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

时间:2022-05-20 14:3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发展特色产业  注重品牌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镇农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  
   **镇是长丰县城关镇,辖24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人,耕地面积7.4万亩。近年来,**镇始终坚持抓增产增收,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注重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农产品,促进全镇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建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建成了近5.5万亩无公害草莓基地,该基地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唯一一个“草莓标准化生产开发示范区”,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镇被省授予草莓产业发展特色镇;小岗、周巷、谢户等村形成了5000亩莴笋基地,小岗村被省授予莴笋生产特色村;谢户村为市级“一村一品”草莓专业示范村;张祠、裴户、兴隆村建成了50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裴户、颜湖、阮巷、南孔村建成了百亩食用菌基地;全镇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7个,俞岗、蒋赵村为年产百万只家禽专业村,丰峡村为市级养猪专业示范村。二是农产品品牌得到较快发展。注重在品牌上下功夫,实现农产品从品质到品牌的飞跃。先后注册了“水家湖”、“丰绿缘”、“高塘湖”、“万家缘”等农业品牌商标,产品涉及草莓、蔬菜等十几个品种,其中草莓为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黄瓜、西葫芦、蕃茄为无公害农产品,“万家缘”牌草莓酒荣获国家专利。三是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由于注重引导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给农民带来较大效益。2009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13元,比全县农业人均纯收入高1228元。据测算,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农户亩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蒋秀芝、郭同丰、魏其国、闫其伦等草莓、莴笋种植大户亩均收入超万元。今年截止6月底,农民现金收入已达3845元。

一、政府引导,发展设施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发展农业  

本着“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促农业发展”的原则,采用龙头+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群众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实现基地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通过宣传合政[2008]131号、合政[2010]27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市财政奖补资金,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全面发动群众投资兴建钢架大棚等,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升农业档次,先后建成了阮巷、费岗、谢户、裴户、李岗、蒋赵、张祠等村无公害草莓产业园和李杨、张祠、小岗、丰峡村无公害蔬菜精品园区,其中小岗、周圩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截止2009年全镇钢架大棚面积超过12000亩,建成草莓精品园区15个,草莓特色村13个;巩固和发展了裴户、周圩、兴隆温室大棚,形成了**反季节蔬菜基地;以旅游促农业,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先后建成了五星级农家乐1家,星级农家乐2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收入达200多万元。

二、科技服务,促进结构调整,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镇坚持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用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充实农业综合服务站,镇村成立了科技协会。镇政府投资25万元建成了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配备了电脑,开通了农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邀请安农大、农科院、以色列专家及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来镇授课,进行田间指导。镇农技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突出科技兴农示范带动作用,注重积极发挥和依靠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经验丰富的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将他们组织起来互帮互学,用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带动农户进行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一季一训,一季多训”,加强技能培训,注重多层次多方面的农民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培养农业创业带头人。今年1—6月份,共举办各类培训26场次,受训3000多人次。

三、培育品牌,放大辐射效应,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产品规模上去了,品质提高了,但没有品牌就打不开销路,难以提高效益。为此,**镇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品牌。先后注册了“水家湖”和“丰绿缘”牌蔬菜商标。特别是**镇的草莓不仅被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还印制了防伪条码,打入了麦德龙超市,出口韩国和日本,市场销路很好,为省级名优农产品,誉满江淮,走向全国。二是抓标准化。积极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建立十户联保机制,每十户确定一户为组长,指导监督基地农户不使用违禁农药,从生产源头抓起,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到户。同县质监局、县农技推广中心联合制定了长丰县草莓生产地方标准,该标准已成为江淮地区草莓生产的地方性标准。三是抓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注重对农产品的品种更新,先后引进脱毒草莓苗“丰香”、“鬼怒甘”、“雪妹”、“红颊”等品种,蔬菜品种做到常换常新。推广应用蜜蜂辅助传粉、有机栽培、脱毒苗栽培、无公害生产等新技术,增强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动,营造浓厚氛围,用现代服务体系开拓市场  

有产品不等于有销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流通,更在于不断寻找放大农产品的“市场乘数”。**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公司+专业协会”农户的路子,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2009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2000多万元对阮巷草莓批发大市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市场占地面积近百亩,年上市交易草莓达8万吨,上市高峰日交易量超百吨,远销北京、山东、东北三省等地,阮巷草莓批发市场成为全县草莓的集散地,全省最大的草莓专业市场。同时,积极宣传、推介产品,连续九年举办草莓节,参加上海农产品交易会,并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利用草莓品牌效应和四星级“江源”农家乐资源优势,扩大草莓采摘一日游范围,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领略风情独特的田园风光。下一步,**镇将持续做好“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文章,加强与龙头企业对接,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连接起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不断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格局,促进全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结构调整 乡镇 经验 材料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