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实践

时间:2022-05-20 19:1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试点和推广,大学生村官出现了职能不清等问题,限制了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凤阳县的重点调查,从政府、大学生村官和政策执行环境3方面探讨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构建长效机制建言献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政策;合作社
 
    大学生村官,是指1999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层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鼓励大学生当村官,正是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提供新农村建设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是开拓就业新思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截至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更将达到611万人,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将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三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社会和谐。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待于农民成分的优化,大学生到农村发展正是迎合这一要求,短期看它为农村工作带来新鲜气息,长期看它是城乡结合走向一体化的“粘合剂”。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概况现状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雏形是1995年江苏省丰县实行的“雏鹰工程”,2005年中央发文开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8年,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随着当前金融危机持续扩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展缓慢,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凸显,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由凤阳县委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开展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组织在校学生利用寒暑假服务农村;2006年6月,凤阳县出台《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凤发[2006]13号),正式施行大学生村官政策。2008年,根据中央《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精神,安徽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聘大学生村官。凤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并且是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较早的地区,对其大学生村官政策及实践进行探讨,具有积极意义。
 
    (一)工作概况
 
    凤阳县确立了创业示范、带动发展的策略,把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大学生村官用“五个一”指导思想(一村一品、建一个特色农产品基地、牵头建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联系一个龙头企业、示范带领一批农民致富)开展工作。目前创业多以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大学生村官示范种植,农民自愿参与,村官从服务农户出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帮助农民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遇困难。为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活动,县政府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工作要求,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业模式: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大学生村官示范创业;广泛筹措创业资金;构建专业合作组织。
 
    (二)管理制度
 
    1、“村官”奖酬机制。被正式聘用为“名誉科技副主任”的大学生,工资由县财政全额供给,月薪在1000元以上,聘期内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由县财政和个人共同负担;在任职所在村带头创业的享受凤阳县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凡正式聘用且年度考核合格的村官,其配偶符合招聘条件的,可直接聘为村官。3年期满考核合格的,再次择业被该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录用的,在村任职的工作年限计入工龄。今后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将留出适当比例,优先录用到村任职3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2、资金支持机制。大学生村官除通过合作社筹集资金,还可向银行贷款,凤阳县每年也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贴息和免息贷款。2007年5月,安徽南翔集团捐赠300万元设立了“凤阳县新农村建设青年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凤阳农村创业。2008年,县政府设立凤阳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无息提供给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项目使用。
 
    3、考勤监督机制。为确保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县政府建立了考勤监督机制:大学生村官需填写工作日志,政府不定期进行突击抽查。考虑到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地点不稳定,工作绩效仍是考核的关键。
 
    4、“村官”退出机制。鉴于大学生本身流动性较强,县政府在对村官的去留上,充分尊重个人意愿,采取以事业留人的宽松政策。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方面
 
    1、选聘机制不完善。大学生村官考试偏重于大学毕业生政治素质的考查,在专业方面考虑得不够全面。如在凤阳县2007年招聘的50名村官中,只有1人专业与农学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2、激励机制不明朗。政府在财政、政策配套机制和社会保障方面尚不健全。工资待遇较低,薪资激励作用较差。另外,再次就业缺乏保障,多数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将面临再次就业,由于缺乏相应的“流动”的保障,往往合同期满后就业困窘。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
 
    1、专业与需求不对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学生村官为新型农业生产提供必要技术支持,但是很多村官知识储备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不符,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2、行为短期性较明显。部分大学生村官初衷实为增加基层工作经验,为考公务员和考研等增加砝码。加上对乡村环境的失望,对待遇偏低的不满,导致当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多是应对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目前凤阳县2006、2007年招入的69名村官中仅37人在岗,流失率达46.5%。政府在村官选聘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村官行为短期性造成行政成本较大,不利于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真正目的。
 
    (三)政策执行环境方面
 
    1、创业示范处境艰难。凤阳县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就是科技兴农、创业示范,然而大学生村官创业尚在初期,带动村民的想法较难实现:首先,多数村官成绩不明显,经济效益不突出,甚至有些村官创业处境艰难;其次,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村官政策有误解,甚至以为是领导的政绩工程;再次,农民习惯于风险较小的小农经济生产,对合作社多持观望态度,也有农民寄希望于政府给与适当补贴后再加入专业合作社。
 
    2、资金筹措机制欠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来源有:合作社、自家积蓄、银行贷款、他人投资等,虽然资金来源渠道较广泛,但相对于日益壮大的村官队伍和日益增大的创业资金需求则显匮乏。资金互助社是大学生村官为解决筹资问题选择的融资模式,由因建立时间较短,会员较少,资金来源不稳定,集资能力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村官创业后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途径
 
    2008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结合凤阳县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践情况,本文重点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机制的成功构建建言献策。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培养机制,加强高校农村合作。选聘环节上提高对专业的要求,重点招聘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此外,安徽科技学院与凤阳县政府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也值得借鉴。这种合作模式既拉近了农民与科技的距离,又为大学生提供了投身实践、接受教育、服务基层的成长渠道,能够使大学生熟悉农村的工作环境,进而更好地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2、明晰退出途径,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制定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如考核合格的可以续聘;表现优秀的可纳入镇乡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在镇乡干部队伍出现自然减员空岗时,公开选拔优先补入。在农业税全免之后,基层组织工作职能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可以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期满村官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同时要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扩大招录比例,增加村官期满分流的路径。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大学生村官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当村官作为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当村官的现实意义不止于暂时就业,而在于开创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农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交通与信息比较闭塞,大学生村官应该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尤其是受挫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轻言放弃。
 
    2、增强实践能力。大学生村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农村工作经验,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投身创业实践,随着村官工作的深入,大学生村官应逐渐融入农村,发挥自身特长,如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更好地服务一方。
 
    (三)政策执行环境方面
 
    1、组建大学生村官团队,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单个的大学生村官能力有限,加强村官间的互助合作有利于村官力量的发挥,区域内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组建村官团队,平时具体负责某一个村,但在区域内,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承担其他村的相关事务,这样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乡镇村或区域村的形成,一旦取得成效更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2、促进合作社发展,打造农产品品牌。合作社承担着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合作社的外部管理者——政府需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首先,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创建自主的农产品品牌,并协助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其次,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过程,维护品牌的公信度,促进品牌做大做强。最后,政府需从宏观上把握合作社发展状况,整合区域内合作社的发展,既要避免创业产品项目雷同,防止无效竞争;又要注意合作社之间产品的搭配组合,以打造某一系列农产品品牌为目标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占据市场,增加收入。
 
    3、扶持资金互助社,创新投资模式。资金是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政府应该在贷款优惠政策外加大直接的财政投资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其次,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如和蔬菜经济人合作,解决资金短缺、新品种引进和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农民收入有限,单个的合作社参加农户少,资金规模较小。大学生村官应当积极寻求各专业合作社的组团合作,一方面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合作社的筹资力量以及协调地区差异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加对其他农户及对企业和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当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已初显成效,要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要为其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使其“下的来,待的住”外,更需要从具体实践入手,扶持示范创业大学生村官的支农计划,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干得好”,最终实现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跃高.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J].农村工作通讯,2008(10).
    2、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3).
    3、李包庚,黄斌,魏娜.“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青年探索,2007(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村官 新农村 视角 实践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