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边疆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5-19 16:40: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农业、农村、农民即我们常说的“三农”问题,是当前困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难点,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着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话中明确指出,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其二,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其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农工商与城乡关系。全党同志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同时,党中央又提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而在全国特困县之一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绿春县来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更多。   

一、基本情况  

绿春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莱州省猛谍县接壤,国境线长达153公里。全县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733个村民小组,41,863户,全县总人口2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6万人,占90.3%,非农业人口2.7万人,占9.7%。县内主要居住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种世居民族,由于绿春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的特殊性,财源支柱单一,经济发展缓慢,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60万元,而财政支出却达48,231万元,财政自给率不足13%,财政收入难以实现快速增长,而财政支出却居高不下,收支矛盾日益加剧,财政困难不断加深。是国务院确定的典型的集“边、山、少、穷、战”五位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有改善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动力,也仍然会碰到一些影响因素的阻力。就绿春县的情况看,由于地区经济基础、地理环境限制,面临的困难更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生产依赖的生态环境脆弱,新农村建设思想认识不足。由于地理环境因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农民观念意识滞后,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未带动起来。如为实现通路、通电、通水“三通”,我县大黑山乡偏僻乡村拉龙一带,由政府扶持开挖乡村公路,却因老观念影响,受部分民众阻挠,虽多次做思想工作,疏通引导,但仍不开窍,未能顺利开通此公路,该处依然处于人背马驮的原始现状。其他地方也仍然存在传统落后思想意识,部分农民积极性不高,新农村建设仍然受落后思想意识的束缚和影响。  

2、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资金难以保障。近几年,为了做大财政“蛋糕”,在政府领导下,采取了“现实与潜力并重,长线与短线并举”的措施,一方面,通过落实好国家的有关政策,把已经显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变为财政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经济发展,把尚未开发的经济潜力做成现实的经济“蛋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我县充分利用水域优势和绿色产业开发,在绿色产业开发与电矿产业建设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相应地,财政收入也实现快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全县还有上千万元专款挂账尚未消化,财政包袱沉重,财政无法安排更多的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财源后劲不足,财源建设没有好的增长优势,农业农村经济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3、集镇化建设与侵占耕地面积的矛盾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受地理环境约束,山高坡陡,沟渠纵横,全县没有一块足一平方公里的平地,且稍有平的地方都被勤劳的人民改造成为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发源地-美丽的哈尼梯田及耕地。全县除城东新区平整山地和两个乡填平整河坝占用耕地少而外,其他乡镇进行集镇化建设难免占用着一定的耕地。而集镇化建设是改变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两者的矛盾存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空间受到两者矛盾的限制。  

4、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新农村建设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弱。农村经济粗放式管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粮食生产牛耕马驮,其他经济作物粗制加工的方式没有改变,如我县稍具规模,起有龙头企业作用的橡胶、茶叶产业的加工也仍然停留于初制加工的基础上,精制产品眇眇无几,其他经济作物仅仅是以原料方式上市,市场前景弱化。全县经营规模大的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0万元,年销售总额不到3,000万元,属中小企业状态。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提不上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进度。  

三、改进对策思路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而在边疆贫困县绿春来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被县委、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现结合实际,改进建议如下:  

1、资金投入和技术引导结合,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不断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建设的思想引导和技术指导,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引导农民思想进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从牛耕马驮向农业科技现代化转化;农村经济从弱小的农产品经济向规模化、市场化经济建设发展;农民思想意识从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向积极主动赚大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观念转变。拓宽经济发展领域,扩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农作物经济快速发展,保证农民经济宽裕、生活富裕  

2、完善民间公约,促进乡村管理民主化。在不违背《宪法》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和完善各种有利于发展的村规民约,发挥民间公约对法律、法规难以涉及的补充作用,实行法律约束、民间公约管制,努力实现乡村管理的民主化。如建立《乡村卫生管理公约》,有力推动乡村环境卫生清新整洁;制定《社会治安管理公约》与《民间社会纠纷调解办法》等,由村民自行治理乡村各种打架斗殴、偷盗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违法行为及其他一般民事纠纷行为,合理调解各种纠纷,确保乡村社会安定、和谐发展。   

3、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文化事业传播,推进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和乡村集镇化建设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由于村民自行治理公益事业建设存在困难,政府要加大投入,抓好公共卫生路铺设,搞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建好公共卫生侧所,做到村村铺卫生路、村村喝干净水、村村有公共卫生侧所,卫生环境清爽干净,营造村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关于集镇建设,主要选择河坝治理、沟壑填平、荒坡平整,尽量避免占用农田耕地,保证农业生产发展。同时,抓好广播电视和文化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把文化科研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商品市场经济信息等及时传入村寨,让村民不断吸取并掌握多方面的动态信息。以优越的社会环境和高技术的文化信息传播,实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4、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照顾,增强农村建设发展后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很多人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2006年度地方财政自给率仅13.4%,财政比较困难。必须积极争取上级对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优惠,争取各种项目资金无偿投入,农村经济建设开发贷款的贴息政策照顾等,使农村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且对乡镇卫生院从原来的差额预算拨款改为全额预算拨款,不断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切实解决乡村人民看病难、抓药贵的问题,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以此带动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培植财源,大力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后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牵涉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充分受到政府机关、经济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支持,农村农民群众的努力和配合。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齐心协力,全民重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绿春实际,抢抓机遇,狠抓实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浅淡 贫困地区 边疆 新农村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