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

时间:2021-07-01 10:10:50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

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

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高数”最主要的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先对题目进行分析、弄清题意,然后考虑属于哪些知识点,找出关键问题,再搜索一下大脑中有几种方案可以解题,判断一下那种方案最简便,之后便是具体解题过程,最后再检查一下就ok了。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说话办事的逻辑性、条理性。

而像“管理学”,虽然我们不是高层管理者,却仍处在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知道如何“管理”也就知道了如何“被管理”,比如管理学中有个“例外原则“:即领导一般只抓最好的和最差的,所以你要想拥有更多机会,就要努力做的最好。

另外,也许一些科目没有明显的作用,或是目前没有作用,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却告诉我们:既然学了就应该努力掌握。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学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艺多不压身”,而且要想办法多应用,在应用中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应用中学东西也比较快。

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别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我们在工作时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苦工作了大半天,刚闭会儿眼睛,领导偏偏这时候来找你了,俗话说“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只打不长眼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做些表面文章哪?领导同事在眼前时多干活,桌子上什么时候都摆一大堆文件。我认为工作的确需要别人认可,但没必要太刻意,你只要平和心态、干净利索的把手头的活干好,别人也会通过你表现出来的多种现象了解你的本质的。

九、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便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个性。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独特的创意,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十、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们,在放电的同时别忘充电;没机会放电的同志们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

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间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

篇二:爱情哲学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哲学分析

摘要:

“爱情观”是每个人对待感情问题的看法与态度,主要包括:爱情是什么,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失恋了怎么办等等。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刚刚踏入并接触这个领域,对于爱情的理解比较狭隘且不成熟。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来和大家谈谈大学生的爱情观。接下来我将从一下几个部分来论述我对大学生爱情观的理解。首先,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男女生对待爱情不同的态度,然后总结一下大学生中比较主流的一些爱情观;其次,既然介绍了大学生的爱情观,接下来就像分析一下大学生爱情观独有的特点;最后,想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字:大学生 爱情观 特点 建议引导

正文:

1、大学生的恋爱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下面我将根据对自己身边朋友了解还有网上调查的一些数据来论述一下男女爱情观的区别。

1.1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1.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概率大约各占一半,这说明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1.3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大多数女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多数男生觉得失恋了在找一个就行。这说明女生比男生重情,而男生比女生乐观。

1.4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1.5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上述内容,主要是基于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论述,接下来我将比较宏观的来谈谈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恋爱观。

第一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恋爱观就是: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

另外一种恋爱观我个人认为是比较不健康的但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是很常见的,它主要表现为: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真心。这类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对女性的伤害更大。女性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受到伤害,便觉得受不了,产生消极反应,有的从此看破红尘,觉得干什么都没有

意义;有的精神失常,导致精神病;还有的干脆以身殉情,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凡此种种,在各高校屡屡发生。

2、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歌德曾说过:“哪个青年学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郎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至纯至洁的感情。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爱情经历各不相同,对爱情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它既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也能给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烦恼。谈完大学生的爱情观,接下来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下大学生的爱情观有哪些特点。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七个特点:

2.1爱情至上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2相互攀比,相互炫耀

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并且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3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说得好听点就是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但这种行为实质上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2.4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2.5爱情承受能力较弱

最后一个特点是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

三、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大学生要面对学业和爱情两大人生课题,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一直是令大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不仅如此,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这是恋爱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接下来,我想提出一些我的建议。

首先,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

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在确保学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恋爱,做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其次,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物质条件的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和事业的有机结合。

我认为,大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无论如何,大学生的恋爱观已经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参考文献:

问卷星调查问卷(样本容量:117,其中男生54人,女生63人)

韦家美(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562400)《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附录: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问卷

Q1:你的年级

Q2:你的性别

Q3:你是否是独生子女

Q4:你来自于

Q5:你的恋爱次数

Q6:你的恋爱现状

Q7: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

Q8:你的恋爱动机

Q9:你爱上一个异性,会不会主动追求

Q10:大学期间谈恋爱你最注重的是结果还是过程

篇三:哲学论文

浅谈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科学哲学思想

谈及近代科学,必然涉及它与古代科学不同之处: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形态出现的,带有经验的直观性与理论的思辩性,知识零散而未形成体系;近代科学是以数学与实验相结合为特征的实证科学形态出现的,形成了逻辑一致性的知识体系。具有上述特征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一下十六七世纪欧洲的社会历史状况。

一.近代前期科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总结起来,近代前期科学兴起的背景主要有三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以及近代自然科学在天文学革命中诞生。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这种动力,社会就不可能对它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作为知识体系的近代科学就不可能产生。开展科学研究并使研究成果成为知识体系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就要求社会有相应的技术与生产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封建生产关系最先(公元14~15世纪)在西欧瓦解,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迫切要求发展科学技术;同时,也具备了必须的物质条件。特别重要的是,在11~15世纪,我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经过阿拉伯传入西欧,对西欧的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作用。

近代科学的诞生,不仅要求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还要求一定的科学基础及文化气氛,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在这方面,也具有较充分的条件。经过5~11世纪漫长的 “黑暗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到公元12世纪,中世纪社会从停滞走向复苏,自然科学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在数学方面\力学方面\光学方面等。除各个学科研究取得的成就外,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也有重大进展。在中世纪,整个社会在基督教神权统治之下,学术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经院哲学。这个时期,所谓的探索真理,就是引经据典地复述和阐发圣经中的有关论述、教会制定的信条以及“圣人”(如亚里土多德)的说教。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权威和经典。

文艺复兴运动为自然科学摆脱神权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成长,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经济利益并从政治上逐渐取代封建统治,需要制造舆论,建立自己的精神武器。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人从拜占庭和阿拉伯人那里发现了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从中看到了理性主义、探索精神、民主思想、世俗观念??这些与中世纪封建社会宣扬的盲目信仰、墨守成规、专制独裁、禁欲主义等等形成鲜明对照,正适合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开展了一场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当然不是想回到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去,而是在文艺复兴的口号下,为自己的发展开辟思想道路。以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为代表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来对抗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权统治,也就是以人权来对抗神权。这为自然科学摆脱基督教神权统治,走向独立发展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除文艺复兴运动外,新兴资产阶级还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从教会内部掀起了反对教会特权的斗争。宗教改革产生了路德派、加尔文派等新教,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改革了政教合一的局面。由于受到文艺复兴运动之影响,较之天主教,新教更重视人的个性及现世生活,放松了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所有这些,当然有利于学术与文化的发展。

二.古典力学的建立与发展

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等器具,逐渐积累起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

古代人还从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和弓箭、车轮等的使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的移动和转动。但是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才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早阐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此后,力学的研究对象由单个的自由质点,转向受约束的质点和受约束的质点系。这方面的标志是达朗贝尔提出的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建立的分析力学。其后,欧拉又进一步把牛顿运动定律用于刚体和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这看作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开端。运动定律和物性定律这两者的结合,促使弹性固体力学基本理论和粘性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孪生于世,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是纳维、柯西、泊松、斯托克斯等人。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得力学逐渐脱离物理学而成为独立学科。

力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特殊的过程。与古希腊几乎同时,中国古代对平衡和简单的运动形式就已具备相当水平的力学知识,所不同的是未建立起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理论系统。到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已显著落后于欧洲。

三.近代前期的科学哲学思想

在近现代以及中世纪以后证明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哲学思想的发展是相铺相成,密切不可分的。古希腊科学技术对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和扎实的基础,当时许多的科学成就均是在古希腊科学技术上,发展壮大、延伸;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在古希腊哲学朴素辩证法的基础上,哲学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不同的哲学思想和理念更是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人们开始从以往对自然界整体、直观考察和认识转变到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酒宴;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从古代以直观和思辨为主的自然哲学及认识论、方法论到近代前期以观察、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想结合为主的认识论及方法论,并形成了与这一历史时期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得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它不仅与神学自然观进行了斗争,并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从而有力的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则,再次证明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正确性和真理性。

然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便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加、位置场所的变化,事物没有质的变化,这种思想反过来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存在局限性。

哲学思想的下一步进化究竟朝哪个方向走,古希腊哲学的延伸方向在那儿?历史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的发展方向永远都是朝着最有利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方向前进的。18世纪——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众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的性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主要的思想是:

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无限的;

2)自然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运动之间、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4)人类的起源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也正因为这些思想的启迪和广泛影响,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建立引起了当时自然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时期科学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科学实验普遍兴起和进一步深入的情况下,开始从分门别类为主的研究转入以系统综合研究为主。把以往积累的丰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把事物的演化、进化、相互转化作为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因为在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主要科学领域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新突破,得到了更级的综合。综上,近现代时期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所取得显著成绩与在古希腊哲学思想基础上发展演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密切不可分,而现代宇宙学、板块结构理论、新达尔文主义等理论的出现,从不同侧面充实了辩证自然观关于发展演化的思想,一些新的自然观,如系统自然观、演化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也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

如果我们要把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比作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支撑它燃烧得物质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那么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则是由古希腊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及不断思索中,探讨出的用于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养料,从诞生出西方古代自然科学文明、甚至是全世界文明的星星之火,随着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不断演化、发展,它不断的催促着火势的增大,从而成就了现在的科学文明。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是哲学思想发展的终点,对这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萎缩等,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制约,这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不仅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将目前的哲学思想演化至更适合于生产力长远发展的方向,从而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或即将到来的危机。


推荐访问:哲学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