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镇农村文化大户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5-27 17:4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乡镇镇农村文化大户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农村文化大户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如何深刻认识、强化扶持、加快发展大河农村文化大户是当前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经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必须抢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利好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扶持方式、创新文化内涵和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文化大户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文化繁荣发展。

一、农村文化大户发展现状

(一)资金投入加大,农村文化阵地日趋完善。大河地处云贵交界,素有“大河乌猪之乡”、“中国紫竹之乡”的美誉,国土面积247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委会、211个村民小组、313个自然村,2011年末总户数21603户、总人口82923人,居住着汉、彝、水等9个民族,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重点考古新发现的大河旧石器文化遗址、大河河曲风光、白马山自然风景区等人文景观,白岩村被列为曲靖市篾编之乡保护目录,市级文化传承人1人。大河历史悠久、风光绮丽、文化厚重,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2008年以来立足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三项工程累计投资500余万元推进公益文化阵地建设,建成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25个、文化小广场5个、农家书屋1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13个,覆盖行政村达100%,基本实现村级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和简易球场的“三室一场”标准,逐步构建起镇、村、组三级公益文化阵地网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农村文化联合体的组建和广大农民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发展迅猛,助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随着以煤炭产业为重点的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有力助推农村文化队伍发展壮大。2011年末有文化经营户48户,主要以棋牌娱乐、音像制品为主;文化户(文化联合体) 16户,业余演员200余人。全镇文化产业逐步从单一向多元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文艺作品逐步从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向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方向发展,农村文化户逐步从单户向文化联合体、市场化联结方向发展,农村文化户成为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活动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群众性的文化产业现象。

(三)文化活动频繁,文化大户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实施以奖代补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的节假日庆典、老年文体、机关(企业)文体和校园文体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带动农村文化大户文艺演出活动频繁开展,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演出活动100余场,年演出创收10余万元,农村文化大户文化产业总产值达200余万元,部分文化大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走上了致富小康路。特别是身残志坚的文化大户夏玉平,用当地丰富的紫竹资源生产玉平系列紫竹民族乐器享誉省内外,年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

二、农村文化大户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够,扶持政策缺乏。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思想认识不足,主要存在对农村文化大户发展专题研究和督促检查少,长效发展机制、资金扶持机制和奖补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大户培育和良好文化氛围营造,制约了农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扶持投入不足,文化功能不全。由于缺乏农村文化户发展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致使文化户阵地建设不到位,功能不齐全,设备陈旧简陋;大部分文化演出队训练、演出主要在村落简易的晒谷场、村庄道路和农户场院上进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农民自办文化主要靠农户自筹,仅能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创新文化内容的资金需求。

(三)文化氛围不浓,群众热情不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和发展经济维持生计,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儿童为主,文化素质偏低、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文化演出队缺少新鲜“血液”注入,现有人员专业知识不强,业务创新不够,文化户发展步履艰难,浓厚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

(四)文化特色不鲜,经济创收困难。全镇农村文化大户60%的主要从事棋牌娱乐、图文资料和音像制品销售等,文化演出联合体多数以自娱自乐为主,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特色不够鲜明,群众参与和消费人员少,文化户创收极为困难。

三、农村文化大户发展主要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文化发展统领能力。农村文化户的发展壮大,对推进农村群众性文化工作、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强化组织领导,提高统领农村文化户发展本领是根本。一是抓思想认识,提升本领。镇、村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掌握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村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文化大户对传承农村乡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沟通交流协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聚合功能,切实增强统领农村文化发展的组织领导、承载、供给、凝聚和创新能力;二是抓思路创新,健全机制。围绕推进“公益文化、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立足“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三项工程,强化农村文化户发展举措,加快制定并出台农村文化户发展实施意见;按照“政府推动、以户为主、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思路,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为目标,培植农村文化中心户,在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上逐步实现阵地家庭化、队伍社会化、活动经常化和建设市场化,提高群众参与率,形成上连政府、下联千家万户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创新扶持方式,强化文化发展扶持力度。农村文化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参与,加大经费投入和扶持力度是关键。一是抓公益性建设,完善阵地。制定公益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整体规划,采取“财政补、项目挤、企业捐、社会助”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并存入文化发展基金专户,以文化广场为主体,文化活动室为辅,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小广场补助不少于15万元,确保达到有一个专兼职管理员、有一块文化牌子、有一间室内活动室、有一支文化队伍、有一笔活动经费和有一套管理机制的“六有”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提供场地保障;二是抓造血性发展,增强后劲。重点围绕彝族传统文化、立足紫竹资源、白马山风景区、大河羊汤锅和大河乌猪汤锅美食文化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竹文化产品、美食文化产业和休闲娱乐文化产业;鼓励文艺专长户、致富大户和工矿企业发展农村个体文化户、成立文化合作社和组建文化联合体,探索推广以文养文、以商养文路子;三是抓输血性支援,齐抓共建。采取“户主自投、政府帮扶”的办法,整合扶贫、妇联、团委等部门扶贫、创业贷款项目,每年拿出不少于30个贷款帮扶指标,筛选投放给农村文化大户,帮助文化户建文化设施、添文化设备、开展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户有“一屋一室一场一台”,改善文化活动条件;四是抓奖励性扶持,以奖代补。加快制定农村文化户发展奖补扶持办法,在手续办理、税务等方面给予减免,每年新建1户农村文化大户给予不少于1万元的扶持补助;对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或社会效益较好的农村文化大户给予资金补助与精神激励并举的扶持。

(三)创新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特色产品作品。农村民间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和提供特色文化产品作品是文化户发展的基础。一是抓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生活。组织文艺演出队、文化联合体和体育健身队等农村文化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自编唱词,宣传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文明新风,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提高文化自觉性和生活质量;二是抓文化培训,提升综合素养。把传统民俗的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活动和文化艺术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采取入户指导、集中办班、“菜单”选学、现场帮扶和文艺演出等方式,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农村文化户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抓文化氛围,形成整体活力。以节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文艺晚会、美术摄影展、特色文化产品展览等活动,倡导广大文化户积极参与,促进文化户发展壮大。

(四)创新工作管理,完善文化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户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文化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是建立激励驱动机制。研究制定农村文化大户的考评标准和管理措施,通过层层评选考核,实行滚动管理,对文化活动经常组织开展的、“三个”作用成效显著的文化户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以推动文化户向纵深发展;二是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积极为文艺演出队做好活动宣传、业务推荐和综合协调工作,鼓励有文艺特长、有经营才能、有管理水平、有组织能力的农村文化户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设施设备、拓展文化活动范围;三是建立中介服务机制。成立农村文化户协会,规范市场演出管理;通过对节目内容跟踪抽查,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演出活动,严格取缔不健康节目;四是建立规范管理机制。健全农村文化户发展目标管理制度、领导挂钩制度、文化活动奖惩制度和检查考评制度,做到有文化活动规划、有活动安排、有活动成效,全面促进农村文化户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探析 大户 乡镇 对策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