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部机关党支部读书分享会上的即兴讲话

时间:2022-06-20 11:1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同志们:

今天这个活动,我和大家一样,期盼已久,相当期待。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我是一个比较无趣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如白开水般寡淡无味。香港女作家亦舒在小说《曼陀罗》中有这样一句话:“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其意是说,一样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价值也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东西在你们眼中可能无趣,但对我来说却反而觉得很有趣,比如读书。借用时髦的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组织部是做人的工作的。识别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去认识和了解一名干部,需要全方位的了解,不能只看外表,还必须注重内在,这也是你们年轻人常说的,始于颜值,终于人品。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始于“五官”,终于“三观”。我看干部,首先看他的“三观”正不正,很重要一条就是看这个干部读不读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读书,我已到了痴迷的程度,用我爱人的话说就是“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书”。读书几乎占据了我全部非工作时间。在家里,我有一个大书房。为了方便起见,我特意请木工师傅定做了一个大大的书架,格子式的那种,方便分门别类整理,看上去像中药铺子一样,虽不精美,但很方便、很实用。

经常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读书,究竟有没有用?我认为,读书的功效,不能简单地用有用还是无用来判断、来衡量。庄子有句经典名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说的是有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却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无用”之功却引为大用。所以,对读书,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思考、来看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下面,我从这三个维度,分享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个维度:要爱读书

把读书当成这辈子唯一不可辜负的事情

现在,“唯有什么与什么不可辜负”的句式很流行,比如,唯有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唯有读书与旅行不可辜负,等等。我常常想,那究竟是唯有读书不可辜负呢?还是美食、旅行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不可辜负呢?后来,我想明白了,美食是口舌之欲,慰藉的是我们的味蕾;旅行是感官之欲,刺激的是我们的感官;只有读书,是思想的洗礼、心灵的碰撞,可以调适我们的内心、丰盈我们的灵魂。要我来说,最不能辜负的还是读书。

对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好比吃饭。宋代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爱读书的典范。毛主席有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老人家一生嗜书如命,几乎是手不释卷。临终前,已83岁高龄的他虽已说不出话来,但脑子却很清醒,离世前8小时仍然在坚持看书。毛主席的这种读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既然读书好比吃饭,那光吃饱还不行,还要吃得好、有营养,就是不仅仅是每日必须吃饱,而且还要结构合理、营养均衡,既要吃精粮,也要吃粗粮,既要吃荤菜,也要吃素菜。在我的童年,那是一个知识和物质都高度匮乏的年代,几乎找不到几本书来读,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自己在小学阶段一共读了三本书:一本是《新华字典》,绿色的封面,我不是把它当工具书在用,而是当书籍在阅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意思一个意思地琢磨,就像大家写材料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另外两本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是我在外当兵的伯父带回来的。当时,在我们乡间流传着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读了《水浒》,容易沾染不良习性、惹来祸端;而读《三国》因为可以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心生机巧,所以说老不读《三国》。尽管如此,我还是一口气读完了仅有的这两本课外书。这三本书合在一起,算是完成了原始阶段的“荤素搭配”,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更大的好处是,从小培养了热爱阅读的习惯。现在大家条件好了,想要什么书可以直接从网上下单,一两天就能到货,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随心所欲的阅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做起,把读书当成了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第二个维度:要读好书

在读万卷好书中日行万里、长风破浪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选择性地读书,不能饥不择食,捡到篮子就是菜,不能看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必须有目的性、有选择性。为什么要这样呢?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近十年人类知识的总量已经超过了以往2000年的总和,并以每十年至二十年翻一番的速度不断增长。据说,全球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就有1万余篇,也就是说,每30秒就有一篇论文问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影像等的传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迅速。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我发现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现象啊!

记得曾经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我们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年轻一代,我希望大家能够重拾初心,重新捡起书来阅读。读什么呢?我觉得,作为公务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可以多读一读这几个方面的书:

一是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是有必要一读的,还有一些带有史料性质的历史小说可以读一读,比如,唐浩明的《曾国藩》、王跃文的《大清相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说到当年明月,我想跟大家多说两句,他年龄和在座的好些同志年龄相仿,或者大了那么几岁。他从小就酷爱历史,5岁的时候,父亲给他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据他自己说,这套书他读了12遍。年龄大一点后,他便开始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后来他觉得明史很有意思,就开始研究《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纲目三编》。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海关公务员。在工作之余,他拿起手中的键盘,开始在网络上发表历史随笔,创下近2000万的点击率,后来结集成《明朝那些事儿》,累计销量过千万册,创下中国图书销量奇迹。正因为才华出众,所以被领导慧眼识珠,先是调到海关总署工作,后又调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一处处长。我希望大家多读一读历史,并不是要求大家都要像当年明月那样成为一名作家,而是因为滋养点历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懂得过去,懂得世事的沧桑、社会的复杂、肩负的重任。

二是法律方面的书籍。党的十八大,中央作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而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执公器、行公事,不学习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是肯定不行的。如果是单纯是工作需要,学习一些业务法律条款即可,如果想往深里走,不妨从学法律史着手,比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丘汉平的《历代刑法志》、程树德的《九朝律考》、杨洪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发达史》等等。总之,要通过学习法律,明白规矩的方圆、法典的严密、公正的可贵、廉洁的重要,以此来匡正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是文学方面的书籍。这方面的书籍就更多了,但我建议从经典名著开始读起,比如,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再比如一些外国的经典名著,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司汤达的《红与黑》、狄更斯的《双城记》,等等,要通过学习文学,领略自然的美妙、生活的多彩、诗意的人生。当然,选择书籍不局限于这些类别和这些书籍,比如,还可以读一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理论察知圣洁的人格、浩然的正气、崇高的操守;还可以读一些科学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科学了解宇宙的浩瀚、天地的壮阔、探索的艰难,等等。

对于这种读书学习,我还有一个观点——“读书就是旅行”。我们经常讲: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认为,这个很好解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读书。比如说,你没有到过井冈山,刚才有同志分享了《天下第一山》,让我们对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以及期间的历史人物、革命故事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再比如,我们对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耳熟能详,但是于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不可能穿越到明朝去,要了解他,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历史史料,最好的途径是经过读书这条路。其实,当我们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已经在旅行的路上了。希望大家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万卷好书中做到日行万里、长风破浪。

第三个维度:要善读书

做一个“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读书郎

读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图个好看,而要学会用所读的知识去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我们强调读书的功效,就不能过度地依赖书本,不能搞本本主义,而要辩证地看待读书,看待书本知识,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举个例子,《增广贤文》是一部蒙学作品,是古代小孩子发蒙时读的书,不要小看这样一本五岁小朋友读的书,我们不一定能读懂、读好、读正确。读这本书,要辩证地读。在这里面,有很多积极阳光的东西,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等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经过人世沧桑、千锤百炼的警示格言,“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简明生动的哲理式科学知识。但也有很多你一不小心就会误解甚至曲解的内容,比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说的是与人说话交流要把握分寸、掌握尺度,不能口无遮拦地乱说一通,如果你理解成了人与人之间不要讲真话,那就片面了;比如,“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别人背后的议论,结果你理解成了背后议论别人、说人长短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就完全会错意了;再比如,“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这是告诫我们不要轻信表面特别正直的人,要防备标榜仁义却不讲仁义的人,结果你理解为了这个世界没人可以相信,那就大错特错了。

再举个例子,前些年流行一本叫《厚黑学》的书,作者是李宗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评价说:“李宗吾一点也不厚黑,可以说还很厚道。”事实也是如此,李宗吾虽然官居要职,又自号“厚黑教主”,但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虽然他位居要职,干的是外人眼中的肥差,但离任时却清贫如洗。我们读《厚黑学》,就是要以厚道之心对待厚黑。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读书决不能搞本本主义,必须辩证地读、辩证地理解,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最后,我还想啰嗦一下,阅读与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大家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作为一种责任,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努力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精神得到发育、情感得到慰藉、生活得到充实。

推荐访问:党支部 组织部 会上 即兴 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