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基层组织建设典型材料

时间:2022-06-09 14:3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牛街镇地处xx县北部,文化底韵浓厚,自古就是交通要冲和商品集散地,全镇国土面积179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1个社区,有255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1.1万户4.2万人,属集河谷、二半山区、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镇党委下设11个党总支72个党支部,有党员892名。这里曾组建镇、彝、威地下党组织,留下了许多佳话。如今,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该镇正以“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为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先后多次荣获县委“云岭先锋”工程奖、县委基层先进党组织、县“综治维稳”先进单位,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等多个荣誉称号。

强化自身建设,建设干事服务型班子。班子建设抓好了,才能把“龙头”舞起来。为了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镇党委建立健全了科学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做到重大情况、重大项目的问题都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使党委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坚持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党政交叉联系分管,全镇形成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讲团结求合力、办实事求实效,共谋牛街发展之事,共思牛街发展之策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即在每月的党委中心学习组集中日上、要求班子成员把近期学习心得进行相互交流和监督,相互交流和掌握党建动态。镇党委始终把镇村干部的学习培训放在首位,制定了“五个一”学习制度,使基层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该镇党委还实行了党员领导干部驻村联户服务制度,在干部作风、工作效率、执政水平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积极打造人们满意政府谱写新的篇章。同时,还积极推行党员干部“先锋岗”和“领导接待日”等挂牌服务活动,采取设置投诉箱、工作示意图、政务公开栏、公布举报电话、张贴办事指南等方式,切实公开服务程序,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建立了公开承诺制、群众代表恳谈制、办事代理制、现场办公制、首问负责制、民主测评制和重大疫情事故、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等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运转灵活、落实有力的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扩大党内民主,不断促进党内和谐。为探索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的新途径,保障党代表的权利,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镇党委在组织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大力实施了村(居)“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考评制度,每年拿出5万元奖励优秀的村干部。镇党委还要求党委委员从各自分管的工作出发,定期到村组召开座谈会,到自己的联系村搞调研,对村里的重大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加强了对村干部落实民主的监督,加快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进程。设立了党务公开栏,对党费收缴、设岗定责、党内捐款等进行及时公开,通过党务公开来促进党内和谐,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发挥载体优势,增强党员致富本领。在围绕“党内温暖工程”实施过程中,镇党委发现部分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因缺乏资金投入无法进一步扩大致富项目规模,部分已经找到致富项目和发展路子的党员却因无资金投入而难以带头致富。为解决好这些问题,镇党委多次协调联系,争取10万元贷款资金,按照党内互助担保、金融部门按规定低息发放的办法,对党员致富项目实行贷款贴息,发挥“党内温暖工程”这一有效载体,发放党内贴息贷款4万多元,解决了这些农村党员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加快农村党员致富进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多方筹资10万元对农村党员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农村党员的培训指导教育力度,使该镇新农村示范点95%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了一门及以上的实用技术,32名党员示范户带动100名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年均收入达一万元以上。甘家坝村总支部书记文义高带头搞起砖瓦厂,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20多人,年均增加务工收入20余万元;支部副书记母光勇建起了目前规模达到100头能繁母猪良种仔猪基地,计划在两年内带动全村34个村民小组400户以上大户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界时户均增收可达4000元以上;南厂村总支部书记许绪峦开办了“许三榨油厂”,带动了当地油菜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头搞起几万尾河鱼养殖;三合村总支部书记王家才在承包土地建起了百亩核桃苗圃基地……,这些党员致富带头人在自己富裕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各项产业的发展。通过新的载体,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对党员致富发展进行扶持,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共融共进,在白水江畔唱响了“党旗飘起来,组织强起来,党员亮起来,群众富起来”的主旋律。

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确保社会平安和谐。镇党委十分重视在艰难困苦面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管是在2006年发生的甲肝疫情还是2007年“8.24”特大洪灾以及去冬今春的冰凌雪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哪里出现危险,哪里就会有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尤其是在去年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8.24”洪灾面前,机关党员和社区党员发扬了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为了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怕流血流汗,很多党员干部在生命攸关之时连续与洪魔抗战六十多个小时,而自己家中的财产却因为来不及抢救被洪水洗刷一空。在灾后恢复重建家园中,党员干部奔赴到灾情最严重的区域,帮助消除街道上的淤泥,自觉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在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的配合下,牛街镇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没有发生一起治安事件,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党建经济“双赢”。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知,牛街虽在全县有特殊的区位优势,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心城镇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获得全镇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就是要制定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镇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根据各村的条件和优势,突出主业和特色,对全镇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布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突出因地制宜,以河谷、二半山、山区立体气候进行布局,重点突出种养殖业,具体做法是把花果、甘家坝、南厂等村作为“养殖强村”;把芭蕉、上白水、小干溪等村作为“柑橘富村”,坚定不移地抓好柑橘产业,把柑橘改良作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好;把三合、黄河、南木等村作为“竹子兴村”,突出连片和规模,提高档次,转换品种,全力推进竹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在社区,重点是依托区位、环境、资源三大优势,加快以商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充分扩大城镇就业,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目前,全镇已新栽种黄皮竹近2000余亩,柑桔高枝技改800多亩,栽种蚕桑400余亩,涌现了一大批养猪、养鸡大户,全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镇党委政府还着力在第二产业上作文章,提高煤电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同时,以牛街成功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加大对古镇规划和保护力度,在亮化美化上下功夫。2007年,全镇完成gdpxx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3元。

白水江畔风光好,千年古镇美如画。牛街,这块红色的土地,在鲜艳党旗的辉映下,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出更加灿烂的辉煌。

推荐访问:基层组织建设 典型 某县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