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水运业努力实现通江达海

时间:2022-05-30 09:4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加快发展水运业 努力实现通江达海
 

水上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相配合,组成综合运输体系。水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能耗少、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是资源节约型的绿色运输方式。我市作为全省县级水运大市,自上世纪80年代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水上运输业曾迅速发展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一度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半壁江山。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水运结构的调整,水运产业转型升级,内河船舶实施标准化工程,初步实现了公司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水运行业发展目标。为此,我市市委市政府对水上运输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提出通江达海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促进我市水上运输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结合XX水上运输业发展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快水运业发展,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提出粗浅思考。

一、现状和特点

船舶:2010年我市检验登记船舶3685艘、76.5万总吨、110万载重吨。1995年,我市曾创运输船舶检验在册数27726艘、61万总吨、91万载重吨,年营运产值达14亿元,各项税规费总额逾亿元的历史最好记录,水上运输业对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被称之为“无烟工厂”。2004年下半年起我市经过3年多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拆解改造挂桨机船舶5153艘,2007年在全省开展的车船外挂集中治理中,我市外挂回归船舶2053艘,运输船舶检验在册数达3875艘、49万总吨、75万载重吨。每年上缴国家燃油税按4000艘船舶、110KW/每艘估算,将达到1.3亿元。

航道:全市共有航道53条、总里程961.82公里,其中等级航道12条、473.02公里,等外航道41条、488.8公里。等级航道主要有建口线、盐邵线、兴姜线、兴东线等。这些重点等级航道都流经我市城区,是我市水上运输的主通道,是我市与扬州、泰州、盐城、东台等周边地区交往的水上连接线,也是我市进入长江通向沿江沿海港口的黄金水道。

港口:我市虽处水网地区,境内河道纵横交错,城市处于四面环水,营运船舶较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建材、粮油、煤炭、原油等物资每年吞吐量达xx万吨,但我市港口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港口作业处于无序混乱状况,没有一处规范的专业装卸码头和专门机构。内河水运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水运发展得到重视

水路运输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支柱。各级人民政府对水上运输业发展都非常重视,把水上运输业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运业发达的地区。2007年8月江苏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07年起在省财政预算中建立航道建设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亿元。“十一五”期间,江苏内河航道建设投资达150亿元,“十二五”规划内河航道建设投入将超过“十一五”期间。2010年1月XX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促进水上运输业发展会议,下发了《关于促进全市水上运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水上运输业的发展目标:船舶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增强,船舶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内河新增运输船舶基本实现标准化,“十二”五期间水上运输实现通江达海。

(二)水运结构趋向优化

自2004年1月1日起,主要内河航道实施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淘汰水泥船,对钢质挂桨机船舶实行拆解、改造,推广应用标准化新型船舶。运输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散装货船、油船、散装化学品船舶、各类特种运输船舶等与运力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几年来,XX市淘汰所有运输水泥船舶,拆解、改造钢质挂桨机船舶5153艘,对辖区内船厂新建船舶推广应用的标准化船型,船舶平均吨位达300余吨,是1995年的平均吨位10倍多。

(三)水运投入大幅增加

水上运输业发展得到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水运业发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航道、港口、船闸等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和船型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江苏内河航道建设投资就达150亿元。同时,受水运结构调整,随着船型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大量的挂桨机等非标准化船舶被拆解淘汰,船舶进入更新、改造高峰,大量社会金融和民间资金投入水运业,为水运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水运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水上运输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船舶数量较多,水上运输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贡献份额较大,但是也存在着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和条件落后、发展不平衡、船舶源头管理比较薄弱、市场秩序混乱、船舶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通航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水上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就我市而言船舶由小到大,从当初15吨至60吨的占绝大多数的挂桨机船到现在的几百吨至上千吨的机动船。作为运输工具的船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船舶的通航环境几十年来没有多大改观,港口等基础设施也未能有效规划和建设,我市落后的通航条件和水上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我市水上运输业的发展,也给我市水上交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船舶标准化程度不高

随着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标准化船型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应用,内河水运结构正逐步趋向优化。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标准化新型船舶的设计开发、推广应用滞后于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的需要,新建船舶标准化率还较低。京杭运河13个系列25种标准船型在一些水域还缺乏实用性,在现有船厂新建的船舶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致使标准船型较为杂乱。

(三)船舶源头管理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内河运输船舶(特别是内河小型运输船舶)虽然实行公司化经营,名义上其所有人为水运企业,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仍为乡镇个体经营业主购置的船舶挂靠公司经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这类船舶安全管理应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从现实情况看多数乡镇政府对水运业的发展和运输船舶管理工作非但没有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一些乡镇甚至无人问津,造成管理混乱,船舶外挂现象,也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四)水运市场秩序混乱

少数地区通过降低收费标准和检验要求等“非正常”优惠政策,未按规定的船舶转入程序吸引外地船舶入籍,造成船籍随意变动,“大船小证”、“一船多证”现象久禁不绝。这种不正当竞争严重扰乱了水运市场秩序,使国家税费大量流失,也为加强诚信建设、塑造良好的商业道德的社会要求所不容。

三、发展对策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度

水上运输有着许多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综合效益显著,适当的资金投入将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汇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快水运业发展,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水上运输业管理网络,实行分级负责制,层层制定、落实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制。把水运业作为我市特色产业来扶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规范管理,防止船舶外流。

(二)加大投入,加快水运基础建设

就当前我市水运业的实际情况看目前急需加快航道和港口两大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区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工作。港口处于物资集散的枢纽地位,有着特定的优势和集、疏、运、装、储的条件,无形之中构筑起现代物流的平台,完全能发挥现代物流的中心作用,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加快我市内河航道建设,尽快打通“入江达海”通道。我市航道里程虽达961.82公里,但航道等级低,通航能力差,大吨位船舶进不来,即便部分超限船舶进来很容易发生水上交通事故,造成拥挤堵塞。目前急需加快我市入江的建口线航道建设,保证千吨级船舶正常通行。打通入江通道对我市水运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各干线航道建设,达到干线畅通、干支直达,全面提高通航标准,实行水上运输现代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依托水运优势和货源优势,引导水运业户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大型散货船舶和特种运输船舶,实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形成区域优势和专业化优势,从里下河运输,到通江达海运输。

(三)优化结构,推进船型标准化

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加快标准船型开发应用,按照以“船舶主尺度系列”为主导,辅以船型“技术方案”和“送审图纸”的要求,根据内河不同区域不同航段对船舶的总长、总宽和设计吃水等主要要素进行规定,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按现行规范要求对船舶的主尺度加以限制。同时应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优化运输船舶结构。鼓励发展特种运输船舶,内河船舶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促使技术落后的船舶退出水运市场。严禁达不到船龄标准和技术标准的船舶进入运输市场,严禁新造水泥船、挂桨机船投入运输,促进水运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强化管理,规范水运市场秩序

水运市场秩序的混乱严重妨碍了公平竞争,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制约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造成国家税源大量流失。同时,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船舶随意挂靠,“大船小证”、“一船多证” 现象泛滥,低质量船舶进入水运市场,逃漏缴税费严重。为此,各地要加强政府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章立制、规范水运市场;联合各方、协同工作、建立由交通、公安、工商、财政、税务等部门有效衔接的管理网络,以开展船舶外挂治理和整治大船小证”、“一船多证” 现象为抓手,加强源头管理和现场查纠,严厉打击、遏制超载运输、非法载客和擅自从事危险品运输等非法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水运业主的法制教育。确保水运市场秩序规范有序,促进水运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为实现通江达海的奋斗目标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推荐访问:江达 水运 加快发展 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