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论文

时间:2021-07-01 10:16:27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当今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为中心,写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理论意义,指出了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方法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范围,高度概括了当今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学习方向,文章还指出当今大学生在学习人生观方面的缺点与不足,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最后,文章总结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积极意义,表明了大学生人生观学习的补课或缺。对广大大学生学习树立人生观的行为进行鼓励

关键字:大学生 人生观 正确的

当今大学生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不仅关系这自己的前途,更是为国家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我们大学生有不少只是重视学业,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不重视,并且我们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显得很重要,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人生观树立的理论根据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的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形式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仅具有动物的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人是不能存在的;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主宰。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社会可言。每个人对他人来说只是手段;最后,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人要存在,必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必然要处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总归为社会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就是帮助大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分析、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

二、大学生从哪些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们生活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因而成为人生观理论的核心问题。人生的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不同的思想意识、观念,有高尚的、平庸的、低级的观念。在各种观念的指导下,实际生活中就有不同的人生目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应当是高尚的人生观学习。“为人民服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高尚的人生追求。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就应该有追求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人们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关系。高尚的人生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的社会也需要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如果每个人的人生目的都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处于紧张的状态,那么,所处的社会就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商品经济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不能诚实守信,保证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存在,就不可能构建起和谐社会。人生目的不仅是关于人生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人生践履的实践过程。所以,我们大学生要有高尚的人生目的追求,这种追求贯穿人的一生。

2、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和谐的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人生的实践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我们应该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科学、乐观、积极的方式对待生活。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心理基础。人生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通常人们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把它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突出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端正人生态度,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人生的实践过程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会出现不同的道路、会遇到许多挫折,等等。凡此种种,对于社会主体的人来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否和谐存在,就看人能否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其次,人生要进取。人生的实践是创造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解决现存的矛盾,还要以开拓的精神迎接未来。

3、人生价值。作为人生观的组成部分的价值观来说,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生的意义上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人与社会的交流过程。人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社会多作贡献,人生才有意义。

三、大学生人生观学习存在的问题

1、人生观学习的理念存在误区。人生观学习属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它不强调教育的知识性,所以,它并不主张知识的系统性和思辨性。以往的学习重点放在知识的接受上,空洞的理论多,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多增加其他的知识内容。因此,大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不高。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人生观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学习的目的是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无论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习相区别。所以,人生观的学习为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最重要的因素——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2、人生观学习缺乏与道德、法律教育的联系。对于人生观学习,我们主要从人对社会的意义的角度进行的,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有关的人生问题。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人虽然能够充分认识社会,但是,人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去制定规则并身体力行,才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而道德和法律教育是我们思想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生观学习关系密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种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虽然人生观学习是思想意识的学习,但是人生观的学习,既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又要联系社会的实际。人生观学习既要研究科学人生观的基本理论,又要研究人生面对的社会实际。人生是实践的过程,人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也就是人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脱离实际的人生观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

1、社会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正确的人生观是和谐社会存在的人的主观因素。社会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有自然因素也有非自然因素,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等等。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人是社会的主宰,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人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和谐的社会理念处理社会问题。

2、对人自身的意义。人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错误的人生观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人是社会的人。一定的价值观表示了人们对自己实践活动的自觉;价值定位的个体性必须是与社会价值对个体追求定向一致的前提下方为有意义的。自我价值的实践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具体到大学生人生观学习,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用正确的心态去认识、解决人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建兵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罗国杰

2011-4-25

篇二: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但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乱了方寸,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缺失,混淆了是非、善恶、美丑。一些人兜里有了钱,就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作威作福,恃富欺贫,总之是以为有钱就能把一切搞定。一些人为了弄到钱,蝇营狗苟,坑蒙欺诈,损人利已,损公肥私,利令智昏,不择手段。这些现象,犹如滋生在社会机制上的牛皮癣,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社会风气,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严重影响。在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的青少年身上,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重视廉洁修身。

从某些意义上讲,“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 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就是做人要有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正直坦荡,表里如一。“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修身养性”指的是培养性格,涵养性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修身养性要达到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一是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二是与人相处宽容大度,有礼有节。廉洁与修身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修身是廉洁的前提与根本;廉洁又是修身的必然延伸和体现。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中华民族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治传统,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同等对待。儒家重视个人修身,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表率作用看作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与根本;治国、平天下又是修身的必然延伸和体现。

在学生中,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人大有人在。一些学生因其雄伟的气魄和惊人的业绩成为这个社会的传奇,他们都在感动着校园,也感动着社会、祖国和人民。

危害祖国,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这些违背人类良知、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竟也可以在校园中出现。现在在许多学生中,没有国家观念,没有集体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利益面前首先考虑到自己之得,在困难面前首先考虑到自己之失,眼中无集体,心中无大局,校园里存在的学生满口粗话,乱丢垃圾,逃课、旷课、作弊等现象和行为。一些学生挥起了犯罪的手,走上违法乱纪的不归路。

从修身做起,让我们赢在起跑线。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主要,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在幼儿园学到了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这个科学家之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正是由于他在幼儿园培养起了美好的品德,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事例揭示了一条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修身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基点。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扬荣抑耻,律己修身,正是我们学生的必然选择!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篇三: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意识转型的敏感地域,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并直接导致道德转型,根据社会学家涂尔于的观点,社会转型期快速的经济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这一变化特别容易使人受新观念的影响,社会也因而突然迷失方向。我国社会正处在突变时期,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不健全,建构与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的新道德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因此,新道德体系的建构在社会转型期对社会的发展及人的精神提升具有独特的价值。我国目前伦理道德领域异常复杂,社会主流道德因社会改革、利益重组而变得“山重水复”,西方道德思潮的冲击波正“一浪高过一浪”,传统的以宗法、血缘、情感、人情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仍固着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国人的道德世界正经历从未有过的混乱、迷惘、冲突与裂变,也预示着新的整合。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道德转型深深地影响其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青少年作为社会道德主体参与社会新道德的建构。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正从传统的“边缘人”向现代社会的“参与人”过渡,逐步体现其社会主体地位。以文化为例,青少年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边缘文化(亚文化),必须接受主流文化的制约,但也同时体现出独特的主体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会对主流文化加以补充、提升,或者偏离和反叛。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在主流道德文化之外,也存在着通俗道德文化、大众道德文化和青少年道德文化。由青少年道德文化可以自然地引出青少年亚道德。在道德发展中是否存在青少年亚道德?如果存在,那么转型期青少年亚道德有何表现?如何针对青少年亚道德进行德育?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尽管对青少年亚道德尚未见到定性的描述,但一些学者与此相关的见解则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北京师大陈会昌教授认为:“在主流道德之外,也就是在学生内部,已经和正在形成着他们自己的亚文化、亚道德体系,我们教育者无法禁止这种由学生自己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南京师大吴康宁教授认为:“人们屡屡指出青少年有其自己的文化,或曰青少年处在创造着自己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中是不乏道德取向和道道规范成分的。据此而论,青少年也确实在进行着德性的创造,唯其创造结果未必都能为社会认可而已。”由此,可以这样来理解青少年亚道德:它是相对于社会主流道德而言的,是社会主流道德的一种补充,是由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等构成的一种道德体系。青少年亚道德以青少年亚文化为母体,是一种道德文化,社会、道德转型在客观上提供了青少年亚道德赖以生成的条件,青少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来的地位与作用也为其“德性的创造”奠定了基础,社会的改革开放也能以宽容的态度认可和接纳青少年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从而为社会的青年化和青年的社会化开拓广阔的发展前景。

青少年亚道德的生成与发展可以从社会、青少年自身和道德教育三方面进行归因:第一、社会原因:如上所述,我国社会正经历全方位的转型,改革开放前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正日益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从而使道德行为判断趋于相对性,道德行为正误的灰色地带扩大了,正如《境遇伦理学》所言:“完全不顾特殊的具体情况而一味坚持普遍化原则,这同先知的思想是不相容的。先知的话决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的境遇,决不是永久有效的抽象训诫,总是要联系实际境遇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在社会转型期对青少年的规范作用越来越需要与具体的“道德境遇”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规范和导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主流道德的“改组”,促进青少年亚道德的生成与发展;社会转型也加速了社会主体的塑造,社会青年化和青年社会化的趋势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使其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社会主流道德产生积极的作用,作出某种符合自身特点的选择,创造自己的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体系,即青少年亚道德。第二,自身原因: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逐步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义务的社会人的过程,随着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性的增强,青少年已不再盲从既定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甚至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性和抵触行为,在道德生活中,他们不再被动地受制于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束缚,而是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吸纳社会突变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并根据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规则建构自己的亚道德体系;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现象动摇了传统社会“长者为尊”的地位,也动摇了由长者操纵的主流道德规范体系,使传统道德典范丧失了权威,道德生活的革新也就成为青少年一代向年长一代文化反哺的一项内容,这不仅促使青少年亚道德的形成,也促使其对社会主流道德的渗透和改组。第三,道德教育的原因:社会转型客观上导致了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转型。现代德育已逐步向“学会选择的德育”、“主体性德育”、“活动性德育”、“开放性德育”迈进,德育方式的改进促成了青少年德育主体的形成,他们能积极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生活、评价现有的道德规范,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探索新的道德准则,从而形成青少年亚道德体系。


推荐访问:思想道德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