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族中学两基工作汇报(初级中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时间:2022-05-20 10:40: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民族中学“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校的“两基”工作自1997年通过省人民政府评估验收以来,在镇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对云南“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将我校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成立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科学指导,扎实落实“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对云南“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2、“两基”迎国检工作内容及重点:“两基”迎国检主要根据新《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永仁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省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永政通[2010]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两基”的巩固提高,我们主要以农村学生的入学和巩固为重点,特别加强对永兴和中和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生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3、组织领导及负责分工:组长:王宏波  副组长:王云祥 华德法  成员:左光琼、陈丽云、欧定英、肖朝海、王强、孙永松、殷恒、善德勇。由华德法老师具体负责两基表册及相关的日常事务工作,各处室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全力协助、配合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二、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制定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分项落实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25日 —— 3月15日 )。学校成立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迎检工作方案,分析全校迎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明确迎检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难点。组织召开学校各部门迎检工作的动员和培训会议。  

2、实施阶段( 2010年3月16日 —— 3月30日 )。学校根据迎检指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作好资料收集整理、登记造册,认真进行自查,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至上级主管部门。  

3、自查阶段( 2010年4月1日 —— 4月15日 )。学校根据迎检指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在全体师生中宣传“国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自查,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至上级主管部门。  

4、完善阶段( 4月16日 —— 4月30日 )。学校根据前一阶段开展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各种表册。  

5、整改阶段( 5月1日 ——5月31)。学校根据督导检查情况进一步抓好整改工作,特别是档案资料的完善以及新学期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校园环境的整治等,完成资料归类、档案装盒,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6、迎检阶段( 6月1日 —— 6月30日 )。接受省政府对我校的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检查指导工作。  

三、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摸清实底,严格按“两基”国检标准开展各项迎检工作。  

(一)、校情基本概况  

民族中学建于1984年,地处县城东郊永武高速公路入口处,是隶属于永定镇的一所一级三等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  76705平方米 ,建筑面积  9431平方米 ,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41人,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基本够用、无危房和能满足现有学生数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2009年9月永兴、中和两所中学并入我校后,入学率为99.8%;辍学率0.58%。毕业率为100%。  

2、师资水平:(1)、我校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有专任教师74人。(2)、专任教师74人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8人,学历符合规定要求的比例为100%。(3)、校级领导岗位培训合格,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1)、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431平方米,生均7.6平方米,校园校舍面积达标。(2)、建有一类实验室,教学仪器配备基本达到相应标准,实验开出率为97.5%。(3)建有远程教育资源卫星地面接收站,文体卫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现有学生数的教学需要。  

4、教育经费:(1)、学校做到了无乱收费,无乱收滥支现象。(2)、教职工工资实行了“全县统管、按时发放、银行“直达”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能足额发放。(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四、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2009年,我校在全县率先推行了杜郎口模式课堂教学改革,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我校历年来办学思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重点以体育、英语作为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并开展多种文体竞赛活动,均收到较好成效。另外,分年级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如篮球赛、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朗读比赛、英语口语竞赛、歌咏比赛、书画展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投资2万多元举办“五四”文艺演出、冬季运动会。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让学生在校能留得住,学得好。  

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说课、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 、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加强课堂教学考评考核。每月由教务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素质评估、学生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民族中学量化管理制度》、《民族中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民族中学教职工考勤制度》、《民族中学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族中学评优方案》、《民族中学年度考核办法》、《民族中学财务管理制度》、《民族中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民族中学学生管理细则》、《民族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民族中学放假留校学生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三)认真做好控掇工作,落实“两基”任务。   

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实行七年级入学通知书制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含残疾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学校积极配合永定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困难问题,组织师生开展帮扶活动,2009年度全校学生享受生活补助828人,每生750.00元,合计30.30万元;“1+1”结对救助12人,平均每生150.00元,合计1800.00元;享受寒窗助学5人,每生300.00元,合计1500.00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212套。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我校13—15周岁适龄儿童辍学率为0.5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8%。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领导班子始终意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关键是教师,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因而我校从建校起便大抓教师继续教育,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外,还采取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学校从工作开始启动便拟定了较详尽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培训小组、考核小组等组织机构,各个小组以方案和各组的计划为依据进行了有序、有效的工作。所有参训的教师遵照学校继续教育方案拟定自己各年度的学习计划和达标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业余自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作好了有力保障。   

2、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支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适时地推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即用几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在本校是教育教学骨干,在全县是学科带头人的业务能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使年轻教师培养一年能适应实际工作,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名师”,(即: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在全校乃至全县的某一学科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顺利完成师资的新老更替,并以“名师”为龙头,推进全校的教研教改,使全体教师不但实现从思想上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且实现在能力上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3、抓师德修养,树师表形象。学校采取教师自学、集中组织的学习形式,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如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未成年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教师遵纪守法的意识,使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治教。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业务自修。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在工作之余参加函授、三沟通、自考等学习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合格学历达100%。  

(五)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拔款,社会各方面的捐资及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万元投入学校的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县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校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新征土地80亩,推土14万方,教学楼、男女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园主道路、大门、田径场两端绿化工程已在建设当中。通过这些项目工程的实施,学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经过几年的努力,生均校舍面积达到 7.6平方米 ;图书室藏书量达18048册,生均14.54册;有运动场、篮球场,师生活动场所;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  

五、取得的成绩及并校后“两基”迎国检存在的困难: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跃居全县榜首。近三年学生毕业率为100%,非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率逐年上升。   

但是,2009年9月并校后,我校“两基”迎国检存在以下困难:   

1.各种“两基”表册核对难度加大,需要得到并校后的各个乡镇中心小学表册员的大力协助。  

2.安全事故隐患大增。学校无围墙、大门,受校外人员欺负和搔扰的几率加大,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3.教师工作量增加。由于受编制限制,不能配备专职的学校管理人员、保安等,只能从教职工中挑选合适的人员来管理学生。这样就造成了每位专任教师的课时量都全部有所增加,很多教师都是一身兼多职,大多数老师的工作量都是原来的两倍以上。  

4.教学设备短缺。一是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数量的教学需求,原来中和、永兴两所中学的计算机设备未分给我校,加之原来我校的计算机又损坏了一部分,所以现在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基本不能正常开展。二是现有的篮球场、运动场及体育器材也不能满足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三是图书、实验器材及课桌椅的配备也不能满足现有学生数量的教学需求。  

5.没有医务室和校医。鉴于民族中学目前的规模,至少要配备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并配备基本的医疗器材设备及药品。  

6.建设资金和教学设备短缺,基础设施有待快速完善。  

目前,一是学校无图书室,实验室紧缺,不能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是实验器材、图书配备远远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要达到验收指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急需解决学生实验教室。按照规划,学校拟建科技实验楼一幢,含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教室各4间,准备室各4间,计算机教室5间,控制室3间,但目前没有项目资金,不能开工建设,势必影响到今年9月份的并校后学校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总结过去,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全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实施的不断深入,民族中学作为全县最大的初中教育片区,其办学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民族中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今,面对机遇,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挑战,我们充满信心。有各级县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怀和支持,有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我们坚信,民族中学能在废墟中崛起,能在关爱中兴旺,更能在机遇与挑战中腾飞!  

   

民族中学      

 2010年4月18日   

推荐访问:工作汇报 两基 县民 初级中学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