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想

时间:2021-04-30 09:07:40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数学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想篇1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材料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既是关心知识形成的结果,又是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既是关心知识的广度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法。这种方法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来的。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说: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是积极探索获取的。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质。

1. 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变成基本的认知目标产生质的飞跃,从认知到发现,从发现到研究,从研究得出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推出更积极的学习情绪的产生。以这种研究性的思想为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具有弹性的,是变通的,是各异的,更是多层次的,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

2.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数学教材体系比较注重学生去发现知识,而没有特别地设计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因此在引导形式学习时,需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学习因素,采用新形式、活解法、开放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应多注意研究内容的探索性,题材选择的丰富性;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等。

2.1 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从此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中,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才能激发他们好奇心下的求知欲望,然后以这种求知欲望下的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想象,产生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开拓意识。

如大家一起去旅游时,到了一个景点后每人都会有一张景点地图,这上面不仅标明了地理方位,而且还有比例尺。通过比例尺,就可以知道这景点到底有多大,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正是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即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研究性学习更有意义。

2.2 研究性学习内容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人们在观察数学时,运用数学方法观察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选题时应选那种数学性强,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内容,让学生去研究,得出结论,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有这样一个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圆形的礼品盒,底面半径是10厘米,外面要用包装纸来装饰一下,如何来包装,才是最佳方案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合作讨论,找到了最佳包装方案。这个问题就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魅力及实用功能。

2.3 研究性学习内容广博化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生学习的各科,如语文、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法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所以在研究问题时,也要注意学科的广博性,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做到各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出几幅图片,其中有关于名胜古迹的照片,还有植物与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几何图形。让学生找出对称的图形有哪些,接着可以出一组研究题:①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②你能说出照片中的名胜古迹各在何处吗?③每个图形是不是仅有一条对称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就进一步了解了地理和自然知识与数学的联系。

2.4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放化

罗伯逊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所以开放性是创新性的重要方面,由于开放性内容知识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决问题活,极富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能从各种不同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的特征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得创造想象能力进一步加强。

如在三年级学习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后,就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作为研究题:68 -( )-( )= 68 -( + );65 -( + )= 65 -()-();在倒数的启发思考中,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1。这种开放式的研究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

3.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3.1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自主

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更是研究的起点。教师在平时和课堂中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自由思维空间,给足自由思维的时间,在教学中敢于打破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以小组为单位去研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学生自己能发现总结的,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拥有自主权,自由探索,自行总结,获取最终结论。

3.2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索

有探究才有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发现,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探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的。以创新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一般是由教师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在认识侧面图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逐步递进思考:⑴沿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⑵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圆柱的什么呢?学生通过比较、讨论、总结,发现了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这就是一种上位认识。学生充分地分析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出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材料研究题: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吗?⑵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吗?结果又怎样呢?这样,一步一步深入,让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加浓。学生以发现操作为学习基础,以相互讨论题目为内容,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3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体现多样

由于各人的发展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以研究性学习所产生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后,必要的总结汇报是必不可少的。

如有这样一道带有实物图的问题:一箱汽水3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再设法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 3410+348=612; 3420-342=612; 3018+418=612 ;3429=612; 3436=612 ;18217=612 ;34210-342=612 也可能有学生用竖式来算出结果。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这样就有可能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

总之,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以研究学习为主全员参加,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外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想篇2

3月17、18日在滨州逸夫小学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讨会,为期一天半。在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共听取了10节小学数学优质课,其中还包括授课教师的说课和各县区教研员的评课。授课教师均是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面取得很大成果的教师,尤其是这10位教师都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来听课的教师特别多!下面我就其中的几节课说说自己的听课心得。

在耿静老师和王晓芳老师的《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两位老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并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从知识特点来看,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个一个知识点,学生因为日常应用较少,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学本课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两位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合理巧妙的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合理引导角色。两位教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由宝英老师和赵立芹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同样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个人认为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让学生量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在问题生成答题纸上给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由不同推出相同,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更有说服力,也可减少学生在画三角形时出现的不规范,而导致的误差。量一量环节过后与撕一撕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相衔接,学生拿着三角形纸板有些不知所挫,缺少了教师明确的引导,学生对于用拼接法和折叠法去求三角形内角和还是没有很清晰的理解。

其余的六位教师讲授的课题是《3的倍数的特征》,在上课前老师们首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以旧引新,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其次,让学生探求新知。整个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师注重倍数的特征,而有的教师则偏离了特征这一轨道,把时间浪费在找倍数上了。当然如果是自己执教,效果一定还不如各位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收获。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太多了。以后我将会更加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数学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想篇3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展开以班级分组形式进行的主题型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身边事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初步了解和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现代人格。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也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首先,主体教育论认为: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

其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再者,施布尔的探究学习理论,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通过激疑、质疑活动的引起,解疑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在复试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中,获得创造力的提升。

三、实施的过程

1、方案设计:

(1)、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决策理论指导下构建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程序框架,设计教学方法,落实小学数学自主创新学习研究活动的工程。

(2)、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要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做好活动的充分准备

注意培养小干部,在活动中帮助教师组织活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厩录下活动的相关资料。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为此建立教科研制度,并将课题研究直接纳入教师学期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2)、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创新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创新学习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们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

(3)、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也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

(4)、及时总结,矫正完善方案。总结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结得当,将会拨正航向,扫除障碍,为下一轮研究铺平道路,总结的形式主要有写教后感、教学随笔、撰写论文等。

3、步骤及时间安排: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研究性学习习惯;

第二阶段:取得数学学科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实验成果,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4、所需条件: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进行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刻育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5、预期效果及表达形式:

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其它问题。

1、师生、家长的水平有限,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过程,大幅度提高师生、家长的理论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2、构成数学教学的各种教学变量、教学程序的排列组合及具体操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允许师生灵活掌握,给师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留下广阔的天地。

3、为师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4、教师要将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特长融会贯通,充分驾驭和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推荐访问:感想 研究性学习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