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2021-06-30 09:44:44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卷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卷

适用版本:华师大版

考查范围:八年级历史上册1—2单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

A.远离毒品 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 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 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 热爱和平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了

4、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述事件体现这一点

的是 (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19世纪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法国 B、日本C、俄国 D、英国

6、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D.③④⑤①②

7、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

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

10、光绪皇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驾驶下图军舰撞向敌

舰的民族英雄: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11、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

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清政府被推翻后D.新中国成立后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

配不正确的是 (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3、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戊戌政变

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 、共产党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6、 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

A.李鸿章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7、如果给下列图片拟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

图1“师夷长技”图2 变法图强图3 孙中山 图4 陈独秀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社会生活的变化D.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

的事件是 (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19、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20、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的是以下哪位人物(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21题4分、22题7分、23题5分、24题8分、25题6分,

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4分)

材料一 “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货”指什么?“人”指谁?(1分)

(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谁?“此事”指何事?(1分)

(3)材料二表现了“本大臣”的什么态度?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

推荐访问:试卷 月考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