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等著名的唐传奇小说赏析

时间:2021-07-04 01:00:43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唐传奇《霍小玉》赏析

唐传奇《霍小玉》赏析

摘 要: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文学体裁。它塑造

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唐朝由

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基,因而整个社会的风气较之其他的

朝代社会风气更为开放和自由。突破了“女便是德”的传统论调加

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霍小玉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上上折射出

深厚的内蕴。

关键词:唐传奇;霍小玉;形象内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

是光彩夺目,《霍小玉》中的霍小玉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她的美丽、痴心以及对于爱情的义千百年来感动着众多的读者。使

读者为她的爱情悲剧而悲戚难抑,正如胡应麟:“唐人小说记闺阁

事,绰约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

霍小玉出生在霍王府并且受到霍王的喜爱,然而霍王爷去世后却

被王府以其母亲出身由赶出了王府沦为娼妓。但是霍小玉并没有因

此而堕落,尽管成为地位低下的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清白和人格的尊

严。在爱情方面霍小玉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想“求一好儿郎格调

相称”。这就触犯了唐朝的婚配标准,唐代有“当色为婚姻律令,

唐律中说的很明白:“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官户

篇二:唐代小说鉴赏--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穿越千年的凄美恋歌

唐代,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吸引了几乎每个文学学者的心。因为这里不仅满足了我们那点小小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确实人才辈出,不仅有政治奇才,军事大将,更有一批在文学史上永远闪耀光芒的人物。说起唐代文艺上的成就,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唐。可能也因为唐诗的光芒太盛,让我们只看到了光芒照耀下的钻石,却忽视了光环旁边的那颗纯净的璞玉。其实唐代也是小说繁荣的时代,这时候的小说也集前世之大成,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我们熟知的《太平广记》中的很多故事,大都堪称经典。其中以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较为经典,当然因为其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很多深刻的社会现象,揭示人性中的弱点!

唐朝乃开明盛世,然而生在盛世中的霍小玉却因庶出而沦落娼门,最后惨遭情郎抛弃,终究难以逃脱其悲苦命运。这自然不能完全归罪于李益的无情与负心。《霍小玉传》中,面对森严的封建制度,李益选择屈从,霍小玉选择抗争,卢氏十一娘之辈逆来顺受,不管是怎样的态度,一切最终化为悲伤的泡影,消逝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不见踪迹. 纵观全文,李益并非无情之人。他“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佳句,时谓无双,”如此风流才子,在当时必然大受女子欢迎,但他并未因此而满足,“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可谓用心良苦,求美若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是李益这种才子,自然不会满足于一般女子,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当鲍氏为其觅得一女时,“生闻之惊跃,神飞体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亦不惮”,虽有虚夸之意,却不难见得其对感情之事的在意与重视。李益对霍小玉是一见钟情,为其美色所倾倒。在霍小玉恐其变心而悲戚之时,“生闻之,不胜感叹,”又“援笔成章,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甜言蜜语但不乏诚挚之意。李益授官上任,小玉作别叮咛,“生且愧且感,不觉涕流”。这些并非矫揉造作的感情,如此伉俪情深,为何又失信负心呢?李益虽才貌双全,多情善感,但是胆小懦弱,没有主见,文章开头便已埋下伏笔。他初次去霍家,见深宅大院,“心犹疑惧,忽见鸟语,愕然不敢进”,是在胆小如鼠。对与卢氏的婚事,又因“太夫人素严毅”而“逡巡不敢辞让”。 对小玉,则“以辜负盟约,大愆回期,寂不知闻,欲断期望,遥托亲故,不遗漏言”,采取逃避的态度。虽然负心,与他来说,却实乃无奈之举。霍小玉死时,“生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至墓所,尽哀而返”,甚至在就礼于卢氏时,依然“伤情感物,郁郁不乐”。他对小玉的感情,始终未泯,然而在封建礼教势力之下,懦弱的李益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流于世俗。

且说霍小玉,“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如此佳人,却不幸沦落娼门。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窥见了自己的命运并为其担忧。“妾本娼家,自知非匹”,极欢之际,不觉悲至,“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她自知命运不堪,却不料“于此”竟也不能,只能思虑饮恨而终。值得敬佩的是,霍小玉虽是一温婉女子,柔媚纯洁,却有着李益所没有的铮铮风骨。她不甘屈从于命运的摆弄,开始就希望“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来摆脱自己娼妓的身份;遭背弃时,既为厉鬼,也要“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小玉的复仇,是“爱之深,

恨之切”,更是封建统治之下的女子对吃人礼教的抗议,即使这种抗议不能够起到任何作用,霍小玉作为女子的代表,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至于卢氏与十一娘之辈,更是封建礼教与制度下无辜的牺牲品。卢氏在家时不得不屈从母命嫁给李益,她和李益无疑是李家与卢家交易的商品,一为门第,一为名望,“天作之合”。然而她的婚姻并无幸福可言,李益对她“心怀疑恶,猜忌万端”,“愤怒叫吼,声如豺虎,引琴撞击其妻”,尔后更是“暴加捶楚,备诸毒虐”,最终“竟讼于公庭而遣之”。卢氏在丈夫的猜疑与暴力之下,竟然毫无抗争之力,被休之后,其悲惨命运可想而知。十一娘身为娼妓,在李益变态的淫威下,生活更加凄惨。“出则以浴斛复营于床,周回封署,归必详视,然后乃开。又畜一短剑,甚利,顾谓侍婢曰:此信州葛溪铁,唯断作罪过头!”此种待遇,岂止是残忍二字可言!这些女子的悲剧命运并非偶然,更非霍小玉复仇所致,而是在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所有妇女共同命运的再现。

文中不惜笔墨描写老玉工看到紫钗后“凄然下泣”,公主听闻后“悲叹良久,给钱十二万”,崔生对李益的忠告,对小玉的实言相告,尤其是黄衫客的突然出现,更为文章增添了一抹神秘浪漫的色彩。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中,许多人对于这样的礼教与制度是深恶痛绝的,然而除了同情之外,也只能够眼睁睁看着“一代名花付落茵”而无能为力。

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为书中薄命红颜唏嘘感叹之时,总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虽然千年的封建传统仍有残留,但至少我们拥有追求爱情自由与幸福的权利。霍小玉与李益是游弋在腐朽的封建洪流之中一对苦命鸳鸯,那个时代那种背景,是抗争是屈从,终究难以逃脱命运的嘲弄。“若无真情无绝唱”,霍小玉的痴情李益的无奈,封建礼教的堕落腐朽,让这一曲凄美的恋歌在前年之后的今天,依旧回荡在我们耳边,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篇三:《霍小玉传》赏析

自古红颜多薄命

——读《霍小玉传》有感

“我是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读到此句,不禁为霍小玉动容,自古红颜多薄命,霍小玉无疑是古时痴心悲情女子的代表。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霍小玉是否后悔过与李生的相遇相爱我们无从得知,但在死后却依然纠缠着负了她的李生,化成厉鬼纠缠着李生,可见其痴情本色。李生爱她吗,她是值得的,这个连阅人无数的鲍十一娘都惊为仙人的女子,这个温婉之至的女子自然是值得的被爱的,李生初见她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在中宵之夜,面对小玉的哭诉,他誓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那时的他自然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在世俗的门第之见与自己的仕途之中被消磨掩盖了。我们不能说李生负心,只能说他爱小玉爱的还不够深,他亦真亦假的态度加重了霍小玉的悲剧色彩,揭示了阶级对立造成的悲剧。

俩人尚未开始之时,霍小玉便知自己为妓女,中宵之夜自己说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松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她清楚自己同李生地位的悬殊,也只李生早晚会离她而去,却仍义无反顾的爱上没有结果的人。在李生要离去之时,为了李生的前途,她未苦苦纠缠,只提出八年之约“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深爱至此,只可惜,这小小的八年相守的愿望也未能实现。小说最后,她“含怒而视”,她要看透他究竟长得什么心肝。她恨,恨李生的薄情,也恨自己的痴情,便有了开头一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字字珠玑,指控李生负心之罪,悲愤沉痛,斩钉截铁,李生不内疚悲痛,谁能容。而负心人李生也未能获得幸福,他为小玉“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以后又到墓地“尽哀而返”,但即使如此 ,小玉只是感叹却未原谅他,仍报复于他与他的妻妾,却没有报复他于仕途,让他不能再爱上他人,此种爱惊天地泣鬼神,霍小玉后来化成厉鬼复仇,丝毫不让人觉得其可恨,反而有种大快人心的快感,也更让人怜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霍小玉痴情,李生负心,是这篇小说的主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个内容的特点,是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比描写。

小说中共有三个方面的对比。

首先,小说在李生负心前和负心后,小说的情调节奏明显不同。小说前半部分轻松舒缓, 极致描写俩人恩爱欢愉,清丽婉转,缠绵悱恻,像山间溪水,虽然有曲折,有浪花,总的却是涓涓而流,娓娓动人。后半部分写小玉苦苦寻访,痴情等待,含恨而终,厉鬼复仇,大故迭起,如江河激流,冲波激浪,奔腾直泻,凄楚悲壮。前后的鲜明对比,使读者更受触动,回味无穷。

第二,小说着重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感情悲喜变化。从霍小玉李生俩人相见到死别,小说共写了八次悲喜变化。第一次,俩人相见之后,互相爱悦,笑语欢歌,灯红酒香,“低帏昵枕,及其欢爱”;然而“中宵之夜,玉忽流涕”向生倾诉心事,“生闻之,不胜感叹”,又乐极而悲;接着俩人订立盟誓,“自尔婉恋相得, 之在云路”,又喜;以后俩人诀别,小玉语语是泪,李亦“流涕”,又悲;李生再申前盟,答应一到华州,即“寻使逢迎”,又喜;至李生逾期,音信全无,小玉忧思成疾,双眼忘穿,从此既无复欢之时了。但作者又穿插进黄衫豪士,将李生挟持到小玉家,在最后的大悲之前,忽又插进一个“一家惊喜,声闻于外”的大喜镜头,与接着的全篇最悲壮最震撼人心额死别场面相映照。小玉早已久病不支,已知

自己到了最后的时刻,临死前的装束,表现出她的倔强刚强。在自己又爱又恨的人面前,她不能蓬头垢面,让他看轻自己,她要显

推荐访问:赏析 著名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