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

时间:2021-06-29 10:22:53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电影《武训传》讨论:开始于1951年2月电影《武训传》的上映,毛泽东观看后认为其具有重大政治问题,于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将其定性为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向资产阶级发动的思想投降。随后,一场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展开,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开创了以讨论为名,实际以政治批判的方式取代了正常的文艺批判、学术批判,形成了此后一系列思想与政治批判的模式。同时,继续强化了毛泽东的权威地位,损害了党内民主,加深了毛泽东对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偏见,为随后开展的对陶行知的重新批判铺平了道路。
3.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4.新民歌运动: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群众自发地用诗歌的形式歌唱自己的劳动,表达自己的理想,出现了新民歌创作的热潮。后来经过有组织的搜集、整理,加以提倡和推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民歌运动。
5.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6.楼梯体诗歌:十七年文学普遍受到苏联文学影响,楼梯体诗歌即是一个例子.楼梯体又称为阶梯式、台阶式诗,因诗行的排列有规律地错落成为阶梯(楼梯、台阶)形而得名.楼梯式的优点是节奏铿锵,有很强的节奏感,可以增强诗句的气势.同时,它又不是一种僵硬的固定格式,在楼梯式的整齐节奏下,诗句却常常使用散文式灵活生动的长句,富有变化,因此楼梯式诗歌结合了格律诗和散体的优点.中国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雅可夫斯基诗风的影响,又在创作实践中融汇了民族诗歌的艺术传统改造了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创造了一种民族化的阶梯式中国新诗.
7.天山牧歌:这部诗集包括四个组诗、九首散歌和一首叙事诗。在这部诗集里,最受人称道的是《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两组爱情诗。
8.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
9.诗化散文:杨朔第一个明确提出以诗为文的艺术主张,在整体构思上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使散文境界优美,诗意盎然,使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如《雪浪花》借浪花来表现老泰山的性格和激扬的时代;《海市》借奇异的海上幻景展现今日渔岛生活的兴旺美好;《茶花赋》借绚丽的茶花展现出祖国的欣欣向荣。
10.当代散文三大家:秦牧、刘白羽和杨朔。杨朔散文的风格,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清新优美;刘白羽散文的风格,激情澎湃,大气磅礴,雄浑壮美;秦牧散文的风格;寓教于乐,博见多识,理趣横生。
11.三家村札记:三家村札记是1961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为丰富刊物内容、活跃气氛、提高质量而开辟的一个专栏。代表作家为吴晗、邓拓、廖沫沙,合称为马南星。《三家村札记》介绍古人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从政打仗等方面的历史知识,以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弊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启迪性,对当时一些左的错误和不良作风有所批评和讽刺,深受读者欢迎。文革初被、毛泽东姚文元、关锋等人批判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成为文革序幕中的标志性事件。文革结束后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杂文集《三家村札记》 。收杂文六十五篇。
12.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文革之初,《燕山夜话》被打成大毒草,作者受迫害含冤死去。1979年,邓拓得到平反昭雪,本书才重见天日。
13.杨朔模式:散文家杨朔在十七年时期创造的一种颂歌文体模式。(艺术构思上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分)一般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象征比附的模式化成为其创作的定势,如睹物思人模式,《雪浪花》、《茶花赋》等;觅自然之景不得,联想人间之景模式 ,《泰山极顶》、《海市》等。因此具有了雷同化倾向和求工的斧迹。
14.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突破工农兵剧本(工人剧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部队剧本我军和敌人的军事斗争)的既定框架和公式。
15.八大样板戏:革命样板戏的正式命名是发表于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的文章,它首次将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6.白洋淀诗群: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插队,如根子、多多、芒克、林莽等;另外,一些其他地方的知青,与他们关系密切,经常交流看法和诗艺,如北岛、江河等。他们的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被称为白洋淀诗群。他们的创作被看作是朦胧诗运动的先声和准备。
17.三结合: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这个创作方法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提出来的。当时,某些领导,无视文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强调文艺创作也要搞群众运动,对作家进行瞎指挥。他们总结出来的这种把思想、生活、技巧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又拼凑起来的创作方法,挫伤了广大作家的积极性,抹煞了他们的创作个性和不同风格流派,产生的只能是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的作品。
18.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19.蓝星诗社:蓝星诗社是余光中等人于1954年成立的当代诗歌文学团体,并逐渐形成了蓝星诗群诗歌流派。蓝星诗群诗歌流派的代表诗人有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夐虹等。
20.创世纪诗社:创世纪诗社由台湾现代诗诗人洛夫、张默和痖弦于1954年发起,诗社成立之后开始出版《创世纪诗刊》。洛夫、张默、痖弦三人号称创世纪铁三角。《创世纪》诗刊的出现,团结了一批台湾诗坛的现代诗人,形成了创世纪诗群诗歌流派。
21.现代文学社(台湾): 1956年9月,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夏济安先生创办《文学杂志》,广泛介绍西方现代派理论,刊登西方和台湾的现代派作品,产生较大影响。1959年7月,夏济安去了美国。1960年8月,《文学杂志》停刊。《文学杂志》的一批学生作者,也是夏济安教授的学生,于50年代末,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成立了一个交友性质的组织南北社。一年后,该组织扩大改组,更 名为现代文学社,推选白先勇为首任社长,成员有陈若曦、欧阳子、王文兴、李欧梵等。现代文学社成立不久,1960年3月,他们创刊了《现代文学》 杂志,白先勇任主编。
22.乡土文学(台湾):台湾的一些作家在民族思潮与关心现实的思想支配下,他们摆脱过去书斋式的作品,深入社会下层生活,关心民族,重视农民、渔民、工人与做小生意人,描述他们的生活境遇和工作面貌,当时被称为乡土文学。 60年代以前成长起来的一批乡土文学作家,其中主要的代表是赖和、杨逵、吴浊流、钟理和等。60年代以后,随着乡土文学发展成为高潮,台湾又涌现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王拓、扬青矗、尉天聪等一批新的乡土文学作家。
二.填空题
1.十七年文学阶段里,文学思潮发展必须在两个前提的确立中进行:(1)首先是确立以《讲话》精神为主体内容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地位;(2)其次是对已有的各种各样的历史形态的旧有美学观念进行清理。
2.中国当代文学需要面对与传承的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1)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 (2)30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3)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3.1964年6月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红灯记》《智取虎威山》《杜鹃山》
4.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预示了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即将到来。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
6.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7.文艺无条件地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
8.于会泳总结革命样板戏创作经验,提出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9.《红灯记》《沙家浜》《智取虎威山》连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10.60年代小说题材的分类方式与尺度有鲜明的政治性

11.《林海雪原》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12.赵树理《登记》《求雨》《锻炼锻炼》 周立波《山乡巨变》
13.《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14.《红旗谱》的文学价值在于,显示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家怎样将个人的经验自觉地置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制之下,融入并主动地建构一时代的文学。
15.《红岩》参与革命叙述的方式和题材都有其独特性
16.路翎《洼地上的战役》《朱桂花的故事》《初雪》
17.干预现实的小说主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8.描写恋爱与革命关系的《红豆》是宗璞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9.茹志娟的《百合花》是写战争年代生活的短篇小说
20.毛泽东在1942年提出戏曲的推陈出新问题,1944年提出旧剧革命的问题。
21.新中国成立后,田汉的三部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
22.十七年文学,有三大家之说的是:杨朔、秦牧、刘白羽
23.新民会的成立标志着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4.1925年,张我军出版了《乱都之恋》,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25.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是影响最大的三种通俗文学样式。
26.1952年余光中出版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
27.《五陵少年》标志着诗人余光中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回归,将古典精神与现代的情绪相交融,建构出一个崭新的诗美空间。
28.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是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现象。
29.赖和的小说把现实主义精神与时代精神、本土环境相结合,为台湾新文学树立起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开创并确立了台湾现实主义与乡土文学的传统。
30.余光中《望乡的牧神》《逍遥游》《咦呵西部》
31.1954年,洛夫与张默起纪诗社,提倡新民族诗型。代表作《石室之死亡》标志着洛夫诗歌现代风格的形成。
32.郑愁予,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梦土上》是郑愁予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
33.张晓风自称一个真正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人,1977年发表具有现代感的《位子》。
34.从传统戏到现代戏,中国戏曲在60年代遵循时代的要求,实现了人的观念向革命性,阶级性的转变。
二、思考题
1.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长期、复杂的过程,既指1949年之前的现代文学史阶段,也包括194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曲折起伏过程。而1949-1976年间的中国文学,包括是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两个阶段。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代文学需要面对与传承的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是什么?它们在新中国的命运如何?
答:(1)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2)三十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3)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命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所形成的延安艺术理念,就开始了对包括国统区文艺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影响与渗透,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以服务人民政治和表现工农兵为核心的延安工农兵文学理念已表现出对全国文艺界混乱局面的清肃趋势。
3.第一次文代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重要意义: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4.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三次批判运动的概况及其教训。
答:批判:
(1)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批判焦点:
1)批判电影的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2)批判影片宣扬的资产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3)批判影片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否定,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批判内容:
1)认为俞平伯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论《红楼梦》
2)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
3)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不免流于繁琐
(3)胡风集团的批判
胡风文艺思想:
1)主观战斗精神:认为主观战斗精神生活的深入涵蕊胸怀的扩大,作家的献身的意志和仁爱的胸怀。
2)写真实论:真实的生活写照不断揭示民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真实的体验传达高扬主观战斗精神
3)关于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可以弥补作家世界观上的缺陷
4)关于民族形式问题:强调吸收外来文艺和外来形式。
5)以上胡风等人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被定性为资产阶级性质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他们被定性为反革命集团。
教训:
(1)对《武训传》的政治表态体现了政治对文学干预,使人们不能深入思考起文化内涵,开启了政治斗争处理思想问题的先例,对作家的创作热情是一种伤害,也是影响本时期文学创作的水平的原因之一。
(2)对俞平伯《红楼梦》的批判体现出粗暴的教条主义批判对文学艺术的损害,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积累不能实事求是的分析而是简单的否定,使左倾蔓延。
(3)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是文艺思想批判转变组织上和政治上的对敌斗争。
5.双百方针带来的文学解冻,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知识分子所渴求的文化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文艺界也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松动与转机,尤其是文学理论领域包括对人的思考也出现一些有限的探索。表达了对诸如现实主义真实性、典型性、文艺创作中的人情与人性、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艺生产规律与领导体制,歌颂与暴露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等诸多方面问题的兴趣与论争。
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初步露出活跃的苗头,出现了两类新颖的作品。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另一类是突破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
6.如何评价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答:新民歌运动最初也提供了不少新鲜的艺术元素,但作为一场运动来提倡,这一诗种的的不良倾向就明显起来:一是为配合政策宣传作夸张性印证;二是把生活抽象化,作虚幻性想象,使创作主体与生活实感发生了游离。
7.简述五六十年代小说家的分化情况。
1、国统区来的作家创作衰竭
2、解放区来的作家创作兴旺
(1)三四十年代重要的小说家的流失(茅盾、沈从文、张恨水、张爱玲、徐訏、钱钟书等);
(2)另一些开始适应新的文学的需要(巴金、艾芜、沙汀)笔下的文字无力了;
(3)丁玲、萧军、路翎由于政治受挫,无法继续写作;
(4)被体制认可的解放区的作家赵树理、周立波、欧阳山、周而复、马烽、刘白羽、杨朔、草明、孙犁等人,他们在创作上也遇到一些难题,但还是发表了许多作品。
(5)一批更适应新的写作要求的作家出现 ,如杨沫、杜鹏程、吴强、梁斌、峻青、冯德英
8.十七年小说总体上有何特征?
(1)以描写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艰苦斗争过程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杜鹏程《保卫延安》。
(2)具有史诗创作情结,作品中的战斗场面规模宏大,战事跌宕起伏,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基层连队的战斗场面,都展现出革命历史的辉煌,形成一部壮丽的史诗之作。
(3)具有英雄崇拜心理的特征,重于讲述革命历史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喜欢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创作英雄典型,突出英雄人物不可战胜的超意志力。
9.赵树理小说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为什么说《锻炼锻炼》曲折的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它与当时其它同类题材创作相比有什么特异之处?
(1)特点:赵树理的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
(2)局限性:把这些有精神弱点的人物放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进行表现,使这些人物在进步力量遣责中或是有所收敛,但这是有某种程度的转变,但并不能使之简单地彻底转变
(3)《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期间。当时的文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背地里却一片心惊胆战,赵树理不可能也不允许写小农村的真实情况。所以《锻炼锻炼》也只能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10.简要评析《创业史》中梁生宝与梁三老汉形象。
梁生宝:
1)是一个思想境界很高的农民。他在旧社会养成的对阶级兄弟富于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经过党史的教育,很快升华为一心为公的社会主义思想。
2)他在旧社会没有实现的创立家业的强烈愿望,也升华为创造社会主义大业的雄心壮志。
3)他时刻以党的利益为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克己奉公、踏实肯干,时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道德情操。

梁三老汉:
1)梁三老汉是一个小私有者的典型,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两重性人物。他由留恋私有制到接受公的制的思想转变过程写得十分真实、细腻、动人。
2)一方面,他有劳动者的勤劳善良、朴实正直的美德,对党和新社会有着深厚感情。
3)另一方面,他又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的重担,狭隘怎么、保守愚昧,因而梁三老汉的形象在作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11.《李双双》的民间文化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电影《李双双》隐形结构是来自民间表演艺术中的二人对戏的模式,这在民间地方艺术中是很普遍的形式。
(2)《李双双》的人物性格的喜剧性也来自民间:
1)李双双的性格里有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快嘴李翠娥的性格遗传,大胆泼辣,无所顾忌,敢笑敢哭,活脱脱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快嘴形象。
2)喜旺作为唱丑的,更显得诙谐有趣,他精通民间乐器,喜唱河南梆子戏,还粗通兽医技术,具备了民间文化人的身份。
12.试论林道静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类似于文学史上的子君、沙菲等人物,但又有别于她们,她可以说是走完了五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没有走完的道路。
(2)同时是她是一个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的苦难历程的一次总结,被认为是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
13.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人性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人和人的内心。在《百合花》中,作者将小说从纷飞的战火中拉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写了一个十九岁的小通讯员在战争生活中的生活状态
(2)以生动的形象刻画真实的人,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小通讯员、新媳妇,还是作为叙述主体的我,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3)在细节处映射人性之美。用细节反映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同时,作者也在有意传达着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对于爱和美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的情感。
14.谈谈孙犁战争题材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写的虽是战争风云,但作者并没以云展开那种炮火烟尘中短兵相接的厮杀场面,也没有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散文化的手法,从容不迫地描绘一个个生活片断,描写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抗战中的心态和表现,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孙犁特别善于刻画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她们真诚、纯朴、聪慧而带有几份灵性
15.谈谈《洼地上的战役》的艺术特色。
(1)首先,表现在没有按照一般战争小说的模式,以紧张激烈的战斗情节云再现战争的过程,而是以严酷的战争背景下,表现典型人物从各自的起点出发一步一步走向战争,通过战火的洗礼,成为无畏的英雄。
(2)其次,小说不回避矛盾,大胆闯入人性爱情的禁区,不仅表现在选择了爱情题材,更表现在将主人公的爱情摆在严酷的战争和军队的铁的纪律面前,在尖锐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3)再次,小说在表现人物之间关系方面,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革命的人情味。
(4)第四,作品中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但人物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生动,这个给读者很深刻的印象。
16.谈谈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新官僚形象。
新式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
刘世吾的性格比较复杂,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人物。他身上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的作风和习气,但他并不那么惹人讨厌,有时他还令人感到可亲和钦佩。他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还知道是一定战胜非,又知道是不能一下子战胜非。但他并不热爱是,憎恨非,并帮助是去战胜非。他取笑缺陷,却并不愤懑,更不想克服它;他欣赏成绩,却没有热情,也并不想去巩固和发展它。但刘世吾决不仅仅是一个马马虎虎的官僚主义者。他善于对部下启发诱导,有时还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诸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等,成为他掩盖和庇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挡箭牌。
17.百花文学中那些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有何特色。
(1)其一,突破了建国以来爱情题材作品单一、呆板的局面,真实地描写了理智与感情,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复杂性。如宗璞的《红豆》
(2)其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相互关心,体贴与支持。如陆文夫《小巷深处》
(3)其三。虽有浓郁的理性审视色彩,但其主题都是通过悲欢离合的儿女情,通过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刻画来完成。如邓友梅的《在悬涯上》
18.试以《林海雪原》和《红岩》为例分析十七年文学中革命英雄传奇的特点。
《林海雪原》;
(1)民间传统小说因素的影响。
传统小说五虎将的模式:少剑波: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方面)双全;刘勋苍:骁勇威猛、谋略不足;杨子荣:胆识过人、百战百胜;栾超家:身怀绝技、粗俗诙谐;孙达得:忠厚老实、刻苦耐劳。
五虎将 每个人物身上突出一种主要性格,有的是忠,有的是勇,有的是谋,有的是技(才),有的是德。
(2)追求情节的曲折生动,故事的浪漫夸张
在结构布局上,《林海雪原》也带有比较明显的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传奇的意义上更加夸张了所谓好人特别的好,坏人特别的坏的模式。但由于传奇作品本身所追求情节的曲折生动与故事的浪漫夸张的传统,正反两方的强烈对比反而强化了这种艺术效果。
(3)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
《林海雪原》虽然也暴露了土匪极其残忍的本性和描写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牺牲精神,但在描写主要英雄人物时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
19.简述五六十年代诗人的普遍困境。
由于现当代诗歌创作所确立的一体化规范,导致不少现代使人在进入50年代以后,陷入创作上的困境。胡风、鲁藜、牛汉、绿原等七月派使人在反胡风集团运动中被剥夺写作权力,而穆旦、郑敏、杜运燮(他们后来被称为九叶诗人)则因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的冲突而被冷落,郭沫若、冯至、臧克家、艾青、田间等虽努力调整自己的艺术方向,也有许多作品面世,但表现了艺术上的普遍衰退现象。
20.简述七月派、九叶派在五六十年代的境遇。
胡风、鲁藜、牛汉、绿原等七月派使人在反胡风集团运动中被剥夺写作权力,而穆旦、郑敏、杜运燮(他们后来被称为九叶诗人)则因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的冲突而被冷落。
21.简要说明闻捷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1955年,闻捷发表了五个组诗,其中《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畔》、《果子沟山谣》,都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有关。这些作品连同其他的一些诗作,在1956年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它们用牧歌的笔调来处理颂歌主题,并发挥了闻捷长于叙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才能。在《苹果树下》、《志愿》、《猎人》等短诗中,作者努力建立一个完整的、首尾呼应的结构,并在对事件、细节的单纯化的提炼中,来增加情感表达的空间。
五十年代末,闻捷开始创作已酝酿了七八年的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它讲述的,是五十年代初发生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和平息的过程。有着庞大的艺术结构,追求雄伟恢宏的气势;在展开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绘上,在安排若干复杂交错的人物线索上,在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有理由将它称为诗体小说。
22.《时间开始了》和一般的颂歌有什么不同?是否体现了胡风一贯的创作主张?试以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首先,从诗歌基调来说,17年诗歌的基调是激昂、乐观、开朗、欢快、浩豪放的。而《时间开始了》虽然是颂歌,可是诗的内容大部分是对过去的回忆,描写的是战争、革命、斗争给人民和家庭带来的痛苦与悲伤,因此泉诗反映出的基调是悲伤、压抑、忧郁的。这与17年诗歌要求测基调是截然相反的。
其次,17年诗歌主要是讲亲情、爱情,而《时间开始了》虽然但部分也在讲亲情、爱情。可是仍有一小部分涉及到色情的,比如《光荣赞》中写到杨白劳送独女去给淫棍地主抵债,李秀英被包工特务奸污等内容多多少少涉及到了色情。
再次,从诗歌意象来说,17年诗歌的意象都是革命意象,而且应是确定的,如圣地、红旗、红星等等,象征这革命热情,民众的忠诚。而《时间开始了》虽然在《欢乐颂》中的意象是革命意象,可是到了《青春曲》意象却成了风、云、草、雪、雨这样的非革命、感性的意象。它反映的是孤独的知识分子的情趣,而这与17年的诗歌理念是相违背的,17年时期鼓吹的是知识分子要做党驯服的工具,洗心革面,积极向党。
然后,从思维模式上来看,17年诗歌的思维模式是单线、线性的。而胡风的颂歌《时间开始了》的思维模式却不是这样的。《时间开始了》也有像17年诗歌那样对过去的痛苦回忆,对现实的光明描写,但对未来的描写却不是幸福的,而是寥寥几笔,而且这几笔还是描写的是对未来的怀疑,对未来向往的不深。如《英雄谱》中写到幸福的那个痛苦并不会一下子完全败退而且他一直在反问斗争的真诚与真理的爱情在哪里?不仅说明他对现实的光明有一些恍惚,而且对于未来的幸福很迷茫。
再次,从创作主体与对象来讲,17年诗歌所要求的是放大的自我对集体的赞美。而《时间开始了》创作主体是小我,代替的是自己的立场,而且还是一个分裂的小我,如在《英雄谱》中有一段写到我突然变成了两个,一个在我心里向他狂吼,但另一个我温和地拦住了。
最后,17年诗歌的价值指向是鼓动民众,教育民众积极投入到斗争中。克《时间开始了》人物形象虽然丰满,但给人很多歧义,无法教育民众。如颂歌中写道的杨天真诗歌革命烈士,热爱革命,敢于为革命献身,同反动主义做斗争。可是杨天真又是那样的无知,最后才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等等,胡风笔下的任务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时间开始了》的价值指向很复杂。
2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分析十七年文学中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点。
广义地说,二十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不过,仍存在有着更确定诗体模式的、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诗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五十年代末期或六十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
一、从艺术渊源上说,政治抒情诗写作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新诗中有着浪漫派风格的诗风;准确地说,应是它们中的崇尚力、宏伟的一脉,如郭沫若等的作品。当然更直接的承继是三十年代的左联诗歌,和艾青、田间和抗战期间大量出现的鼓动性作品。另一是西方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尤其是苏联的革命诗人的诗歌遗产。在中国新诗酝酿和诞生时期就介绍到中国的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如拜伦、雪莱、裴多菲等,他们对中国新诗某一部分的影响是持久的。苏联革命诗人,特别是马雅可夫斯基,从处理现实政治,到艺术表现,都给当代政治抒情诗提供可直接仿效的基本方法。
二、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源,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而形象也逐渐演化为抽象的、象征化符号的性质。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的组织方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当代许多诗人都写作过这种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作品,如李瑛、闻捷、张志民等,而贺敬之和郭小川则被认为是这一诗体的主要写作者。
24.新民歌运动留下哪些经验教训。
1958年大跃进的背景下产生的,运动前期出现的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渴望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热爱社会主义,歌颂劳动,爱情的心愿,思想感情健康,艺术表现也较为成功,但后来由于新民歌运动受大跃进的浮夸风的影响,导致了它违背艺术规律,缺乏生活的真实基础,客观上迎合了浮夸风,共产风。因此对新民歌应一分为二的看待,不可一概的肯定或否定。
25.简述杨朔、秦牧、刘白羽为例分析诗化散文的主要特色与不足。
秦牧以知识的花城,杨朔以诗的意境的创造,刘白羽则是富有浪漫主义气质的政治抒情文。
一、
⑴杨朔散文着力于一种严峻的思考、哲理的诗化、深挚的爱恋的诗的意境创造。严峻的思考,显示其深沉;哲理的诗化,显示其淳净;深挚的爱恋,显示其缠绵。 ⑵秦牧散文的创作思想和美学原则是追求丰富的知识性,在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的知识趣谈中寄寓深刻的思想性。
⑶刘白羽的作品雄浑、豪放。于哲理思索中含深沉,于感情喷薄中露豪迈,于布局谋篇中显潇洒,于征辞选字中见绚烂。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抒情气氛、词藻华丽的语言,构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二、
⑴杨朔在构成上讲究严谨有致,层次清晰,要求首尾呼应,布局疏密有间,虚实相生,达到小中见大,曲以致深的艺术效果。
⑵秦牧在处理题材和突出主题上迂回曲折,把许多新鲜的事物、知识穿织在一起,自然地表达出来。
⑶刘白羽的散文结构讲究潇洒跳脱和严谨简练的结合。善于在现实历史现实中运用对照、反复、疏与密、虚与实等手法来构成散文的波澜。
三、
⑴杨朔善于将口语和古典诗词熔于一炉。在写作时惜墨如金,这就使他的文字常有精钢百炼,渣滓尽去之精炼,又有古文字的斑斓和口语之活泼相融合的韵味。
⑵秦牧重视语言修辞,在酣畅淋漓、亲切恳挚中引入大胆的想象,在丰富华丽的词藻中倾入热烈的事情。
⑶刘白羽笔墨热烈,粗犷而又华美。他的文字总是含有绚丽的色彩,火热的情感。他描绘的自然背景常常像油画一样鲜明、绚丽而又富有层次感。
总结:杨朔的散文,捕捉生活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由小见大,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具有新颖隽永的特色,比较诗化;秦牧的散文,谈古论今,海阔天空,如林中漫步,灯下谈心,趣味性与幽默性相辅相成;刘白羽的散文,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激情洋溢,意境深远,文字优美,集诗情、政论熔于一炉。
26.试述通讯报告在建国初的兴盛成因。
1。是这期间众多的事件和事物引起了作家们的高度重视,使他们把笔触转向这些重大的事件和萌芽、生长的新生事物;
2。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活跃的文艺通讯和报告文学仍然保持着以往的势头,刘白羽、华山等的作品直接开启了这期间纪实散文的历史源头;
3。由于有组织的征集和提倡,大批新的作家从生活的最前沿涌上创作界,以其亲历性和生活广泛性为纪实文学增添了新生力量。
27.50年代初期散文创作的两大主题。
一是正在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二是建国初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
28.试述邓拓《燕山夜话》的艺术特色。
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能够触及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观点精辟,见解独到(事事关心、围田的教训)
②具有广博的知识性,取材广泛,能引经据典,涉笔成趣(爱护劳动力的学说、守岁饮屠苏)
③行文语言犀利明快,机智幽默
29.试述三家村杂文的特点。
(1)1961年,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联合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上开辟了一个杂文专栏,取名为《三家村札记》,三家村杂文由此得名。
(2)三家村杂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充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匡时济世,剖事析理,破旧立新;在艺术表现方面,或风趣幽默、或犀利明快,个性风格特色鲜明
(3)三家村杂文因其有的放矢触及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兼具复杂的政治文化性质与鲜明的现实品格而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30.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是怎样塑造关汉卿形象的?
(1) 本剧是一部新编历史剧。作者既忠实于历史,又追求艺术真实; 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浪漫主义激情史剧风格。
(2) 剧作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戏戏的艺术手法。全剧以关汉卿酝酿、准备、创作、修改、排演《窦娥冤》的全过程来结构戏剧情节,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3) 在人物生格的塑造上,采取了人人的艺术手法。关汉卿的形象与其所写戏中窦娥的形象,一实一虛,虚实相融,又交相辉映。
(4) 剧作写的是历史悲剧,却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31.老舍剧作《茶馆》在结构方面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1)横断面的戏剧结构、剪影式结构
(2)高度概括、高度集中
(3)串珠班式的戏剧结构(卷轴式)
用传统的戏剧观看《茶馆》,它没有连贯的情节,时间跳跃大,三幕戏囊括了50年的三个不同时代的旧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戏剧通过一个固定不变的地点茶馆,展示了三个时代的真实画面,叙说了50年间发生在这里的不同事件。这些事件由登场的70多个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组成,没有绝对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矛盾冲突随上场的人物的变换而变换。这种结构特点,就像当今的一场时装表演会,通过一系列模特儿上场表演,将全剧组构为一个整体。
这一结构特征在第一幕尤为典型。清末时期的茶馆正是兴盛时期,上至太监、资本家、洋教徒、旗人,下至特务、地痞、市民、农民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在这里进进出出。这些人在茶馆里各干各的事,各说各的话,互相之间又不断发生摩擦。一个茶馆就描绘出一幅清末社会的风俗画,使人想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著名的古典长卷风俗画,运用散点透视法表现清明节北宋京城人民的活动。老舍吸取了中国古典画散点透视的技法,把它巧妙地运用到戏剧中,让众多的人物展现到舞台上,采用流动的横向调度来组合人们从事的各种不相干的活动,使之汇合起来,组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舞台风俗画,时代风貌一览无疑。
《茶馆》的第二、三幕的结构稍有变化,第二幕较多运用人物特写,第三幕则趋于旋涡式的冲突发展。其实,这三幕戏并不是完全并列的,它们之间有一条连贯的线索,那就是王利发为了生存、为了茶馆的发展,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不断挣扎的过程。这是一条主线,其他人物和有关他们的小故事,都是依附在这条主线上的。从整体看,作者用茶馆兴衰的线索串起三个历史横断面,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变迁过程勾勒出来。
说到《茶馆》的结构,还得谈谈它的开头和结尾。《茶馆》以一幅热闹的风俗画开头,简明生动并富有戏剧性。幕启,从唐铁嘴出场到刘麻子上场,是一个只有二十几句对话的场面,却交代了丰富的内容。更主要的是一切又都包含在二德子与常四爷的一场冲突里,这场冲突一下子拉出了好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而且暗示了洋人势力的猖獗和一般市民的心理特点,为整个剧情的开展了极为有力的铺垫。

32.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艺术上有何可取之处?
《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描写积极斗争的东西,但作者把阶级斗争的本质嫁接到了如阶级斗争与为父报仇的隐形结构、两男一女的恋爱模式、陈喜与现代陈世美,这样的民间小传统上,那些通俗、轻松自由的东西符合民众审美趣味的东西,隐藏在阶级斗争之下,让民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才是使这个文本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
33.简析五六十年代历史剧创作热潮的成因
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时代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的环境中,作家表达对过去艰难岁月的缅怀。
解放区与国统区作家的分化与更迭的影响。
政治对文学的干扰,文学批判运动强化了作家的政治意识,制约了当代中国作家的创作。
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延续。
总的来说,历史剧创作形成热潮,既是特定时代革命的产物,也是时代人名召唤的产物;既是解放区传统的延续,也是作家个体对生活的体验和反映。
34.如何评价革命样板戏。
随着文革的结束,人们对样板戏及样板戏现象的看法与评价,也不一相同。
一种观点认为因江青在样板戏创作改编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并竭力以样板戏服务于她的政治欲望,由此视样板戏为阴谋文艺;另一种观点认为样板戏的许多剧目在江青插手以前就已基本成型,说明样板戏本是好作品,是江青掠夺了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成果才受此恶谥。
然而,虽然老一辈的诸多文化名人对样板戏口诛笔伐,但是样板戏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但没有从中国民众艺术生活中消失,反而已经日渐深入到民众精神生活的底层,成为民众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品种。由此看来:对人类艺术价值的评判,不是完全由政治局势的变迁所能左右了的事情。对文革政治上的否定,并不能完全照搬到对样板戏的艺术评价上来,如果机械地认为样板戏的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四人帮政治因素的支配,就否认它们的艺术价值,更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这也是当今样板戏现象真正存在流行的要因所在,因此评价样板戏及样板戏现象,应该将政治性与艺术性剥离开来,在批判其政治性目的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其在建国后中国戏剧史上的艺术风格与形式的突破与创新。
总的来说,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但是,诚如中国几十年的社会政治活动一样,我们在否定某人言论的时候,也往往否定了某人的历史功绩,在否定事物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一切。对样板戏的否定导致了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戏曲改革的停步不前甚至倒退,甚至出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严重缺失。
35.谈谈浩然小说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36.一些著名学者,如柯灵、郭绍虞等评价丰子恺在文革期间创作《缘缘堂续笔》这样的事在新文学史上是少见的,为什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丰子恺白天坐牛棚、挨批斗,清晨却在灯光下写出《缘缘堂续笔》三十三篇,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事非常不容易的。
作品通过旧人旧事、小人小事的回忆,表现了作家的生存智慧,流露出在喧嚣与混乱之中生活的情趣与人性的光彩。
《缘缘堂续笔》表达了对疯狂时代的轻蔑与不屑。如丰子恺说所:今世许多人外貌是人,而实际不是人,倒像一架机器,这架机器里装满着苦痛、愤怒、叫嚣、哭泣等力量,随时可以应用。
37.简析食指的代表作品《相信未来》。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
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使整首诗变得更为深刻。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38.以《台北人》为例,谈谈白先勇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
总说:寓传统于现代,熔中西小说技巧于一炉,真正形成了具有中国美学风格的、精湛独特的现代小说艺术。
(1)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白先勇受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影响,较多地采用以形写神的手法,出色地融入令人西方意识流的技巧。
(2)把传统的纵剖面的写法与横断面的写法相结合,在中西小说结构艺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3)在叙事观点的选择运用上,白先勇的小说体现了中西小说技巧相结合的特点。
(4)重视对语言基调的把握,追求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的契合。
39.以陈映真小说《夜行货车》为例,分析后期创作(获释后)的主要特征。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小说的取材围绕着一个跨国公司、几个知识分子、一群高级管理人员展开。获释后的陈映真在选材上选择了贵族文学,而非平民文学,这也是当时不同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台湾的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
其次,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作品出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民族的,涉及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对台湾经济的侵略和民族歧视,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台湾人民本土意识的觉醒。一个是私人的,涉及到三个人的情感纠纷以及詹亦宏和刘小玲新二代的本省人与外省人经过认知与共识后的结合。主要是对人生、对爱情、对理想,对未来归属感的追求。
再其次,在结构特征上。陈映真在《夜行货车》的创作上,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了现代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常常采用文体交融,人称交错与时序变换等多种链接手法来结构布局。
此外,在表现技巧上。陈映真引入不少现代主义手法,运用象征,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如总标题夜行货车以及一系列小标题如长尾雉的标本、温柔的乳房、沙漠博物馆,都含有丰盈的象征寓意,给人以深远的思索,勾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波澜。
最后,在人物形象刻画上。陈映真探索出一条保持民族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中西结合的新道路,平安车险。如《夜行货车》中的刘小玲与詹亦宏,作者很注意通过刻画人物内心裂变表现人物性格、命运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40.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意义。
然而,金庸是一个文化巨人,他深知有生命力的作品必然是反映大千世界、人生百态的。金庸小说以其传奇性为大众所热爱,奇异魅力的幻化、朴素的传统正邪观念,包罗万象的世像百态是的金庸的作品深入代了大众的心灵,成为华语文学中的不朽杰作。
飞雪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句诗所代表的光辉已普照到了世界的很多地方,无论是香港、台湾、中国大陆,还是西欧、南洋、北美,都流传这金庸的武侠小说,英文版、法文版、葡文版、马来文版等等十几种译本更是中华文化、中国文学传播四海、发扬光大,金庸是以为了不起的作家,金庸武侠小说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金庸小说以其传奇性、文化性,超越了汉语小说雅与俗的界限,以其独创性的人物塑造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将中国文学推至了世界。
武侠小说首先是传奇小说。因为传奇故能猎奇,夺宝、复仇、降魔、畸情、八十岁顽童、超痴情高僧、幻化世界、光怪陆离,故而能勾起大众的好奇心,吸引大众的眼球。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奇而为广传,而其作品的传奇性不是仅仅停留在迷乱读者眼球上的,他是有他的更深的意蕴。正义给了金庸的作品超强的感召力,使其武侠小说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41.为什么说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请分析。
因为余光中诗歌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余光中不断开拓创新,在现代和传统、中国和西方之间走出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他广泛吸收艺术营养,溶古今与一炉,将中国传统诗歌精神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相融合,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的联想、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自觉接受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诗构思精巧,意象鲜明,韵律和谐,形成了既古朴典雅又恬淡清新、既沉郁顿挫又明快热烈的诗歌风格。
42.简析余光中关于现代散文的理论主张。
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现代散文:
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文体和语气愈变化多姿,散文的弹性当然愈大;弹性愈大,则发展的可能性愈大,不致于迅趋僵化。
所谓密度,是指这种散文在一定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愈大。
所谓质料,它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 这种品质几乎在先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高低。
43.张晓风散文的艺术特征。
1964年,张晓风开始散文创作生涯。在《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早期作品中,她以敏感纤细的心灵去感应自然和人生,写出了许多讴歌大自然和赞美亲情的篇章。在这一时期,张晓风的风格是真率热烈的,或歌或号,大喜大悲,感情直露,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从《不下红毯之后》开始,张晓风的题材和风格逐渐发生了转变,从内容上来说,她的作品由过去着重抒写小我、私爱转向抒写大我之爱,表现出对人世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从风格上看,早期创作中的那种大喜大悲减少了,注重营造意境,向往生命的深沉和严肃,笔墨老辣,风格明畅隽永。
80年代以后,张晓风的关怀面越来越广,她的创作中更多地融进自己的人生经验,表现出壮阔深沉的艺术风格。早期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活和人生带有冲动性的情感在行至人生中途的作品中大为减少了。成熟期的张晓风,更注重状写人生深沉的思考,表现人生的种种复杂性。

推荐访问:复习资料 文学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