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时间:2021-07-04 01:19:02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诗经两首》赏析题

《关雎》

1。 2

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二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3、 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蒹葭》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反映追求的道路漫长遥远的句子

2那两句被琼瑶的《在水一方》选为歌词

3“秋水伊水”的含义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 。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 。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2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参考答案:

23.B24.D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áo)好逑(hǎo)(qiú)

寤寐(wù)(mèi)溯洄(sù )(huí)坻(chí)荇菜(xìng)

2、填空题: 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

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篇二:《诗经两首》注释

此后为《氓》①选自《诗经》(《十三经注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之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史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这里第一首选自“风”,第二首选自“小雅”。②【氓meng】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③【蚩蚩】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④【抱布货丝】拿布来换丝。⑤【匪来货丝,来即我谋】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匪通“非”,不是。即,就。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子,你。淇,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顿丘,在今河南浚(xun)县。⑦【匪我愆(qian)期】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愆,拖延。⑧【将(qiang)】愿,请。⑨【乘彼垝(gui)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垝,毁坏、倒塌。复关,卫国一个地方。⑩【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没有看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这里的“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①【载】动词词头,无义。②【尔卜尔筮(shi),体无咎(jiu)言】你用龟板占卜,用蓍(shi)草占卦,没有不吉祥的预兆。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痕来推断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贿,财物。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落叶子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沃若,润泽的样子。⑤【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于嗟,感叹词。于,通“吁”。鸠,斑鸠。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唉,女子呀,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⑦【士之耽兮,犹可说(tuo)也】男子沉溺于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⑧【自我徂(cu)尔,三岁食贫】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徂,往。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⑨【淇水汤汤(shangshang),渐(jian)车帷裳(chang)】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帷裳,车两旁的布幔。⑩【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前后却不一致了。爽,过错。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行,行为。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的爱情没有定谁,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德,品德、德行。②【三岁为妇,靡(mi)室老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靡,无、没有。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③【夙(su)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夙兴,早起。夜寐,晚睡。朝,一招(一日)。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言,助词,没有实义气。遂,顺心、满足。暴,凶恶。⑤【兄弟不知,咥(xi)其笑矣】我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咥,笑。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下来想一想,只能自己伤心。言,助词,无实义。躬,自身。悼,伤心。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原想)同你白头偕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愿望让我怨恨。及,同。老,指上句“及尔偕老”。⑧【淇则有岸,隰(xi)则有泮(pan)】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隰,低湿的地方。泮,通“畔”边岸。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的说笑。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ji),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⑩【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指违背誓言。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是,这,指誓言。已,止、了结。焉、哉均为语气助词。从此为《采薇》②【薇】野菜名,现在叫野豌豆苗。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④【止】

句尾语气助词。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莫,通“暮”。⑥【猃狁(xianyun)】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⑦【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下文“不遑启处”意义与此相同。不遑,无暇。启,跪。居,坐。⑧【柔】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⑨【烈烈】形容忧心如焚。⑩【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使,指使、委托。聘,问。①【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②【阳】指阴历十月。③【王事靡盬(gu)】征役没有休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④【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⑤【不来】不归。来,回家。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盛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li)花。尔,通“(有草字头的,也读er)尔”,花盛开的样子。常,棠棣。⑦【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时战争是车战。⑧【斯】语气词,无实义。⑨【君子】指将帅。⑩【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①【三捷】多次打胜仗。捷,胜利。②【骙骙(kuikui)】形容马强壮的样子。③【依】指将帅靠立在车上。④

【小人所腓(fei)】士兵以车为掩护。小人,指士兵。腓,遮蔽。⑤【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⑥【象弭(mi)鱼服】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形容装备精良。⑦【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孔,副词。甚,很。棘,通“急”。⑧【往】指当初从军。⑨【思】语气词,无实义。⑩【雨雪】下雪。雨,这里做动词。①【迟迟】缓慢。

以上的“猃狁”的猃是错字,原字为“犬字旁+严厉的严”

篇三:诗经两首

《经两首》

《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能力与方法:

1、诵读法与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氓》中女子的悲惨命运,结合现实探讨她的命运的社会性。

教学重点:

1、《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教学难点:

1、《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乐府诗中的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板书:《诗经》两首—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共305篇 又分为风,雅,颂。)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关雎》《蒹葭》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氓看大家觉得《诗经》中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同学们有谁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诗经》六艺?所谓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板书: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之体,也就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则是诗之用,就是诗歌的写作手法。风指十五国风,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

谣。共160篇,诗歌中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是《诗经》的核心内容,也是《诗经》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宫廷正乐。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风遥的作品。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曲。赋: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兴: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 为“起兴”,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 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比兴是经常连用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初读课文,正字音。

2、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看看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最终因为年老色衰被丈夫遗弃的爱情悲剧。

三、梳理文本:

氓是指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蚩蚩:忠厚的样子。“之”是主谓语之间取消独立性的,没有具体意义。“匪”通非,不是的意思。愆:拖延。“秋以为期”是倒装句式“以秋为期”。 载:是动词词头,没有意义。体:是卦象。咎:灾祸。说通脱,摆脱。“三岁”并不是指具体的三年,而是指多年。爽,过错。“靡”是没有的意思。夙兴,早起。夜寐,晚睡。“言”在这里是助词,没有意义。咥,是笑。泮通畔,边,岸。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是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看不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四、重点研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诗歌的故事情节发展把诗歌分段。

(1)诗歌的前两章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的恋爱婚姻所以我们把前两章分为第一部分,恋爱(1~2) 。

(2)三四五章描写女主人公的婚变过程所以我们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变(3~5)。

(3)诗歌的第六章写女主人公清醒坚决的分手,把它概括为诗歌的最后一部分——决绝(6)。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2、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女子的感情变化则是由恋爱时的热情幸福—到婚变时的怨恨沉痛—最后到决绝时的清醒刚烈。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温言相劝,善解人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天真痴情,甜蜜温馨。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沉痛告白,告诫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忠于爱情,却遭变心。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勤劳辛苦,无怨无悔,却遭虐待。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亲人误解,独自伤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认清现实,清醒刚烈。

3、请同学们用具体的诗句来列举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是叙事诗通篇用赋的手法来叙述故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两句使用比兴手法,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谊深厚,用斑鸠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也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前后对比把桑树落叶前的新鲜润泽和落叶后的枯黄进行对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谊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来越远,不知回头。

4、大家说说诗歌中塑造的两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男主人公没有好的媒人就来求亲从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生气说明他性格怎么样?任性。婚后氓不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还因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对女主人公拳脚相加,充分体现了他的易变,专横暴躁。婚前真挚的誓言和婚后的变心也体现了他的不负责任。

女子在温柔的劝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没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坚定地约好了婚期,虽然在《诗经》时代男女婚姻还没有受到那么深的礼教束缚,但是娶妻还是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和媒人提亲的。女子自己决定了婚期更显她的有主见和一往情深。“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则描绘出了恋爱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为体现了她的痴情。婚后女子没有抱怨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任劳任怨,表现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专一。婚变后女子清醒坚决的分手也体现了她的坚强,自爱。女子从恋爱到决绝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妇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5、同学们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同学说主要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

也有同学说责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与他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

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男子可以变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社会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婚姻不稳定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诗中说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但是这种说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说的难免带有主观抱怨的成分,也没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败的原因。女子婚后任劳任怨,勤劳持家确实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但是却失去了原来的个性光彩,变成一个乏味,没有情趣的木头人导致氓的变心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

《诗经》两首—— 氓

一.《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共305篇 又分为风,雅,颂。

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情感: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手法:赋,比,兴,对比

人物:氓:急躁,任性,易变,专横暴躁,不负责任

女子:温柔体贴,有主见,痴情,勤劳,任劳任怨,刚烈,自爱

教学反思:

《采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

2、理解征人的情感。

3、背诵。

能力与方法:

1、诵读法与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士兵为国奉献及思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研习文本:

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2、何以见得?

明确:“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3、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明确:“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

4、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

反复!前三章都以 “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 多数学生:重章叠句

5、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反复咏叹“曰归曰归”,渲染突出思归心切!

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

6、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

明确: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

7、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明确: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总结:是啊,正是役期的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居无定所,饥渴劳顿,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温馨;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

8、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请齐读4、5两章并思考

明确:没有一战士逃跑,因为战争虽不值得赞美,然而为家园而战并且节节胜利却总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已不言思乡之情!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从中还可看出周家军军威盛大,卒伍精强

过度:看来战士对周朝军队称赞有加了,这些描写与思乡的主题似乎无关,是不是多余的,跑题了?

师:我们再齐读4、5两章思考思考

明确:“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


推荐访问:诗经 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