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工作总结及今后思路

时间:2022-05-30 09:30: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我县自2006年8月正式开始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远教“管、学、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已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360个,其中,村居(社区)站点310个,乡镇级站点36个,县级站点2个,其他农业基地及非公企业等延伸站点12个。列入省市考核的村居(社区)站点296个,列入拓展型的村站点14个。建立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范点7个。同时,根据市远程办创建“星级站点”的要求,把全县列入考核的296个村级站点划分为四个层次,省、市级学用学用示范点9个、四星级站点34个、三星级站点124个、二星级站点129个。  

一是强化建设,循序渐进,远教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在完成全县远教站点布局的基础上,筛选条件较好的站点进行示范培育,努力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全力推进站点学用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万多元,对全县2个省级学用示范点、7个市级示范点和30个县级示范点的设备进行更新升级,配备大屏幕电视或购置投影仪,增强了远程教育吸引力。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远教工作影响面,把远教从室内移到室外,促使由封闭转向开放,积极鼓励条件较好乡镇建设“远教广场”,2010年投入65万元,建成了新浦乡新仓等4个远教广场,电子屏面积达41.36平米,党员群众反映非常好。2011年将继续建设7个“远教广场”,进一步扩大远教受众面。之外,为便于基层党员群众学习,于2008年开设了泰顺远程教育辅助网,设立了政策文件、实用技术、远程诉求、专家答疑等栏目,为党员群众学技术提素质提供了平台,真正基层群众受教育得实惠。  

二是强化维护,建好队伍,教学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建立终端接收站点运行维护制度,严格执行远教设备设施的登记、维护、操作管理等有关规定,确保硬件系统能正常运行。根据各站点工作基础和学用开展情况,结合“星级站点”创建工作,把全县296个站点划分为示范站点、四星站点、三星站点、二星级站点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了学用工作的实效。为提高站点使用率,消除“零登录”站点,建立起“日更新、周督查、月通报”的远程教育工作预警制度,采取文件通报、Q群反馈、短信通知、后进约谈等形式,及时将登录使用情况反馈到各站点,确保完成省市要求的登录任务。同时,每个站点配备2名管理员,实行AB岗制度。加大对管理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县所有站点管理员进行远教业务、设备维护等基础知识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操作管理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奠定了基础。  

三是强化创新,注重实践,不断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开展农村党员远教工作,目的就是“让党员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为促进学用转化,实现学以致用,联合涉农部门,围绕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性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在转化远程教育学习成果、发展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实施开展了“六大”行动、“百名专家联百村帮千户”活动和“人才+远教+基地”项目等,以远教平台为纽带,将远教网点延伸至相关专业人才和农村特色产业基地。通过专家在线答疑、视频交流、现场指导和集中讲课等形式,为有需求的党员群众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和政策、市场信息导引,大大增强了学用效果。远教工作开展以来,先后聘请各类涉农专业技术专家70余人,建立市级远教实践基地13个,开展咨询培训2700多人次,面授辅导600多人次,培育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同时,为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效益,我们还充分利用远教网络体系点多面广、传播迅速、手段现代等优势,使之成为一些大型学习教育活动的有力推手。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利用远教平台及时将中央、各级党委的有关精神、政策理论,传达贯彻到乡村,引导舆论导向;同时,又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宣传出去,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四是强化开发,多管齐下,不断丰富远教教学资源。为满足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加大教学课件开发力度。依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发挥组织、农业、林业、科协、广电等部门的业务优势和技术资源,制作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课件。每年都制作2—4个与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课件,以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2010年,在全市第二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教学资源暨第五届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我县《猕猴桃栽培技术》教学课件荣获优秀远程教育教学课件二等奖,《泰顺县探索推行村工作目标管理》电教片被推荐参加全省观摩评比活动。除此之外,还从网上搜索下载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刻录成光盘或制作成电教片供农民朋友观看学习。加大与电视台合作力度,联合开办《泰顺党建》电视栏目。及时展播农村基层优秀党员和先进感人事迹,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宣传我县的党建工作,展示时代党员风采。同时,把每期《泰顺党建》电视节目录制下来放在泰顺远程教育辅助网供下载观看。2010年《泰顺党建》电视栏目还荣获市级优秀党建电视栏目三等奖。2011年,还与广播台合作,开设了“五分钟广播党课”栏目,从空中架起了党群众桥梁,密切了党群关系。  

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五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效,但与领导和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问题和不足是:一是作为欠发达山区县,乡镇、村际之间经济基础不均,远教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管理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党员群众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氛围不浓;四是远程教育运行经费比较短缺。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县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针对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之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远教站点调整设置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站点科学布局;以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以创新远教载体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用工作水平,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  

一、在站点设置布局上下功夫,促进科学化管理  

乡镇区划调整后,全县由36个乡镇调整为九镇一乡,我县乡镇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得到改变,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较好地扭转了以前各乡镇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配套乡镇区划调整,对全县村级组织设置也进行了同步改革,全县由原来310个村居调整为63个新农村社区。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后的实际情况,对全县远教站点设置进行调整。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乡镇设置管理站点,对区域范围内的站点进行管理;在农村新社区建立中心站点,其他村设置村级辅助站点;撤销行政区划调整中撤并乡镇的机关站点。对于不同的站点类型,提出不同的创建标准和学用要求,使得站点设置和学用管理更切合实际,有助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同时,在站点硬件设施建设上,要倾斜于新联村社区的中心站点,要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户外远教广场或配备投影仪,扩大远教受众面,提高远教影响力,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二、在远教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提升规范化水平  

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乡镇工作人员调动非常大,办事处中年纪较轻,能力稍强的又被抽调到中心镇工作,中心镇中优秀的工作人员被调到机关部门,乡镇普遍反映能干事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办事处更是被边缘化、空心化。原来负责远教工作的人员几乎都已经离开远教岗位了,队伍流失比较严重,工作前后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办事处更是特别突出。大学生村官这方面,2007年以来,一共招聘了274名村官,他们充实到村以后,对远教工作开展的正常化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通过几年的事业单位招考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及一些村官自动辞职,大学生村官队伍也在萎缩,目前在岗的只剩下158名,而且都被抽回到办事处工作,也影响到了远教工作。接下来,以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为契机,配足配好站点管理员队伍。按照“懂电脑、会操作、接收快、肯工作”的标准,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及驻村指导员中选拔合适人员充实到站点管理员队伍中,努力提高管理员队伍整体水平。同时,加强管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原则,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直接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健全完善管理员选拔、考核、奖惩、工作等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员队伍管理。  

三、在创新学用方式上下功夫,确保农民得实惠  

改善站点节目播放模式,采取“上面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党费挤出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方式,改善远教播放硬件设备,在联村社区中心建立“影院式”播放厅,给党员群众提供一个较舒适的学习环境。继续鼓励支持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居,兴建“远教广场”,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从室内移向室外,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扩大远教受众面,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吸引力,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实施“远教+专家+基地+农户”四联学用模式,以远教站点为支撑,充分发挥站点的资源优势和专家的业务技术知识为“高、特、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资源,通过远教实践基地的示范作用和技术应用推广,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学用科学技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农户致富增收提供保证。对于居住偏远、远教无法辐射到的党员群众,则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需求信息,收集下载有关节目内容刻录成光盘,送到有播放设备的党员群众家中,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对于有疑难问题的农户,则由远教专家、科技特派员或农技工作人员上门现场指导解决,确保学用转化工作取得实效。  

推荐访问:教工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