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安慰别人的诗句

时间:2021-07-04 01:19:44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李白的意人生和性格

当岁月的年轮转过一千多个涡漩,当中国文化经历几世几代的涤染和浸润之后,在纷繁多彩的文化形式迭换更替占据历史舞台,涤荡人们心灵之际,盛唐时代那颗熠熠闪光的被称为双子星座之一的李太白仍然成为我们太多人心中一颗指引航向的明灯。他那横溢的才情,至纯的性情,坦荡的心性,追求自由的执着等等,一切的一切给我们这些后人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太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太白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两遍就印在脑海里。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后来令他改变的是那个磨针的老奶奶,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除向书本学习外,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杜甫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就是诗仙太白,这也是酒仙太白。太白嗜酒,他的许多诗篇都与酒有关,也许我们应该感谢酒,正是因为它,才成就了太白。也正是它让太白在无奈之际有那许多依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浇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愁情”,“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太白之愁情,苦情,与酒交融在了一起。

喜欢李白才情,更准确的是敬仰。那从天而来的奔腾的黄河水,那崎岖不平的能使人凋朱颜的蜀道,那三千丈的白发,那被其举杯相邀的明月,诸多意象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了美妙独特的空灵,他那无羁的想像空间,奇特的夸张手法,无人能及无人堪及,而太白也正是由此而成为浪漫主义诗坛上的集大成者,“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的浪漫与杜子美的写实成了交相辉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子美了解李白如此,他的诗中种种独特的味道无人能及,或许我们可以叫他李白的味道。这种味道经历岁月辗转流于今天。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味道使得太白犹如傲立于众诗人之中的一枝梅花,不侍风雪,灿然开放于历史的长河。 涛涛黄河水,渺渺文化路,在李白的才情洗尽铅华之后那至纯至真的性情便尽显于世。李白曾被玄宗召见,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他只不过是统治阶级装点门面的饰品而矣。而他那耿直的性情,又使自己成为那些达官显贵们的眼中钉,他们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玄宗“赐金放还”,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对于盛唐这个本该让文化绽放出光彩的时代这又是一个多么绝妙的讽刺啊。离开长安的他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那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也正是出于此时。这次离开,他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又有了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并因此蒙冤入狱,而又于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宝应元年(762)中秋,颠沛流离,一生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太白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很坦荡,很纯情,很富正义感。当被贺知章推荐给皇帝之后,四十二岁的李白与妻儿告别时大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的李白的纯情,毫不掩饰,真情外露。然到了长安之后,李白看不惯一向作威作福的高力士,正好有了机会,李白佯醉让他给自己脱靴,又借机让李林甫给自己研磨,太白啊,你哪里知道朝廷的深浅,人心的险恶啊。你的至纯的情性,或者可以说是你的洒脱与不羁成就了你,也害了你啊。高力士与李林甫这样的小人你又何尝应该得罪呢?

我们替你惋惜,也为你赞叹,想像如果你也像一些文人一样善变的那也就不会是你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你不阿谀于权贵,“ 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魂公子,悉皆济之”你视金钱如粪土,仗义疏才。而你那与汪伦之间那份至纯的情感,那纯朴的友情又何尝不是你性情本质的流露呢?你的不染纤尘,不饰雕琢的品格为我们后人所深深敬仰。

太白以自己至纯的性情,用自己横溢的才情去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太白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离家远行,他要将自己的才情尽效给国家,他也做到了一点点,当吐蕃使者的文书无人能懂时惟李白可以洋洋洒酒写出《和蕃书》,可是他只做到了那么一点,他的理想与报负无法在朝廷中实现,李白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鼓励自己,其实也是在安慰自己。他为自己报不平,为陈王报不平,当自己的理想与报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时候他将自己抛在了酒的世界里。想要入世,然结果他却只能选择出世,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他又常常有寻找神仙的梦幻,他的一生矛盾至极,然无论积极地入世还是漫游式的出世,太白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明知难为而为之,这是太白的矛盾命运,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矛盾命运。

世事的巨变,沧海桑田,我们无法亲睹太白的风姿,但透过他的首首诗篇我们可以窥探太白的内心世界。时代造就了伟人,大家如是说,然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有造就了多少如太白一样的文化伟人呢?瞻仰历史之际,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文化的虚空,潮流的冲击,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与文化渐行渐远,我们暂且不说那个太白星诞生的典故是否真实,我们每个人无法都成为李白,然我们可以让自己与他离得近一些,再近一些,与文化,与真性情。

当历史,可以这么说,当历史的文化被一层层过滤之后,最后剩下的除了文字之外更应是一种比文字更重更深的东西,它应该叫态度,或性格。李白我们可以说他活出了一种态度,更活出了一个时代文人的性格。

篇二: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 题记

通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描写酒﹑月﹑剑等意象的可谓比比皆是;综观李白的人生,我们也可以看到,酒﹑月﹑剑及与之相关的诗几乎包含了他生命的全部。因此,要读懂李白,就应该从这三个关键字入手。月亮最富有诗意,最让他心旌摇动,才思不绝;饮酒能涤荡他胸中的块垒,消愁释怀;舞剑是他外部的摧发,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他写起诗来,往往落笔天外,纵横捭阖,清新俊逸,自然天成。

唐诗是诗歌的珠穆朗玛峰,而李白又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因此,可以说,李白就是巅峰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相对许多多产诗人来说并不算多,但他的诗作却熠熠生辉, “光芒万古长”。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且积极进取,他总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从《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诗篇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就是代表。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之下被玄宗召入长安,短暂的长安生活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济苍生”的伟大抱负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于是,难以言状的痛苦与愤懑郁积其胸。“愤怒出好诗,情乱出文学。”他愤怒了,感情错乱了。于是,便有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著名诗篇。它们或仰怀古人雄,或逸兴壮思飞,或自悲身世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此后,李白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他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表达出了他那种酷爱自由、放荡不羁的情怀。回归大自然,热切拥抱大自然才是他的归宿。那奇险的山川与他那不羁的性格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完成了他傲岸人格的升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诗人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尽情地挥洒,摄人心魄。美妙奇幻的仙境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深沉的苦闷与抑郁烟消云散,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晴天霹雳,振聋发聩。

李白是豪放的、浪漫的,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反映现实主义的力作,如《塞下曲》、《战城南》、《丁都护歌》等。他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终其一生,他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去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他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他热爱这一事业,创作是他的第一需要。他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梦也写诗。诗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进,以诗退;进亦忧,退亦忧,是那样淡泊自然。他用生命的激情铸就了他昂扬的风采,用优美的诗篇昭示了大唐气象。也许,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其“诗仙”的美誉实属当之无愧。

在他的诗篇中,酒、月、剑等意象为何反复出现?其实,这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酒豪、月柔、剑烈分别体现了他的豪气、仙气、任侠气。

一﹑ 酒

酒是一种饮品,但人们往往赋予它极强的文化底蕴。人们饮酒已经不再纯粹为了满足口感,而是将自己的情绪联系在一块。古代诗词中,酒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意象。以饮酒歌咏而著名的诗人和诗作就有很多: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植“归来宴平乐,斗酒计十千”;阮籍、嵇康等“借酒发疯”,狂放不羁;还有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以酒释怀,其《饮酒》系列诗堪称经典;李白更是将诗酒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有人戏称他为“酒仙”,我看一点也不过分。李白之与酒,正如他与诗,从没有分开过。酒是他情感的物质载体,被融入诗中,成了他诗歌的灵魂。

李白与酒的关系,就如鱼与水的关系。李白有酒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所以他嗜酒如命,只要有酒喝,他就高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初是他乡。”只要有酒可醉,那管我乡他乡呢?对送他的客人也只谈酒,“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就是有酒相送足矣!唐玄宗命他赋诗,他非先要喝贡酒不可。有酒喝,他不用顾及其它。即使是千金散尽也不足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真可谓痛快淋漓,豪情万丈。为了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不要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因为他知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果不其然,他因诗酒而留名千古。他不仅在当时出了名,直到现在,他依然是人们追捧的对象,在2007年“我最喜欢的中国文化名人” 网上投票活动中,李白位居榜首。

李白为何对酒如此情有独钟呢?因为酒可言志, 酒可谴愁, 酒可融情、减轻孤独, 酒还可壮英雄胆,更显其豪迈本色。

酒可言志。李白少有壮志,自比管仲诸葛亮,总幻想能实现“奋其所能,愿为辅弼”的愿望,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伟大事业。总体上说,他是积极进取的。指导他的是儒家用世济时的思想,同时兼有纵横家的汲汲于功名与侠士的不矜其功。但是在现实中却总是常常碰壁,在长安短暂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只是供玄宗使唤和取乐的工具而已,他失望了,所以很快接受了道家的神游求仙思想。高远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他选择了“一生好入名山游”,其实这实属无奈,他唯有对天长叹:“空怀钓鳌心,从此别宫阙。”这时,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李白斗酒诗百篇”,唯酒他才快意超脱、志比天高,才会才思不绝。

酒可谴愁。李白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经历过从理想的巅峰跌入低谷的巨大起伏。他心中是愤懑至极、悲苦至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他愁苦的深沉与厚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可见一个憔悴行吟的诗人在无助地呻吟。怎样才能排遣长期郁积胸中的忧愁苦闷?怎样才能继续他的人生?惟有酒,惟有醉酒,方能解千愁。这对于一个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的诗人来说尤为重要。当然,酒是外物,酒的灵性是诗人赋予的,酒对诗人又怎么会是无所不能的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寻求一时的麻痹,寻求一时片刻的解脱而已。不过,酒是他的命,不可没有,那管其功效是否长久!

酒可融情、减轻孤独。李白广结名流,生性重情重义。他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也往往寄托在酒上。酒能增进友谊,加深感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一杯又一杯的美酒,又何尝不是他与友人之间的深

情厚意呢?这种毫无间隙的笃厚情谊,又何尝不是诗人精神的慰藉?在未逢知己,朋友天各一方之时,也惟有酒,才能减轻孤独。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惟有酒才能幻化成影子,才能形成三人共饮的欢娱场面。酒,使他孑然特立、漂泊无依的孤独得以减轻,得以排谴,得以给人崇高的美感享受。

酒还可壮英雄胆。李白醉酒后,要高力士为他脱靴,杨国忠替他研磨,多么潇洒与快意!不是酒,不是因为醉酒,一介书生岂敢傲王侯!岂敢“天子呼来不上船”!酒后更显其豪迈本色。“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何等洒脱,何等狂放!难怪杜甫赞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总之,李白赋予了酒丰富而美好的内涵,酒也成全了他辉煌灿烂的人生。酒是他灵感产生的源泉,是他精神的寄托、快乐的所在。世间自有酒以来,好酒爱酒之人何止万千,但惟有李白才真正有资格说为酒而生,与酒共生。

二﹑月

月是自然万物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个,她柔和、轻盈、浪漫而又变化多端,总是让人遐想与神往。月亮的朦胧容易让人产生缠绵的感情。皓月当空,更让人浮想联翩,或借月怀远思乡,或托月思亲念友,或对月凭古吊今。月成了古典诗词中第一大意象。甚至有人夸张地说,李白无诗不写月,有月即成诗。 李白的诗中有许多和月光有关的诗句。李白诗中的月亮,也是变化多端。李白常写常新,他的诗中出现过无数形、色、义各不相同的月亮:“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汉月、晓月、寒月、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青天月、石上月”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其中有很多属于李白的独创,每个词,都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这些写月佳作,总让人爱不释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诗人在抒发怀乡之情,堪称经典,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诗人在抒发远大政治抱负,有意无意中巧合了人类“登月、揽月”的飞天梦想,实在不得不提及;“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是诗人淡泊仕途,笑傲江湖的真实写照;“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诗人在借月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深情,虽然彼此天各一方,却千里共婵娟,心息相通;“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是诗人对月发怀古之幽情,月亮成了时世变迁、人事沧桑的历史见证;“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如影随行,共生同存,不舍分离,人天和谐,可谓真正的飘洒与自由自在。这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超越,是一种唯美主义的诗意境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貌似绕口令的诗句,却将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完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三﹑剑

剑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饰物,更是一种象征。 剑的刚柔相济、体文经武甚得历代文人珍爱,李白也不例外。生活中,李白喜欢佩剑,人所共知。“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李白好剑术,尝言自己“十五好剑术”,曾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剑赋予了李白一种任侠精神,

李白将任侠的英雄气质重点凝结在剑上。所以,他的许多诗篇慷慨激昂,恢弘豪迈。他的剑象征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他的剑诗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竟西来”,他用剑诗来抒发他的豪情壮志和济世情怀,来表达他对历来杰出的英雄人物、狂士侠客的倾慕之情。然当他志不能遂,才被见弃之时,他也会以拔剑击柱之势,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情。有剑相伴,他就有激情与自信。 李白佩剑,好剑术,以剑为诗与他桀骜不驯、豪迈不拘的性格分不开的。他把剑带入了他的诗作之中,并渗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情趣爱好。剑在他笔下,或直用本意,或寓意象征,或实或虚,虚实相生。灵活自如,形成一种特色,甚至是一种独有的文化。千百年来无人企及。

酒、月、剑等意象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在李白酣畅淋漓、心花怒放的笔下,尽情挥洒。酒的豪气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的象征,月的朦胧注定了他浪漫主义的情怀,剑的刚烈赋予他傲岸权贵的任侠精神。解读李白的诗歌,就应该牢牢地抓住这几个关键字。

篇三:李白诗解

追寻李白(二)

1、《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发:启程。朝:早晨。

(2)白帝:白帝城。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还:归;返回。

(6)猿:猿猴。

(7)啼:鸣、叫。

(8)住:停息。

(9)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

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2、《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1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⑶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⑷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曾在戴天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一次去拜访山中一位道士,却没有见到他,便写下了这首景美情深的五言律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戴天山】 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

【不遇】 没有遇到

【吠】 狗叫

【带露浓】 挂满了露珠

【树深】 树丛深处

【霭】 云气

2

【倚】 靠

译文

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在林间常见到小鹿,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听不到钟声。来到道院前可道士不在,只见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人不知去了哪里,吾焦急地倚松两三松。

4、《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3

5、《秋浦歌》,作者李白,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6、 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

我来何竟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腹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4

注释

(1)高卧:这里指闲居。

(2)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译文

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自从你离开之后,每日每夜陪伴我的,只有那老树,以及萧瑟的秋风吹叶动之声。本想借酒消愁,怎奈鲁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解忧,怎奈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746年(即天宝四年,一说作于天宝五年)秋。744年(天宝三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河南商丘)相会,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分手后,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式履行仪式入了道籍。杜甫寻找道师未遇。第二年秋,两人又在东鲁会面。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的地步。不久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也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7、《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篇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上 李 邕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

5


推荐访问:李白 诗句 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