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黄工程管理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1 09:05: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按照市委和市水务局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灌区实际,5月6日至30日,由各分管领导带队、包联科室参与,组成七个调研工作小组, 以"建设美丽新灌区、恭听群众新要求、了解职工新期盼"为主题,深入基层,采取开座谈会听取基层站所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进村入户和群众促膝交谈,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基层职工和群众呼声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调研。后经梳理归纳、研究分析、讨论确定整改方向和措施,形成调研报告。
  一、灌区概况
  东雷二期抽黄续建工程是以黄河为水源,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解决关中东部农业及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的提灌工程,是我省最大的抽黄提灌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47万亩,工程于1990年7月开工建设,1997年6月30日试通水,1998年11月灌溉试运行。十多年来,灌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灌溉管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创造了喜人业绩,得到了灌区群众的普遍赞誉。至2013年6月底,渠首累计引黄2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2000万亩次,灌区粮食年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受益区增加社会效益超过百亿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灌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调研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部分群众浇地用水愿望迫切,黄河水源利用不足,农民用水负担依旧不轻,水价亏损严重,工程及电器设备老化失修,田间配套不足,职工工作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待遇普遍偏低等问题成为灌区群众和基层职工反映的热点。
  1、群众用水愿望迫切。二期抽黄设计灌溉面积147万亩,现实际灌溉67万亩,除向洛惠渠、交口抽渭灌区补水41万亩外,还有富平、蒲城39万亩良田急需灌溉。特别在"十年九旱"气候特点主宰下,群众盼水灌溉的愿望十分迫切。
  2、黄河水源开发利用不足。我市东雷一、二期抽黄、港口抽黄是陕西省目前唯一利用黄河水资源且装机容量最大的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群,具有良好供水保障和超强的抽水能力。东雷一、二期抽黄工程年设计引用黄河水总量为8.37亿m3,(一黄3.45亿m3,二黄4.92亿m3,)近年来最大灌溉引水4.89亿m3,最少有3.55亿m3水没有用。抽黄工程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黄河客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客观上制约了xx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3、农民水费负担依旧偏重。按照省物价局监审的终端水价,农业灌溉亩次水量按照100立方米计算,农民灌溉水费应在35元左右。但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群众灌溉亩次水费负担实际要高出10-20元,个别地方甚至高出30元左右,呈现出下游比上游高、末端比渠首高的特点。群众普遍反映,随着国家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出台,灌溉支出在从事农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4、职工待遇普遍偏低。二黄灌区惠及大荔、蒲城、富平、临渭四县(区)35个乡镇,设计37座泵站大都建设在黄河岸边、田间地头等偏远地区,基层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随着近几年灌区用水量的迅速增长,每年行水时间约190天,检修维修时间约90天,灌溉期间基层职工不能正常休假,长期以渠为家、以机电设备为伴。由于灌区服务于弱势产业,财务入不敷出,运转举步维艰,职工待遇普遍低于其他行业,且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国家规定的职工社会保险更是无从谈起。近年,灌区出现应届大学生难进难招,技术人员流失,离婚率上升等问题,造成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职工队伍不稳等严重问题。
  5、基层群管费标准过低。省物价局2004年核定群管费标准0.03元/m3。按照一条引渠正常引水50L/s计算,一昼夜可引水4320 m3,提取群管费129.6元。每条引渠灌溉期间需浇地服务队员各4人,每人平均12小时劳动报酬32.4元。这与社会平均90-110元/日的小工报酬相差3倍以上,导致群众管水组织后继乏人,引水抗旱推进艰难。
  三、形成这些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工程配套不够完善。二黄灌区骨干工程建成后,由于资金短缺,部分灌溉系统停建,未进行田间配套,尚有39万亩面积未配套,灌区群众只能依靠简易的土渠进行灌溉,既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又增加了群众灌溉费用。部分灌区只有骨干工程而无田间配套,已建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面临管护难,易遭破坏的问题。群众反映,由于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滞后,导致部分农田和小高地成为水中旱,只能望水兴叹。
  2、塬下总干渠过水能力严重不足。抽黄塬下总干渠长35km ,1975年建设,1990年右堤加高培厚,设计过流能力80m3/s,加大120 m3/s,是一、二黄的输水"大动脉",不仅肩负着一、二黄灌区二百多万亩农田灌溉以及洛惠、交口灌区约40亩农田的补水任务,同时承担着向xx中心城市、沿线工业园区的供水任务。由于工程运行时间长,设计标准低,加之黄河水源含沙大,导致总干渠泥沙淤积严重,衬砌老化破损,渠堤沉陷裂缝,退水功能丧失,过水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灌溉高峰期总干渠过水能力不足50 m3/s,不足正常过流能力的42%,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和渠道运行安全,成为制约抽黄抗旱灌溉用水的"瓶颈"。
  3、电力提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二黄为远程提灌调水,抽水泵站37座,机组170台(套),总装机容量11.46万千瓦,累计最高扬程272.7米,各级渠道2634公里。这些工程正常运行须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保证,不论大水小水,投入的人力和设备资源相当,运行成本较高。虽然灌区一再强化管理,节约开支,但仍入不敷出。
  4、水价政策性亏损严重。农业灌溉水价由省物价局核定。二黄灌区终端水价目前执行0.32元/m3(陕价成发〔2004〕104号),实际国有水电价格0.27元/m3,2010年省物价局成本监审灌区供水成本为0.68元/m3(不含固定资产折旧,电价成本0.1元/度),执行水价仅占成本的40%。按照近三年年均用水1.5亿方计算,灌区每年政策性亏损6150万元。近年国家3次提高目录电价,抽黄提水电价由原来指标内0.1元/度上调至0.1984元/度,指标外由0.171元/度上调至0.2694元/度。按照斗口单方水用电1.2度计算,灌区每方水用电成本增加0.12元~0.22元。这使灌区管理单位陷入了"用水量越大,亏损就越多"的两难境地。而省物价局监审时,人员经费严格按照灌区编制及有关财务费用政策核定,是合理成本,因此这种亏损是政策性亏损。
  5、灌区体制改革不到位。灌区是补充天雨之不足的纯农灌单位,兼有抗旱、防汛、排涝职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水利产业政策感召下,我省进行灌区改革,抗旱引水被列为"经营性收费",变"收支两条线"为"收入不交、差额不补、以丰补歉、自求平衡"的财务包干政策。2005年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迫于当时财政压力,灌区被列为经营性准公益事业单位,公益份额也没有按照水利部"两定"标准核定,只是简单地把最初编制数的22%算作全额编制,与实际差距较大,核定每年2651.21万元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无力落实,各级渠道淤积严重,输水条件不断恶化。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调研分析认为,解决大型灌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分步推进。
  第一步,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尽快解决灌区政策性亏损问题
  1、建立财政补贴机制。一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借鉴临近省市做法,尽快建立水价补贴和防汛抗旱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抽黄塬下总干渠过水能力不足,建议由财政定期给予灌区补助进行清淤,确保供水畅通,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准确界定灌区性质。提高灌区公益性人员补贴比例。纯农灌单位属补充灌溉。风调雨顺本是政府和群众皆大欢喜的局面,但现行体制下灌区却没有收入,运行管理没有经费保障,职工也没有工资来源。化解这个矛盾的办法,就要按照新形势下中央对水利的定位,突出农灌的公益性,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领域。提高灌区公益性人员补贴比例或逐步恢复到全额事业单位。
  3、稳定干部职工队伍。出台优惠制度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将灌区纳入国家规定的统筹保险,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改善和提高职工的政治待遇、收入水平、工作条件,稳定专业技术队伍,减少政策性安置人员,缓解目前灌区包袱沉重的困难。
  (二)加速渠系工程配套建设
  坚持把发展民生水利做为灌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农田水利"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工程,按照原设计再建一级抽水站,解决水边旱,不断扩大灌溉面积。整合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小农水重点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水利项目,重点投入大型灌区,避免水利项目多头管理,提高资金建设效能。
  (三)落实好末级渠系补贴政策。
  目前,减轻农民用水负担受到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末级渠系群管费用补偿机制,按照"降补平衡"的原则,下调国有水价,提高末级渠系费用,省级财政直接下达灌区管理单位,不再让农民缴纳终端水价以外的任何费用,加强基层服务人员管理,提高服务三农意识,确保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步,积极推进灌区综合改革。
  (一)按照统分结合、有效配置利用水资源、利于水利灌溉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推进灌区用水结构调整和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建议从战略高度重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立扶持政策,鼓励开发利用黄河水源,缓解我市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加快推进供水结构调整,开辟工业及城镇供水,利用二黄已成工程向xx中心城市和沿线的工业园区供水,实现以"工补农",促进灌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二黄工程的修建,将一黄、交口抽渭、洛惠渠灌区连成了近四百万亩资源互补的整体,关中东部水资源联网调度具备可行的工程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二黄灌区扩灌前景无限,按原设计再建一级抽水站,既能解决群众的浇地难问题,又可充分利用黄委分配我市的用水配额。
  (二)实行"三分离一落实"。三分离,一是事企分离,将现有超编人员分流到企业;二是管养落实,将维修养护人员与灌区管理分离。三是专群分离,将末级渠系管理与灌区管理单位分离。一落实,就是定岗定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起事企分开、权责清晰、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灌区管理运行新体制和新机制。
  (三)组建灌区专业浇地队和工程养护队。目前灌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农民浇地困难,利用省级财政末级渠系补贴组建灌区专业浇地队,取代原有基层形式多样的用水组织,既便于统一管理,减轻群众负担,又能保证灌区群众农田及时得到灌溉;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及从业人员从灌溉业务中分离出来,设立专业化养护队伍,由财政足额落实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时核定的维修养护费用。在确保其完成灌区正常维修养护任务的同时,可按照市场化方式承担社会维修养护任务。

 


 

推荐访问:实践活动 调研报告 管理局 群众路线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