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市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6-12 14:5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加快市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市打造农业特色小镇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大力推进产业争先与城乡争优,依托各地自然、生态、旅游、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农村美丽度持续提升,乡村新活力不断彰显。2018年11月,慈溪正大现代农业休闲小镇被列入第三批宁波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成为全市首个以农业为主题申报的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了一定的突破。

乡村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目前,全市拥有象山柑橘、奉化水蜜桃、慈溪葡萄、余姚杨梅等特色水果产业;慈溪出口蔬菜、奉化芋艿、余姚榨菜、鄞州竹笋等特色蔬菜产业;余姚甲鱼、宁海蛏子、象山梭子蟹等特色海洋渔业;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基本形成了“一圈两带四区块”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我市现有粮食播种面积201.6万亩、总产量xx万吨,蔬菜瓜果播种面积144万亩、总产量xx万吨。截至2018年底,全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83家。“甬优”水稻、“涌优”鲜奶、海曙黄古林凉席、慈溪神棋菜业、余姚铜钱桥榨菜、味香园葡萄、宁海振宁土鸡、望海茶、象山红美人柑橘等一批品牌农产品,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新型业态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农村电商、民宿经济、农产品集散中心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和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站2100多个,销售额过百万的农产品网店超过50家,农村电商的发展极大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带动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民宿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登记在册民宿1180家,总床位2.29万张。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建稳步推进,已形成以宁波保税区为主,栎杜、梅山、慈溪、海曙、江北等特殊监管区域为辅的多点支撑、多级集聚发展格局,2018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xx亿元,同比增长77%,为农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我市拥有便利的陆运、海运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梅山港冷链农产品集散中心等优势,“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为我市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打开了市场空间。

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152211”工程,大力推进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把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优质产品的主产区、宜居城市的后花园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区。目前,全市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慈溪市);2017-2018年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8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11个;累计创建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46个、现代农业庄园52个。此外,奉化渔港经济区和象山渔港经济区已列入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创建名单,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纳入“城乡争优”重点区块正加紧建设。各类农业发展平台和载体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我市创建农业特色小镇在招商选资、人才引进等要素集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树立了招牌。

乡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我市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农村厕所、农村污水、农村垃圾“三大革命”,逐步推动从村容美到心灵美、从生态美到文化美,乡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3个、特色精品村92个;累计培育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5个、示范村131个、美丽乡村风景线45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提高至6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超过94%。我市乡镇和村庄“颜值”的大幅提升,为集聚“财气”和“人气”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底气,成为农业特色小镇创建的底色。

二、我市打造农业特色小镇的总体思路

我市现有85个乡镇,近2500个村民居委会,农村发展腹地广阔,但同时,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好、用足,必然要求转变“摊大饼”式的乡村发展态势,要以农业特色小镇为抓手,立足农业,面向农村,集中优势资源,推进产城融合,打造综合平台,为加快我市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能。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开展“六争攻坚”行动,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统筹我市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资源,加快构建以“农”为核心的产业链,优化美化人居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打造“产业活、文化新、环境美、生活好”、具有宁波韵味的农业特色小镇,为我市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的篇章。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要素集聚。坚持“多规合一”,高起点做好空间、生态、产业、公共设施等配套规划,严格规划管控和实施。加强资源统筹,强化涉农政策、资金和项目整合,加快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

2、坚持特色为本,有序实施。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和村落、旅游景观等人文特色,做好“一镇一品、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文章。同时,创新体制机制,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主体动力强的地区,先行开展小镇创建,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3、坚持改革先行,功能提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要素供给,放活发展机制,加快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服务配套,延伸拓展“赏”“尝”“养”“憩”“学”“淘”等多样化功能,把农业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农村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三生融合”的先行区。

(三)

总体要求

1、产业发展活。注重培育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以及休闲农业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构建良性运转的产业生态圈,形成具有强劲发展动能的产业形态。

2、生活配套好。除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外,重点做好社交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文化教育空间和健身养生空间的规划建设,让小镇居民就地享有品质生活。

3、生态环境美。打造适宜的生产环境,吸引农业特色产业集聚;提高小镇景区吸引力,提高休闲农业附加值;构建美丽的居住环境,吸引各类农业人才集聚,增强小镇持续发展能力。

4、政府服务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横联动,公开透明,不断强化规划政策引领、服务平台搭建、要素资源保障,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小镇建设。

三、我市打造农业特色小镇的基本类型分析

基于我市农村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借鉴其他地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我们研究提出了适宜创建的农业特色小镇类型,主要包括优势产业型、休闲观光型、健康养生型和农村电商型“四类”。

(一)优势产业型农业特色小镇

优势产业型农业特色小镇,是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配套各类政策支持以及专业服务,促进产业延伸集聚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小镇。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众多,如慈溪、余姚的名优水果、蔬菜加工业,北仑、慈溪的花卉苗木、出口蔬菜产业,象山的海洋渔业,奉化、余姚的特色水果产业等,截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奉化区竹产业、慈溪市蔬菜、象山县梭子蟹等xx亿元级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0条,数量居全省第一,具备创建优势产业型农业特色小镇的坚实基础。

建议选取农产品种植业和加工业知名度比较高的区域,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涵盖原料、种植、釆购、食品加工、贸易、分销等多环节的产业链系统;同时,强化农科特色,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为引领,在发展新技术、新品质、新模式上加大探索力度,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注重提升生产生活生态基础设施水平,创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配备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特色农业小镇。

(二)休闲观光型农业特色小镇

休闲观光型农业特色小镇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以农业旅游、农村特色景点、特色风俗文化、农事体验为其主导产业,配套发展买家手办、精品民宿等商业服务业。我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拥有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31家,已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并有22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我市现有精品民宿超过125家,20家民宿获评为浙江省等级民宿,并形成了江北北山、镇海九龙湖、北仑春晓、奉化大堰、四明山—大岚等民宿集聚区,打造休闲观光型农业特色小镇的基础扎实。

建议选取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乡镇或区块,整合优化空间资源,构建更为便捷的观光路线,将景区景点、古道村庄、农园体验、童玩童趣、自然教室等功能融为一体,并现场开展非遗文化展示、特色农产品展销、特色美食品尝等活动,全方位丰富游客体验。同时,强化招商选资和品牌推广,大力引进专业化的运营团队,鼓励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与社会资本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多方参与,不断提升小镇发展活力和服务品质。

(三)健康养生型农业特色小镇

健康养生型农业特色小镇以“健康”和“养生”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绿色农业、体育运动等相关产业,培育形成独特的健康养生产业体系。一方面,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健康养老小镇的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达151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5.1%。另一方面,经过这几年新农村建设,我市不少乡镇的生态环境相对宜居。比如,2018年全市新评选出18个“最美长寿村”,各村庄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活配套设施齐全,长寿文化、敬老孝老文化传承绵延,有条件、有基础进一步创新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创建健康养生型的农业特色小镇。同时,四明山区域和东钱湖区域依托众多的温泉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具有创建健康养生型农业特色小镇的天然优势。

建议选取具有优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有温泉、森林、药材等当地特色资源的区域,围绕日益增长的居民养老养生需求,将健康养老、医疗服务、生态养生、种植养殖以及体育运动等关联业态聚合,打造体验、住宿以及共享农庄等多种功能,同时,大力弘扬长寿及敬老孝老文化,引导居民提升健康素养,并通过营销宣传提高小镇知名度,吸引适龄的游客和老年居民前来体验。

(四)农村电商型农业特色小镇

电商型农业特色小镇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创业创新,提升农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市慈溪、奉化、北仑等地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建服务平台等方式,推动易购吧、天猫、淘宝、京东、“我是农民”等电商平台相机参与农产品销售,2018年销售额过千万的在线店铺14家,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也不断健全,具备打造电商小镇的基本条件。

建议选取交通便捷、冷链物流等运输条件好,又靠近盛产花卉苗木、水果蔬菜、海产等品牌农产品的区域,以农村电商孵化园为核心,完善农产品公共仓、物流聚单和共享包装等供应链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总部经济布局,加强无人商店、休闲吧等设施配套,探索发展vr购物、商会会议等新兴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增收致富。

四、加快打造农业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

农业特色小镇根植于农村,以农为本,是特色小镇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具有独特性、开放性、动态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它的培育形成需要从产业、功能、形态和制度“四个维度”加以引导。

(一)强化特色产业培育

一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主导集聚产业,加快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支持规模经营主体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推动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示范性农业特色产业链。同时,提升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业功能向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领域横向拓展,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二是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培育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之间通过订单对接、资金担保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推动协同发展。落实税费减免、信贷保险等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挂牌上市。三是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开展“一镇一品”塑造工程,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提升品牌辨识度。建立知名品牌目录,支持农业特色小镇完善品牌标识和路径指示,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强化多功能协同发展

一是提高经济拉动能力。突破行政界线,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小镇+”模式,形成“农业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园”等方式,加强区域农业特色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推动与周边地区产业衔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二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创业就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市场价格、公共营销等多样化社会服务。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工程,加大最新科技在农业特色小镇的应用和推广,将其打造成为科研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三是拓展生态休闲功能。加强农业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延伸农业涵养水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拓展生态康养、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成为年轻人度假休闲、释放压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加强适老设施改造和建设,为老年人交流放松、养老养生提供高品质活动空间。

(三)强化形态品质提升

一是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以稻作文化、渔文化、进士文化、慈孝文化等具有我市特色的乡村文化为重点,深入推进资源普查,整合景区景点资源、古村落、文史资料、民间藏品等资源,挖掘、开发、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同时,积极引入创意元素,对农业种养殖方式、村庄建筑设施等进行特色化改造,鼓励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主题公园和田园综合体。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进行智能化控制,促进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发展。鼓励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校与农业特色小镇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加强经济作物、海洋牧场、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研发,推广机器人、无人机等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科技推广。三是改善小镇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特色小镇的通达性、便利性和舒适度。优化教育医疗、文体健身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鼓励建设智慧社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小镇客厅建设,提升镇容镇貌。

(四)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一是制订配套政策。在特色小镇现有政策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村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关于农业特色小镇的配套扶持政策。同时,建立健全专家教授驻企、驻村等对口联系服务制度,组建农业特色小镇专家团队,定期不定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脉开方,并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仓储物流、休闲采摘等设施建设。探索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充分利用村庄和宅基地整治等节约的建设用地。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研究通过农业信贷担保、设立发展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特色小镇。强化人才支撑,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计划,引导和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加强市级统筹,分批整合各区县(市)农业特色小镇的优势资源,明确宣传定位,统一营销,突出亮点,凸显特色,打响小镇品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推广网络视频直播、微博达人(网红)代言等方式,放大粉丝效应,提高小镇美誉度。

推荐访问:小镇 加快 思考 特色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