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群体福利缺失的衡量方法探讨

时间:2022-05-20 19:35: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摘要:低收入群体与贫困联系在一起,进而与社会福利联系在一起。通过确定绝对或相对低收入标准衡量低收入个人和群体的福利缺失程度,采取有效的社会保护干预措施,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状况。
 
    关键词:低收入群体;社会福利;衡量方法
 
    一、低收入群体及其福利缺失
 
    国内外学者对于低收入群体的研究总是与贫困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探讨低收入群体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低收入群体是国民收入初始分配中取得较低收入的一部分人群,而贫困则是这部分人群所处的一种社会经济状况。正如英国学者西勃汉姆所做的诠释:“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能满足维持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那么该家庭就是处于贫困状态”。国内学者也持同样观点,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以上表述,充分说明了低收入群体是与贫困联系在一起的。从表面上看,低收入群体似乎包含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水平成分,但从其更深层含义上看,“低收入群体”这一概念整合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要素,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经济收入这一范畴,能够反映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低收入群体不仅在经济收入上,而且在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权利维护、发展机会、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
 
    贫困是低收入群体的共同特征,它可以被解释为由多种福利缺失累积构成。斯德哥尔摩瑞典社会研究所学者斯坦·林恩在他的一篇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走向贫困衡量尺度的第三个阶段》中提出:“贫困问题的研究亦可称作‘福利问题的研究’,即研究福利水平与分配”。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也提到“贫困是福利被剥夺的情况”。因此,低收入群体总是与贫困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又与福利问题联系在一起。
 
    二、低收入个人福利缺失的衡量方法
 
    如上所述,贫困是低收入群体的共同特征,其福利水平处于低下状态。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可以用收入水平来描述低收入个人和群体的经济福利状况,并由此衡量和判断低收入个人和群体福利缺失的程度。个人福利通常用个人收入加以度量,即:
 
    U=f(y)u′≥0
 
    由于福利隐含着物质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里的“个人收入”是一个扩大了的概念。黑格和西蒙斯认为“个人收入是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权力的净增加的货币价值,即个人在该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市场价值与财富净增加额的代数和”。该定义通常又被称为黑格-西蒙斯法则(Haig-Simons Principle,H-S),H-S准则包含了使实际消费、潜在消费(即储蓄)增加的一切财富。只要实际消费和储蓄增加,个人收入就增加了。个人收入y可以分为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即:
 
    y=ym+yn
 
    相应地,个人福利就可以分为货币福利和非货币福利。因而上述所讨论的个人收入还不能完整地衡量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忽略或遗漏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如阿马蒂亚·森认为:个人福利还取决于个人的异质性、环境的多样性、社会氛围的差异、人际关系的差别和家庭内部的分配等,他借助于可行能力和选择的自由来给“个人收入”下定义:“收入不仅是个人所拥有的基本物品,实际上,基本物品本身主要是各种一般性的资源,还应该包括运用这些所提供的资源去做有价值的事——可行能力和选择的自由”。因此,在运用收入来衡量个人福利水平时,从理论上来说,个人总收入应该包括以上各部分内容。但是,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方法一:用一定数量商品的实际消费和全部的货币收入确定低收入标准线,即较为固定的绝对低收入标准线,对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及其福利损失进行衡量。对于绝对低收入标准线下的低收入者而言,福利是其自身收入的函数:
 
    Up=f(yp)
 
    其福利缺失可以表达为:
 
    Ual=f(z-yp)
 
    其中,z为绝对低收入标准线。
 
    方法二: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福利状况与福利损失的度量,低收入者的效用函数会考虑到社会平均收入及其个人的收入水平:
 
    Up=f(YR,yp);f1<0,f2>0
 
    其中,f1、f2分别是效用对于YR、yp的偏导数。
 
    其相对福利缺失也同样表达为:
 
    Url=f(z-yp)
 
    其中,z为相对低收入标准线。
 
    三、低收入群体整体福利缺失的衡量方法
 
    无论是采用绝对低收入标准线抑或是运用相对低收入标准线,按照福利经济学的思路,在对低收入个人进行福利度量的基础上,可以用社会福利函数衡量低收入群体整体的福利状况。假定第i个低收入者的福利效用Ui取决于收入yi,则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福利W可以表示为:
 
    W=w[U1(y1),U2(y2),...,Un(yn)]
 
    或简化为:
 
    W=w(y1,y2,...,yn)
 
    该福利函数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对称性。在假定所有低收入者效用函数形式都一样的情况下,福利函数具有对称性。亦即整体福利只取决于收入分配状况而不取决于哪些收入是由哪个人赚来的。换言之,福利函数与个人的排号无关。即:
 
    w(y1,y2,...,yn)=w(y2,y1,...,yn)=,...,=w(yn,…,y2,y1)
 
    第二,相加性。在效用论的福利函数中,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福利是各低收入者的效用之和。则:
 
    w(y1,y2,...,yn)=■Ui(yi)=U1(y1)+U2(y2)+...+Un(yn)
 
    根据上述两个特征,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福利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W=U(y1)+U(y2)+...+U(yn)
 
    整体福利缺失则可以表达为:
 
    WL=U[z-(y1)]+U[z-(y2)]+...+U[z-(yn)]
 
    沿用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低收入个人和群体的福利水平与福利缺失是可以衡量的。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果低收入者个人收入增加,整体福利水平可能产生的变化。由于U(yi)是第i个低收入者的福利效用,是yi的增函数。如果第i低收入者个人收入增加,则福利函数变化为:
 
    U'(yi)=■≥0
 
    dU(yi)=U'(yi)×dyi
 
    U'(yi)表示第i个低收入者福利边际效用。在考虑导致个人收入产生一系列(微小)变化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个人收入增加值为△y1,△y2,…,△yn,整体福利的增加值为△W,则:
 
    △W=U'(y1)△y1+U'(y2)△y2+…+U'(yn)△yn
 
    W为低收入群体已有的福利水平,Z-W的差距值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缺失,△W为政府通过再分配手段增加的福利水平,以弥补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缺失。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分配理论已经说明:社会福利具有效用。通过社会福利再分配功能,如实施收入转移支付计划,改善低收入群体低水平的福利状况,拉动低收入群体向上发展、向上流动。
 
    参考文献:
 
    1、王长银.英国反贫困政策与落后地区开发[J].经济开发论坛,1998(7).
    2、谢东梅.农村低收入群体社会保护的政策含义及其框架[J].商业时代,2009(21).
    3、谢东梅.农村低收入群体社会保护的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
    4、李航.我国转型期弱势群体社会风险管理探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阿马蒂亚·森著;任赜,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项目来源: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目标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2007B033);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项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福建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A07088S)。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作者为副教授)  

推荐访问:低收入 缺失 衡量 福利 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