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

时间:2022-05-24 14:30: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以下简称体育教育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政策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教育局认真落实《国家体育工作条例》,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其他体育、艺术竞赛。认真组织每年的中考体育,广大中小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艺术课,坚持“两操一课”,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审美能力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全县广大师生的努力,我乡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稳步提高,健康意识得到强化,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从我乡中小学目前的体育工作来看,各学校发展不均衡,重视程度不够,一部分学校由于领导重智育而轻视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随意减少体育课时量,常年不组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两操一课”不能坚持,忽视了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导致学生体质下降或厌学辍学。各学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学校体育工作。  

  二、强化措施,营造环境氛围,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教育课。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教育课程的规定,按教育部下达的《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时的通知规定》,开足开齐上好体育教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教育课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课程的学习,有效增强体质和审美情趣,增进身心健康。  

  (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制度。各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教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教学常规活动安排,形成制度。通过科学安排作息制度,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要通过3年时间,使全县85%以上的学校能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1/4以上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书作为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努力实现让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同时,认真组织初中生开展中考体育项目训练,进一步做好中考体育工作。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创作水平。要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艺术创作水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外体育训练、竞赛和艺术创作、展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艺术创作的热情。要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工程,大力推行课间体艺活动,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艺术园地,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掀起校园体艺活动的热潮。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体育、艺术节。乡镇小学以中心学校为单位举办,以便促进辖区小学开展活动,检阅活动成效。活动的开展情况,列为每年考评的内容之一。县教育局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项目在继承传统田径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扩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性艺术节活动。体育节、艺术节要更多地设立学生喜爱的群众性体育、艺术项目和传统体育、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锻炼技能,把学校体育、艺术节真正办成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学生体育、艺术盛会。  

  (五)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各学校要按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防病防疫的需要,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卫生防预部门开展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加强学生集体用餐及饮水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定期开展中小学生体格检查,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教学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的管理;加强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针对学生“六病”(贫血、营养不良、龋齿、沙眼、寄生虫、近视眼)进行预防和矫治。  

  (六)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如专题讲座、建立心理辅导室、个别咨询与辅导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咨询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活动要有所侧重: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七)强化安全保障。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积极完善学校体育教育设施、器材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教育设施器材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体育教育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确保师生安全。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加强对体育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通过3年时间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一次培训,开展一次技能比赛或成果展示活动。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艺术教育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保证体育、艺术教师的合理配备;城镇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要设立卫生室,按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尽量安排他们从事对口专业课教学,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作用,并按规定落实体育教师相应待遇。  

  三、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硬件建设和设备的配置  

  (一)增加经费投入。为促进体育的发展,各学校必须增加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要根据体育工作的要求,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内予以安排。教育局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专项经费。  

  (二)加强硬件建设和设备配置。各学校应当按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场地、器材、设备的配备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配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配齐。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体育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要重点保证师生体育活动的位置和空间,各学校要将改善学校田径场、篮球场、食堂、宿舍、厕所等设施和条件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逐步落实。条件较好的学校要做好创建室内体育场、音乐室、美术室建设。  

  四、加强领导,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学校体育工作,各学校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一名学校领导具体抓,要有日常管理的职能处室,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落实。务必把体育教育工作真正摆上学校的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体育教育工作,制订每学期体育教育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体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二)强化督查。各学校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局将按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强化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督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以保证体育教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艺“2+1”活动开展情况为重点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督查,督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推荐访问:进一步加强 改进 学校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