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时间:2021-07-01 10:22:57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作业

一、请你按照顺序写出本学期大学语文课所讲的全部篇目,并列出文体和作者

1. 议论文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现代议论文:鲁迅《灯下漫笔》

2.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左转》 《李将军列传》—《史记》 《氓》—《诗经》

《国殇》—屈原 《短歌行》—曹操 《饮酒》—陶渊明

3.唐诗:《山居秋暝》—王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宋词:《定风波》—苏轼 《破阵子》—辛弃疾

元曲:元曲的兴起、组成、发展、体裁

元杂剧:组成、特点、内容构成、角色

元曲四大家《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赋:《前赤壁赋》—苏轼

汉/大赋四大家、

明清小说:《红楼梦》—曹雪芹 《宝玉挨打》

二、修改病句(指出错误原因并进行修改)

1.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辱的国家

修改:语序错误,改为:我们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辱的国家。

2.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修改:累赘,改为: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3.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修改:指代不明,改为:数百位死难者家属出席了隆重的

葬礼。

4.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修改:因83岁高龄的黄昆患病住院和姚明正在美国,她们没能到场领奖。

5.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修改: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但是我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

6.这种新闻报道势必会弄虚作假,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修改: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加以反对。、

三、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一部?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我最喜欢的名著是《红楼梦》。因为这是国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同时对现代养生和饮食亦有帮助。这本书里面包含对人生有深刻认识,它是一种诗性小说,悲剧也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中国文学史上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记。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在很远的大洋对岸又一个国家——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方式——诗剧。那时一私人的共同体,他那时期不灭的魂灵,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个儿、充实着自个儿。正如莎士比亚与诗剧的微妙关系同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人的共同体永不磨灭魂灵的一小批。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著作,还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权贵的生存,还不如说是当初当前局势的真实写照。从一点儿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吸引力表现出来出来,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语言刻画了千千万万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措不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一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独特的地方,可谓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漏洞。而从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体进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人民的生计国计,无不与此有关联。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面前说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后四十回我觉得正好相反。从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贾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加入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半中腰几乎没有啥子相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并且在最终又丢下已经怀胎的宝钗出家为僧。并且据闻高鄂是由于一个前一任官吏的赞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觉得一个最初的心愿就不那末纯洁的人,况且也没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没有办法写好的。再说假想曹雪芹同样的来塑造人物是十分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见还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仍然听美妙的。

读罢红楼,心中酸酸的。不知是为了啥子。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美女的女人的香消玉殒?仍然入垄分子的欺世盗名?好似每种都有一点儿。但老是感到那不是所有。从一个男子的角度剖析,我豁然豁朗,这是忌妒。我在隐约当中对稀玉萌生

了醋劲。说来也真是羞愧,不过有几个男的看见一个纨绔子弟的四周围没来由的搅扰招数承担不了数的美貌女子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承担不了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狂。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私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色的梅子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情的河流。曹公简直就是向水流方向推舟,让读者觉得,世界上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显露出来是那末的天然,几乎没有人置疑过,它的显露出来是那末纯洁,一点灰尘不染 .不过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苦痛的代表名称的词。黛玉性情里独有的叛逆和怪癖,以及对世俗的掉以轻心,令她各个地方显得特立孤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一无避忌;不喜巧言令色,言随意至;推崇真情真意,淡泊名位利益??种种这般,都要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芙蕖,始末执著着自个儿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平常的人的目光看她,最欣赏的仍然黛玉的诗情画意,灵巧秀丽聪明而狡猾。黛玉每次与姐儿们饮酒赏花吟诗做对头,老是才气逼人,艺压各种美丽芳草。不管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达到极点我欲仙的画意;仍然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寂寞冷落,花空气温度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表现出来出她娟雅脱俗的写诗作家气质。最长叹的是黛玉的多愁多病,红颜命苦。黛玉的长期的境遇,注定了她的伶俜无依,而她的性情,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戚。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闹热,可是这处没有她可以有赖的亲人,没有她可以诉说的密友,只有风流多情的稀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老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怎奈着“天止境,何处有香丘”,伤心着“3詜聕香巢已垒成,梁间家燕套无情”,因感触而悲伤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捞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进入梦境来”的寂寞冷落最终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软弱无能是悲剧的原因,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形态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稀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假如红楼梦实在是曹雪芹身历

篇二: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红楼梦读后感

——论宝黛的爱情悲剧

红楼一梦醉千年,木石情缘终难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若是只有那阆苑仙葩陪得上美玉无瑕,又如何生的金玉巧弄良缘话。

宝黛的爱情故事让人心怜又叫人心叹,有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亦有人说这是一对来世情缘所要历经的磨难,具体是如何便是那曹雪芹在世,又能解释得清?而我等后人,便也只能从那小说中的描绘展开思考,凭意猜测了。

遥想宝黛初见,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见了黛玉亦是似曾相识“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那时,尽管是初见,可那相似的想法,却在一开始便如同一根线一般将宝黛连在了一块,便是到后来,贾府的长辈拒绝黛玉成为宝玉的妻子,宝玉依然坚持内心的想法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若是宝黛只是因为那一见而钟情,那便错了。宝黛他们有着同样的任务性格特点,宝玉出身贾府,是当时的贵族,而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有着叛逆的性格,他认为科举尽是无用功,他鄙夷那种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的虚伪,他因自己身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到男人便浊臭逼人。”便是这样的人物性格促使了他与那些与其品性想近,气味相投的

出身寒素的地位微贱人物的亲近,这也就进一步促进了他对与他有着相同叛逆性格的黛玉的感情。

而黛玉则是如同那宝玉一般崇尚着自由的恋爱婚姻,渴望逃离那个浑浊的世界,这也是他们以后相约同读禁书的原因,就是缘于内心都有着不安于现状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让约读禁书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谈到宝黛的爱情故事又不得不提起宝玉因“金玉良缘”之说而送给黛玉的旧手帕了。因为金玉之说和金麒麟所引起的黛玉对爱情的疑虑便因这两块旧手帕而打消了。“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手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何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起来也无畏,又令我惭愧。”这便是原文对黛玉收到帕子后最传神的描写,这样一种表明心迹的方法,使得黛玉对宝玉所产生的感情愈发的浓烈。

而在经过紫鹃之后,两人的关系完全公开化,这正是两人爱情最浓烈的时候,却亦是两人关系最危险的时候。到后来宝玉丢失了他出生带来的宝玉而变得疯癫,便是这么一个爱情悲剧的开端,王熙凤欺骗宝玉说是让其迎娶黛玉,而实际则是娶宝钗,而贾府的人也同意这种“冲喜”的说法,这就使得这场爱情的悲剧慢慢推向了高潮,宝钗对宝玉爱不爱暂且不谈,可这种完全不由自主的婚姻又如何教人内心产生喜悦呢。“那个时代的女子是没

有权利说爱的”便是人们读到那段时的想法,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悲哀啊! 而听闻了宝玉即将和宝钗晚婚之后,久病成疾的她受到了内心与身体的双重摧残,俗话说心病难医,就这样黛玉郁郁而终。此时黛玉的情景便像极了被她亲手所葬的落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宝黛的爱情悲剧便真真正正的被推向了高潮,便尽如是黛玉那般美如天仙,最终结局却也悲惨如是。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这块顽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原来高十二丈方二十丈的庞然大物,却缩小到扇坠儿一般,而且是鲜明莹洁的宝玉模样。一天,遇着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它上面镂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于是石头城内,荣国府中却生下一位衔玉而生的公子——贾宝玉。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

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是红楼梦开篇,作者了这样一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神话故事,来表明这一故事是一出命运的悲剧,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不仅是命运的捉弄,还有着性格和社会的因素。

到最后宝玉知道黛玉之死而与宝钗完婚,这便是宝黛之间爱情悲剧的结局。

曹雪芹不孤立地写爱情悲剧,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特别是描写了贾家的衰败,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典型环境。“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是封建势力与自由爱情矛盾。随着贾家的衰败,形势对宝黛越来越不利,贾母等人虽了解宝黛在爱情问题上的倾向,但他们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看待这一问题的。在他们看来,宝玉是个不孝子弟,而黛玉的思想作风也违背封建礼教显得很古怪,如果让他们二人成婚,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知道,当时贾府在经济上已陷入枯竭,家族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急待一个有办事能力的当家人,薛宝钗是理想的人选。她不仅思想上遵循封建的妇道,是封建礼教的淑女,而且她很会处关系,有管家的才干,只有她才能适应贾家的需要,充当挽救颓局的中流砥柱。因此家长们为宝玉选择宝钗,是一种共同的认识和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宝黛的爱情就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在我看来,当这一切的悲剧沉淀下来后,露出的是个满目疮痍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金陵十二钗的美丽,有着对科举的不认同,有着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有着那一回回声嘶力竭的哭喊,亦有着痛入骨髓的呢喃。可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化为了宝玉遁入空门之后的悲哀与寂然。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篇三: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浅谈《经》的爱情主题及艺术特色

邢丹琦林学类13-1 13011411810号 摘要:爱情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吟诵的对象,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 305 篇作品,这些诗歌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经》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有近 80 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恋爱婚姻的各个方面,诗句描写细腻隽永,名句比比皆是,广为流传,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快乐和痛苦。同时《诗经》采用多样的艺术手法和语言形式,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处处体现出朴素自然的美。

关键词:诗经;爱情;艺术手法;语言形式

《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诗则是其中重要的主题之一,“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甜蜜诗篇,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日常的生活篇章,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闺怨诗以及单向恋慕给青年小伙带来急切焦虑的相思诗等等,她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展示着古代人民的婚恋生活。

同时《诗经》采用“赋比兴”的三种典型表现方法,运用多种语言形式,很好的表达了人们自然淳朴的感情,处处坦露真诚,感人至深。可谓是“淳朴的内容,淳朴的感情,淳朴的语言”的完美结合。

一、《诗经》中的爱情主题

1、甜蜜恋爱生活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很多描写男女爱情的热烈浪漫、真诚大胆、率真质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男女追求爱情时不顾一切的勇气,不顾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抛却世俗功利的念头,爱了就大胆追求,表现出一种纯真美好的情感和对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

如《诗经》开篇《关雎》就是这样一首热烈感人的情歌。诗歌讲述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位美女,追求不到却昼夜思念。面对悠悠的河水和水中流动的水草,心中思念的淑女的影子时时出现在眼前,他痛苦不堪,以至出现幻觉,看到两人成为情侣并弹琴鼓瑟,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中男子毫不掩饰自己浓烈而真挚的感情,大胆地表白自己的愿望和对女子的思念,这种大胆而真诚的相思之情,展现了男女爱情的率真,是人性本能和生命欲望的自然流露。

男子爱慕女子,不是逼婚、抢婚,而是想象以琴瑟交好她,以钟鼓之乐娶来她,表现了贵族的文明婚爱,更是体现出人文美,体现出感情的至真至纯。

又如《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出东门啊,出东门,东门姑娘好像一片彩云屯,可却都不是我的心上人。我思念的人啊,只有你。男子的真挚告白是否能打动少女的心?我想,不用多说,如果我是那女子,定会被深深感动,早已沉迷。

《静女》一篇,更是给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并不是囿于封建礼教,她有着活泼诙谐的天性,虽然急着见到心上人,可是却偏偏要考验一下对方的忠诚与耐心,便藏在城墙的角落里观察心上人,知道小伙子急得扎耳挠噻,女子才出来,

给焦急的心上人一个惊喜。这样的约会惊喜,似乎在当代的我们开来也是十分有趣甜蜜的。痴情的男主人公与活泼可爱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2、反抗封建压迫

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舟》)。然而当她们得到幸福时,也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

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然而在我看来,诗经是十分神圣淳朴的,例如《邶风·柏舟》中说:“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说是一个女子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意中人,可是父母不同意,她大声呼号“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说你们不体谅我的心愿,我死也要和他在一起。这种表达,多么直率大胆。

先民们的天真烂漫和心无杂念,如同狂风暴雨洗后的天空,高远而纯净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诗经》里面充满了生命的欢欣,充满了野性、活力和美。所以才有了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女主人公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并反复劝告其不要采取过激行动。直言相告,明确要求,揭示了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同时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3、真爱跨越生死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这种爱情往往能够跨越生死,即使一方离去,另一方的感情也依旧强烈,思念怀恋之情定会萦绕心头。如此坚贞的爱情,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为之动容。

如诗经中的《邶风·绿衣》是男子悼亡的情诗,又如《唐风·葛生》则是女子悼念情人的悲歌。

《绿衣》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伤感,由此浮想联翩。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葛生》也是一首悼念死去的爱人的作品。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

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去世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

夫妻之情,亲近恩爱,愿生死与共。我想《绿衣》、《葛生》所悼,可能还是一对爱侣呢,他们至真至纯的爱情,其凄婉怅痛,令人为之泫然同情。

二、《诗经》的艺术特色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南宋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讲到: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关于赋比兴在《诗经》中的应用,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由此可见,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变现手法。它的特点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女曰鸡鸣》通篇用赋,通过日常对话,显示了夫妇间的恩爱情深。描写妻子“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寥寥数语,刻画出妻子温柔精细的性格,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同时明星夜色、雁翱鸭翔,对比强烈,生气弥漫。即使是敷陈直叙,也仍具有极强表现力,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诗人、劳动人民的构思之巧妙。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氓》中运用比的手法,刻画出一个被夫君抛弃的怨妇形象。将女子在夫家受到的摧残,比做像桑叶一样枯萎凋落,红颜褪尽,与之前的“其叶沃若”形成鲜明对比。往事不堪回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满腔愤懑。《柏舟》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用“匪石”“匪席”从反面作比,表示自己决不任人摆布的坚定性格。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虽然“兴”只起个开头,但它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巧妙的作用。展开联想;烘托气氛;或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义。《蒹葭》全诗三章都用秋景起兴,把一片水乡秋景与惆怅的相思之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绿衣》和《葛生》两首悼亡诗也都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绿衣》以“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起兴,这绿色的外衣和黄色的里衣是亡妻亲手所制,衣服尚在,妻子却离自己远去,睹物思人,物在人亡,更觉悲戚。《葛生》以“葛生蒙楚,蔓生于野”起兴,由眼前葛藤蔓延,想到古代以葛缠绕棺材的习俗,又不禁想得到在黄土陇中的夫君,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和深远的影响。

2、语言形式的丰富多样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

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推荐访问:大学语文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