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

时间:2021-06-29 10:59:48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卑微()收敛( )聒噪()宽恕()一丝不苟( )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

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

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

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

3.解词

卑微:

收敛:

宽恕:

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

《蝉》: 。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

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

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

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

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980年6月23日5.文章开头用哪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什么态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画线句中的“那”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朵栀子花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小眼睛老像睁丕开似的。成绩也平平,字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老师们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那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②教室门前,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头,白鸽似的。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开去,发现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栖落在她的发际里。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看到我眼中的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抿嘴一乐。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地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尚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走进教室,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表示感谢。她脸一红,再笑,竞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变得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也开始喜欢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啊,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

(作者:丁立梅选自《中华活页文选》05年第10期)

1.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理解文中黑体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拔,她便懂了。 答:

(2)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答:

2.对文中画线的描写句子,有人作出下面的分析,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1)第①处描写,写出了小女孩受到老师冷落的原因,老师以貌取人。

(2)第处描写,写出了初夏校园内环境的美丽、芬芳。

3.试概括“一朵栀子花”的特征和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

B.“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

C.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

D.“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

一、1.bēiliǎnguōshùɡǒu

2.D

3.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收敛:收拢,合拢。

宽恕:宽容饶恕。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4.细小深刻的人生道理

《蝉》: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贝壳》:“应该尽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即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5.如: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意大利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6.(1)漫步在笼罩着薄雾的林间,倾听小溪的欢声笑语,心儿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2)浓雾重重,倾听松涛低吟,山泉呜咽,难以想像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二、(一)1.是坚硬、精致、小巧的一件艺术品;

2.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贝壳制作的精细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

3.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

4.A

5.“知知不休”“烦”,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态度。这样写,为后文继续写蝉的生命历程作铺垫,同时与作者后来对蝉的感悟形成对比。

6.秋天一到,蝉的生命,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肯定。

7.有独特感悟,符合要求即可。

(二)1.(1)强调这种变化是意料不到的,表现“我”的关爱对她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她学习上发生了转变。(2)是拟人化写法,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浓(强烈)

2.(1)①赞同。是老师以貌取人,对“平常”的学生缺少“关注”。②不赞同。此处描写是为了突出女孩子的“平常”(平凡),也写出了老师对她缺少“关注”和“留意”。

评分意见:本题有开放性,答出①或②均可。

(2)不赞同。以玉兰花的多、大,反树出栀子花的芳香。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

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

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

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

3.解词

卑微:

收敛:

宽恕:

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

《蝉》: 。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

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

(1)表现“欢快”:

(2)表现“忧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

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 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

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980年6月23日5.文章开头用哪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什么态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画线句中的“那”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朵栀子花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小眼睛老像睁丕开似的。成绩也平平,字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老师们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那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②教室门前,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头,白鸽似的。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开去,发现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栖落在她的发际里。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看到我眼中的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抿嘴一乐。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地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尚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走进教室,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一颔首,表示感谢。她脸一红,再笑,竞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变得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也开始喜欢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啊,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

(作者:丁立梅选自《中华活页文选》05年第10期)

1.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理解文中黑体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拔,她便懂了。 答:

(2)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答:

2.对文中画线的描写,有人作出下面的分析,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1)第①处描写,写出了小女孩受到老师冷落的原因,老师以貌取人。

(2)第处描写,写出了初夏校园内环境的美丽、芬芳。

3.试概括“一朵栀子花”的特征和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

B.“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

C.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

D.“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一、1.bēiliǎnguōshùɡǒu

2.D

3.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收敛:收拢,合拢。

宽恕:宽容饶恕。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4.细小深刻的人生道理

《蝉》: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贝壳》:“应该尽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即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5.如: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意大利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6.(1)漫步在笼罩着薄雾的林间,倾听小溪的欢声笑语,心儿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2)浓雾重重,倾听松涛低吟,山泉呜咽,难以想像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二、(一)1.是坚硬、精致、小巧的一件艺术品;

2.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贝壳制作的精细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

3.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

4.A

5.“知知不休”“烦”,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态度。这样写,为后文继续写蝉的生命历程作铺垫,同时与作者后来对蝉的感悟形成对比。

6.秋天一到,蝉的生命,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肯定。

7.有独特感悟,符合要求即可。

(二)1.(1)强调这种变化是意料不到的,表现“我”的关爱对她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她学习上发生了转变。(2)是拟人化写法,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浓(强烈)

2.(1)①赞同。是老师以貌取人,对“平常”的学生缺少“关注”。②不赞同。此处描写是为了突出女孩子的“平常”(平凡),也写出了老师对她缺少“关注”和“留意”。

评分意见:本题有开放性,答出①或②均可。

(2)不赞同。以玉兰花的多、大,反树出栀子花的芳香。

篇三: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23、短文两篇_枭逢鸠_穿井得人_练习1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我将东徙

徙:

(2)乡人皆恶我鸣

恶:

(3)子能更鸣,可矣

子:

更:

(4)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溉汲:

(5)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道:

闻:

2.解释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子将安之 安:之:

(2)乡人皆恶我鸣

皆:

(3)东徙,犹恶子之声

犹:

(4)闻之于宋君

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将安之?

(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第二部分:

(一)

枭逢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本文显然属虚构的故事,是一则 。(按文学作品分类来看)

7.枭要向东迁移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枭东徙?

8.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续写故事的结局。

9.本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

瞎子摸象

《涅槃经》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言如绳。

注释:

①萝菔:萝卜。②箕:簸箕。③臼:舂米的石臼。

10.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注释。

①时众盲各以手触(A.摸 B.接触)( )

②汝见象类何物?(A.象 B.相同)( )

11.用现代汉语叙述画线部分的内容。

12.这个成语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推荐访问:上册 短文 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