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论文

时间:2021-07-01 10:03:48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毕业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尚申 准考证号010012323304

指导教师 李静 职称讲师

日 期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引 言 ........................................................................................................................................ 1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1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2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 2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 3

3、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 ................................................................................................... 4

三、 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 4

1、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 4

2、增强高校的调整和指导性作用 ................................................................................... 5

3、完善就业政策 ............................................................................................................... 6

四、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展望 ................................................................................................ 7

1、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明朗,就业形势仍将复杂 ....................................................... 7

2、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 ................................................................................... 8

3、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将助推不稳定性就业 ........................................................... 8

4、高校毕业生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 8

参考文献 .................................................................................................................................... 9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尚申

指导教师:李静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就业观念

引 言

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每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各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都成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面对“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紧张局面,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重。从国家对就业问题的成因层面看,Niall O Higgins(2002)认为毕业生的供求、需求和供求匹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首要原因,主要凸显在工作岗位的结果和数量上。预期收入的自我高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能清楚的认识现实与预期理想巨大的差距。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即知识水平、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分布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劳动力过剩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与需求岗位人员不匹配、不对口、差异大是影响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小处着手、大出着眼”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问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999年以前,我国适龄青年入学率低于1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我国高校扩招开始于1999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收入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而早在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收入学率首次达到15%,提前进入了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品进一步提高。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相对多数人地权利,因此,与精英教育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和“精英”,大学生就业不再统包统分,而是要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十一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2700万人,年均增长54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人,年均增长3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 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56万人,年均增长1.2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2011年全市毕业生人数突破1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6.5%。201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5.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81%。待业人数达到数万人,如此大的就业群体加上社会闲置劳动力的供给,是我国就业需方市场

完全无法消化的,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两条线在不断扩大,表面待业人数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就业率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他对其就业率包含了升学、出国或不完全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滞后情况,我则认为就业率就应该是实际的就业率,在这中情况下,实际就业率应当处下滑趋势,大学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处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流向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就业市场政策通过毕业生、高校、企业三方的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市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国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指导、创业基地等各种服务,在于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招不要满意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状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进步的历程。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已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入学起点、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多样化必然将导致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从工作时间来分,有全日制就业、半日制就业、计时就业等;从就业地点来看,有大城市、沿海城市和中小城市、城镇、西部或边远贫困地区;从就业单位属性来看,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部队、基层单位等;从就业途径来看有参加招聘会、学校推荐、亲友推荐、网上求职等;从实现方式来看,可分一次性就业、创业、准备就业、暂时待业等;从就业管理性质看,可分为显性就业、隐性就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成为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1)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大学生有些人不能清楚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往往过高的

篇二:社会学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

社会学概论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社会招聘人数估计减少15%,这就使本来已经异常严峻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的糟糕。

一、大学毕业生现状以及呈现的就业问题

社会中呈现的就业问题

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由于近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学生激增,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25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大学生存在的就业现状

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这些年来,数以千万计的应届生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找自己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工作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因致使这样的果呢?扩招吗,这是很主要原因,但我并不认为是最主要的。经济危机吗?在这几年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这也应该算很重要的1个因素,不过我觉得这都是次要矛盾,只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才显现出来的连带矛盾。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1、专业技能不过硬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被企业淘汰。比如,有的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这样势必成为影响一些学生就业的因素

2、就业观念有待调整 大学生求职目标容易锁定大企业、好企业。所以被访谈企业中的知名企业可以“优中选优”的挑选人才,而一些小企业“望才兴叹”,招不来急需人才。同时,部分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缺乏踏实作风,频繁跳槽,这给他们留下不好印象,影响他们对大学生的招聘录用。

3、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4、缺乏团队意识

部分大学生过分崇尚“个人奋斗”,缺少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很好地融入公司之中。而合作意识淡化,对集体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在这方面与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者形成明显反差。

从学校以及社会的方面来说

我认为我们现在不能就业最主要问题出现在当初学校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没有建立1套有效的供需机制。

1.首先说信息不对称:这些年学校连年扩招,不过在扩招前并没考虑过如何将培养的学生有效的输送出去,更没想将这些人输送到哪里!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2.再说机制问题:由于没有建立1套有效的机制使毕业生有机会自主择业。也正是因为没有这种机制才造成信息不对称。我们说建立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这是供;而社会每年都会有很多职位空缺,这是求。在经济上,有供就必有求。不过在供与求之间必须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销!现在学校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重视这1环节。学校不知道该培养多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因为他没找到有效需求。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根据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下面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学校与学生相结合、社会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评价自己,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转变职业理念,脚踏实地,愿意从基层做起,主动把握就业机会,不辞辛劳;其次,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问题上有一技之长;最后,注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求职时就会有自信。尤其是对于非名校的大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

第二,从学校来说,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性专业,不断打造专业,建设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践环节,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其次,动员学生珍惜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和组织各种

活动的机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社会, 认识自我,不断积累经验, 增强自信心。

第三,从学校与学生相结合的角度,应充分开发校友资源。高等学校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承者与创造者,其社会影响正是通过分布于社会各个行业的校友实现的。高校可以邀请在各行各业里做出成绩的校友回校给在校学生做报告,采访杰出校友,通过新闻报道、校友通讯、校友人物传记等形式,宣传其先进事迹, 总结其成长历程, 用校友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激励和引导学生,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从更直接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来说,校友可以给学弟学妹们提供实习、工作机会。 第四,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企业政府应该加大调控力度,增加职位的供应。并且在某些方面大刀阔斧,避免学校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真正的让学生可以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完全不是一个人的因素,也不是某几方面的因素,而是由于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很多原因作为大学生来说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唯有可以改变的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完善自己,倘若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条件都很优秀的话,那就不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

篇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答辩

各位老师好,我叫xx,来自经管学院。我的论文题目是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研究。论文是在张留禄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想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向各位老师逐一汇报。

本论文拟分为五个方面:

首先,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环境不和谐、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指导欠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不和谐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其次,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最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高校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而通过本论文的系统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健康运行、大学生个体社会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深入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次,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整体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三,大学生就业促进的阻碍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的分析。客观方面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原因:1.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3.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4.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5.招聘单位门槛高。而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方面也有五个方面:1.当代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严重;

2.对专业和专业成绩的满意度;3.个人期望值过高;4.自身素质问题;5.家庭状况与就业关联。 第四,就业促进的对策。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方面、用人单位、高校方面和大学生自身上下功夫,并需要政府方面、用人单位、高校方面和大学生自身相互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就业。在政府方面: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加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在用人单位方面:摆正用人心态,聘用人才诚信理性;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在高校方面:更新职业观念,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定位;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就业技巧,增强竞争力;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师资培训,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大学生自身方面: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第五,就作出结论,对全文进行。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出大学生虽然目前当代大学生就业促进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强,缺乏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2)高校课程缺乏实践性,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3)就业途径狭窄,相应中介机构秩序紊乱(4)企业与应聘大学生信息不对称,缺乏相应的培养、激励机制等(5)高校毕业生职业期待过高,导致就业困难。在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1)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治理,是现并促进就业(2)高校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扩大大学生就业途径,规范中介机构的职能,完善公共服务平台(4)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适当提高福利待遇水平(5)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平衡自己的职业期待,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党和国家政府、企业、高校与当代大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协调与配合,才能解决其就业压力的问题。

在理论、方法、技术三者结合在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的科学探索中,本文在一些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突破。

(1)理论上突破了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研究层面的局限性,由单层面的研究扩展为多层面、多侧面地研究。

(2)方法上采用了从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整体的宏观抽象研究到局部具体的研究思路,为了使得抽象的结果和数据具体化大量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虽然用通过高校、企业、社会、大学生四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进行了完善,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本文所采用的方式也仅是较为局限性的方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推荐访问:就业问题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