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06-03 12:2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市残联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在职党员在深入开展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以XX市提倡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思维,进一步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笔者主要阐述了结合残联自身工作特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在日常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在职党员  社区活动  做法、成效与建议
    近年来,XX市残联按照市委部署,组织在职党员有步骤、有计划地进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提升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
    一、主要做法
    (一)主动联系,人人有岗。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市残联制订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实施方案,对目的要求、活动内容、职责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自活动开展以来,市残联共有32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社区党工委针对报到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将每名党员编入对应党支部,并按照住宅小区、院落等地域关系和在职党员所从事职业、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和服务意向等特点成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治安巡逻岗、保洁护绿养护岗、便民服务岗等公益服务岗位,确定了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做到党员职责与社区干部职责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区别,保证在职党员人人都能找到活动载体,人人都有活动舞台,人人都有活动岗位。 
    (二)党员亮相,积极参与。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社区公布岗位,在职党员对号入座,主动认领。在此基础上,号召每名党员加入一支志愿队、联系一户特殊家庭、捐献一批闲置物品、参加一次社区活动,结对帮扶1户社区残疾人、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通过公开栏、板报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公示在职党员认领的岗位,随时发布通知、活动方案、活动内容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市残联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深入群众家庭,了解社区民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带头参加社区管理、环保、平安创建等公益活动,协助开展科普展览、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并积极参加“党员家庭”挂牌,创建“党员示范户”等活动,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助残扶困,无私奉献。市残联要求每名在职党员要把进社区作为锻炼党性,锤炼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机会,他们按照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和社区党组织分派的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组织的助残扶困、走访宣讲、社区卫生、交通值勤等活动,并主动深入社区残疾贫困户调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对有劳动能力的,结合他们的实际,注重送技术,送信息、送鼓励。切实履行残联“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精准掌握残疾人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残疾人的服务需求等,真正把残疾人工作做好。市残联党员进社区,发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知识1000多份,为社区打扫卫生小区8个,为社区党建支持了1万元资金,为16户低收入家庭发放慰问金6400元,邀请陈兆清、华宏伟、周美荣等七位同志残疾人代表为社区开展“向榜样看齐 为爱心接力”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他们用真实感人的事迹展现了自己立足本职,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在社区反响热烈。市残联党员进社区切实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
    (四)社区党建,尽心尽办。在职党员通过上党课、搞宣讲等形式,为社区居民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帮助社区党员解读党章党规,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领会各级制定的重要政策文件,提高社区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帮助社区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网格、楼群、楼栋党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有形和有效覆盖。培训工作队伍,帮助健全“网格书记+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锻炼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职业化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强沟通协调,帮助社区党组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加强与驻区单位沟通协调,促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活动互助,提高了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取得的成效
    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开展以来,社区主动搭建平台,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服务,初步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使党的工作、党组织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拓展到社区工作的各个领域,取得初步成果。一是延伸了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公开亮明党员身份使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 能够受到社区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为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并使在职党员的党员意识进一步明晰,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维护党员形象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使党建工作落实了实处。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在职党员进社区,近距离地接触群众、了解社区民意、主动帮扶群众,使在职党员在形式上更加“亲民”,在行动上更加“利民”,在情感上更加“爱民”。在职党员通过选举方式加入社区业主委员会或其它群众性社会组织,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带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引导社区群众遵规守纪、依法办事。在职党员积极参与了社区治理,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三是精准了解群众诉求,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们党员回社区的过程中,对残疾人的诉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比如:残疾人期盼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我们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向残疾人赠送意外伤害保险的政策;当我们了解到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有希望就业的愿望,我们创新了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引进键盘组装项目开展劳动型托养服务,通过各个社区把残疾人接到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简单的手工操作,获得的纯利润全部给残疾人,成功托养100名残疾人,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树立了典范,在全省会议上得到了一致好评。
  三、进一步做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建议 
  (一)整合多种平台,增强党员意识。要充分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多种形式,将在职党员的身份“亮”出去,树立“身在社区、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思想,自觉接受广大居民群众的监督。尽可能多地创新服务平台,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积极倡导和组织在职党员以多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通过增强党员服务意识,逐步实现在职党员在发挥作用上由被动式的向自动、自发、自助式的方向转变,提高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效率,充分发挥在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文明新风的“传播员”等“五员”作用,真正营造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管理机制,增强双重监督。为使在职党员真正融入社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社区应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健全网络、科学设岗、激励引导,让在职党员进社区后感觉有保障、有舞台、有作为,让在职党员认同社区,心系社区,变“要我去”为“我要去”。同时做好与在职党员单位的对接,形成双重监督,在职党员所在单位要定期了解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履职的进展情况,掌握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社区党组织也要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表现情况,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反馈结果作为在职党员单位考评、提拔晋升的依据之一,这样不仅拓展了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坚定社区做好此项的工作信心和决心。 
   (三)加大经费投入,组织保障到位。为充分调动在职党员的服务积极性,需要建立在职党员服务活动回报制度,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社区“买单”的方式,以服务时间或次数,给予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享受社区为民服务时一定的优惠或优先(比如减免垃圾处理费或物业管理费等),同时每年进行一次年终表彰,对参加服务积极、奉献意识强的在职党员进行适当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励,并通报所在单位。所在单位也要积极帮助在职党员解决在社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社区党组织提供信息、资金、人才等支持。(XX市残联   张月成   朱敬斌)

 

推荐访问:残联 在职 党员 进社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