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19 14:25:03 自我评价 浏览次数:

(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地储备中心;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地登记中心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概念、内容 与方法,研究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该 项研究可对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预算,提供项目效 益上的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调查;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1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10)01—0006—05

内蒙古自治区自2001年开展土地整理实践以来,已完成国家投资、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项 目近200个,社会各阶层对土地整理都有了一定认识,党和国家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广大 农牧民群众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渴望空前高涨。但现在土地整理项目运行中也存在着“重项目 、轻实施;重资金、轻管理”等不和谐现象,特别是在项目完成以后,项目的后期管护及后 期效益评价几乎还是空白。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调查评价研究工作,就是在 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完成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一次系统评 价,目的是对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预算的可操作 性,提供项目效益上的参考,对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 论证,以期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按照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我国土地整理可理解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这里对土地整理的解释实际是农地整理的概念。也有些书籍这样 定义农地整理,即农地整理是指对未利用地、废弃地、中低产田、闲散地等进行田、水、路 、林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这种定义实际上将 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也包含在内,即不仅是农用地内部的挖潜,而且还对荒地资源和因挖损 、塌陷和压占造成破坏的土地进行开发与复垦。

土地整理按对象不同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但土地整理的目标都是为调整土地利用关 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即土地 整理可以理解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 、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达到协 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项目效益评价内容与方法
1.1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概念

土地整理项目是指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措施,把尚未利用或已被破坏的土 地资源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 率,是一项达到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土地整理 项目效益评价的目的是对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价,对项目建设的社会 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论证,以期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1.2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内容:按资金的来源不同,在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可以 分为:国家投资的项目、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等。

土地整理项目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明确的整理区域范围;②有明确的整理目标和内容, 最终能形成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③有明确的整理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④有具体 的项目管理机构和实施项目的责任者;⑤有确定的参与开发整理者和受益者;⑥有明确的投 资计划和资金保障;⑦实行项目独立经济核算,并有明确的指标。

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评价、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①社会效益评价。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当地社会生活、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识别、计量、综合、分析和论证,以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 性。②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在项目实施后,根据研究方案,设置放映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 对土地整理项目生产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③经济效益评价。通过投入产出的分 析手段,考察土地管理项目在微观上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净贡 献,从而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按照盈利性质不同,土 地整理项目又可以分为非盈利性项目和盈利性项目。
1.3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方法
1.3.1 定量分析法

定量指标是衡量土地整理项目效果的客观尺度,用数量概念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项目建设对经 济、社会、环境等不同侧面的影响程度和效果。对于社会效益评价常用的定量指标有新增耕 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农民的收入水平、单位投资就业人数、脱贫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新增量等;对于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常用的定量分析指标有土地垦殖率、绿 色植被覆盖率、林草覆盖率、草场载畜指数、水土流失面积指数、土地恶化面积比率、旱涝 灾害率、水体环境质量指数、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土壤氮、鳞、钾平衡比率、农田水分平 衡比较值、农田抗逆力等;对于经济效益评价常用的指标有静态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 期、项目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基础设施运营 成本、运营成本等。
1.3.2 定性分析法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有些效果和影响难以用定量指标度量和表示,因此需要采用定性 方法进行分析。在运用定量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在对具体项目进 行分析时,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特定目标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定性分析指标。
2 社会效益评价
2.1 社会效益评价的作用

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旨在系统调查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运营生产的社会影响与 社会效益。通过分析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分析项目与当地社 会的协调关系,是否规避社会奉贤,促进社会稳定。

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防止 单纯追求项目的财务效益;有利于项目与所在地区利益协调一致,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防 止可能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后果,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社会 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2 社会效益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是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当地社会生活、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 面的相互左右、相互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识别、计量、综合、分析和论证,以评价项目的 社会可行性。
2.3 社会效益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3.1 社会效益评价的步骤

社会效益评价一般分为调查社会资料、识别社会因素、论证比选方案3个步骤。①调查社会 资料。调查了解土地整理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调查的内 容包括项目所在地区的人口统计资料、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状况;当地的风俗习惯、人际关 系;各利益群体对项目的反应、要求与接受态度;各利益群体参与项目活动的可能性,如项 目所在地区干部、群众对参与项目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可能参与的形式、时间等。社会调 查可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如查阅历史文献、统计资料、问卷调查、现场采访、观察、开座谈 会等。②识别社会因素。分析调查获得的资料,对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分 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影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变迁的因素;影响社会 稳定与发展的因素。从中识别与选择影响项目实施和项目成功的主要社会因素,作为社会效 益评价的重点和论证比选方案的内容之一。③论证比选方案。对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拟 订的建设地点、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中涉及的主要社会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择社会 正面影响大、社会负面影响小的方案。
2.3.2 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项目涉及的社会因素、社会影响和社会风险不可能用统一的指 标、量纲和判据进行评价,因此社会效益评价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两货的评价方法。在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采用的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主要有快速社会效益评价法和详细社会效益评价 法。
2.3.2.1 快速社会效益评价法。快速社会效益评价法是项目前期阶段进行社会效益评价 常用的一种简捷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可大致了解土地整理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环境的基本情况 ,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粗略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快速社会效益评 价法主要分析现有资料和现有状况,着眼于负面社会因素的分析判断。一般以定性描述为主 。具体步骤如下:①识别社会因素。对影响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因素分组,可按其与项目之 间关系和预期影响程度划分为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和严重影响三级。应侧重分析评价那些 影响严重的社会因素。②确定利益群体。对土地整理项目所在地区的受益、受损利益群体 进行划分,着重对受损利益群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按受损程度,划分为受损一般、受损较大 、受损严重三级,重点分析受损严重群体的人数、结构,以及他们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态度和 可能产生的矛盾。③估计接受程度。大体分析当地现有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对项目与发展的 接受程度,一般分为高、中、低三级。应侧重对接受程度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土地整 理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相互适应的措施建议。
2.3.2.2 详细社会效益评价法。详细社会效益评价法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广泛应用的一 种评价方法。其功能是在快速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与土地整理项目有关的社 会因素和社会影响,进行详细论证,并预测风险度。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备选的技术方案、工 程方案等,从社会分析角度进行优化。详细社会效益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过程分析。主要步骤如下:①识别社会因素并排序。对社会因素按正面影响与负面影 响,持续时间长短,风险度大小,风险变化趋势(减弱或者增强)分组。应注重对那些持续时 间长、风险度大、可能激化的负面影响进行论证。②识别利益群体并排序。对利益群体按直 接受益或者受损,接见受益或者受损,减轻或者补偿受损措施的代价分组。在此基础上详细 论证各受益群体与受损群体之间,利益群体与项目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可能出现的社会矛 盾。③论证当地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程度。详细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可以从地方获 得支持与配合的程度,按好、中、差分组。应注重研究地方利益群体、当地政府和非政府机 构的参与方式及参与意愿,并提出协调矛盾的措施。④比选方案,将上述各项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比选、推荐合理方案 。

在进行项目详细社会效益评价时一般采用参与式评价,即吸引公众参与评价项目的技术方案 、工程方案等。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项目方案的透明度;有助于取得项目所在地区有关利益 群体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预防不良社会后果。一般来说,公众 参与程度越高,项目的社会风险越小。参与式评价采用下列形式:①咨询式参与,由社会评 价人员将项目方案中涉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关内容,直接交给居民讨论,征询意见, 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②邀请式参与,由社会评价人员将项目方案中特别需要当地居民支持 、配合的问题,委托给当地政府或机构,组织有关利益群体讨论,并收集反馈意见。
2.4 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
2.4.1 定量分析指标

定量分析指标是衡量项目效果的客观尺度,用数量概念能够反映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对经济、 社会、环境等不同侧面的影响程度和效果。土地整理项目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效果,也可 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项目的实施,必须删除消极的影响,争取有更好的效果。作为社 会效益评价的定量指标有许多,根据国内外社会效益评价的经验,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 益评价可考虑选用的一系列指标。当然,在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评价时,要因项目类别制宜 ,指标应用所选择或有所侧重。

2.4.1.1 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土地整理是当前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解决粮食安全 问题的一个具体举措,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因此,项目实施 后新增耕地的数量是现阶段考察项目可行性和重要性的一项重要依据,更是放映项目社会效 益和影响程度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新增耕地面积项=项目实施后耕地总面积-项目区原有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面积×100%

这两项指标值越大,则表示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越高。对于这两项指标值来说,各种不同性 质的土地整理项目对其大小均有一定的要求。以国家投资的项目为例,按照《国家投资土地 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投资项目对新增耕地面积的下限要求为:土地开发 项目中丘陵地区60hm2,平原地区240hm2;土地整理项目中丘陵地区10hm2,平原地区 40hm2;土地复垦项目中丘陵地区24hm2,平原80hm2;对新增耕地率的下限要求为: 土地开发项目60%,土地整理项目10%,土地复垦项目40%。
2.4.1.2 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耕地仍然是农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人 均耕地资源的增加意味着农民基本社会保障程度的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将对项目区人 均耕地资源有一定程度提高,实践中可以通过计算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的多少来反映项目所 产生的社会效益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所在乡镇(或县市)总人口/项目所在乡镇(或 县市)耕地总面积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项目区农民基本社会保障提高程度越大,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也越高。 实践中,人均耕地值小的地区比人均耕地值大的地区人地矛盾更为严峻,其对耕地的需要程 度也较后者更为迫切,在新增耕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出的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值前者 较后者更大,即表明前者所获得的社会效益要比后者高,这与实际是相符合的。
2.4.1.3 农民的收入水平。在社会效益评价中,分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户收入的变化 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不仅要体现在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 ,其最终目的还要体现在农民的增产和增收上,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 产、生活条件,这也是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的一个直接动因。因此,可 以通过计算人均年纯收入增加量来分析项目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人均年纯收入增加量=项目区农户年纯收入增量之和/项目区人口数量
2.4.1.4 就业效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63%以上,农村存在大 量的剩余劳动力,其就业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土地整理项目将会对项目区农村劳动力就 业问题产生较大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为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机 会,如项目区采用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建立现代化的蔬菜基地,农户在不减少收入的基础上, 每亩投入的劳力还较原来有所增加,这时项目的就业效果为正值;②项目实施后,使得项目 区有条件进行规模化经营,由此带来的项目区劳动力相对过剩,尽管其就业效果呈负值,但 由于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它所带来的实际社会效益是积极的,因此对于这 种情况下的就业效果指标可以不予计量;③除去第二点涉及的原因外,由于项目的建立而使 项目区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这时项目就业效果为负值。具体可以通过单位投资就业人数来 对项目就业效果进行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投资就业人数=项目新增总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

土地整理项目的单位投资就业人数值为正值越大,则说明项目的就业效果越好;反之为负值 且越小,则说明就业效果越差。在项目规划方案选优时,对于经济效益相同的若干方案,就 业效果好的方案应作为优选对象。
2.4.1.5 扶贫效果。尽管我国政府已宣布在2000年末基本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但我国的点贫状况、脱贫又返贫、局部地区的成片贫困状况仍很严重。国家和有关地区政府 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这些地区在生产条件上给以扶持,使他们最终能依靠自己发展生产、摆脱 贫困落后的局面。各贫困地区均制定了脱离贫困生活的标准金额界限,根据这些标准可以计 算出项目地区脱贫率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脱贫率=项目实施后某年项目区已脱贫人数/项目区某年总人口×100%该指标值越大,则说明项目的扶贫效果越好,社会效益也越搞。
2.4.1.6 生产力效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一个根本原因。随着 土地整理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它将加快和促进项目区农业劳动生产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单位面积农业产量提高,项目区生产力效果也因此将得到提高。生产 力效果的提高程度可以通过计算项目实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量进行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

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量=(有项目计年期内年均总产值/有项目计年期内年均总有效劳动力人数 -无项目时年均总产值/无项目时年均总有效劳动力数)×100%

该项指标值越大,说明项目的社会效益越好;若指标值等于零或小于零,则均表明项目不可 取。
2.4.2 定性分析指标

土地整理项目的许多社会效果和影响难以用定量指标衡量和表示,因此,需要采用定性方法 进行分析。在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特定目标等实际情况选择若干 问题进行分析:
2.4.2.1 项目对当地产业结构与发展方面的影响。如项目的建立对当地农业内部或工业的结构 的影响;项目对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项目对社会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影响;项目对项 目区的远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项目区经济受益、受损的范围与人数;项目区农业劳动 力的素质状况,农民对新技术的态度;当地为农业服务的支持系统对项目建设与实施的影响 等方面。
2.4.2.2 项目对当地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如项目区农民对待和参与项目的态度以及对土地 管理事业的理解程度;当地政府对项目的态度与支持状况;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 团结与项目的相互影响等方面。
3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会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可能给当地生产与生活 带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是在项目实施后,根据研究方案,设置反映生态 环境影响的指标,对土地整理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

土地整理项目应注意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项目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①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 能规划的要求;②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使用;③应从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论证,力求土地整理 项目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通常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
3.1 定量分析指标

生态环境效果是评价项目对项目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趋  向平衡项目效果。根据特定的项目,分别选用以下计算指标,进行项目前后对比,评价起变 化幅度。
3.1.1 生态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
3.1.1.1 土地垦殖率。即已开垦为耕地的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1.1.2 绿色植被覆盖率。即绿色植物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绿色植被覆盖率=(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1.1.3 林草覆盖率。即林草地面积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1.1.4 草场载畜量指数。即草场实际载畜量与允许载畜量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草场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允许载畜量×100%
3.1.2 环境质量影响的指标

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对土壤、水体、生物、大气等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主要指标有 :
3.1.2.1 水土流失面积指数。即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水土流失面积指数=水土流失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1.2.2 土地退化面积比率。土地退化指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潜育化、沼泽化等的 总称。

土地退化面积比率=土地中各种退化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该指标要进行项目前后对比,以表示项目实施后变化情况。土地退化面积减少越多,说明土 地整理效果越好。
3.1.2.3 旱涝灾率。

旱涝灾率=受旱涝灾害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此外,还有水体环境质量指数、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土壤氮、鳞、钾平衡比率、农田水分 平衡比较值、农田抗逆力等相关指标。
3.2 定性分析指标

运用定量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定性分析方法。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加之受试验和检测手段等条件的限制,完全 按照定量评价指标要求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些指标也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中,通常采用的定性评价指标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状况;水资源节约 利用状况,灌溉水和人、畜饮用水资源的余缺状况;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状况,已有耕地是否 得到合理利用;对缺能地区,特别是生活缺能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效果;项目有无废气、 废渣、废水、噪音,对环境有无污染,采取的环境措施是否得当;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进行建设的效果和影响。
4 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重要的是通过投入产出的分析手段,考察土地整理项目在微观上的盈利能力以 及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从而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 程度。按照盈利性质不同,土地整理项目又可以分为非盈利性项目和盈利性项目。在我区土 地整理项目现状都是非盈利性土地整理项目,因此,重点只对非盈利性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研 究。

非盈利性土地整理项目是指投资方以无偿的方式为项目区提供农田基础建设投资,不以盈利 为主要目的的投资项目。这类项目主要以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中央、地方政府联合投 资为主,其显著特点有两个方面:①无偿投资方式;②有特定的投资目的和任务,如增加有 效耕 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缓解人地矛盾、完成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 创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等。对于投资参与方或项目业主而言,非盈利性项目投资并不 为其带来直接经济收益。所以,非盈利性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上 与盈利性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只进行简单和快速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中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评价。对于土地整理项目来说, 项目未实施前,项目区土地已存在一定的收益与费用。因此,评价时需要计算“有项目”和 “无项目”的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而对于土地开发项目,一般情况下,“无项目”时的收 益和费用为零,所以只需要计算“有项目”的收益和费用。
4.1 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整理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多为项目区农户,虽然投资者并未获得直接投资收益,我们仍然 可以通过计算农户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来考察整个项目的经济效果和经济贡献。但是,由于项 目投资收益分散于各个农户生产经营中,通过计算众多独立经营农户的投资收益来评价整个 项目的经济效益困难很大,因此,在实践中通常计算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新增净收益来 衡量项目的经济效益。
4.2 静态经济评价指标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资金因时间差异而产生的价值变化,以各年投入、产出的当年实际资金 额计算有关经济指标来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静态分析法相对计算简便直观,容易理解。非 盈利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策性资金和政府投入,通常不考虑项目资金的时间价 值,因此多选用静态评价指标进行快速、简便的分析。
4.2.1 静态投资收益率

静态投资收益率=项目年新增净产值/项目总投资×100%

静态投资收益率是反映项目投入产出比大小的一个静态指标。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静态投 资收益率越高,表明项目获得的产出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大。项目静态投资收益率的判别依 据,可采用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发布或者投资者设定的基础投资收益率,当静态投资收益率对 于或等于基础投资收益率时,即认为项目的盈利能力能够满足要求。进行方案比选时,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投资收益率高的方案。
4.2.2 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额/项目年新增净产值×100%

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反映以项目年净收益偿还项目全部投资所需时间长短的一个静态指标。通 常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越好。进行方案比选时,条件相 同的情况下,以回收期短的方案为优。
4.3 单位投资水平指标
4.3.1 项目单位面积投资

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项目区面积
4.3.2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总面积
4.3.3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项目总投资(万元)

以上指标是放映项目投资效果的单位指标。进行方案比较时,在确保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前 提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或新增耕地面积投资越少、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越多,其方案 越优。
4.4 项目运营效果
4.4.1 基础设施运营成本

该项指标是指项目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新建或提供的农田基础 设施的年正常运营成本,它包括基础设施自身的运行成本以及正常维护管理成本,如负责项 目区土地灌排的泵站、机井等新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电费、维修费、管理费等费用成本。 
4.4.2 运营成本率

运营成本率=项目区基础设施年运营费用/项目区年总产值×100%

项目基础设施运营成本越高,项目实施后农户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就越低,最终将影响项目 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方案比选时,以基础设施运营成本率低的方案为优。
5 结束语

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又是关系到全国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 的大事。土地整理是进入21世纪我国在土地管理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协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现阶段我国进行的主要是农地整 理。主要内容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废弃土地的复垦;中、低产田和闲散地改造等田、水 、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土地 整理项目的实施建设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是国土资源部门实践“三个代表”及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各级人民政府,为 广大农牧民办的最大实事。
[参考文献]
[1] 李斌,等.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 张凤荣,等.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 刘常华,吴全,赵雅琴.土地整理是实现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 径[J].西部资源,2004,3:18~20.
[4] 吴全,王东平.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 2,23(90):10~11.

推荐访问:内蒙古自治区 效益 整理 土地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