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大全6篇

时间:2022-07-06 09:20:01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篇一】

xx,男,汉族,出生于1958年12月,中共党员,xx省xx市xx县黑将村人,毕业于xx卫生学校,中专文化。1973年9月在xx县临涧人民公社卫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一医院培训学习,1974年任临涧公社黑将大队赤脚医生,1978年1月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324部队卫生兵服役,三炮连卫生员,被39324部队评为先进个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复员回乡,1982年任乡村医生至今,2008年任白彦镇英光社区卫生室室长,2009年任山阴社区卫生室室长,2007年与2013年被xx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在乡村卫生室整整坚守了40余年,跑遍附近所有村庄,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全部心血,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同和信赖。

一、扎根山区,爱岗敬业

自1975年1月在黑将村任赤脚医生以来,山区医疗条件差,每月只有10块钱的补助,有的村医放弃了,可他默默无闻的坚守村医的岗位上,白天踏进周边的大山刨取药材,有茵陈、杏叶参、荆芥、百合、蒲公英、丹参、柴胡、石竹花、甘草、桔梗、槐米、土元、蝎子、薄荷、葛根等等中草药材,晚上石碾制面,有的药材需精心晾晒,结合祖传秘方严格程序制作,精心配制而成,有时还到外地采摘草药近百余种,制作出对一些疑难杂症治愈率高达98%以上,从而,解决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免费为当地百姓服务,不收一分钱。因其居住在四开山脚下,山区百姓常年腿痛、背痛、腰痛、颈椎病较多,他常用按摩、拔罐、刮痧、针灸等常规治疗,被治愈过的病人无计其数。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无论白天与黑夜、严寒酷暑只要有患者需要随叫随到,不论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未中断,对病人高度负责,视病人如亲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让患者满意。

由于工作繁忙,从未睡过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的节日。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不管是严冬还是盛夏,立足乡村,在最基层的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从医至今,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曾有人问他,这么没日没夜的工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说凭一名医生的医德,做一名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二、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入伍

1977年12月他积极报名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9324部队担任一炮连二炮手,1978年9月,推荐到部队卫生队学习,担任三炮连卫生员。1979年2月3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空军114医院救护伤员。战斗打响后,他曾给家是xx的战友输血,第二天急需给身负重伤的xx战友又一次输血,在部队其间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跳伞能手,受到部队多次嘉奖。1981年复员,复员后继续担任本村赤脚医生,把他在部队学到的卫生理论知识及业务能力临床知识和经验继续发挥余热。

三、心系百姓,服务患者

复员回乡担任乡村医生以来他每天接触的病人非常多,可是晚上出诊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记得1998年11月,时间已是凌晨,突然间有人在门外边喊边敲门,大声说道:“母亲有病不省人事。”他听见后急忙起床,背起药箱,沿着崎岖的小道,不顾一天的疲劳,立即起程步行十几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观察治疗,终于病人得以脱离危险,像这种半夜出诊的现象,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又如,本村徐思付的长子(乳名:河子)吸入性农药病毒,他陪同其家人送到白彦镇医院,由于病情严重高烧不退,连夜冒着大雨送往滕州人民医院就诊,由于送来及时,病情得以转危为安。黄崖村,张德才,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患者家人只是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就不顾一天的疲劳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脱离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的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十分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程家庄村,程学苍的母亲1994年到1997年,患肺气肿、冠心病、气管炎哮,家中无人照料而且经济又非常困难,他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送药、测血压、查心率等等。耐心的向她讲解有关康复知识,帮助她做康复锻炼,垫付医药费近3000余元。岭后村,吴功秀患有肺气肿、肺心病、水肿,长期治疗,就诊垫付多半医药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在一次给她出诊回家的路上因下大雪,结冰路滑,他摔倒在地造成左腿颈骨骨折,住进xx市人民医院,花费了近两万余元。这些年来他从不收取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也是这样,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经常给他们垫付医药费。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每年都会帮扶困难患者,记得离村不远有个长期病号,患有慢性病,常年吃药打针,他长年累月送药,没收过他的一分钱,现在还有陈旧的发黄的单子。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几十年如一日,他接诊病人几十万人次,出诊达十几万人次,却从未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却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了近万元的医疗费,他跑遍了辖区所有村庄。所有村庄的每一条羊场小道都有他留下的脚步,熟悉了卫生室所辖自然村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都熟知。

他知道身上肩负的重任,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为患者着想,来不得半点马虎,真正的为孤寡老人排忧解难,出力出资。因为他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献身于医学事业,埋头苦干,为当地群众强身健体,精心呵护医治病人。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友情必应,他都会随车护送。定期给所辖村民免费进行测血糖、测血压、查心率、测脉搏、对孕妇进行健康查体,对临近学校学生每年两次健康查体,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百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卫生工作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室对新生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不漏登、无登,建证建卡率达百分之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他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的销售,从不多收取病人的一分钱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的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辖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定期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年人的健康,每年都配合镇卫生院为65岁老人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并及时将健康信息存入个人档案。

四、新时代,新要求

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法律法规。努力学习党的章程,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地向党中央看齐,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对于乡村医生来讲,实行微机操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大任务重,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室员定期进行知识学习,他还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弘扬白求恩精神,践行五个一工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工作积极主动,有条理,有办法,有原则,有创新。用他毕生的精力,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视病人如亲人,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手持银针,心系群众,随叫随到,免费医疗,勾勒出赤脚医生,悬壶济世的“好人形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困难时不能畏缩,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想:只有虚心投身于不断的学习中,热心投身于医疗事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体味到追求与幸福的真谛,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热血,做一名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

【篇二】

xx,赣州蟠龙镇田心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不忘初心,带着瘫痪妻子坐诊看病,带着悬壶济世之梦,继续守护着一方村民的安康。

悬壶济世中途“羁绊”

1987年,20岁的xx从赣州卫校毕业后,抱着悬壶济世的理想,回到老家,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龙镇田心村的村部开起了一家诊所。在跋山涉水的行医路上,xx结识了邻镇姑娘刘翼卿。1989年,两人结婚生子。此后,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幸福美满。xx全心行医的好景,在2014年7月21日戛然而止。

当晚22时,刘翼卿做好家务后,提着刚刚做好的点心赶赴诊所。一辆摩托车突然从黑夜中窜出,来不及闪躲的她被撞倒在地。妻子的这一“倒”,也翻倒了xx的行医路。刘翼卿被抢救过来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足足3个月,后转至普通病房,一呆就是200天。

帮助妻子喂水、喂饭,背着上下楼、搀扶上厕所,这些已经成为xx的日常生活。

妻子住院期间,xx开始了“两边倒”的生活。田心村主任黄集祥介绍,一边给妻子送餐,一边给村民看病,王医生几乎每天都这样跑来跑去,大家看了都心酸。然而,xx的悉心照料并未唤醒久卧病床的妻子。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一笔20多万元的巨债。2015年“五一”假期,xx含泪将重伤的妻子接回家中。

坐诊看病瘫妻在侧

4月30日中午,xx随诊归来,做好饭后,将久卧病床的妻子抱上轮椅,小心翼翼地推至自家诊所门口,一边给她喂食饭菜,一边让她晒晒太阳。这一幕,在邻居们看来,既惋惜又感动。已然坚持两个年头的xx,觉得陪在病妻身边,才有家的温馨。

推着瘫妻行医的乡村医生xx入选“xx好人”。图为xx细心地为妻子喂饭。

“2015年的这个时候,我把诊所从村部搬到了自己的家里。”xx坦承,这样,他才可以一边帮村民看病,一边照顾妻子。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xx把诊所装饰一新。药房、诊疗室、医疗器械、病床……其他诊所该有的,他的一样不落。诊所设在家里后,xx多了一个身份:“家庭主夫”。坐诊看病、洗衣做饭、端屎端尿、按摩康复……两年来,他都是家庭工作两不误。

xx透露,他每天坚持给妻子做康复训练,一套下来,常常手酸得抬不起来。可到了晚上,他仍不能睡个安稳觉,每晚至少起来3次,为妻子换“尿不湿”。如今,在xx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意识有所反应,每天还能倚靠拐杖走几步。但不少村民认为,他妻子要彻底“醒”过来,这条路会很艰辛,且很长。“她已经有意识了,还怕什么!”xx信心满满。

守护村民不忘初心

xx介绍,村委会每年组织全村65岁以上老人先后两次到他诊所进行集中健康体检,他为全村180多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每妻子睡了,诊所没有病患时,我就要悄悄地背着药箱出去一会儿。”xx说,白天除了日常坐诊,也会“偷”着时间外出随诊那些行动不便或年纪偏大的老人。xx的难和坚持,当地干群有目共睹。

每天,等妻子睡着后,xx都会抽空整理药房,方便村民拿药。

2016年,xx被列为当地的精准帮扶对象。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悬壶济世的初心未曾受瘫妻的干扰,光顾诊所的村民又多了起来。xx说,两年时间,日日夜夜很长,奉献却觉得很短。不过,他的实际行动已得到当地党员干部纷纷点赞。他的两个儿子,更是把父亲视为行事做人的精神引领。如今,两鬓渐白的xx,依旧坚持着妻子的康复路,但又时时盼望早日把诊所搬回村部,带着悬壶济世之梦,继续守护着一方村民的安康。1987年,20岁的xx抱着悬壶济世的理想,在老家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由此走上了济世救人的道路。

一边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一边是依赖自己的村民,在他看来,都是他这辈子要用心守护的人。

【篇三】

xx,男,51岁,大专文化,执业医师,中共党员,xx市河东区汤河镇前踅庄村人,现任汤河镇前踅庄村卫生所所长。30多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区、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一、热爱本职工作,扎根基层热情为群众服务。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想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他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作为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他的卫生所里他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有时免费治疗。例如:前踅庄村民徐洪良在干建筑时,由于龙卷风从高空中摔下来,造成高度截瘫,他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经常到他家为其免费治疗。他的行为使其家人深受感动,并含着眼泪说:“洪良这命就活在天武手里,要不早就完了。”他的卫生所每年为病人减免费用达10000元左右。还有一次,邻村一位老年病人到他的诊所看病,当时是外人送来的,由于病情重

必须输液治疗,又无家人陪护,天武忙上忙下为其治疗,输完液时已接近晚上11点了,天武用独轮车把患者送到家中,患者家属感动的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当别人问其原因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干好”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周围村庄的群众对他是佩服的。

二、积极参与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2009年我区开始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充分认识到这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好办法。他积极响应,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在他的发动和带领下,前踅庄、后踅庄、沟崖三个村的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其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在镇卫生院的支持下,他个人投资50余万元新建了48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在区里开始推行新型合作医疗时,这本来就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xx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村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使村民认识到合作医疗的好处,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三、遵纪守法,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同时,为辖区内3000余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儿童免疫600余人次,他还负责所辖区的预防保健工作,这项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农村家长对打预防针认识不足,儿童预防接种率不到60%,针对这种情况他定期入户,用活生生的实例向家长宣讲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漫天飞雪,他都坚持入户通知,按时到镇卫生院接种疫苗,从不疏漏。由于他把这项工作当作了神圣的使命,换来的是儿童一类疫苗及时预防接种率达到100%以上,并圆满完成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30多年来共接诊病人五十万人次,。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辖区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

合主管部门、村委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测血糖,心电图,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经常开展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他跑遍了辖区内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五、与时俱进,自我提升。xx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积极参加各级医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难题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格。

古人云:“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xx同志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以他崇

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他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自担任卫生所长以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卫生所曾多次被区、镇卫生系统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同志而自豪,以xx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群众的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新时代的篇章。

【篇四】

行医32个春秋,出诊近5万次,行程13万余公里,从未向村民收过一分钱出诊费和交通费;

厚厚的几千张处方单上,小病、常见病没有一张诊费超过50元;

即使自己病重,听到村民一声呼唤,也毅然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翻山越岭直奔等待他救治的村民……

从xx县城南行70公里,象鼻山下、坳背河畔,韩坊乡梅街村流传着许许多多乡村医生xx的故事。这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乡村医生,从医32年,只为一句“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不离不弃”的承诺,用一份执著的坚守,走遍了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守护着每一位村民的健康,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和医者的神圣使命。近日,记者走进梅街村,聆听这名乡村医生行医路上的动人故事。

不懈学习,好医术赢得好口碑

5月16日午后,记者来到韩坊乡梅街村卫生所,听说xx去出诊了,便寻着足迹跟了过去。雨后的太阳懒懒地照射着田间地头,初夏的小山村绿意葱茏,充满着清新的呼吸感,忽然一阵躁动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迎面而来的便是骑着摩托车的xx。原来他出诊时接到电话,说有一位发热患者正在村卫生所等待诊治,所以待病人病情平稳后,便骑着摩托车匆匆赶回村卫生所。

在村卫生所,患者林振泉正在焦急等待,满头大汗的xx顾不上喝一口水,便开始为他诊治。林振泉说,在梅街村,没有人不知道xx,他医术好、开药便宜、见效快,村民们有什么不舒服,都习惯到他这里看病,一般的常见病几天就能解决问题。

以前的梅街村,居民分散、交通不便、医疗水平落后,村民们缺医少药,一点小病都可能久治不愈。1982年,背起药箱那天起,xx便立志要改变这种情况,并承诺,只要村民需要,他便不离不弃。从此,小山村里便多了一个背着药箱的身影,不知疲倦地来回穿梭。

xx知道,没有良好的医术,治病救人就无从说起,因此他时刻不忘“充电”,坚持学习各方面中西医治疗知识。如今,xx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非常娴熟,对部分疑难杂症也有自己独到的治疗“秘方”。

上世纪80年代,村民黄若钱正值中年,因患重病被一家三级医院宣告治疗无望。其家属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xx。经过xx的精心治疗,一个月后,黄若钱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并看着儿子娶上媳妇、盖上房子、抱上孙子。“如果没有黄医生,我恐怕早在30多年前就不在人世了。”现已当上曾祖父的黄若钱,至今仍经常提起那段难忘的经历。32年来,靠着过硬的医术,xx救治了许多如黄若钱一样的危重病人,在四邻八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哪家没有个夜半得急病的事,有黄医生在,我们就觉得安心,因为他医术好、信得过,所以我们不怕生病。”前不久,因高血压引发心律不齐得到及时救治的村民朱端钢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不顾安危,念疾苦处处施仁心

梅街村的村民都知道,不管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哪怕自己正生病,只要病人有需要,xx都会立即赶到。他的妻子温水秀对记者说:“他去出诊,从不顾及个人安危,好几次都吓得我一身冷汗。”xx却说:“这是我的职责,我能早到一分钟,就可以多争取一分钟的时间,为病人缓解痛苦。”

1987年夏天,xx到坳背组出诊后返回村卫生所。当时,因连降大雨,通往村卫生所的两座木桥都被水冲走。想到还有几位病人在等待他诊治,来到河边的xx便不顾危险,头顶药箱,走下齐腰深的水中强行过河。当时水深浪疾,突然大水冲来一根横木,将xx冲出几十米开外。xx一度陷入绝望,所幸他水性好,靠岸边的树枝抵抗疾流,几经艰险最终过了河。回到家中时,xx的雨衣雨裤全被冲走了,只剩下宝贵的药箱。温水秀看着全身湿透的丈夫,心中一阵酸楚。

xx自身多年患有胆管结石。2005年的一个冬天,xx胆管结石梗塞并发胆绞痛、寒战,发热至40.5摄氏度,正在输液时,接到下旺组村民陈光亮的电话,说他妻子在家突然晕倒,希望xx出诊救治。尽管家人极力反对,xx却执意要出诊,懂他的妻子只得含着眼泪为其拔掉才输到一半的点滴,目送着虚弱的他骑上摩托车渐行渐远……待他出诊回来时,xx连下摩托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家人才紧急将他送至医院进行手术。

手术持续了6个多小时,出院时主治医生特别嘱咐他要休息半年以上,因为在胆管内留有t型引流管,需每天冲管、定期更换引流袋,至半年后才可拔出,如中途脱落就意味着要再次手术重新放置。此时的xx,从70公斤瘦到了50公斤,连走路都困难,然而就在回家的当晚,已有村民在卫生所等他看病。本着医者的职责,xx坚持咬紧牙关给病人诊治、输液。

在那半年时间里,xx是一个非常不配合的患者,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强忍病痛,冒着引流管脱落的风险,背着药箱来回穿梭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村民减轻痛苦。

“虽然自己是个病人,但在病人面前,我不能表现出胆怯和痛苦,因为我是医生啊,如果医生都不坚强,又怎么能让病人安心治疗?”xx这话说得轻松,却让身旁的妻子温水秀听得眼泪汪汪,或许只有她才了解其中的艰辛与苦楚。

不多花钱,小处方守护贫苦人

彭金秀,就诊费9.7元;

彭关东,就诊费9.26元……

翻看着xx近年来所开的厚厚的处方单,记者发现,他给小病、常见病患者所开的处方,竟然没有一张价格超过50元。

“村里的人过日子都不容易,所以能省的,我都尽量为他们省钱。这30多年,除了部分大病、重病患者,我的处方单大部分药费不超过10元,加上门诊统筹的9元,看一次病也就十多元钱。”xx说。32年来,xx给人看病,哪怕是骑着摩托车赶几个小时的山路,他也从未收过出诊费和交通费。

“有一次我妻子大半夜胃疼,黄医生出诊到我家,打了针又忙了几小时,他只收了5元钱,我都非常过意不去,但他就是不会多收。”村民廖四晶表示,在黄医生这里看病,从来不用担心多花钱。

32年来,xx已记不清为贫困患者垫付了多少医药费。20年前,临村的特困户老朱不但小病小痛无钱医治,而且一家老小连饭都吃不饱,只能在xx的卫生所赊账看病。xx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深表同情,主动免除了老朱一家几年的全部医药欠费。xx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哪能什么都为了钱,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也许医生的职责,能使xx心中装下千千万万个患者,却难以装下自己的亲人。每逢万家团圆的日子,父母妻儿都在殷切期盼着xx的归来,而他却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32年来,xx不是在给患者看病就是在出诊的路上,几乎没有吃过一个完整的年夜饭,他的奔波,在不断兑现着当初的承诺,也温暖着乡亲们的心。

【篇五】

在赣鄱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他们组成了xx省农村卫生事业网的基础。他们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乡村医生。赣州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的xx,就是他们中的一位。40年来,xx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乐于助人的崇高品德,赢得了各界称赞,被誉为“最美乡村医生”。

从小天资聪慧22岁弃文从医

“曾医生,你又来了,快进门坐坐!”“最近身体还好吗?还犯过头晕吗?”4月2日,xx又背着医药箱来到村里几位老人家出诊。一路上,老乡们不停地和他打招呼,xx则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

xx1952年出生于东山坝镇小源村。他天资聪慧,读书成绩好,一直读到了1972年高中毕业。由于特殊原因,xx没能上大学。作为当时村中少有的高中生,他先后在村中学当过老师,在产生大队当过报道员。

1974年的一天,大队一位同志突然肚子痛的厉害,被送到卫生所。当时仅有的医生出诊去了,所有人不知所措。幸好这位同志最后得到了医治,并无大碍。

这件事对xx的触动很大,那刻起,他决定弃文从医。xx先是在宁都卫校学习了一年,然后在县医院和镇卫生院进修学习。1975年起,他在东山坝镇小源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一干就是40年。

3岁女童溺水曾医生奇迹救活

乡村医生,与城里的医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大部分时间需要出诊。曾天保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得出诊几次,“深夜里一个电话打来需要出诊是经常的事儿”xx的出诊经历了走路——自行车——摩托车时期,虽然现在有时候会开车出诊,但在40年的白大褂生涯中,绝大多数时间是走路。

从医40年时间里,xx用精湛的医术,为村民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也挽救过即将逝去的生命。1985年元宵节这天,xx在家摆酒席。这时一位村民跑来说他家3岁小孩掉池塘里了,已经不行了。他立马飞奔到现场,“当时看到女孩脸色青紫”xx回忆,小孩已经没有呼吸,用听诊器也听不到心跳。

出于医生的职业使命,xx没有放弃,他不断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女孩奇迹般地活了过来。xx说,当时太激动了,这件事令他更加义无反顾地走救死扶伤这条道路。

深夜接到急诊电话往返八九公里出诊

xx虽然是小源村的医生,但是随着名声越来越大,经常会有邻村请他去问诊。200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11点多钟,邻村寨下村一男子急匆匆来请xx去看看他4岁高烧不退的孩子。背上药箱,拿上手电,xx步行三、四公里小路,又走了二三里山路。

耗时两个小时,xx终于走到了病人家里,诊断孩子只是病毒性感冒。看完病后,已是凌晨2点多钟,xx只好在该村民家打个盹,凌晨6点又赶回村卫生所。这一次出诊,他只收取了6元钱医疗费。

集市日擒扒手为修路拉赞助

xx在村里人的心目中,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还是一位热心肠的大好人。平时“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2008年的一个集市日,一位村民的400多元现金被偷了,xx闻讯后,一口气跑到还未开动的班车上抓住了小偷,并扭送到派出所。

同年,小源村浇筑小源至大布村级公路,资金缺口达20多万元。他和村干部们花了30多天时间赴厦门、深圳、广州等地,拉回赞助18多万元。除车费及住宿费外,他没领过任何报酬。

有纠纷喊天宝人人竖起大拇指

在村里,无论是村民之间,还是邻里、夫妻、兄弟间吵架打架,xx都会主动去做调解,并尽最大努力解决。现在村里无论哪里有纠纷,连小孩子都会说“快去喊天宝来!”每年他义务调解的纠纷都有二、三十起。

鉴于他在村中的威望与人缘,镇党委曾想发展他成为村干部,被他婉言拒绝了。xx认为,如果当了村干部,做这些事就是“应该的”,也就没人顺意他的调解了。

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如今,在赣州一提起乡村医生xx,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所在的小源村卫生所被评为全县“十佳村卫生所”,他本人先后获得县、市、省级优秀乡村医生。2005年更是获得我国乡村医生最高荣誉——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篇六】

xx,女,1978年4月出生,40岁。1996年毕业于xx卫校,1997年参加工作,2002年至2006年在xx大学进行系统学习,05年参加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又多次参加县镇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工作20多年来,xx同志在工作中救死扶伤、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行医宗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她的行医追求。她对事业怀着满腔的热忱,有着执着的追求,对农民怀着慈善之心,她谦虛谨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扎根乡村,一心扑在为乡村农民防病治病、宣传普及卫生知识上,为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健康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xx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她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医疗技术日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甚至还吸引了不少邻村邻乡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xx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去年三月份振兴街一名45岁的女患者,因腹痛卧床三天,家属找到杨医生,她亲自来到患者家中诊查,询问病史,发现患者高烧已达40度,阑尾点压痛明显,痛苦面容,杨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手术,她一面安慰病人,一面陪病人家属上县人民医院就医,将患患者送到人民医院,经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立即手术,xx同志始终不离患者左右,直至患者手术完毕转危为安方才离去,这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

深入宣传,新型农合暖民心

20多年来,xx紧密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大力宣传诸如地方病预防、计划免疫、妇幼卫生保健、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等医学卫生科普知识,取得了较好成绩。2007年元月,临沭县决定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振兴街卫生室被确定为镇定点医疗机构。xx同志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下村入户宣传动员,细心讲解农合政策,让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深入人心。振兴街村民高萍,因家庭困难,经杨医生3次动员,到3月底才加入农合。7月份高萍因子官不规则出血半年,经诊断为严重贫血、泌尿系感染、子官肌瘤。在市中心医院需里交1万多元钱。由于经济十分困难,无钱治疗,回家求杨医生治疗。杨医生耐心细致的分析病情后,又亲自把病人送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直陪到手术结束。经20天住院治疗病愈出院,由农合办结算医疗费,患者家里只花了3880元钱,该病人及家人十分高兴,逢人就说这得感谢农合好政策,还得感谢杨医生动员我们加入合作医疗,使我们省了6千多元钱。此事过后,广大村民强烈感受到党和政府三农政策的温暖。党和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出台后,一些农民怕受骗上当,迟迟不参加,xx同志亲自到振兴街4个区宣传,把新老合作医疗筹资、报帐等情况整理成文字对比材料印发给大家,上门看病每到一户宣传一户,有村民思想仍不通的,她承诺先为其垫付参合款,等想通了再把款付给她,通过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宣传合作医疗政策,2007年她所在的振兴街参合率达84%,2008年她所在的振兴街2000多村民参合率达99%。另一方面她视病人为亲人,十多年来经她诊治康复者难以计数,这当中90%以上都是农民。她们说:杨医生不仅医术高、态度好、而且收费便宜,我们信任。

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促规范

xx同志自担任振兴街卫生室所长以来,认真遵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强化管理,力求规范。不仅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村卫生室管理制度》、《村卫生室工作制度》等公示上墙。同时,专门设立疫苗接种室。20多年来,振兴街卫生室的各种人口资料、计划免疫资料、卫生室工作资料表册建立完整,填写认真,存放整齐;振兴街“四苗”、“流脑”、“乙脑”等疫苗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当地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她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为此,她付出极大心血,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栏,登门入户等方式进行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一次次举例子打比方,唤起人民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在2009年甲型h1n1肆虐全球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她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甲型h1n1防治工作中,嗓子说哑了,身体变瘦了但她无怨无悔,为振兴街村民的健康尽出我一份绵薄之力。

恪守医德,防伪拒礼正行风

xx同志从业以来,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自觉遵纪守法、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坚决抵制各种假、冒、伪、劣药品,从未在无证人员和私人手中购买药品器材。曾经有一私人药贩找到杨医生,请求她购买他的药品,并许诺给以百分之二十的高额回扣,可遭到杨医生的严辞拒绝。杨医生深深的知道,假、冒、伪、劣药品及器材对患者和自己将意意味着什么,有可能引发出一场严重的医疗事故,甚至将无辜的生命推向死亡,将自己从医的理想追求及家庭前途毁于一旦。所以,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是杨医生的一贯原则。同时,她还严格执行物价政策规定的医疗价格和药品价格,从不私自抬高。在治疗效果同等的前提下,也总是开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她认真学习有关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明确自己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和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医疗、用药安全。她常说:“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的最大幸福。”她就是这种永远将病人放在第一位,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好医生。因此她抵制假、冒、伪、劣药品,拒收礼品,坚持优秀的医德医风,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就是这样,20多年来,xx同志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如既往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认真搞好各项社会卫生工作、任劳任怨、无私无悔,以做一名乡村医生为荣,以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在群众中树立了美好圣洁的乡村医生形象。xx医生的出色业绩不仅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肯定。2009年在她领导的卫生室在年终评比中获得较好名次,在公共卫生事业中,也多次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表彰鼓励。特别是在市政府督导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时,王晓嫚副市长对该卫生室的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作为一名乡村医生,xx同志决心继续努力,再接再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在乡村医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再攀高峰。

xx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她二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之安康,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无私奉献一腔热血。

推荐访问:最美 乡村 事迹材料 医生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