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总复习(总资料一份试卷,答案,知识点分析)

时间:2021-06-29 10:51:42 教学资源 浏览次数:

篇一:最全最新的毛邓三 毛邓三复习资料大全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文化结合,使之得以生长和繁荣。

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2. 怎样认识和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是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要求。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坚持“四个文明”(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全面发展,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3. 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的思想路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同样地,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4. 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重大贡献?

一、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阐释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的角度,系统的阐释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者党性纯不纯的高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次讲话中,求真务实被提到了辨证唯物主意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动力,领导,对象,性质,前途)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主主义的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8.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发展来巩固和加强. 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及竞争的加剧需要党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 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重要经验. 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关系到政权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它在推动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先进生产力。

10.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 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现实状况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

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12.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覆盖全面,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建设领域全面,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发展阶段的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

在发展要求的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发展。

在发展特性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谋求的是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发展转型。

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又是实现发展目标的现实实践。 小康社会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应该是“和而不同”。

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3. 改革开放的目的、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十七大报告) 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4.如何正确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宏观调控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更有力、更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5.如何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放在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考虑)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所必要的。

16.什么是公有制经济?怎样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还要有质的提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是多样化的,任何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17.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题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题地位的最终体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前进。 物质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直接原因是目前人们的思想认识觉悟水平还没有把劳动当成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把它当成谋生的手段。

18.如何理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必需遵循的一大原则。这是由他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因为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简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新兴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基本上就是要在新时代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适应国际科技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部署。 是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我国再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可以承受经济发展压力。

20.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政权组成的结构来看,参加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还有民主资产阶级。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明确地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方面的联系。

21.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最根本要求,是党以邓、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以发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国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重要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3.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主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含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个方面相互联系。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理论意义:

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现实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好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党的基本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5.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目标: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增加,人民生活富足;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社会创造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民建设及使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举措: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含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坚持“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第二,实行“两种制度”,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途径,也是统一后中国国家体制的重要特色。

第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既定方针,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但是不能承诺放弃武力的方式。

第四:高度自治

意义:(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祖国统一的最后完成,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必将得到很大增强。、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形式;将“和平共处”原则的适用范围由国家之间转向一个国家内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可以使我们在本国利用局部的资本主义特区,来促进和加速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构造良好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篇二:毛邓三总复习资料+简约版

2012-4《毛邓三》(03707)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必须掌握常考知识点(整理过程中,可能部分是重复的。以下内容不一定需要完全背诵,看见眼熟也就可以了,一般多看几遍就可以,多选题一样,无需死记硬背。简答、论述部分需要同学们花时间去记忆。加油!相信自己!)

1、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2、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抗日战争时期)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4、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邓小平理论。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10、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1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

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14、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成熟。

1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7、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生活宽裕。

19、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20、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

2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2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该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2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28、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9、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0、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

31、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2、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33、“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3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35、邓小平曾经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36、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37、在当代,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科学技术。

38、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3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经济建设。

40、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点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42、“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在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是:人民生产比较富裕。

4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4、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45、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经济手段。

46、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党的领导 。

4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有法必依。

4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

4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是:执法必严。

5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共同理想。

5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54、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55、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5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战争与革命.

58、党的十六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中国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60、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6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6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宽领域就是:把对外开放扩展到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等众多产业。

63、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分两步走,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6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

6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8、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是:胡锦涛。

69、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70、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71、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72、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7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74、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

75、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7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77、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重视党的:思想建设 。

7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7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80、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8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目的。

83、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84、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85、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流动过程。

86、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

87、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8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8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90、民生之本是:就业。

91、首次宣布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92、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93、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4、在党的七大上,首次被确认为党的领导思想的是:毛泽东思想。

95、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姓“资“姓”社“的问题。

96、阻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97、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9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99、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100、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内涵的是:毛泽东。

101、改革、发展、稳定之中,稳定是:基础。

102、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根本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

10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10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

105、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区别开)

106、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村民自治。

10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主题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10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10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赎买。

111、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2、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提出这一论点的是:邓小平。

113、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应当把立足点放到:依靠自己的力量。 11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15、发展国民经济,放在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农业。

11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1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120、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121、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2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

1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2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2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人阶级。

12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127、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2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体和核心是:经济建设。

1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13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131、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3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生产发展。

13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3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35、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3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

1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139、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140、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1、人民军队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42无产阶级领导的。

143、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是在党的:十三大。

144、邓小平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14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46、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147、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1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

149、解放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二、多选题必须掌握常考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5、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对外开放、对内开放。

6、.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新产生的社会阶层、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1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区分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1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4、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公有制的

篇三:毛邓三概论复习资料 及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 )

A. 党的十四和十五大报告中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主要著作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C. 《邓小平文选》中D.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A.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B.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C.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

D.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

3.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

A.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B. 社会实践

C. 理论创新D. 尊重群众

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 前提条件 B. 主要特征 C. 经济实质 D. 根本任务

5.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 发展生产力B. 提高综合国力

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 实现现代化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经济是( )

A.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劳动者的小私有经济

C. 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私营经济

D. 仍旧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必然联系的经济形式

8.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 )

A. 坚持先进的世界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B.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C.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 弘扬民族精神

9.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

A. 祖国统一 B. 一国两制 C. 一国两府 D. “三通”

10.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A. 军备竞赛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恐怖主义D. 民族宗教矛盾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

A 实事求是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 全国大陆的统一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C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D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D 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15.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16.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

A 诚实守信B 为人民服务

C 拾金不昧D 爱国主义

17.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是 (

A “小康”社会 B “大同”社会

C “和谐”社会 D “太平”社会

18.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

A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B 共识、共生、共荣

C 平等、互利、团结、协作

D 平等、对话、协商、谈判 ) ) ) ) ) )

1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 各民族区域自治B 各民族的平等

C 各民族的团结 D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0.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 ( )

A 放松思想工作

C 脱离群众

二、多项选择题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B. 把握规律性 C. 保持先进性 D. 具有科学

性 E. 富于创造性

2.实现共同富裕是()

A.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E.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3.社会主义初阶段理论是()

A.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基础 B.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C. 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E. 反对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离开社会主义的“左”右倾错误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基本要求是()

A. 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B.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C.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D. 依靠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

E. 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

A. 经济基础不同B. 阶级实质不同

C. 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 宗旨不同

E. 主体不同

6.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有 ( )

A 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 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 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 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 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B 忽视民主 D 组织涣散

7.实行改革开放是 ( )

A 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

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

两者具有共性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 )

A 最高权力机关

B 最高行政机关

C 最高立法机关

D 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 最高领导机关

10.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为人民服务

D 密切联系群众

E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辨析题

1.发展基础产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2.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3.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

段。

5.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四、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3.为什么说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

1.如何理解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五、论述题

1.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为什么在台湾统一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单位:%)


推荐访问:知识点 试卷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