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8 09:1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山清水秀、生态优良的×,承载着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生态、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水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将×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三个省份之一,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也赋予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光荣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美丽中国“×样板”的殷切嘱托,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保护好、巩固好、发展好×绿色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前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知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但是×仍是经济欠发达内陆省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为进一步总结富有×特色、体现×智慧、代表×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等地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经验

1.以体制机制为根本,着力探索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围绕构建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各项改革,形成一批制度成果。一是加快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积极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个试点地区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铺开,×县等非国有森林赎买试点有序推进。二是完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省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形成规划成果;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划定,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万亩,基本建立了最严格的管控制度;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基础评价,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部出台。三是改革环境保护监管体系。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全面启动;×江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江新区城乡环境保护监管执法试点有序推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法院的环资审判体系,生态检察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完善绿色发展引导机制。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制度;出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补贴、电机能效提升财政补助等政策,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进一步完善,201×年土地批而未用率下降×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绿色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为生态文明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创新基地。五是建立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与追责体系。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编制完成×个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2.以环境质量为前提,着力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务实推进一批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201×年,全省超额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改造设施×万千瓦,提前完成全省×家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开展城市“四尘”“三烟”“三气”专项整治,淘汰城区燃煤小锅炉×台,淘汰黄标车××万辆,完成×个建筑工地扬尘标准化治理。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河长巡河督导,实施清河提升、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等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劣v类水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个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全省在运营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实施鄱阳湖流域重点城镇环境治理项目,完成×个县市污水管网建设任务。三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资金×亿元,推进×万个村组村容村貌整治;鹰潭等城乡环境第三方治理试点基本完成,全省×的行政村纳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新增×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省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吨/日;启动×、×等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改革试点。四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出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划定禁养区面积×万平方公里,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万个;全省化肥施用量减少×万吨、农药使用量减少×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五是强化环保问责追责。中央环保督察×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问责×名相关责任人;对×个设区市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形成责任追究问题清单;全年查处环境污染类案件×起,批捕犯罪嫌疑人×人,提起公诉×人。

3.以系统治理为抓手,着力推进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修复工程。启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个项目全面开工;实施×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平方公里。二是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造林面积×万亩,森林抚育×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万亩;推动南岭山脉低产低效林改造,建设×个省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三是实施耕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建立耕地质量评价和等级监测制度,启动耕地休养生息试点、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试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四是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开展重点矿山恢复整治,新增矿山复绿面积×平方公里;启动×、德兴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4.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一是加快生态利用型产业发展。扎实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建设,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个,推进×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启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全省“三品一标”总量达×个;大力发展油茶、毛竹、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产业,全年林业总产值突破×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加快旅游业发展,创建×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个国家水利风景区、×个中国天然氧吧,全省旅游总收入排位全国前十。二是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出台实施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意见,聚焦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等主攻方向,“一产一策”支持航空制造、中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成功获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转移转化试点落户×;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以上;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突破×万千瓦和×万千瓦。三是强化科技与金融支撑。组建×家研发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体,培育节能环保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家;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稀土矿山植被恢复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向铀矿与环境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年绿色信贷余额突破×亿元,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行各类绿色债券×亿元,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亿元。

5.以共建共享为落脚点,着力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试验区建设强大合力。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一是抓好生态扶贫工作。完成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安置项目×个,搬迁贫困人口×万人,选聘生态护林员×万名,启动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水电资源开发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果。二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全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总量达到×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新增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资金×亿元;扩大天然林补偿范围,下达天然林停伐管护资金×亿元,补偿面积达到×万亩。三是扩大社会参与面。开展“保护母亲河”、“评选最美家庭”等主题活动;出台环保社会组织行为规范指导意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环境污染问题媒体曝光、解决、处理、通报制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次,新编义务教育省情教材《美丽×》,创建×所全国文明校园、×所省级文明校园,推进×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6.以样板打造为支撑,着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效应。加快重点示范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一是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新增×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个省级生态乡镇、×个省级示范基地。二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试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连续两年在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创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经开区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循环经济园区列入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三是加快打造区域性生态文明平台。×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快推进,市级“生态云”基本建成,抚河沿线×个生态村镇示范点加快建设,启动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高速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项目进展顺利,高速沿线生态风光带建设全面启动。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保持平稳态势,增速持续在全国“第一方阵”。生产总值在20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每年迈上一个千亿元台阶。201×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较上年增长×,高于全国×个百分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相结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省三次产业比例由201×年的×调整为201×年的×,一产比重下降×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个百分点,“二三一”产业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2.服务业发展步伐稳健。服务业加大投入力度,带动服务产业加快发展。201×年,全省服务业投入占全部投资比重由201×年的×提高到×,提高了×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亿元,达×亿元,较上年增长,高于gdp增幅×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超过工业增加值比重,较201×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二产贡献,提高了×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壮大,以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和租赁、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速×个百分点。

3.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效益向好。装备制造业稳步提升,占规上工业比重×,增长×,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增长×,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大幅低于规上工业×个百分点。工业利润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好转。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润×亿元,增长×,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个行业大类中,×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亿元,下降×。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元,较上年下降×元。

4.内需动力转换加快。市场消费稳步提升。2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历史新高,突破×亿元,达×亿元,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快实现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享受型消费转变,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高于限上消费增速。“互联网+”催生新的消费业态势头向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势趋好。在投资增速趋缓的大环境下,全省民间投资依然保持活力,民间投资×亿元,增长×,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势头旺盛。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万人次,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

5.新动能不断积蓄。创业环境积极向好,市场主体快速增加。201×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增长×,平均每天新登记×户。其中,新登记企业×万户,增长×,平均每天新登记×户。高新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提高×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工业新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光缆、稀土磁性材料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倍、×、×和×。

6.民生水平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发展同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分别为×、×,较上年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增长×;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的控制目标。财政用于民生刚性支出力度加大。全省用于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均在×以下的可控范围之内。

7.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节能工作卓有成效。201×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增长×,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下降×,均超额完成年度节能“双控”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下降4的年度目标任务。去产能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钢铁去产能任务已于201×年提前完成;在201×年关闭煤矿×处,产能×万吨基础上,201×年又关闭煤矿×处、退出煤炭产能×万吨,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8.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全省pm10平均浓度为×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大气十条”五年收官考核任务;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高于国家考核×标准×个百分点;×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森林覆盖率稳定在×,居全国第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以上。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处,其中,国家级×处、省级×处、市县级×处。全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万亩,占国土面积的×。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暴露。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源污染增多。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大量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造成土地污染、土地质量退化,并通过地表径流渗漏等进入水体而造成水污染。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能源消费总量也随之增长,201×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较201×年增长×,其中,煤炭消费为5839.×万吨标准煤,增长×%,石油消费为×万吨标准煤,增长×%,电力消费为×亿千瓦时,增长×%。三是煤炭消费增多。近年来,×石油、天然气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以煤为主(煤炭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超过60)的能源消费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增加;另一方面造成城市酸雨不仅频率高、强度大,而且受污染面积大。四是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增多。201×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亿立方米,较201×年增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万吨,增长×;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万吨,增长×;城市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增长×。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升级仍不够快

多年来,×在转方式调结构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成绩突出,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以要素投入为主,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占到×。要素积累型增长,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善。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二产仍占主导地位。从二产中工业内部结构看,总体上呈“重型化”趋势,重工业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且具有能耗高、污染重、生态成本高等特点。201×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左右,而综合能源消费量占比却高达×。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目前,×服务业仍以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为主,而交通运输多以汽车为主,汽车排放大量废气直接导致环境污染。新兴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不足,服务领域窄,层次不高。

(三)能源资源禀赋不足

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耗能源等资源,而能源资源禀赋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常规能源资源储量少。×是一个“缺油少煤乏气”的省份。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亿吨,保有储量×亿吨,仅占全国总储量的×。煤炭已开发利用的占×以上,储采比率偏高,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万kw,可开发量为×万kw,分别占全国水利资源的×和×,而且大多是径流式电站,低水头、大流量的占多数,开发难度大,这些极大限制了水电的发展。二是能源对外依存度高。201×年,×能源净调入量×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油气产品对外依存度为×,省外调入电煤的比例×。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严重影响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土地制约。×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水面占×,岗地和平原仅占×。由于全省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土地需求量大,而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在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平衡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工业用地减少和存量土地盘整困难、项目用地紧张的状况难以改善,这些成为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四是能源结构单一。多年来,×能源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201×年,煤炭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煤炭消费占×,工业化国家占×),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阻碍经济快速发展,还带来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导致×环境压力加大。

(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制度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环保督察巡视、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够系统、不够完整,导致监管力量分散、部门职能交叉、公共管理能力不强、影响了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的效果,导致行政效能不高、执法力度不强,无法统筹各方面的力量。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监督机制欠缺。由于信息公开制度、举报制度不健全,民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障,民众监督、舆论监督及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等社会监督形式欠缺,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使得生态文明制度的落实缺乏实效性。

(五)资金和人才缺乏是制约瓶颈

资金缺乏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是当前基层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现实困难。一方面,资金保障相对不足。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但部分地区的生态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能力低,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灵活,导致建设资金投入跟不上需求。节能环保工程和项目的推进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人才和技术的储备不足。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约,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储备相对不足,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资源呈现出结构性的短缺,特别是生态保护和建设人才相对不足,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领域,人力资源呈现出结构性的短缺。从调研结果看,基层学过经济学、懂产权和制度设计的专业人才很少,机制体制创新型人才就更少。

(六)生态环保意识仍然不够强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地、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一些部门和地方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环境执法不严、生态文明意识不强。一是少数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有些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得不到落实,甚至还有少数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仍存在违法排污、偷排偷放等行为。二是普通公众环保态度中庸。公众对于对许多根本性的、生态性的环境问题缺乏了解,生态环保道德意识较弱,缺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伦理观念。三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足。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抓经济发展、抓财政收入是头等大事,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生态文明建设。四是生态文化氛围不浓。目前环境保护还是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没有形成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环保宣传教育、生态创建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创建活动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赢”的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是降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建立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当地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机制,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继续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加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一要“净空”。加快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治理,实施重点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销,实现达标排放。二要“净水”。扎实开展水质断面考核,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冶,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水环境质量。三要“净土”。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冶,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畜禽养殖禁区(限养区)搬迁整改等专项整冶活动,加快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生态修复进程。通过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和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等系列措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修复。

(二)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推进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应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举措,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一方面,逐步把×传统农业“种、养”模式向“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转变;另一方面,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再一方面,大力打造品牌效益。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打造出在国内农产品品牌。二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设计,规范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力争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先进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生物等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行业,推进钢铁、有色、煤炭、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从“黑色”转向“绿色”。三是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好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

合理利用资源是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方面,举全省之力加速推进一批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企业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在企业项目审批上下狠功夫。促使企业以上大压小的方式,自觉淘汰落后生产线,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布局。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火力结构和布局,逐步实现高效环保机组对现役高能耗、高排放机组的替代;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再一方面,进一步加速全省能源使用结构转变。以西气东送为契机,逐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减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三是加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和土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摸清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加大存量土地的监管力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产出。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深入开展生态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新经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水资源红线制度,制定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土地资源红线制度,出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考核办法。全面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和生态补偿等制度、环境资源监测预警机制、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二是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创新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施好×创新驱动相关工程和重点创新产业升级工程。建立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建立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精准追责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政绩观、推动绿色发展。

(五)加大财政和人才支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推进×生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生态制度等方面重点建设项目,并将这些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和国家专项资金,发行企业债劵和上市融资。以不同形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瞄准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领域、关键环节、重大技术招才引智,重点关注海外有意进军新能源产业的科技型创业人才、高层次创新团队。大力实施科教兴×、人才强省战略,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适应战略性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构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对为新能源产业超常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充分调动科研机构、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公众参与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调动公众参与度,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一是要着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认识。使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拒绝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环境保护不是阻碍生产力发展,而是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要纠正“发展不能逾越‘先污染后治理’这个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先发展后生态”的错误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要真信、真干,要真抓而不是假抓,狠狠抓而不是一般地抓,坚持不懈地抓而不是时紧时松地抓,一任接一任抓而不是前任抓后任不抓。二是要着力提高企业的认识。使企业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既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讲究社会效益,要把企业的行为跟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切实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三是要着力提高公众的意识。使公众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不是限制人们的生活,而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四是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各类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其话语主导权和话题引导权作用,共同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同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计划,引导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全民意识,提高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的行动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高质量 文明建设 调研报告 推动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