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绩考核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6-28 08:20: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强化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意识,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工作衔接,力求简便高效,力戒形式主义。《通知》的印发,既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和重要举措,也是对组织部门落实主业主责的更高要求,其核心目的是力求简便高效。

在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打赢脱贫决胜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国上下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强调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强化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意识。这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协调领导把关、落实主责主业责任的进一步强调和明确,对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层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请求,也是从组织上、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解决高质量发展组织领导和政绩考核有关问题的基本遵循,从“协调”、“把关”、“衔接”、“简便高效”等表述中,不难看出中央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的高度重视,也明确强调了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篇二】

“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了最后冲刺阶段,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向我们徐徐展开,精心准备一份行囊,让我们以全新面貌向“十四五”出发。

放一块跟着党走的指南针,辨明行进的方向。“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奋进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答好“十四五”这张试卷势在必行。如何答好这张试卷,最主要的是要找对答题的方向,理论决定实践,只有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一致,才能找准方向,找对大势,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联系实践,学以致用;要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在重大政治方向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动摇;要不忘初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践行忠诚干净担当,不断净化政治灵魂,提高政治能力。

带一根改革创新的登山杖,坚定前行的步伐。“十四五”规划中“发展”一词出现195次,“建设”出现125次,“改革”出现49次,“创新”出现47次。位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想要答好“十四五”的试卷,改革创新的能力必不可少。时代潮流奔涌向前,浪潮中不进则退,党员干部要始终继承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动走出舒适区,不断淬炼本领,提升能力,才能适应时代需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努力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思想,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品行,在见贤思齐中增添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砥砺前行,乘风破浪,写好时代向前、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带一份以人民为中心的食粮,补足前进的力量。近期出台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内容始终坚持关注民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回顾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只有获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迈向“十四五”的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要始终倾听人民呼声、站定人民立场,落实人民期盼,对标人民满意,将人民满意、答应、赞同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获得前进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大有可为,让我们乘“十四五”之舟,划青春奋斗之桨,奋进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

【篇三】

近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政绩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指引着干部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也是引领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指南。党员干部要认真对照通知要求,自觉树好民生政绩观,把为民解难、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用心,常怀“赤子之心”,把民生小事装在心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工作离群众最近,同群众生活最密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来自身边的一件件民生小事、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看似零零碎碎、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是构成国家“大事”的“骨架”。“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想、要干,但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小事”也不能忽视。要始终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解决好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过程中不断砥砺初心、践行使命,干出扎实的政绩。

用情,密切“鱼水之情”,把民生疾苦看在眼里。“干群鱼水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然而,现实中也有个别干部忘了自己“鱼”的身份,忘了鱼水之间的依存关系,一心只想往上游而不愿深入水中,成了“浮头鱼”,做事“蜻蜓点水”,只重“门面功夫”,不干实事、欺上瞒下,损害干群关系。“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弱项。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因素影响和冲击,企业生存发展、群众求职就业等民生之事面临着较多困难、较大压力。在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前,党员干部更要牢记“鱼”的身份,做善于“游水之鱼”,常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疾苦,对群众存在和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脱、不留死角,用解决问题的实绩实效取信于民,让鱼水之情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用力,倾尽“为民之力”,把民生福祉抓在手里。“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做好民生工作,既要有为民服务的情怀,也要有履职尽责的本领、担当作为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等目标。“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抓好全会任务落实,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抓民生福祉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天接着一天干,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举措。笔者看来,干部考核要重视“基础分”,基础分是什么?是关乎人民的“民生分”“幸福分”和“安全分”。问需于民,答好“民生卷”。民生即民心,解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干部在履职过程中,要将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将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谋。无论走访调研还是谋划思路时,都要先问问百姓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关注的热点在哪里?未来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为民解难题是政绩的“民生分”,干部不能丢,也丢不起,答好“民生卷”才能得到考核工作的“民生分”。问策于民,绘好“幸福图”。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于政策制定全过程,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民众呼声,能够在人民面前甘当小学生,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向群众学习,向群众问策。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要从人民需求的角度去考量政策,全面调研、深度剖析、系统谋划。政策能够转化为惠民成果,才能让人民给政绩打出最基础的“幸福分”。服务于民,提升“安全感”。提升安全感,需要不断增强国力。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做有利人民利益的事,做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事,做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祖国的繁荣稳定安宁的事,通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将“人民至上”写在新发展征程上。在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工作中,群众的真实评价、群众的主观感受、群众的安全指数才是“晴雨表”,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注重体察群众的主观感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给干部打的基础“安全分”。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举措。

笔者看来,干部考核要重视“基础分”,基础分是什么?是关乎人民的“民生分”“幸福分”和“安全分”。

问需于民,答好“民生卷”。民生即民心,解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干部在履职过程中,要将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将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谋。无论走访调研还是谋划思路时,都要先问问百姓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关注的热点在哪里?未来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为民解难题是政绩的“民生分”,干部不能丢,也丢不起,答好“民生卷”才能得到考核工作的“民生分”。

问策于民,绘好“幸福图”。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于政策制定全过程,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民众呼声,能够在人民面前甘当小学生,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向群众学习,向群众问策。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要从人民需求的角度去考量政策,全面调研、深度剖析、系统谋划。政策能够转化为惠民成果,才能让人民给政绩打出最基础的“幸福分”。

服务于民,提升“安全感”。提升安全感,需要不断增强国力。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做有利人民利益的事,做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事,做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祖国的繁荣稳定安宁的事,通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将“人民至上”写在新发展征程上。在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工作中,群众的真实评价、群众的主观感受、群众的安全指数才是“晴雨表”,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注重体察群众的主观感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给干部打的基础“安全分”。

推荐访问:政绩 心得体会 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