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三步走”目标扎实推进“五区一城”发展战略

时间:2022-05-22 11:55: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加快实现“三步走”目标  

扎实推进“五区一城”发展战略  

(待定稿)  

  

一、双鸭山市市情分析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腹地。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西与佳木斯等9个市县接壤。距省会哈尔滨430公里,距佳木斯机场70公里。1947年建矿,1956年建市。是满族祖先肃慎和挹娄文化发祥地。因市区东北部有两座形似卧鸭的山峰而得名。市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四山、半水、四分田,还有一分是草原,人口151万,辖4个县(集贤、友谊、宝清、饶河)、四个区(尖山、岭东、四方台、宝山),32个乡镇、415个行政村。辖区内有11个国有煤矿,12个国营农场,其中友谊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  

双鸭山市历史悠久、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物产丰富,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一是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勘探储量117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2%,年产原煤2400多万吨。拥有我国东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坑口电站—国电双鸭山电厂,全市电力总装机量251万千瓦,年发电110亿度以上,居全省之首。有全省唯一的大型磁铁矿,储量1.2亿吨,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石灰石、黄金、白钨、石墨、大理石以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储量也比较丰富。二是农业基础坚实。有耕地1300万亩,人均耕地11.8亩,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34%和78%,年产粮食500多万吨,是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三是生态环境良好。森林面积8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5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9.5%,自然保护区面积72.9万公顷。拥有三江平原最大的河系挠力河水系、总面积48万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和生态旅游区,有驰名中外的乌苏里江、珍宝岛和雁窝岛等著名旅游胜地,2009年旅游人数达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四是口岸优势独特。与俄罗斯有128公里边境线,国家一类口岸—饶河口岸是内地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年过境和过货能力达50万人次和百万吨,2009年贸易额实现8.99亿美元。五是人文底蕴深厚。双鸭山地区在汉魏时期已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满族祖先肃慎和挹娄文化的发祥地,有汉魏时期的凤林古城等文化遗址,积淀了挹娄文化、抗联文化、煤城文化、垦荒文化和知青文化等历史文化。六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近些年,双鸭山市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5%。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7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5.2亿元,同比增长62.2%,增幅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3亿元,同比增长25.5%,绝对值连续两年居全省第5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33.7%,增幅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4.1元,同比增长8.6%,绝对值居全省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479元,同比增长12.8%,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由2002年第12位上升到第7位。宝清、集贤两个县在全省66个县(市)综合实力排序中名列第13位和16位。我市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双鸭山市经济社会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富裕双鸭山为目标,抓招商、上项目,扎实推进“五区一城”战略,集中力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综合实力继续向全省第一梯队迈进。  

  (一)坚持发展为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增长3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5.2亿元,增长6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5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5479元,增长12.8%。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1.8亿元,增长5.2%。粮食产量达194.2万吨,增长11.5%,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8家,增长6.3%。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新建奶牛、肉牛、生猪规模养殖小区10个,畜牧业产值达到36亿元,增长12.5%。渔业无公害养殖面积5.2万亩。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7.2万人,转移13.3万人,实现收入6亿元,分别增长12.5%、2.2%和8%。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及时出台了《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经济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列支20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在危机之年实现了新跨越,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25.5%;利税32亿元,增长13%。煤炭、钢铁和电力三大主导产业作用突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以上,钢铁产量全省第一,煤炭产量全省第二。建龙无缝钢管填补全省大口径钢管的空白,黑龙双锅新型锅炉技术为国内首创,新时代公司水泥产品科技含量进入全省行业前列,东方墙材公司装饰砖成为国家重点推广产品。  

  第三产业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5亿元,增长18.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全覆盖,家电和汽车下乡销售1.4亿元,拉动消费增长2个百分点。以“神奇北大荒、挹娄古王城”等为主题,着力打造“一江两岛一城”旅游核心品牌,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总收入3.8亿元,增长31%。物流、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  

  财税金融贡献突出。全市财政总收入35.2亿元,增长30.6%,收支平衡;争取政策性资金45.3亿元,增长35.2%;国税、地税收入分别为21.4亿元和12亿元,增长20.4%和31.2%,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范围,节支2010万元,节支率11.4%,居全省之首。全市金融行业存贷余额366亿元和209亿元,当年新增76亿元和67亿元,分别增长26%和47.2%,现金净投放39亿元,增长16.2%,创历史之最。证券交易和保费收入分别实现172亿元和6.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区域经济实力攀升。四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9%;四县四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65.8%和10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4.9%和29.9%。双矿集团、红兴隆管局、国电公司、大唐热电、双鸭山林业局等中省直企业发展明显加快,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监管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土地出让金收益2亿元,矿管双鸭山模式在全国推广。通信、石油、烟草、邮政、电业等企业效益明显增加。  

  (二)坚持重点突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项目开发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资230项,到位资金224.3亿元,同比增长69.9%。当年共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50项,竣工投产92项,开发储备60项。建龙无缝钢管一期、钢渣水泥、华丰煤化工、友谊生物质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鲁能宝清煤电化一期、龙煤航天甲醇、东荣一矿、亚泰煤业三矿、中铁焦电、龙源蝙蝠山和大顶山风电、华东橡胶炭黑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投入2.8亿元,完成了市经济开发区征地、控详规划和“五通一平”,龙煤航天30万吨甲醇项目入驻并开工建设。县区专业园区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  

  瓶颈问题有所突破。着力谋划和解决我市发展的资源、公路、铁路、航空、水电等瓶颈问题。已获域内煤炭资源探矿权3宗、委托探矿权8宗、转让矿权1宗;“引松入双”工程列入全省重点项目;同三公路双佳段、饶建公路建成通车;同三公路集同段、富密公路宝清段、饶虎公路、饶抚公路进展顺利;依饶公路桦双段开工建设;佳木斯机场搬迁扩建项目列入国家部委督办事项;哈佳客运专线双鸭山延伸段列入部省协议;宝清至沈阳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正在推进;成立了国网双鸭山电业局,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三)坚持建管并重,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创森”工作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率先提出在高寒地区和煤炭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投资8000多万元造林16.3万亩,是前三年造林的总和,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均接近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争取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对双鸭山主峰、通达广场山体进行地质恢复治理。强化专项整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5.8%,城市大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25天。  

  “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功能得到提升。五马路跨河桥、人工湖等安邦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拆迁1.2万户、开工建设住宅57.8万平方米,竣工住宅18.2万平方米;楼房平改坡及穿衣戴帽工程完成212栋;建龙专家接待中心、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客运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投入13.2亿元,改造泥草房15341户、硬化农村公路798公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2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和自来水村村通。投入8100万元,完成道路改造升级、公园和广场建设等市政工程141项。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狠抓“五乱”治理,实施亮化工程,城市环境明显好转,受到群众好评。  

  (四)坚持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值实现56亿元,增长16.5%;实施市级科技重点项目20项,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15项;3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黑龙双锅等5户企业被评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  

  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均低于省定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5.3%,提高6.3个百分点;投入6000万元,完成了53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完成47个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23所乡镇医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着力推进甲型流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了疫情传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成省定指标。  

  文化体育事业日趋繁荣。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系列文艺汇演活动60余场;建成农家书屋208个;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发现遗址2100处,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为我市拍摄凤林古城、炮台山遗址专题片。组织迎国庆60周年乒乓球比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参加了全省田径、游泳等比赛,取得金牌25枚,竞技体育水平全面提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档案、市志等工作均有较大发展和明显进步。  

  (五)坚持民生为本,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利民行动深入开展。投入近20亿元,实施26项利民行动,一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构建龙唐、双矿两大国企供热特许经营新格局,城市供热安全稳定;开展“物业管理百日会战”,对61个小区和市区供水、供热、供气老旧管线进行维修改造,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争取再就业资金1.3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55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放小额担保贷款2885万元,扶持自主创业970人,超额完成省定指标;基本医疗参保56.3万人;投入1600多万元,为1万名群众实施大病救助;新农合覆盖率100%,农民医药费报销比率提高5%;争取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3.8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每月970元,1.3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和1470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发放城乡社会救助资金2.2亿元,保障了近13万名城乡低保基本生活;为5000多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965万元;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险,为3000多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特殊优待金90万元。  

  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创建煤矿安全网络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等活动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5%和29.7%,连续2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大力实施打防控一体化,全面提高预防和打击犯罪能力,命案破案率100%,刑事案件破案率92.6%,提高3.1%,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开展解决信访问题攻坚年活动,受理信访案件同比下降17.4%,接访人次同比下降14%,案件办结率达98.4%,解决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取得了“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进京到省非正常访“零登记、零通报”的好成绩。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坚持提升效能,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意见和建议58件,政协提案111件,办复率达到100%。清理和审核政府规范性文件253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56件。出台《行政效能投诉办理暂行办法》,受理投诉150件,并全部办结;制定《双鸭山市公务员九条禁令》,查处通报违纪案件9起;开展创建“标准化服务窗口”活动,完成各类行政审批服务1.8万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推进了政府工作高效落实;加强审计监督,查处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违规资金170万元。  

三、双鸭山市“三步走”的目标和“五区一城”发展战略  

2008年,双鸭山市提出了加快“三化一城”建设步伐,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产业升级带动战略、园区带动战略和区域一体带动战略,2009年开展了“大项目推进落实年”活动,实施了“抓好抓实一产,做强做大二产,创新发展三产”的具体举措,随后,又明晰了“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延伸产业、加快转型、改善民生”的发展路径,今年,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推进“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在对市情进行深入审视分析及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及发展路径。即:坚持生态平安和谐富裕双鸭山发展理念不动摇,以推进“四转”、实现“三型”发展为核心(“四转”:资源转换、产业转优、体制转轨、城市转型;“三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以实施“五区一城”发展战略为支撑(打造全省煤电化基地核心区、钢铁产业重点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俄绿色食品加工贸易区、北大荒风光旅游区和建设山水生态城),以“八个重点抓”为抓手(发展抓项目、工业抓园区、农业抓示范、三产抓市场、城建抓功能、安全抓防范、干部抓作风、社会抓和谐),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晋位。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12年,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即综合实力列第6位;第二步,到“十二五”末,确保煤炭、钢铁、电力、煤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规模实现进入全省前列的产业建设目标(煤炭产能5000万吨、电力装机500万千瓦、煤化工产能 560万吨、钢铁综合产能500万吨、农畜产品加工能力800万吨),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力争达到1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亿、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第三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生态平安和谐富裕双鸭山建设的总体目标,使全市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更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在整个发展思路中,“五区一城”发展战略非常显眼,是双鸭山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双鸭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实施“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过积极调研、精心谋划和深思熟虑后,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做出的又一重大科学决策。可以说,“五大特色经济区”,是与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对接;是对我市经济发展轨迹的科学总结和凝练;是构筑新一轮跨越发展新格局的强力支撑和牵引;是向第一梯队迈进的特色展示和创新举措;是打造经济强市的结合点、突破口和增长源。因此,要抢抓机遇,全力实施“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和跨越发展。  

    第一,“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推进全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没有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必然导致同一区域内各地之间各自为战,产业发展不协调、项目建设低水平重复、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同,难以形成产业高度关联、相互促动、互为辐射的有效机制。为此,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调控经济、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能有效发挥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比较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互争资源和市场,难以把区域比较优势变为整体竞争优势,制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三次产业”和各县区之间相得益彰,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共同繁荣。  

    第二,“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产业转移是未来国家与地区梯次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国外,受资源、成本和市场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寻求转移扩张,闲置资本寻求出路。在国内,东部沿海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机会向内地转移。这些都给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如何迎接产业转移,成为在新形势下参与新一轮发展大角逐的新课题。这一关键时期,“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正是要精心打造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强磁场”,必将成为双鸭山市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户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第三,“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搞好对接、借势发展的有力支撑。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对全省经济运行体的局部和全局、点和面、条和块、带和群、内和外、上和下的发展要素进行了全面优化配置,使全省区域发展呈现出“分工合理、特点突出,东西呼应、南北互补,内外相联、全面跃升”的良好态势。在此形势下,双鸭山市紧紧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寻找与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符合全市产业特征、产业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实际,便于把自身的产业链、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功能区融入到全省“八大经济区”的经济体系中,形成无缝连接,实现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与目标,达到与全省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目标同向、脉搏同步的效果。  

    第四,“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是应对区域竞争、实现错位发展的现实需要。全省“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提出后,各地市都在积极谋划、摩拳擦掌,也都有新举措、新定位、新发展。哈尔滨市与牡丹江市正在携手打造对俄开放新高地,签署了《哈尔滨—牡丹江建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合作框架协议》。鹤岗市定位于中俄界江之都,龙江文明之源,生态人文鹤岗。佳木斯市提出了建设“农业开发核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抚富川佳对俄开放带、三江特色旅游带,力挺中心城市建设”的“两区两带一城”战略构想。七台河市确定了建设“东北焦化之都、民营经济富市、农业特产之乡、国家速滑基地、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框架。全省各地市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快马加鞭的竞相发展态势。双鸭山市提出打造“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就是要积极应战、主动对接、科学定位,在全省各地新一轮竞相发展的大潮中抢占一席之地,赢得发展先机。  

     四、实施“五区一城”战略的有利条件  

    (一)、精心打造煤电化基地核心区,有政策支撑、有实力保障、有广阔前景。一是有政策支撑。国家实施的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还方兴未艾,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巩固煤电生产,调控焦炭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已经得到了全面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等一批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特别是省委大力支持东部6地市建设煤电化基地,对双鸭山市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双鸭山市有丰富的资源储备,有良好的产业铺垫,有极佳的核心位置,更具开发潜力,当之无愧地要“唱主角、当大腕”,成为建设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首选区。因此,要充分认清形势,抢抓有利契机,乘势而上,用好用活国家和省的利好政策,全力打造全省煤电化基地核心区,切实形成地区经济的竞争优势,决不能让机遇失之交臂,错过发展良机。二是有实力保障。双鸭山市建设煤电化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在地理区域上主要涵盖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和牡丹江6个地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72万人。双鸭山市处于鸡西、鹤岗、七台河四煤城中心,与牡丹江及佳木斯构成三足鼎立的东部核心区域,面积和人口(2.2万平方公里、 151万人)分别占6地市总和的15.9%和14.1%。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关键是煤炭储量,双鸭山市煤炭储量达117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47%,可谓“一煤独放”、“独领风骚”,遥居四煤城之首,在6个地市中占有绝对优势。现有国电、大唐等5座火力发电厂,电力装机251万千瓦,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精煤、洗煤、焦炭等煤化工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鲁能、中煤、汉能、航天等一批煤化工项目正在积极谋划和陆续开工,省质监局在我市建设了全省唯一的一家煤炭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些良好的煤电化资源和基础,为双鸭山市打造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提供了可靠保障。正因如此,才有理由、有实力、有能力、有底气,敢说、敢喊打造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三是有广阔前景。煤炭方面:双鸭山市现有原煤产能2100万吨,鲁能1100万吨露天煤矿开工建设,国电2000万吨煤炭项目将在“十二五”末建成,届时双鸭山市煤炭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电力方面:全市现有发电量能力为251万千瓦,拟上鲁能240万千瓦、国电400万千瓦、热电联产70×2万千瓦和双矿集团矸石热电30万千瓦等电源项目,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还有1000万千瓦特高压电网项目(国家电网已经两次责成东北电网到我市宝清县实地踏查选择路径,预计今年内开工,三年建成);煤化工方面:航天30万吨甲醇正式开工建设,中煤180万吨甲醇转60万吨烯烃、汉能120万吨转烯烃、鲁能180万吨甲醇转60万吨烯烃、国电180万吨甲醇项目正在推进。预计“十二五”末,全市将形成500万吨以上的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和近500万吨的甲醇下游产品。可以说,全市煤电化产业的广阔前景,为打造全省煤电化基地核心区提供了强大的“核动力”,必将使煤电化“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纵横驰骋,成为全省和全市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精心打造钢铁产业重点区,有富集资源、有龙头企业、有发展潜力。一是有富集资源。全市拥有全省最大的铁矿资源,铁矿石储量达1.2亿吨,为钢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二是有龙头企业。黑龙江建龙是全省最大的钢铁公司,与全省西林钢铁、北满特钢等几家钢铁企业相比较,具有产能和资源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拥有最大的焦化厂和黑色金属公司,稳居三个行业的龙头。目前,全省钢铁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双鸭山市已形成钢铁生产能力200万吨,螺纹钢100万吨,无缝钢管25万吨,总产能已经超过全省一半,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3亿元,税收5.7亿元。因此,建龙钢铁的定位就是龙江占鳌头,全国争一流。有这样的龙头企业牵动,假以时日,双鸭山一定会成为全省钢铁产业的重点区。三是有发展潜力。双鸭山市要重点抢抓全省整合钢铁产业的重大契机,提升钢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与优势,在全力提升钢铁产能的基础上,深度开发钢铁下游高端产品,进一步拉长做强钢铁冶金——机械加工产业链,努力形成配套加工、联合组装的发展格局。大力支持建龙集团整合省内钢铁企业,推进建龙钢铁产能由200万吨提升到500万吨,带动全省1000万吨生产能力的形成。大力开发钢铁下游高端产品,重点推进无缝钢管二期、螺纹钢、铸造等支柱产业项目做大做强,稳步推进铁精粉、焦化等配套项目扩产扩能,使建龙钢铁集团成为全省钢铁行业的“领舞者”,使双鸭山成为龙江大地最大的高端钢铁生产基地。  

   (三)、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双鸭山市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要在提升机械化水平、壮大产业化规模和提高集约化程度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从全市实际看:一是有基础。双鸭山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和欧盟认证有机食品基地,辖区内有以友谊、“八五二”、“八五三”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示范农场,拥有300万吨的粮食产能、上百万吨的粮食加工生产能力和87%左右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现实保证。二是有优势。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是闻名全国的现代化农业示范窗口单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宝清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全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县,今年粮食产量预计突破80万吨,全县建立各类示范园区150个,总面积达20万亩。去年年初国家财政部投资1亿元,在黑龙江省建立10个现代农业农机试点,宝清县北岗村被批准为试点。集贤县的民营科技示范园区是全国性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截至2008年末,已有14家企业进入,12户企业建成投产,构成了三江流域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友谊县是国家首批建设的15个“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之一,近年来,盛源、丰源、祥源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基地建设,加快了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进程。饶河县依托口岸和生态优势,加大绿色、特色、外向型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内建特色基地,外拓多元市场”的良好局面,资源保护和生态效益也实现了双赢。三是有特色。宝清素有“白瓜籽生产之乡”的美誉,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白瓜有机食品基地之一。2006年,“宝清大白板”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并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驰名奖。饶河县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养殖成为饶河养殖业的一大标志和特色,东北黑蜂产品多次被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2004年,东北黑蜂系列产品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成为黑龙江省首批获得“地理标志”殊荣的蜂产品。饶河县还被国家授予“中国东北黑蜂系列产品加工之乡”称号。这些都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精心打造对俄绿色食品加工贸易区,有口岸、有品牌。这方面双鸭山市也具有良好的基础。一是有口岸。饶河——比金对俄口岸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口岸设计年过货量25万吨,日过客400人,是中俄及欧亚陆海联运的桥梁和联结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在全国22个国家级对俄一类口岸中,饶河口岸的过货量和贸易额位居全省第五,128公里的边界线为全市扩大对俄贸易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二是有基地。目前,双鸭山市已经形成了以饶河口岸为前沿,集贤、友谊、宝清、饶河四县为大后方,共同构筑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出口基地,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势经贸产业链。去年饶河口岸过货2.1万吨,过客6.1万人次,进出口贸易额实现8.7亿美元。三是有品牌。双鸭山市的绿色食品品牌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四县从现有基础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独具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集贤县主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友谊县主攻畜产品精深加工,宝清县主攻白瓜籽精深加工,饶河县围绕外贸出口,大力建设蔬菜种植、黑蜂特色养殖等加工基地,全市逐步形成了“阳霖”油脂、“北大荒”肉业、“宝清红”红小豆、“板子房”西瓜和“黑蜂”蜂产品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特色品牌,在对俄贸易中备受青睐。双鸭山市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力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四县四区资源,坚持品牌共沾、资源共享,同打绿色牌、特色牌和对俄贸易牌,做大做强对俄绿色食品加工贸易区。  

    (五)、精心打造北大荒风光旅游区,有地域文化、有人文底蕴、有生态优势。在我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上,双鸭山市地处北大荒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人文、地域、历史、生态等资源优势,“一江、两岛、一城”旅游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旅游品牌创意、包装和推介也在强力跟进。要在积极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力度,适度合理开发。要依托乌苏里江,打造“界江游”;依托凤林古城,打造“挹娄王城游”;依托安邦河、七星河和雁窝岛等生态资源,打造“湿地游”;依托历史文化积淀,打造抗联、军垦、知青文化等“北大荒特色文化游”。形成“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创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精品景区和名牌产品,努力把双鸭山市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北大荒风光旅游区。把全市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做活三产的“助推器”,拉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五大特色经济区”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双鸭山市“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延伸产业、加快转型、改善民生”的发展路径,实施“三化一城”的发展战略等一脉相承,都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在一个新的更高层面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市加快发展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都将在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富裕双鸭山和全力推进“综合实力一年位次前移、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实施五区一城战略的第一步  

第一,发展抓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上项目力度。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坚持把招商上项目特别是上大项目作为双鸭山跨越、晋位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五区一城”建设,全力推进抓招商上项目实现新突破。今年,全市要确保完成“四个一百”目标,即:开工建设100个、竣工投产100个、实质运作100个,开发储备10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7亿元。一要强化推进机制,开工建设一批。在进一步强化“五定六保”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重大项目一位市级领导、一个县区或市直部门、一个联络人员、一个推进方案、一份责任状、一笔推进经费“1+6”全程包保推进机制,确保拟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竣工、投产项目快达效。当前,要全力推进鲁能煤化工、国家电网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建龙提钒、双矿煤矸石发电、汉能光伏发电、龙源风电、华本垃圾综合利用、饶创铁路、宝迎铁路等重点项目,确保年内开工建设。要强力推进鲁能宝清露天煤矿、鲁能宝清电厂、龙煤航天甲醇、“引松入双”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在年内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快推进建龙钢管二期、东荣一矿、炭黑二期、太阳山风电、太平风电、大顶山风电一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竣工投产。要加紧推进大唐热电二期、国电龙兴煤电一体化、哈佳客运专线延伸、大叶沟水库、佳木斯机场迁址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具备开工条件。二要创新招商模式,实施运作一批。进一步放大资源优势,优化招商环境,突出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和挂职招商,落靠责任、明确目标、重奖重罚,加快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要在引进省内50强、国内和世界500强企业,开发立市立县立区、改变命运的大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当前,要进一步扩大冬季百日招商活动成果,合同项目年内开工率力争达到70%以上。三要坚持科学谋划,储备生成一批。市县区要加大对项目前期的投入力度,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加快谋划生成一批市场开拓力强、产业拉动力强、发展带动力强的优势项目,特别是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节能环保的大项目。同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配套服务,加快谋划一批市场前景看好、技术支撑有力的项目,促进接续替代产业不断发育和壮大。  

第二,工业抓园区,进一步构筑工业发展新优势。产业园区是实现项目集聚、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园区兴则工业兴。要按照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优势产业的支撑区、跨越发展的先导区和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今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30%。一要科学编制园区规划。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努力构筑一园一业、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市发改委和经委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区协调指导、统筹规划,避免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园区间无序竞争。二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要全部达到招商企业入驻即可开工的程度。市经济开发区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确保明年投用。三要推进项目落户。年内,市经济开发区至少要新进驻1个3亿元以上的项目,各县园区至少要进驻1个亿元以上的项目,各区园区至少要进驻1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同时,要建立园区上项目指标单列、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及效益独立统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建设目标和园区班子考核力度。四要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全市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加大园区招商吸引力和集聚力。加大对重点骨干工业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全力帮助企业破解资金、运输、销售等方面的难题。采取增加担保资金、扩大贷款比例、强化综合服务、以奖代补等措施,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生成和发展。支持引导企业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构筑我市品牌新优势,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  

第三,农业抓示范,进一步提升农业和农村发展层次。树样板、抓示范,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要突出典型性、强化引导性、注重实效性,全力抓好每县2个、每区1个示范村建设,全市打造12面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红旗”,引领全市农业和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今年,全市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70万吨以上,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要占到播种总面积的80%;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展到70家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各示范村要做到“五个领先”:一是主导产业领先。按照“科技先进、产业高效、绿色生态、特色突出”的要求,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示范村粮食单产要高出本县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二是村民收入水平领先。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本县区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环境建设领先。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农户住房城镇化、人畜分离无害化。四是公共事业发展领先。基本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先进水平和示范村特点相适应的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五是民主管理水平领先。实现重大决策民主化、村务公开规范化、民主管理科学化。各县区要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全力抓好示范村建设。同时,要全面加大以泥草房改造、村屯绿化和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村三项重点工程”推进力度。全市要完成泥草房改造1.4万户,完成公路沿线村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试点村绿化任务。此外,每个县要努力打造好1-2个功能完善的中心乡镇,成为我市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样板。  

第四,三产抓市场,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增速。市场体系建设是体现发展特色、集散发展优势、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把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作为拉动第三产业大发展的关键。要以建设和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对俄外贸出口、钢铁产品、环保建材、旅游服务、商贸物流市场及金融、通讯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入谋划项目,强化政策引导,坚持内外结合,逐步做大做强。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要力争增长15%以上。一要抓紧编制市场发展规划。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要求,坚持与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结合,科学谋划市场布局、市场定位和建设目标,努力构筑布局合理、特色凸显、优势互补、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现代市场体系。二要加快推进市场项目建设。今年,要新建和续建市场项目10个(其中新建6个),规划市场建设项目10个;培育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和5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各1个,1亿元以上批发市场2个。三要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在土地征用、税费征缴、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开发第三产业项目。同时,要按照“打造大口岸、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外贸”的思路,统筹推进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大型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本地外贸企业和招引外贸大集团做大做强,尽快构筑起以饶河口岸为“桥头堡”、以四县四区为支撑的对外开放和新型外贸发展大格局。推荐访问:发展战略 扎实 一城 五区 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