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边加油站》有感心得体会-----为事业驻守,为百姓加油

时间:2022-06-29 10:45: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天边加油站》是一部新时代石油人的奋斗史、奉献史和边防史;也是“三老四严”“真干实干”的石油精神的传承史、发展史和兴旺史;更是助推企地发展、实现民族融合,促进脱贫攻坚的坚守史、实干史和功勋史。

影片通过新、旧两代人的工作交接,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石油人王重庆背井离乡、舍小家为大家、独自镇守天边加油站20年可歌可泣的峥嵘历程,这20年、如惊鸿过水,弹指一挥,让主人公措手不及、流连忘返;这二十年民心所向、掷地有声,让哈利的名字永远印在了克尔沟村109户居民的内心深处。

总的看来,王重庆(哈利)是160万石油工人的艺术缩影。首先,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勇于前进、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铁人精神的时代再现。明明知道天边加油站环境恶劣、位置偏僻、薪资薄弱,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生活,打通中国石油与边疆人民的最后一公里,他不惜以善意的谎言——天边加油站工资高来说服妻子,然后从繁华的乌鲁木齐一路向西,孤身一人来到远在雪山深处的天边加油站。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这期间,他不仅奔波在加油与送油的路上,而且经常主动担负起调节居民纠纷、处理紧急情况、照顾老弱病残的村委大任,以至于深切的感受到“天边加油站永远都没有下班的时候”。正是因为这样,从儿子两岁,一直到大学即将毕业,由于工作原因,他几乎从未回家,偶尔一次路过家门,儿子竟然以叔叔相待,充分的说明了他对工作的投入和家庭的缺席,是对“两行清泪为思亲,一寸丹心图报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其次,在他的身上也充分的洋溢着牢记党性、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美好品质。在他临行退休之际,为了对他二十年如一日自愿捎货、带货的美好行径表示感谢,叶尔兰一家自愿拿感谢金为他践行,可他以国家职工的身份坚决不予收受。通过村民的口吻“谁家没有得到过他的帮助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年来,他心系民生,服务大众的职工本色,这是石油精神在边疆一线的有效合成,也是石油担当在脱贫攻坚上的具体体现。

同时,工作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助人也是他最为闪亮的职业标签,他不仅清楚的知道克尔沟村每一辆车要加多少升油,还清楚的知道每一位村民是什么性格,有什么难处,需要什么帮助。如,叶尔兰家有一辆摩托、一辆货车,但由于性格大大咧咧,经常会忘记加油;作为人民教师的赫兰,因为孩子在外读书,经常需要给孩子捎带东西;阿妈的孙子想上驾校,他不仅帮助报名还自垫学费;当豫牌汽车遇难时,他根据周围的环境准确、快速地判断出乘客就在周围的事实;当秦孝南离站出走并陷入困境后,他根据狼的叫声迅速的确定了他的位置……这一切既是对他精湛业务的生动体现,也是他与村民、与环境深度融合的有效见证。

相比而言,作为新人的秦孝南,在初来加油站之际,因经验缺乏、不贴群众、官僚思想浓厚等特点,经常显得捉襟见肘,一首“爱我别走”更是贻笑大方。但他的成长与蜕变也是明显的,从之前的逃避爱情伤害到尝试适应艰苦环境;从后来的贻笑大方到决定重新逃离天边加油站,再到最后的觉醒与回归,不仅帮助王重庆圆了家庭团聚梦,同时,也顺利继承站长之位、履行站长职责,镇守天边加油站直到上级重新改组。

他的嬗变,不仅让克尔沟109户居民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同时,也让铁人精神、石油精神得到跨时空、跨区域的有效的传承,让石油事业在边远地区开花、结果,不至于因为老一辈的退休而发生断裂,不至于因为环境恶劣而泯灭。

总之,剧里剧外讲述的不仅是王、秦二人之间的角色的转化和使命的交接,更是对石油事业、石油精神的内在传承,对脱贫攻坚、丝路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担当。今日的秦孝南,就是明日的王重庆,他们同数以百万的中国石油人一样,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耕织事业,为岗位驻守,为百姓加油,为民族谋福,为人类赢利。

推荐访问:驻守 心得体会 有感 天边 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