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粮食危机背景下的耕地流失现象

时间:2022-05-21 09:5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摘要:2008年,全球除了受金融危机蔓延影响之外,还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粮食危机。土地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耕地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文章在分析我国现有耕地资源的基础上、耕地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措施,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危机;耕地流失;危害性;应对措施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耕地资源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在新形势下研究耕地流失现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粮食危机及与耕地关系
 
    (一)粮食危机
 
    2008年4月2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署执行干事希兰在英国举行的“粮食峰会”上指出,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现在世界粮食储备仅为4.05亿吨,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2007年初169天的水平。世界粮食危机蔓延并加剧,我国的国内局势也不容乐观。
 
    虽然当前我国的国家和农户粮食库存仍在安全线以上。但由于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刚性增长和粮食生产硬约束矛盾依然存在,粮食安全仍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例如,目前我国的大豆进口数量比重过大,占到全部消费总数的2/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
 
    (二)粮食危机与耕地的关系
 
    在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增加我国粮食供应量有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我国依靠从国外进口粮食,但是在国际粮食供应紧张的今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把吃饭问题寄希望与国际社会的话,那是很危险的,更何况如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我国的粮食供应,那么我国的国家安全将会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二是发挥科学技术的发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才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有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决定,而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幅度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把我国的耕地面积保持在一定的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耕地面积则难以保障生产出足够的粮食。
 
    二、我国的耕地现状
 
    耕地流失这一词汇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而产生的新词汇,但是学术界对耕地流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耕地流失概念应界定为: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的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因被动或者主动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的现象。所以不区分原因,只要是农村土地流失就是本文研究中的耕地流失。
 
    1997年我国的耕地总量为l9.51亿亩,到2008年则下降到l8.2574亿亩,l2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526亿亩,此数字超过了产粮大省河南省的全部耕地面积。2006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进一步减少到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虽然仅仅是0.01的变化,却反映出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趋势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预计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而由此传递出的一系列信号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近两年我国耕地流失幅度减缓,但是在总体上递减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的现有耕地面积已经接近18亿亩这条红线。如果用1.4亩乘以我国的人口总数,就得出我国的耕地面积18.31亿亩,但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要继续进行,耕地面积不可避免地要被占用,如何保护好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是我国面临的非常紧迫的任务。
 
    三、耕地流失的危害性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承担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重职能,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各地因土地引起的纠纷接连发生,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目前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
 
    在全国的征地过程中,每征用1亩地,将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近十年来全国流失耕地约有一亿多亩,因失地而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更是数量庞大。这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也是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难题。耕地流失面积的增多,严重阻碍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构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
 
    在我国,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有很多农民都去城市里打工,但是在这些农民心里对城市的认可度不大,他们更想回到农村的家,土地成了农民心里的宗教,没有了土地,农民就的心里就没了依托。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如果没有了土地,失地农民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面对这样的难题,我国必须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问题。
 
    四、耕地流失原因
 
    (一)国家征地失度
 
    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200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透露,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每年征用土地近20万公顷,占当年净减少土地面积的75%。国家征地是造成我国农村土地流失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国家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足,农民在征地过程是出于弱势地位,基本没有话语权,这就使很多人觉得农村的地很容易被征到,在各种名义的征地中农村土地大量流失。
 
    (二)农村宅基地占用失控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般分散建房,许多农民将宅基地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即使建了新房,闲置的老宅基地也不愿意交还给村集体统一复耕。大量分散建造的农民住宅以及闲置的宅基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耕地资源,而且也使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开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全国许多地方为了集约利用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土地复垦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的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
 
    根据笔者对自己生活所在进行的土地利用现在的调查,该村现有2110人,耕地2519亩,2000-2007年9年期间,宅基地占用了该村的耕地有50亩,其中有些农户一家分有几个宅基地,把儿子和孙子的宅基地都预留了,由于农村宅基的划分是平面扩张的,不像城市里建高层楼房,所以该村宅基地占用耕地每年都是在不断地向村子四周扩张。
 
    (三)农村公益土地占用失序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各地农村兴建的企业不断涌出,农村里也相继都配备了公益设施,但是不少地方打着公益土地的旗号肆意占用农用耕地,甚至包括基本农田也被随意占用,这对我国的农业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四)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流失
 
    现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基本上都留下了人类的脚印。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质量也受到了工业化的很大影响。工业的三废不断的排向基本农田,各种各样的化肥不断的投向耕地,土地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很多耕地由于污染程度较重无法重复耕种。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耕地面积。
 
    五、应对措施
 
    为了保障我国18亿亩耕地面积不被突破,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我国的耕地:
 
    (一)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
 
    我国的《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对征地的标准规定的过于笼统,只是要求符合公共利益才可以征地,对于哪些情况是符合公共利益,没有具体的列举。所以为了科学合法合理的征地,必须制定详细的征地范围,防止个别单位和个人钻法律的漏洞。农民手里的土地是有限的,被征地以后的生活保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各级政府要严格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做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资源,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二)加强集中村镇建设
 
    为了避免农村宅基地平面空间无限制的扩大,保护好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应该加强中心村镇的建设,把农户集中居住。有些农户不愿意搬迁主要还是利益得失不平衡,所以为了吸引农户积极主动的搬迁到中心村镇集中居住,必须加强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村民宅基地有条件的合法流转。对于腾空出来的旧宅基地做好整理复垦工作,保护和利用好复垦的耕地资源。
 
    (三)科学使用土地,不搞形象工程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人民办好事实事,也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步。但是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不能为了讨领导欢心,为了搞政绩,就肆意占用农用耕地。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少用耕地,多用未利用耕地,科学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
 
    (四)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有些土地不是因为被占用而成为失地,而是因为环境污染,农民不合理的使用了大量的化肥,使土地盐碱化,失去了土壤的肥力,使土地不在适合耕种而成为了废地,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科学合理的使用肥料,维持土壤长久的肥力。
 
    为了确保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保持在18亿亩这条红线上,各级政府应该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8-10.
    2、肖国安.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粮食安全问题[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尹成杰.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J].瞭望,2009(32).
    5、宋承国.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J].当代经济研究,2009(2).
    6、张士功,王建湘.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
    7、齐久恒.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原因及对策[J].南方农村,2009(1).
    8、朴商道.中韩两国农耕地流失民政策比较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2).
    9、贺雪峰.农村土地何以成了问题[J].经济管理文摘,2008(19).
    10、储丹丹,刁海俊.世界粮食危机成因及启示[J].消费导刊·经济研究,2009(1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08D77)。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推荐访问:初探 耕地 流失 粮食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