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2021-07-01 10:05:35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论文

1、 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的弱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①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②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③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

令出必行。

2 、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以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照计划进行施工,而应适时监控进度计划。正确的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1.3质量控制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

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

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2、材料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

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3 、 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一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

后是相对同定的,而成本在施工当中则是可控制的,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

①、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②、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

③、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④、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

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施工安全管理

1、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1 安全 教育 严重滞后。施工 企业 招收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

1.2 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不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不真实,这就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原则性的错误和隐患。

1.3 施工现场安全意识重视不够。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高空坠物、物体打击、触电、中毒、以及坍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许多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道路不畅通、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施工现场无安全标志或有安全标志却悬挂位置不合理、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生活设施不符合规定等现象,安全状况一直得不到彻底改善,最终影响了施工进度、成本和效益。

1.4 施工安全管理不严,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1.5 设计单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

篇二: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这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建筑产品的质量更是事关群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一、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结果往往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

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搞私下交易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4、施工和管理问题。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二、提高工程质量要严把六关

1、严把市场准入关。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

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2、工程图纸设计关。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并且必须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造成工程还没建,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3、工程质量监督关。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4、工程质量控制关。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5、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6、工程竣工验收关。竣工验收,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棍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三、加大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对于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

熟悉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一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一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常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准”、“细”、“实”。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总之,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在各个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建筑质量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警钟常鸣。采用“三新”工艺和技术,增强责任感,消灭质量通病,为用户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宗旨。

篇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

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及其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尤其在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的体积由几百立方米已经发展到了几万立方米。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建筑的箱基、笩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这些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由于其体积大,表面积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如何选择施工工艺,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裂缝技术措施

目录

一、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第3页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第3页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第3页

二、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第4页

1、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第4页

2、大体积混凝泥土配合比设计考虑原则???第5页

3、设计步骤???????????????第6页

4、施工准备???????????????第6页

5、施工工艺???????????????第6页

6、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第8页

7、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第8页

三、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第8页

1、内外温差???????????????第9页

2、收缩作用???????????????第9页

四、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第9页

1、水泥水化热??????????????第9页

2、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第9页

3、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第9页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第10页

五、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第10页

六、小结??????????????????第11页

一、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我国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美国混凝土协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规定为:“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从上述两国的定义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不是由其绝对截面尺寸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会产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来定性的,但水化热的大小又与截面尺寸有关。我国有的规定认为,当基础边长大于20m,厚度大于1m,体积大于400m3时,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认为当基础尺寸大到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温差,合理解决混凝土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力图控制裂缝开展到最小程度。这种混凝土才称得上大体积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大区段为单位进行浇筑施工,每个施工区段的体积比较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冷却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容易出现裂缝,怎样防止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在基础工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如使用水化热比较小的水泥,参加适量的粉煤灰,使用单位水泥用量少的配合比,控制一次浇筑的高度和浇筑的速度以及人工冷却控制温度等。

在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从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物理性能,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认识混凝土材料一系列的特点,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

在结构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施工技术上,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在施工组织上,编制确实可行的施工,制定合理周密的技术措施,采取全过程的温度检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指标,国内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根据日本的施工经验,一般控制在25℃以内,也有的工程控制在30℃获得成功。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的温升和温差与表面系数有关,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75cm以上,双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100cm以上,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的最大温差预计超过25℃,应该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在全国很多一、二线城市以及大部分三线城市中,大批的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相继被建造。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通过这些工程的实践,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发展。

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主要是:

2.1在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2.2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材、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等,采取一些综合的措施,有效地克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2.3在施工组织管理上,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在精心组织、协调指挥下才用了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等技术。

二、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1.1水泥

水泥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温度因素。因此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当拌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必须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为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要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掺用粉煤灰或矿粉以降低水化热。a.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b.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量大,水泥用量多,水泥供应难以做到按施工要求的品种标号一次性进场,因此要加强水泥进场的检验和试配工作。

1.2外加剂

在的体积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各种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是一种有效地方法。大体积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品种功能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以及其他多种功能如减水、缓凝、引气等复合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之所以采用缓凝型减水剂,主要目的在于延缓水泥水化热速度,推迟热峰出现时间,降低最高温度峰值并减少总的发热量,以减少混凝土因温度而引起的裂缝。同时,由于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有利于浇筑和捣实大体积混凝土时不致形成施工冷接缝,有利于延长振动时间或扩大振动范围。

1.3集料

一般选用结构致密,并且有足够的优良集料(特别是粗集料),具体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除此之外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3.1有害杂质。拌制混凝土的集料要求洁净而不含杂质,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砂石属于天然材料,长混入一些有害物质如云母、粘土、淤泥等。特别是一些有机杂质、硫化物及硫酸盐,它们对水泥有腐蚀作,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若使用混有碱活性反应的集料浇筑成混凝土后,在潮湿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膨胀,便会发生开裂和剥落现象,并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

1.3.2集料品种和粒径要求。砂子按其平均粒径和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等细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宜使用粗砂或中砂。

石子有碎石和卵石。当配合比相同时,碎石混凝土强度较高,抗裂性较好。当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同时,坍落度也相同时,卵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少。对于抗裂性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当无碎石时也可以将卵石人工压碎。石子按其最大粒径分为粗中细三类。当所用的石子最大粒径较大时,混凝土的密实性较好,并可以节约水泥;但为了便于捣实,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1.3.3含泥量的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把含泥量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来。因为过多的含泥量不仅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又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对抗裂性特别有害。为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标准规定,砂中含泥量<3%;石子<1%。

1.3.4石子级配。石子级配的好坏,对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关系。石子级配有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之分,而连续级配因大小颗粒搭配较好,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好。不易出现离析现象。连续级配是常用的级配方法。有关间断级配的石子,其颗粒尺寸的大小是不联系的。有意的去删去中间尺寸的粒径造成颗粒尺寸级配的间断。大颗粒和小颗粒之间有相当大的“空挡”,因而可以减少颗粒间的干扰。大颗粒间的空隙,由很多小的石子来填充,可使空隙减小,密实性增加,因而可以节约水泥。但中断级配加工困难,施工时如无强力振动或采用低流动性的混凝土时,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中,一般不推荐使用。而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连续级配的石子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普遍使用的。

2.大体积混凝泥土配合比设计考虑原则

2.1水泥的用量。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条件,应提高掺和料及集料的含量,以降低煤m3混凝土水泥用量,在施工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的降低用水量,从而少用水泥,就能减少水泥的总发热量。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这是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低热和中热的矿渣、火山灰水泥,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60—320Kg/m3。并且尽量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2.2谨慎掺用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应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掺和料。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掺用外加剂时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必须事先适配。种外加剂对不同矿物组成及不同含量的水泥,其效果不完全一样,环境气温、施工条件对某些外加剂的作用也有影响;各种外加剂工厂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也不尽相同。为此,在工程中选用某种外加剂之前,应该对产品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

2.2.2严格控制掺入量。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应根据环境气温、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运输距离、停放时间、强度等来确定。对于不溶于水的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以干粉掺入到混凝土拌和料中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2.2.3石膏的应用。用硬石膏或工业副产品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掺用糖钙及木钙类等缓凝剂常常会引起速凝故应先作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和易性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多数采用集中搅拌站供料。由于受运输、浇筑、振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这样情况下,混凝土的坍落度除了按照结构种类、振动方法考虑之外,尚需补充以下实验:

2.3.1不同停置时间及气温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内水分的损失与坍落度的影响。

2.3.2不同停置时间及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热量(或冷量)损失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和现场环境通过适配确定。一般要求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60—300Kg/m3,水灰比应≤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泵送时宜为0.4—0.45)。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要求严格控制,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的增加应通过调整砂率和掺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解决。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并应控制在10——14cm为宜。确保混凝土振动后里实外光,强度合格。当水泥用量与坍落度(相对应的水灰比)发生矛盾时,应适当


推荐访问:建筑工程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