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孩子+家庭+社区+学校”快乐成长计划

时间:2022-05-30 17:4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2013年初,市中区开始在青少年犯罪中引入社区矫正模式,进行社区矫正制度上尝试乏力探索。为此,我作为市中区综治委成员,开展了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和思想道德建调研工作。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面谈,初步了解我区青少年犯罪与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和社区矫正的现状。结合当前共青团参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要求,通过探索性的制度设计,我们提出了“孩子+家庭+社区+学校”快乐成长计划(简称快乐成长计划),进一步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为更好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从源头上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为培养的合格公民,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参考。  

一、市中区青少年犯罪现状  

今年,内江市市中区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2件38人。就犯罪人方面而言 ,集中表现为犯罪低龄化继续发展、具有多次犯罪经历者明显增多、发案前多处于闲散状态;就犯罪行为方面而言 ,主要表现为结伙犯罪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犯罪手段的暴力化倾向进一步加强、暴力犯罪成为最主要的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认知度提高和作案的预谋性增强。  

2011年,全区法院判处未成年犯缓刑的案件7件13人,缓刑未成年犯全部交由社区进行矫正管理和改造。今年5月,全区启动未成年人犯社区矫正了的试点工作,各种相关配套制度和管理程序还有待探索。  

二、调查研究路径  

按照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实际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问卷均采取匿名形式填写,内容涉及到未成年犯生活工作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管理和制度建设,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的知晓率,管理方式、犯罪归因。面对面访谈涉及未成年人家庭成员对犯罪的归因、社区服刑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情况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一)、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1、从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组成来看,社区工作人员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了解率80%,对社区矫正制度知晓詹65%,其他为不知道。  

                                        2、社区矫正存在的不足。基层社区人员不足31%,专业人才缺乏的占35%,居民理解但不支持占15%,硬件和配套设施不足。                    占13%,其他占6% (见图一) 。  

3、对犯罪成因的看法:家长疏于管教占10%,家长管理缺乏35%,       父母文化层次低占、法律知识欠缺36%,社会环境影响(如网络游戏、影视作品)占14%,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5%(见图二)。  

      4、对预防和减少犯罪方法方面。改变家庭教育方法占41%,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占10%,强化网络及网络暴力游戏的管理  21%,增强学生社会(包含社区)公益占28%(见图三)。                           

(二)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1、社区居民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知晓率来看,知道占10%,                   知道或者不清楚占85%;赞成并支持占39%;理解但表示不支持占10%;担心影响社区安全占40%;未作表示的占11%(见图四)。  

      2、对犯罪成因的看法:家庭条件太好,没时间管理10%;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占8%;学校老师管理不到位16%,教育方法缺少43%;网络游戏等23%(见图五)。  

4、对减少犯罪方法方面:加强专业培训家庭教育占32%,学校老师加强管理占21%,加强网吧管理等外部环境占27%,增加法律知识培训20%(见图六)。  

      在问及社区居民如果在社区家庭教育是否愿意参加,大多数社区居民表示愿意参加,当时表示有兴趣但需要考虑时间问题;问及是否如果孩子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大多数居民表示赞成,但对当前公益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表示了需要创新。  

四、未成年犯典型案例分析  

(一)、典型案例概况。  

胡佳(化名),15岁,内江市中区某中学初三学生,母亲机关工作,离异。李昆(化名),15岁,内江市中区某中初三学生,父母,个体商户,小学文化。胡佳和李坤系同班同学。  

1、案件经过:2011年2月下旬至2011年3月下旬,胡佳、李坤等先后结伙实施抢劫作案,具体事实如下:2011年2月某日凌晨,胡佳与李坤在内江某广场将被害人李某等,并持木棍殴打被害人,用随身携带的匕首杀伤被害人何某后,抢走何某一部价值480元的手机及100元现金。2011年3月某日晚,胡佳与李坤在内江谋宾馆殴打被害人,并抢走被害人价值560余元的手机。3、2011年3月某日晚,胡某伙同肖某在内江某公园用到刀威胁被害人,并抢走被害人价值1100余元的一部。4、胡佳与李坤在内江某公园篮球场持刀实施抢劫,并杀伤被害人后抢走一部手机。5、2011年3月某日,,胡佳与李坤伙同同学在内江市某公交车站将被害人拉入巷内实施殴打。在刀威胁欲抢被害人财物时,因被害人呼救,五人逃离现场。6、2011年3月某日,胡佳与李坤伙同社会朋友在某小区网吧外人行道持刀威胁被害人张某(16岁),并殴打方式抢走被害人一部价值760余元的手机。  

案发后,胡某被公安人员抓获,并赔偿了被害人损失,判处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5000元,按规定移交指定社区经行矫正改造。  

2、面对面访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见到了胡佳和李坤母亲,了解其子他们整个成长经历和如何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  

由于胡佳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在性格比较内向,母亲一人要工作养家,又要承担家务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对学习成绩的要求。胡佳上初二后,由于个人意识的萌发、青春期等原因,有了很强的逆反心理,无法与母亲沟通。又是单亲家庭,母亲没有过多注意这一变化,而是简单的否决或是只谈学习,没有更好的沟通;胡某开始厌学,开始结交爱玩、挨打游戏的同学,有时候,放学也不回家;即使回家,吃晚饭后借故出去闲逛或者上网打游戏。这时候,母亲简单想法是,给孩子买后电脑、开通网络,让他在家上网,一是安全,而是自己可以控制。但是,事与愿违,孩子根本不听,更加沉迷于网络,开始学会撒谎,借故学校上课去打网络游戏。母亲除了严声厉责、唠叨外,没有其他办法更好的办法。最后只有任由胡某在外游荡或是打游戏,直到案发。  

李坤从小勤快、喜欢做家务,很有孝心,但是性格怯弱,没有主见。读小学开始,李坤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对学习兴趣不高。父母只有小学文化,主要精力的放在了生意上了,平时主要是母亲与孩子平时交流很多。到了初二,李坤想放弃读书,遭到父母的反对,于是开始夜不归宿,沉迷与玩游戏。经过父母棍棒式教育后,李坤认错很快,就是不改正,隔天又是我行我素。李坤父亲不言言辞,对李坤的管理粗暴,母亲除了吵闹外别无它法。最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李坤,无钱支付完游戏的费用,跟随胡佳等朋友参与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犯罪成因分析。根据对胡佳和李坤母亲的面谈,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从胡佳本人、家庭背景、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认真梳理案例原因:  

(1)、对胡佳个案分析(1)、主观原因方面:胡佳生性内向,单亲家庭,缺少父爱,对父亲的无视自己感到自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2)家庭原因:母亲家庭负担重,无时间和精力管理孩子,更多倾注在孩子吃穿和学习上,缺少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除了家长式权威外,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2、对李坤个案分析:(1) 主观原因方面, 李坤生性怯弱,对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也不理想,自制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或者根本不懂法律。(2)父母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忙于生意,疏于管理,无法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除了母亲跟孩子沟通外,父亲就是简单的棍棒管理。  

    3、社会主要因素。(1)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父母缺少基本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家庭获得教育孩子知识渠道不畅;(2)社区介入居民教育在孩子的问题上,功能逐渐弱化,多数居委会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没有应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孩子、家长、社区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缺少社会性和吸引力,未能真正融入居民生活;(4)由于社会利益多元化,社区的动员功能也在弱化;在基层缺人缺经费的现实状态下,公益活动设计简单,创新力不足,无法起到吸引社区广泛参与,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志愿者组织发育不足,在二线城市基本处于空白。(5)其他因素:主管观部门对部分网吧监管管理缺位;少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宣教味道太浓;(6)由于初三学生分流,导致部分”差生”被学校和老师忽视,疏于管理,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  

五、探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方法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部、司法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国特。结合市中区的试点的试点工作,通过调研,探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途径和方法。  

(一)、目前未成年社区矫正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执行程序的具体可操作性。虽然刑法修正案已经出台,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执行社区矫正的实际执行程序缺乏具体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了在实践中无据可循,社区矫正只是存在为一款法条。  

2、社区矫正经费保障不足。由于在我国当前的司法环境中,很多人甚至包括一部分司法人员对社区矫正的实际作用不乐观,目前我国的社区保障也确实尚未建立经费保障体制,缺乏正常的经费支持。  

3、社区矫正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主体的司法工作人员现阶段基本都是兼职人员,或是由原行政工作人员转岗,只受过短暂突击培训,矫正工作人员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职业化、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普遍缺乏基本的刑事执法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并不具备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素养。  

4、社区矫正的责任主体未明确。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现象明显。就社区矫正本身,出现公安的执法主体、司法的执行主体以及社团的运作并存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街道司法所承担着社区矫正的一线大量工作,但目前法律政策又并没有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相关的执法权。  

(二)、青少年社区矫正机制构建设想  

1、落实矫正经费。由于当前社区矫正经费尚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社区矫正没有经费的保障,矫正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2、提高社区矫正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定期组织专门培训,邀请专家讲解社区矫正理论知识和国内、国际社区矫正的先进经验,提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和实施方案。社区可以依托现有的资源开展特设矫正项目:心理矫正课程计划,动员亲属(尤其是其父母)、朋友也应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加强未成年犯与其他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未成年犯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学习和就业重返社会计划,开展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法律法规课程,同时供职业培训。  

4、加大对未成年犯家庭的救助。将困难未成年犯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未成年犯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积极参加社区矫正。  

5、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依托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法律工作者、教育培新机构参与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  

五、探索“孩子+家庭+社区+学校”快乐成长计划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只是对失足青少年的社会被动救助,是孩子、家庭和社会受损后自我疗伤过程,必定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当前,市中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要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长远的运行考核机制还需要时间。通过我们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主要因素还在家庭教育严重滞后,落后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父母没有及时跟进孩子的成长。我们大多数家庭父母教育方式粗放和简单,更多的是粗暴和让人压抑的唠叨,这样导致孩子与家长沟通交流受阻,而社会提供家庭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渠道少。社区主要精力仅仅在应付上一级的事务性工作,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完全陌生,更谈不上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学校面对升学学压,部分学校法制教育效果打折扣,原有的家访制度越来越来难以执行。要从根本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从源头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探索性提出“学生+家庭+社区+学校”快乐成长计划,将学校的常规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公共文化平台以及社区公益活动纳入整个快乐成长计划,着力培养懂礼守法、尊老爱幼、身心健康和热心公益的合格公民。  

(一)快乐成长计划内容设计  

设计中快乐成长计划核心在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家庭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家庭、社区、学校围绕家庭教育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和活动,发挥各自的职能,并相互协调联动。  

1、家长学习设计。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如何当好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和孩子一起平等有效沟通。这就要建立家长学习机制,增强现代家庭教育意识,革除只重视孩子知识灌输,忽略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落后观念。既要引导家长主动学习,又要通过社会和学校提供及时有效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  

2、社区服务功能设计。学生除了在学校外,更多时间实在社区度过。依托社区图书室,服务中心,“留守学生之家”集中或不定期开展了家庭教育培训,或者开办家庭教育超市,家长可以随到随听,以适应不同群体家长的需求;以专家讲座,职业实践体验、家长圆桌会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以公益活动为主轴,设计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吸引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社区可将人口、法制、国防、文明市民教育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结合起来,互相渗透,联动互动,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共享的优势,开展以亲子教育为重点的家庭教育工作,强化社区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导和阵地作用。  

3、学校教育的功能导向设计。学校的法制教育不能松懈,要承担起孩子的规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程序意识,逐步引导孩子形成法律意识。学校利用智力优势,开办家长学校、“人口学校”、“文化中心”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主动与社区联动,派遣学校辅导员兼职参加社区的家庭教育活动,强化家访这一传统模式。  

4、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设计。有效整合资源,发动志愿者、教育工作者、公益性组织和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计划。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可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策划更具活力和时代特点的项目,可以依托团属、队属报刊、网站,积极争取各类现代传媒的合作,支持、协调各媒体办好家庭教育栏目,增加对家庭教育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的辐射面。  

5、青少年职业规划教育设计。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需要从娃娃抓起,而当前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仍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我们设计了以学校为主体,社区为平台、家庭为辅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中小学要开设以体验职业和实践职业的课程与夏令营等实践计划,社区依托社区就业服务、公益活动、企业见习等载体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家庭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积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工作,认识和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尽早树立职业目标。  

快乐成长计划只是初步的设想和探索。强化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就找抓住教育本职目。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天才和全才,更重要是要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和合格的接班人。以共青团参与加强和创兴社会管理为契机,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和协调机制,动员全社会都来学习家庭教育、支持和参与家庭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为我们祖国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推荐访问:依托 探索 创新 孩子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