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决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时间:2022-05-27 16:1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决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2012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之年。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向全市发出了提振精气神、勇当排头兵、决胜现代化的动员令,提出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公共文化提升工程的目标要求。全市文广新系统将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认真贯彻全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自觉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全力奋斗,加快推进“六大工程”,努力在年内建成“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全面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水平在全国领先,充分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1、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优化工程。一要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加大力度、建管并举,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继续推进市级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区镇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加快老城区未达标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建设任务。年底前全面实现三个100%:即100%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体站,100%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低于 200平方米 的文化活动室(中心),100%镇(街道)、村(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市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0.16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部达标。高水平建成功能完善、覆盖全市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资源共享、运转高效、方便快捷的10分钟文化圈,让农民不出村、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二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基层文化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载体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文化设施由硬件建设向有效使用管理转化,进一步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在文化强市和决胜现代化中的作用。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行为规范、激励有效、人尽其责、富有活力的公共文化内部运行机制。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搏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服务,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 小时,文化馆(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  

2、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活动普惠工程。一要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广泛开展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以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四进”工程,全年向基层送书1万册、送文艺活动1500场次、送电影3000 场次以上。积极开展“欢乐文明百村行”、“我们的节日”、“广场文化天天演”、“周未音乐会”“优秀群众文艺汇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年均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不少于200万人次,打响“文化昆山”城市品牌。二要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活动策划和组织,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继续办好国际啤酒节、昆剧艺术节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擦亮“文化昆山”城市名片,彰显昆山特色。在做亮做强“昆剧艺术节”“啤酒节”、“阅读节”“我们的节日”等我市重大品牌文化活动的同时,按照“一镇多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鼓励每个区镇都有一支一流的群众文化团队,有一项一流的文化活动品牌;依托丰富的昆山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展示昆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做优做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3、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品牌升级工程。一要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培育重点文化品牌活动。加大对金秋经贸招商文艺晚会、国际啤酒节、阅读节、街道文化艺术节、外企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宣传推介,创新市场运行模式,提高昆山文化品牌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影响力。指导协调各区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一批行业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院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品牌。在重大节庆期间,举办具有昆山风情和民俗特色群众喜爱的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在长三角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二要大力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培育和打响昆曲文化品牌,与教育部门一起在学校开展昆曲推介和培训活动,在小学组建一批小昆班剧团,确保各区镇均有一所依托学校的小昆班。策划推出中国昆山百戏节,努力打造中国昆曲之都品牌。三要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重点打造昆台文化交流品牌,组织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举办台企文化交流展示活动、组织昆山优秀美术书画作品赴台交流。  

4、加快推进文艺精品塑造工程。一要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引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时代主旋律和昆山城市精神,坚持文艺作品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引导文艺工作者走转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创作具有昆山特色的先进文化精品,为全市决战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要优化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环境,坚持双百方针,调动和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造活力,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为文艺精品创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二要创作更多群众喜欢的文艺精品。重点抓好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着力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特征、昆山特色、艺术性和观赏性相一致、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流动,拓宽选择公共文化产品的空间。鼓励、引导农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开发独特文化资源,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作品和数量。  

5、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一要创新服务方式。着眼信息和网络高度发达条件下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要求,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结合昆山实际,采用和推广现代网络和信息数字技术,完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效能。集中整合农家书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村图书室的资源,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全市行政村提供专业化的、普遍均等的公共信息服务,年底前基本完成“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昆山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网上图书馆、群众活动远程指导网络。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和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美术馆等的资源服务。进一步整合和推进资源共享,在市镇两级图书服务中,推行统一采购、统一检索、通借通还服务模式,方便群众阅读。二要拓展服务载体。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市图书馆、文化馆、镇(区)文体站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构筑新思路,积累新经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建设,市中心城区合理布局建设2-3 家规范化的数字电影院,在每个中心区镇建立1家数字电影院,达到每个建制镇有一家多厅数字影剧院。巩固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加强广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制镇全面推进基本现代化广电站达标建设,实现全市村村广播全覆盖。  

6、加快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要加强政策引导。认真贯彻国家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人才队伍建设新要求,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在全面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城镇、街道、社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岗位设置,严格准入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考核管理,逐步实施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二要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按照文化强市目标和要求,科学制定和实施公共文化人才培训计划,按文艺团体、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护、书画创作、工艺美术、文艺创作、文化研究、艺术教育、非遗保护等十个类别进行重点培养,努力的打造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服务能力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为全市实现文化强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推荐访问:决胜 率先 示范 区为 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