看总体上表达什么意思

第四,读诗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读诗,是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的,所以不要参考什么别人的评注,这是最下等的读诗之法。读诗最上乘的方法莫过于无法。要你自己去感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

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

现代诗歌表面上看无一定之规,给人无从下手之感,但分行、韵律、意象性、风格、情境,都构成了现代诗歌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这五要素,就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1,分行。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分行。即使是一篇通讯报导分了行也会有诗的感觉。美国学者卡勒举过一则通讯的例子: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下面试试把这则通讯分行朗诵: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上

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朗诵时再加以悲哀的调子,还真是一首不错的诗呢。这一点很简单,不多谈。 2,韵律。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而不背郭沫若的《女神》呢,一方面他们认为唐诗有更永恒的经典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唐诗有强烈的韵律感。语言本身是有音乐性的,这种音乐性——一种内在的音节和韵律的美感不仅限于诗,日常语言中也潜在地受音节和韵律的制约。

3,意象性。

意象性是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诗句的构成往往是意象的连缀和并置。这一特征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诗句往往是名词性的意象的连缀,甚至省略了动词和连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纯粹的名词性意象连缀,省略了动词、连词的诗句在西方诗中是不可想象的。可以对照一下唐诗的汉英对译,比如王维的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它翻译成英语是这样的:“As the sun sets ,river and lake turn white”。“白”在杜甫诗中可以是一种状态,在汉语中有恒常的意思,“白”不一定与“日落”有因果关系,但是在英语翻译中,必须加上表示变化和过程和结果的动词turn,过程的是因果关系,而且必须有关联词As。又如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译成英语则是这样:

As spring comes to the city,grass and leaves grow thick”,其中表示时间性的关联词As、动词comes、grow都得补足。从中可以看出意象性尤其是汉语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

补充:

4,风格。

从意象性随便谈及的是“风格”。意象性是诗歌的普泛的属性,本身没有风格特征,但诗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意象却标志着风格。比如法国象征派大诗人波得莱尔写诗就不回避我们看上去是丑恶的意象,甚至专门写腐烂的尸体,因此被称为恶魔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发明的是“审丑”的艺术,专门写尸体

5,情境。

分析现代派诗歌,更好的一个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而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境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如他的《断章》,是现代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现代诗歌史上最有名的诗。

这是大师对诗歌的诠释,你好好看看,肯定对你理解诗歌有好处,呵呵呵···希望对你有用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融入了外国的自由体、阶梯式等诗歌样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欣赏现代诗歌,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领悟意图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欣赏诗作的钥匙。如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艾青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老橡树成了诗人及其家人的庇护者,是他们欢乐的源泉,是过去美好年华的承载者。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会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揣摩意境 意境包括客体描写对象和主观感受体验两个方向。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抒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想起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创设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意境,从而寄托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剖析形象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要对诗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叙事诗中的人物、写景诗中的景物、抒情诗中的抒情对象等,不同时代给诗人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欣赏时就要体会诗歌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注意诗人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喷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既要体味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品评沉郁雄厚、苍老悲凉。如现代诗人邵燕祥的《致空气》,这首诗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诗中的空气象征着理想、信念、友谊等,表示对某物的执著,并且运用了咏物抒怀的手法。在席慕蓉的《长城谣》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在作者的心里更是故乡的象征。

品味感情首先要品味诗歌的魅力,诗人把最真、最纯、最美的感情融入诗中,使诗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如《致空气》,你会被诗中的真情实感所打动,诗人把空气当作一位亲昵的朋友来写,让人觉得真实可触。其次要分析感情线索的作用。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这一感情线索,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的赞美,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篇二:如何欣赏现代诗歌

篇一: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江苏赣榆厉庄高级中学 仲丽 邮编:222121 电话:82708121

在高中课本里,编选了一部分现代诗歌,大部分学生反映读不太懂。不知如何鉴赏。下面就教学心得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以给同学们一点帮助,并就教于方家。

(一)通过抒情解诗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任何一首优秀的诗,都是诗人真挚感情的结晶。因此,赏析新诗可以从感受诗情入手。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不同的喜优、爱恨之情,就能判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等等问题。如韩瀚写张志新烈士的诗歌《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诗人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精心构置了一个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中心,这就是“生命的天平。”抽象意义上的“生命”本来是无形的,因而也无所谓轻重。诗人借助“天平”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赋予无形之物以有形,并且衡量出不同生命的轻与重。诗人在“生命的天平”的一头安放着烈士“带血的头颅”,另一头则是“所有的苟活者”,使读者由对这一形象画面获得视觉上的不平衡感的同时,体会出诗人对烈士的无限崇敬,对他人、对自我的否定与批判,读者的灵魂怎能不为之震撼?它必然会在读者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共鸣。

(二)通过事件解诗

有些诗,作者描绘的意境、突出的主题往往和人物的活动有关。鉴赏这类诗,必须抓住事件,把事件理清。有时还要把事件补充完整,把事件作为鉴赏的钥匙。如《水乡行》一诗: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鱼网作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榴火自红,/榴浅舞;/家家门前,/锁一副;/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蛙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读后判断,到水乡来的是哪类人?a、毕业回乡的学生;b、定期前来的干部;c、本乡本土的居民;d、饶有兴趣的初访者。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诗句“进庄出庄”“送客”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中写的事件是一位客人到水乡找人,结果未遇,只好离去。所以我们可以判定这位客人不是a、c是两项。再看,这位客人因不知道要找的人会在稻海深处而未遇,以及客人对水乡环境的新奇感,对“一手好橹”的赞叹之情,我们不难发现客人不是对水乡熟悉的人,于是又除去c项。这样到水乡来的应该是d项,即饶有兴趣的初访者。

(三)通过形象解诗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如诗人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所咏之物——礁石。礁石的特点是坚硬的,作者把它放到一个又一个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形象,中华民族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对前途充满希望、百折不挠的形象就突出出来了,同时,我们也可以概括出这首诗的主题,即表现出了一种不怕厄运、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四)通过哲理或事理解诗

有些诗歌,可以从推敲作者所表达的哲理或事理方面来鉴赏。如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我们只要弄清楚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问题,全诗的主旨就明确了。(五)通过想象解诗

诗歌是浓缩的智慧,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所以,有时需要我们去想象,即对诗歌内容、作者、背景作综合性思考。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读这首诗,要抓住三个要点:

第一节的“黑夜”、“黑色”,第二节中的“光明”。“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这种“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的象征;“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方面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另一方面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的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有了这种语感,你就会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得到一个意象:漆黑笼罩,夜已漆黑,眼已漆黑,一切皆黑,这个世界除了黑,一切皆无。但是“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却在这一片黑暗中显示出了一个亮点,这个亮点虽然也是黑色的,但是这却是黑得发亮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即使被最恶毒地摧残,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黑暗的巨大和善性的顽强于是就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一代人就被顾城浓缩成两行,无尽的话也被顾城浓缩成18个字。《一代人》既是一代人的自我阐述,又是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其他的如句式、结构、章法、节奏美、跳跃性等等都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途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的审美目的。无论用什么方法,读懂一首,并能产生共鸣,就是成功。篇二:如何鉴赏现代诗

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 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 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

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

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 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篇三:如何欣赏现代诗

第一, 背景的理解。如果你不理解背景你就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到底为什么写这首诗。 第二,诗本身的理解,要逐字逐句地读,读通读透,如果这两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下面就不能进行。

第三,诗都是由一个个意象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就是要你找出诗人列举的意象物,然后看这些意象物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看总体上表达什么意思 第四,读诗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读诗,是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的,所以不要参考什么别人的评注,这是最下等的读诗之法。读诗最上乘的方法莫过于无法。要你自己去感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

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

现代诗歌表面上看无一定之规,给人无从下手之感,但分行、韵律、意象性、风格、情境,都构成了现代诗歌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这五要素,就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1,分行。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分行。即使是一篇通讯报导分了行也会有诗的感觉。美国学者卡勒举过一则通讯的例子: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下面试试把这则通讯分行朗诵: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朗诵时再加以悲哀的调子,还真是一首不错的诗呢。这一点很简单,不多谈。 2,韵律。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而不背郭沫若的《女神》呢,一方面他们认为唐诗有更永恒的经典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唐诗有强烈的韵律感。语言本身是有音乐性的,这种音乐性——一种内在的音节和韵律的美感不仅限于诗,日常语言中也潜在地受音节和韵律的制约。

3,意象性。

意象性是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诗句的构成往往是意象的连缀和并置。这一特征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诗句往往是名词性的意象的连缀,甚至省略了动词和连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纯粹的名词性意象连缀,省略了动词、连词的诗句在西方诗中是不可想象的。可以对照一下唐诗的汉英对译,比如王维的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它翻译成英语是这样的:“as the sun sets ,river and lake turn white”。“白”在杜甫诗中可以是一种状态,在汉语中有恒常的意思,“白”不一定与“日落”有因果关系,但是在英语翻译中,必须加上表示变化和过程和结果的动词turn,过程的是因果关系,而且必须有关联词as。又如杜甫的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译成英语则是这样:

补充:

4,风格。

从意象性随便谈及的是“风格”。意象性是诗歌的普泛的属性,本身没有风格特征,但诗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意象却标志着风格。比如法国象征派大诗人波得莱尔写诗就不回避我们看上去是丑恶的意象,甚至专门写腐烂的尸体,因此被称为恶魔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发明的是“审丑”的艺术,专门写尸体5,情境。

分析现代派诗歌,更好的一个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而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境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如他的《断章》,是现代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现代诗歌史上最有名的诗。

这是大师对诗歌的诠释,你好好看看,肯定对你理解诗歌有好处,呵呵呵···希望对你有用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融入了外国的自由体、阶梯式等诗歌样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欣赏现代诗歌,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篇三:如何鉴赏现代诗

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

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

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

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

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推荐访问:现代诗歌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