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优秀村委会主任入党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2-05-30 16:05: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关于加强优秀村委会主任入党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进一步加强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入党工作,是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必要举措。为准确分析把握当前优秀村委会主任不入党、入党难的原因,为下一步逐步扩大村委会主任入党比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我们于近日通过进村调查、座谈了解、听取汇报等方式,对优秀村委会主任入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非党”村委会主任不入党、入党难的原因分析  

土左旗目前有村委会主任312名,其中不是中共党员的有170名,占到了总数的54.5%,总体来看比例偏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非党”村委会主任不入党、入党难主要存在以下六大方面的原因。  

乡镇党委方面。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主要表现为对发展党员工作谋划少,很少深入地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规划,但常常是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二是督查指导力度不够。有的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的考核侧重于一些“硬指标”(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开发等),并没有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有的乡镇党委对所辖村的发展党员工作不闻不问,缺乏经常性督促检查,致使村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够重视。三是责任追究意识差。有的乡镇党委对连续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或发展党员唯近、唯亲的村党组织负责人一味姑息,长时间不对其作任何处理,导致发展党员工作进展缓慢。  

村党组织方面。一是涣散型党组织。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弱,无法起到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有些村党组织书记主观上想发展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入党,但限于自身能力素质相对较低,无力去领导和把握村内党员的意愿,对“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的入党问题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二是集权型党组织。部分村党组织特别是支委会在村内有绝对权威,大事小事说了算,支委会成员形成了一个小集体。集体之外的人,特别是村委会成员想要入党比较困难。三是家族型或宗派型党组织。部分村党员队伍家族化、宗派化严重,非自己家族、宗派成员,或不能给予自身及家族、宗派一定利益的人想入党,在党员会议上很难通过。  

村党组织书记方面。一是村党组织书记担心选好苗子、丢了位子,对村委会主任入党存在排斥心理。一部分“非党”村委会主任在村民当中很有威信,一旦他们入党以后,对村党组织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位子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威胁。因此,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害怕村主任入党后挤掉自己的位置,借口发展时机不成熟、发展条件不具备,故意拖延不发展。二是村党组织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够,缺乏发展党员的主动性。部分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坐门等客”,不能主动引导包括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在内的农村优秀青年积极靠近党组织。还有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干脆“闭门谢客”,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发展党员工作不管不顾,甚至将递交给党组织的申请书私自积压,不予理睬。三是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家族、宗派意识强,如果申请入党者不是自己的身边人、要好人,或不能给予自己一定的利益,则很难入党。  

农村党员方面。一是党员老龄化。一部分农村老党员受旧观念、旧思想的影响,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意识较差。特别是对部分年轻村委会主任的工作方法看不惯,新旧观念的碰撞导致优秀村委会主任难以入党。二是党员私利化。部分党员将手中握有的政治权利当做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果村委会主任不能给予自己一定的照顾和实惠,就不同意其加入党组织。三是党员散漫化。部分农村党员不能从党的事业、农村发展大局出发去考虑发展党员事宜,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在发展党员时借口有事或无故不参加党员大会,致使党员大会难以召集。  

  村委会主任自身方面。一是部分村委会主任做事张扬、主观武断,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村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常常绕过党组织开展工作,对村党组织尊重不够,与支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沟通不够,致使“两委”关系紧张,自身入党难。二是部分村委会主任认识模糊,不愿入党。一些村委会主任认为能发家致富就是好样的,入不入党无所谓;有的认为自己只要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拥护,顺利当选村主任就行,入不入党没关系;还有一些村委会主任年事已高,主观上丧失了加入党组织的兴趣。三是部分村委会主任工作能力差,在当选后碌碌无为,没有令人信服的工作实绩,难以得到党员群众公允。四是部分村委会主任私心太重,为村子发展谋划时少,为一己私利考虑时多,工作不久便失去了民心。五是有些村委会主任思想品德败坏,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村内党员群众中影响恶劣。  

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农村党员多数年龄比较大,行动不便;有的年老党员虽组织关系在村,但人却早已搬走,常年和在外工作的儿女一起居住;有的年轻党员经常在外打工,还有的部队退伍党员、高校毕业学生党员虽把党员关系落在了村里,但人却在外找工作,很难取得联系,有的即使有了工作,但因工作单位没有组建党组织而只能将关系继续留在村党组织。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村党组织召开发展党员大会时,参会人数较难达到应到会人数的2/3以上。  

二、逐步扩大优秀村委会主任入党比例的意见建议  

加强教育培训,从思想认识上解决优秀村委会主任入党难题。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培训、上党课等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权利观和发展观,树立发展党员工作的全局观念,使他们打消“培养苗子,抢夺位子”的狭隘观念,在那些发展经济有办法,能够带领村民致富,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入党、转正问题上看主流、看发展,从思想认识上杜绝人为阻止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入党的现象发生。  

创新党组织设置,从机制体制上解决优秀村委会主任入党难题。一是探索将党员人数在20名以上的村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根据村内党员从业特点、兴趣爱好、居住分布、年龄大小等特点,在村党总支下设2-4个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将村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不仅便于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也有利于规避诸如党员大会难召集、党员意见难统一等发展党员难题。二是加大在产业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成立党组织力度,将包括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在内的农村优秀青年放在产业党组织中去培养发展。三是探索在乡镇一级成立直接隶属乡镇党委管理的乡土人才服务站党支部,将确实表现良好但在村内又无法入党的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纳入服务站党支部的培养范围。  

强化措施,从加强领导上解决村委会主任入党难题。一是继续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及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活动,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牢固树立党组织书记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工作观念,为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大对乡镇党委的考核力度。在党建工作考核验收中进一步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赋分比例,对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成立乡土人才服务站党支部等相关工作执行不力的乡镇党委进行问责。三是加大对村党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力度。对于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无理阻挠发展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入党的村党组织书记,一经发现,由乡镇党委书记对其作思想工作,或予以诫勉谈话,甚至免职处理;对于连续三年未确定重点培养对象或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取消村党组织和村党组织书记的各项评优资格,并规定在下次换届时村党组织书记不得提名为书记候选人。  

结对帮带,在跟踪培养上解决村委会主任入党难题。一是明确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分别确定一名党员干部与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结成“二对一”帮扶培养对子,在递交申请、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等几个环节始终对其全程跟踪培养,引导其在思想和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把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作为党组织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要求各村党组织有意识地压担子、交任务,让“非党”村委会主任参与党务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得到培养,并允许列席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逐步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党性意识。  

扎实推行“六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理顺“两委”关系上解决村委会主任入党难题。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难以入党,与村“两委”关系紧张有很大关系。而村级运行机制不够协调,村“两委”职责不够明晰正是造成村“两委”矛盾重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村党组织对一切工作大包大揽,弱化或无视村委会的作用,引起了村委会的不满;而有的村委会则片面强调村民自治,对加强党的领导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甚至出现村“两委”相互掣肘,贻误工作的现象。通过大力推行“六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村级运行机制、增强村“两委”班子合力;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村“两委”关系,解决优秀村委会主任的入党难题。  

加强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在充实后备力量上解决村委会主任入党难题。出台有关加快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的政策性文件(例如我旗出台的《关于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为行政村党组织注入一批新鲜血液,逐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农村事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解决发展党员大会难以召集的问题。   try{parent.JS.modules[window.name].content.setHeight();}catch(e){}  

推荐访问:村委会 入党 关于加强 主任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