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7 15:40: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关于政府工作的几点思考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xxx   

  当前,我们的社会存在四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底层的民众不得不违法来降低生存成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层政府组织在老百姓心里的位置和威信降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更多、结更难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地方区域的创新发展体系中,有一个乘除法:当政府创新能力强的时候,它对于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具有乘法效应,能扩大区域的创新能量,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当政府创新能力弱的时候,对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除法效应,将会抑制区域的创新能量,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与社会如何才能协调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双增倍进"?政府转变职能与部门依法行政如何落实?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在这里我从政府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谈点个人看法:  

   

  一、要确立政府工作指导思想:贯彻好"一个落实",做到"三个坚持"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政府工作"五个更加"、"四个坚持"的基本思路。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原则: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结合自治州的实际,我认为必须要贯彻好"一个落实",做到"三个坚持"。  

  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社会、城乡与区域、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出现了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扣"科学、跨越、质量、和谐"四大主题,实现"好、快、高、惠"四个目标。 "科学发展"要体现一个"好"字。"好",就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必须以放眼百年的长远眼光,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切实把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来运作。"跨越发展"要体现一个"快"字。"快",就是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聚集区为平台,以开放为动力,用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科学谋划,强力推进,提速赶超,晋位升级。要实现"快"字,就要求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国际、国内和周边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因素,大胆开发,奋力进取。"发展质量"要体现一个"高"字。"高",就是经济发展的运行质量和效益要高。发展质量不仅要体现到高效平稳、健康协调的宏观经济指标上,更要落实到实现群众高质量生产生活、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环境质量等具体工作中。"和谐发展"要体现一个"惠"字。"惠",就是要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就湘西州而言,发展空间不容乐观,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建设受市场和环境政策影响较大,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投入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选择,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把发展工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竞争点。  

  ㈡坚持加快体制改革与创新。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在诸多矛盾中,一个最根本的矛盾就是我们体制机制上的矛盾。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我们还存在着求生存与求发展的矛盾、投入少与投入需要量大的矛盾、投资效益与财政金融政策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就体制上看,制度学认为,政府行为主要追求三种效率:一是组织效率,二是职能效率,三是政治效率。要达到这三种效率,就要求大部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制要实现"四个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就创新上看,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首先提出来的比较完整的关于创新的概念,包含了三个层次:创造、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都属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把创新的意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质上,创新也是我们党历来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结我们xxx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如果能把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普遍性与特殊性紧密结合起来,依靠改革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㈢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困难与制约因素很多,如自我强化机制使东西差距难以缩小,产业梯度使西部很难受益,偏远的地理区位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工业发展,资源卖得越多越贫困的"资源的诅咒"现象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只有坚持"工业兴县"不动摇,统筹富民与强县的目标,坚持农业产业化不动摇,统筹三次产业发展,坚持城镇化不动摇,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统筹对内对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协调发展。  

  ㈣坚持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从经济社会角度上讲,我们xxx还存在着"四个滞后"、"四大瓶颈"和"四个不对称"的问题。四个滞后--公共财政滞后于公共产品的需求(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进步滞后于生产方式的进步、城市管理经营体制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要求(有城无市);四大瓶颈--交通、电力、资金、土地等四个因素的制约;四个不对称--农业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不对称、规划与城市化不对称、投资率与储蓄率不对称、创业率与就业率不对称。从民生问题上讲,有移民、三农"、涉法涉诉、企业改制后劳动及社会保障、城镇拆迁安置、就业等六大焦点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也影响了干群关系。政府工作,就是要抓紧解决这些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抓工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抓体制和管理改革,抓社会事业和抓政府自身建设,来破解难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要明确政府工作基本思路:工业兴县,用工业经济统领经济工作全局;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  

  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产业互动、城乡共融的关键环节,发展工业就能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群众就业,就能让城乡居民致富;从生产要素看,劳动者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涵盖政府全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与时惧进的先进执政理念,所以在我们的政府工作中,要大力倡导"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论成绩、以招商引资论本领"的理念和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㈠用工业经济统领经济工作全局。新型工业化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二是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理念来抓工业,三是速度与质量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在工作思路上,要增强"三力",创新政策基础。一是增强承载力。工业园区都要在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建设专业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区的要求做好分区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业率。二是增强吸引力。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进一步优化环境,使"硬件更硬、软件更优",以低门槛、低成本、高回报的环境增强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增强鉴别力。通过树立市场的筛选意识,形成产业的鉴别机制,对环保型、高科技、高回报、高税收、产业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要大力引进。  

  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三抓",做好工业文章。第一,突出抓项目。项目建设上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重大工业项目,一手抓中小企业项目。大项目主要是靠向上争取和向外引进,中小企业则更多是靠启动本地的民间资本。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都需要我们努力争取,规范管理,大力扶持。招商引资是实现工业突破的最重要抓手,政府要聚合更多的人力,拿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企业要贯彻落实"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和自我创业"的创新战略,来共同完成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第二,突出抓园区。要按照"整合、集聚、提升"的要求,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产业发展定位方面,要建立资源产业特色园区;公共要素建设方面,要尽快完善园区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要解决电力和交通问题,尽快建立行政干部住厂制度,落实好限期办结的制度措施,争取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相对封闭的实体。第三,突出抓改制。企业的改革要立足于发展和稳定,建立健全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和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通过破、卖、转、并、股、租等形式,实行企业股份化和民营化,实现资产和职工身份的转换,以确保干部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债权人的理解配合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在工作措施上,要坚持"三化",实现创新发展。要坚持以工业化"化"农业,全面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城市化"化"农村,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坚持以市场化"化"农民,不断增强农民创业致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工业总量扩张、工业产业升级、工业行业整合、工业品牌打造和工业人才培养,实现工业经济大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创新发展。  

  ㈡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为民之心、服务之能、发展之术和用人之道是政绩观的"四要素"。埋头苦干、谋求发展是衡量政绩的核心内容;一心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政绩的最终标准;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是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克已奉公、严守清廉是实现政绩的坚强保障。  

  从干部的层面上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英国学者帕金森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调查研究发现,当管理者感到力不从心时,往往会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低的人当助手,而不是让位给比自己能干的人或找一个能干者来协助自己。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用科学辩证的"五论"思想为指导,来识人用人。即用"两点论"的观点正确分析干部。选拔干部不在于其有没有缺点,而在于其思想行为的性质和程度,是否超过了"度",要观其大节,不能求全责备。用"联系论"的观点正确评价干部。干部的优缺点只有在具体环境、具体工作中才能正确鉴别,所以对干部的使用不能简单绝对,要用其所长,各得其所。用"发展论"的观点正确看待干部。要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使每个同志都一直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用"系统论"的观点正确认识干部。要慧眼识才,唯才是举,反对重才轻德的所谓"能人观"和重德轻才的"好人观"。用"实践论"的观点正确识别干部。在选拔使用上不能偏听偏信,要善纳群言,注重公论,把话语权力交给群众,不简单地将"胆大"视为"大胆"来取人用人。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最大的财富,干部是资源的资源,要把最强的干部放在项目上,把最活的干部放在招商引资上,把最精的干部放在企业上,把最好的干部放在后勤服务上。  

  从民众的角度上讲,以人为本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自身工作还存在着不适应、不深入、不到位、不扎实等问题。"不适应"主要指行政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不适应、自身素质和环境的不适应;"不深入"是指作风不深入、政务公开不深入;"不到位"是指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不扎实"是指制度和工作部署落实得不扎实,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处理得不扎实。  

  政府行政工作如何具体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我认为,要从善待权力、不把权力当福利做起。要真正做到不在群众头上发号施令,时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处处把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只有真正符合"以人为本"要求的工作成绩,才是真正造福一方的政府政绩。  

  从领导的层次上讲,以人为本是检验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许多官员的豪言壮语。如何造福?不同的衡量标杆会产生不同的检验结果。要由绩的名实看"品"。"官品"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实事求是,是求真务实、踏实正派的,还是漂浮不实、沽名钓誉的,可以从其政绩的名与实上得到了解和把握。要由绩的显隐看"志"。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一方面应孜孜以求于政绩,另一方面又要淡泊于政绩的显隐。要由绩的平奇看"谋"。好的领导干部能见人之所末见,有很好的洞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决策力,以及综合谋断力。要由绩的张力看"能"。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是衡量干部能否开创性工作、扭转性工作和提高性工作的重要依据。要由绩的完缺看"器"。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的主要不同点就是领导干部面前的工作不是一步棋,而是一盘棋,整体工作处于较高水平,无单项工作处于后进状态。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创新业,少谋人多谋事,要创大业,想干也会干,要创优业,敢争先勇进位。  

   

  三、要全面履行政府工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该干什么?政府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行政执行机关,依法负责对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行政管理。总体来说,应该做好两个中心工作。  

  一是公正。现阶段应该尽快"让绝大多数公民都能享受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应该渐进地"让绝大多数公民真正享有宪法赋予的言论、选举、讨论决定公共事务的自由"。  

  二是调控。现阶段需要政府调控的主要是"产业政策"、"金融环境"、"国有资产管理"、"国土矿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另外,还需要政府调控的是"社会道德",政府调控"社会道德",不用领导一遍遍讲大道理,不用到处挂条幅、上镜头,只需要发现社会的"良心",宣扬社会的"良心"即可。政府职能定位总的原则是:市场够得着并能规范的,由市场去调节;市场失灵却又事关百姓利益的,政府承担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完整准确地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  

  ㈠健全经济调节职能。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和收支平衡。龙山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要发展经济就要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进工业总量和质量的整体突破,就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近些年,龙山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这都是政府狠抓经济工作所获得的褒奖。  

  ㈡加强市场监管职能。政府要努力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监管有二条核心,一条叫"公平竞争",一条叫"诚实守信"。市场监管不到位,就会发生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害人事件。"工业兴县、环境活县"的发展战略,旨在提升总量,优化环境,集聚人气。如果政府不诚信,威信则下降,企业不诚信,经营无法开展,个人不诚信,难以立足社会。所以我们必须把"诚信"塑造成为龙山的城市形象,长期坚持全面开放,坚持打造"诚信龙山"的发展战略。  

  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凸显。政府要逐步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律和法规,加强城乡基层社区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管理职能履行到位。  

  ㈣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工作的产品是服务,服务就是要为各个市场竞争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公共服务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承担的非赢利性,二是企业和个人无力承担的特殊性。因此,公共服务职能必须由政府担当起来。政府要努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并逐步推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我们要率先探索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的新途径,比如拍卖乡村和城市道路的管理权、清扫权、冠名权,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工业、城镇、农业产业化建设,成立城建投资公司、土地储备中心、路桥公司、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等机构,使公共事业建设和国有资产实现市场化运作。  

   

  四、要改进政府工作方式方法: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实践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出现转机的时候;越是外部影响增大的时候,也越是蕴藏着机遇的时候;越是容易拉开差距的时候,越是社会矛盾较多的时候,更越是考验领导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清晰的思路、实干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政府开展工作的方法多样,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这几年我们龙山县城市变靓了,社会事业进步了,干部群众得实惠了,这是我们历届书记县长带领我们共同努力、大家团结奋斗的结果。当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矛盾、财政收支矛盾、农民增收矛盾、政府转型矛盾等等。我认为,为民办实事总体上要把握好二条原则:一要"量力而行",在物质层面,要把实事办好。比如,政府财力能安排多少,群众能承担多少,对上项目争取多少;二要"尽力而为",在精神层面,要把好事办实。比如,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有多大,上下同心合力有多大,方方面面积极性调动有多高,上级政策、精神支持程度有多深。  

  ㈠优先办好人民群众急想急盼的实事。重点完善社会救助、稳定、就业、就读、疫病防疫、安全等六大保障体系建设。一定要在体系建设上做文章,把体系建设好;要在具体的项目上做文章,体系建设必须落实到实事上;要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上做文章,以解决群众急想急盼关系群众基本生活起居的问题为工作重点。今后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些实事看似小,实则大,关乎民心向背,应该优先考虑。  

  ㈡着重办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急切的实事。归纳起来要突出抓好"八大"基础工程。一是通达工程,实现铁路、高速、高等级和乡村道路联网;二是信息网络工程,实现电视、电信、计算机三大信息应用系统的互通;三是电网工程,突出抓好城网和农网改造后的并联;四是组团供水工程,城乡供水系统建设,必须互通;五是"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对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染环境防治力度,必须坚持"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六是绿化美化工程,坚持把"绿化美化"当作产业来办,当作项目来抓,当作企业来管,当作实体来运作;七是功能设施工程,建设一批新的功能性设施;八是文明创建工程,在城乡广大群众中倡导"不违反交通规则,不乱丢垃圾杂物,不乱倒污水,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不踩踏草坪,不乱贴乱画,不插队抢座,不说脏话粗话,不大声喧哗嬉闹"的"十不"文明公约,做到一言一行讲文明,做人做事讲诚信。   

  ㈢适度超前办好关系长期长远的实事。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对发展中的龙山极为重要。要围绕山地、矿产、水能、旅游四大资源,做强水果、烟叶、百合、食品、冶金、建材、药材、劳务等八大产业项目;争取财政资金、招商引资、国债资金、专业项目资金、银行贷款、亚行、日元项目、民间资金等八大资金,建设以交通、能源、城建、水利四大投入为主体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必须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五、要永葆政府工作前进动力:用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持续前行的工作热情  

  "发展的差距就是思想解放的差距,也就是改革创新的差距"。一个干部想不想创新,取决于这个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个单位敢不敢改革,取决于这个单位"一把手"有没有勇气和胆略;一个领导能不能面对矛盾,取决于这个领导有没有攻坚克难的智慧和能力。改革要冒风险,稳定要付成本,发展要付代价;自我革命是革既得利益的命,也革自己的命;是利益再调整,权力再分配。近年来,我们龙山实施改革,其成效印证了只有走得早、走得快,才能走得好。从改革目的看,要努力改变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局面,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从改革内容看,不仅经济体制要改革,政治、文化体制也要配套改革;从改革手段看,不仅要讲效率,更要问公平,改革必须代表大多数人利益,尤其是照顾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从改革重点看,不仅是政府改企业,更是政府改自己。那么,如何改革创新?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   

  ㈠解决一个矛盾。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们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的矛盾。公共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提供公共产品是要花钱的,所以要有公共财政作支撑。我为什么要把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之间的矛盾说成是主要矛盾呢?就是要把与公众需求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财政职能转变与政府的职能转变联系起来思考研究。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建立诚信财政、效益财政、公共财政。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公共财政新体系这样"一个目标",提高财政实力和财政创新力"两种能力",推进财政体制、财政投融资体系和财政预算"三大改革",加强财政收支、国有资本金、政府债务和财政监督"四项管理";就是要把财政、政府的主要职能、主要财力集中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上来;就是要使我们各级干部重视公共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使用,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㈡搞好两个服务。一是要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总是向环境好的区域流动和富集。过去市场主体的竞争是权力和关系的竞争,缺乏公平。而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政府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公平,来为市场经济服务。另外,政府还要运用统一的税收、价格、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来缓解收入的差距,要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来实现社会公平。宏观政策上,要像英国一样靠征收暴利税和遗产税来调节贫富差距;微观政策上,要靠财政管理这个杠杆,在政策改革上做文章,在增收节支下工夫,在消赤减债和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上实现公平。二是要为人民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什么要提出以人为本呢?从"和谐"两个字来分析,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口",加起来是一个"和"字,意思是人生下来就有嘴,有了嘴就要吃饭。人人有饭吃就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谐"是什么呢?左边一个"言"字,右边一个"皆"字,就是说人人要有讲话的权力,这是民主政治的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和民主政治的问题,维护了老百姓物质上和政治上的正当合法权利,社会就和谐了。  

  简单地从字面上分析,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因此,所谓的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相互协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从县城这个层面看,社会是否和谐,政治上主要是看干群关系是否融洽,经济上主要看是否协调发展,利益上主要看贫富差距是否悬殊,社会上主要看是否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前提在发展,核心在利益,重点在建设,关键在基层,力量在群众。  

  和谐的基础是稳定与平安。按照数学和力学的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定性。那么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点在什么地方呢?我想,自有阶级以来,官、民、财三点,应该就是社会的三个点。在社会这个三角形中,民为顶点,官、财分别为底线的两点。在这三点中,民为根本,官为主体,财为附属。无民便无一切,官得民而为,财得民而发,民得财而富。要想保住官,必须保住民;保住了民,也就自然保住了财。  

  总之,政府要搞好这两个服务,必须要彻底解决"自我束缚"和"互相束缚"的问题。例如,政府要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我认为只要做到这三条:一是热情、真诚,二是该办的事尽快办,三是不能办的事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企业就会心存感激。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发展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的竞争,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高潮、没有低潮,只有旺季、没有淡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要在这些方面下足功夫,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㈢创新三个理念。政府要创新三个理念。第一个理念是,"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我一直注意对浙江的调查研究,发现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国家投入少、陆地资源少的省份。但为什么它的经济发展现在走在全国前列?为什么浙江人们平均拥有的财富领先全国水平?为什么社会很稳定?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是因为浙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民本经济的格局。什么是民本经济呢?民本经济就是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以民为本,让老百姓自己来创造财富,这样的经济才有内在的动力与活力。如果大家都靠国家来创造财富,然后由国家分配,那是肯定行不通的。所以要千方百计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让百姓自觉创业致富。  

  但目前,政府的职能发挥上却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本来应该是企业干的事情,政府去干了;政府本来应该当裁判员,结果却当了运动员;政府本来应该有很多服务功能,但是却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和创造财富主体的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清醒认识到企业和老百姓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个理念是"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大家都可以干,这个理念非常重要。过去,凡是企业、老百姓要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经过政府审批,不批准就不能干。这种理念缺乏创新空间。你要搞技术创新,但审批的人往往不懂技术;你要搞管理创新,但审批的人不懂管理。到底要鼓励创新还是限制创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非禁即入"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公共设施、基础领域,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进入。现在的苏州很不简单,一个地级市,前后三任市委书记被提拔为省长,有人说苏州是省长的摇蓝。不过苏州也确实有牛气的资本,以全国0.9‰的国土面积(8488平方公里)和4.5‰的人口(584万),创造了全国2.4%的生产总值、2.5%的财政收入和7.7%的利用外资总额,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居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工业总产值居第二,仅次于上海。我想,苏州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除了地利之外,苏州人特别是各级领导者超前的思想应该是关键。"非禁即入"的理念深入人心,就能为创新提供空间,就能抓住乡镇企业发展、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一次次重大的机遇。  

  第三个理念是依法行政。政府只能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不能做违法法律规定的事情,这就是依法行政。政府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才可能成为有限的政府。党委现在是常委分工负责制,直接对"一把手"负责;政府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要直接对法律负责。违反法律规定的,政府就不能干,政府的必须活动限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凡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政府绝能不干预;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政府绝能不干预;凡是社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的,政府绝不能干预。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要遵循这个理念。  

   

  六 、要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六型"政府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适者生存"的原则对政府同样实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力争多学一点,法律意识浓一点,责任心强一点,民本观念重一点,自身清廉一点,效率效益高一点,要全力打造"六型"政府。  

  ㈠提高学习力,打造学习型政府。当前,我们面临着"知识恐慌"、"能力恐慌"与"本领恐慌",对政府工作和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的"一把手"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竞争的胜利者,必定是学习的高手、思维的高手、创新的高手;未来社会的成功者,将是那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90%。有专家考证,18世纪,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是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读几本书,就可以管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也能用一辈子。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据调查发现,现在一些干部在学习问题上认识没有到位,存在逃避学习、抵制学习、拒绝学习的倾向。当有了这种心态以后,心理上、思想上就已经落后了。学习永无止境,昨天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会电脑的人,那么,明天的文盲是什么样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在基层调研时常听到基层的同志发议论,某某领导懂经济,某某领导不懂经济。那么怎样才算懂经济呢?老百姓看的当然是实惠,领导同志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大家肯定认为你不懂经济。但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懂不懂经济,就是要看你是否了解基本的经济理论,能不能运用这些理论按经济规律办事,驾驭经济工作。  

  我这里给大家推荐最基本的、最管用的经济理论---三个假定、三个原理和三个方法。现代经济学体系就是根据这三个假定、三个原理、三个方法构造起来的。从经济人假定出发,根据利益最大化原理,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厂商(生产规模)理论;从资源有限的假定出发,根据供求原理,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市场价格理论;从保护个人产权假定出发,根据等价交换原理,运用帕累托标准方法,就形成了按要素分配理论。这些假定、原理、方法,不仅适应微观经济分析,而且适应宏观经济分析。经济生活千变万化,而经济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它,决策制定者就都具有了看家的本领。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一定要爱学习,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  

  ㈡依法履职责,打造法治型政府。《行政许可法》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级政府必须严格遵守,依法行政,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履职。它要求我们,凡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政策,我们都要不折不扣地去落实;凡是为老百姓办的实事,都要尽心尽力去办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是行政程序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已在4月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规定》共十章180条,内容涵盖行政程序的原则、行政主体、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裁决、行政调解、行政应急、行政听证、行政公开、行政监督、行政问责等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了管辖、协助、回避、公开、听证、教示、说明理由、证据、时效、阅览卷宗等一系列行政程序制度。其作用,一是不让百姓到处"拜码头"。这部规章在规范政府行为方面最核心的内容可概括为八个字:公开、参与、效率、问责。"公开"是政府行政行为要公开,不能搞暗箱操作;"参与"是让群众广泛参与政府的管理,政府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效率"是行政机关办事要讲效率,不能推诿扯皮,拖拉草率,不能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问责"是不按规矩办事就要被追究责任。二是体现了法制的"有限责任"。《规定》与以往的规章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规范政府自身行为的一部规章。要求我们,一要规范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决策行为,创新政府工作流程和行政决策机制;二要扩大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创新政府行政方式;三要推进行政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四要提高行政效能,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五要整合与优化配置行政职权,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方法。  

  ㈢铁肩担道义,打造责任型政府。据调查分析,就在当前群众上访特别是群众集访所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要求不过分,80%以上是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可以加以解决的,80%以上问题的背后都牵扯到我们自己的干部。但是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不要动不动就将问题归结于体制,不要动不动就将矛盾推向党委政府,不要动不动就将责任推给"一把手",也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无端地同无辜的人联系在一起。一句话,要负责!讲权利必须要讲责任,讲责任必须要讲自己,讲自己必须要讲行动。负责任就是要勇于承挑重担,要敢于做出牺牲,要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要对人民极端热忱和忠诚。还要把问责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问责是履责的保证,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的一代、创业的一代、打基础的一代,也是需要冒风险、需要作奉献的一代。假如遇到问题都绕道,碰到困难都回避,不敢正视矛盾,解决矛盾,就是责任心的缺失。我们一定要有"苦干三五年、拼搏三五载、造福三五代"的境界,要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生活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在政府工作,担负一定职务,为人民服务,这是荣誉,是地位,更是一种责任。主观上,每个公务员都要对国家和法律无限忠诚,对公务无比勤勉;客观上,政府有责任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要积极回应公众的批评、建议,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守信,对百姓、对客商、对社会诺成必兑,践诺践行。要敢于为创新担风险,勇于为发展尽责任,甘于为基层作奉献。  

  ㈣提倡"走亲戚",打造为民型政府。我自己出身农村,在农口工作了五年,在乡镇工作十年,在政府工作了十二年。这些年,我一直跟农村打交道,也跟所有的单位打过交道,特别是当常务副县长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对我们的赞扬反而少了?为什么整个社会前进了,群众的意见反而更多了?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听到群众的诤言反而少了?为什么交通便捷了,我们离群众反而更远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有人作过这样的描述:上世纪80年代前是鱼水关系,2000年前是油水关系,而现在的干部和群众是火水关系。老百姓的感慨是:50、60年代同床睡过觉;70、80年代下田摸得到脚;90年代听得到音;2000年以后就只能看得到像了……可见,现在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是多么远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有些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脱离了群众。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书记处的领导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下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来走亲戚的",感动了在场所有老乡。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也要大力提倡"走亲戚"的精神,要抽点时间常到工人、农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家中坐一坐,那怕你解决不了什么大事,听听他们的唠叨,也是一种心情!要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诲,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富裕群众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决策的"第一依据",把群众的意愿作为衡量工作好坏、判断是非功过的"第一标准"。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家宝总理和赶往灾区的登机部队领导说道:"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为此,我在这里提倡,大家要做到"三个不忘"和"三个比较"。我们要不忘自己出身农家,不忘是组织把我们培养成干部,不忘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理想信念上要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要和英模人物比,生活待遇上要和困难群众比。  

  ㈤两袖舞清风,打造廉洁型政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勤政廉政干事业,要求把"既勤政又廉政,既干事又干净"作为党的干部最基本的为官之道。那么,我们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要有骨气。"人"字两笔,一撇一捺,结构简单,却合理地相互支撑。世上有三种人:良心被狗吃了的人,良心没被狗吃的人,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范仲淹说,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就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在"正"、"严"、"真"、"新"、"简"、"勤"、"实"、"和"八个字上下功夫。  

  第二要学会做事。做事要做好事,做实事,做老百姓希望做的事。要进一步激发全体同志"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防出事、能共事、不坏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党工作,创造不朽业绩。  

  第三要学会做官。做官就要敢于负责。王跃文说过,"凡是拿钱买来的官,必定贪得无厌;凡是当孙子讨来的官,必然欺压百姓。"这几乎已成了规律。我想,做官,还是看重那份使命和责任,看淡个人的得失才好。还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清白做官。要善于把握大局,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把握分寸,善于把握小节,善于把握人生。要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去寻找快乐,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㈥创新评判力,打造绩效型政府。怎样评判政府工作是否有绩效?在没有法律法规性的评价体系之前,主要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评判:  

  1、看发展的协调度,从客观结果评判。总的来说,必须按照科学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