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构建与人力资源开发

时间:2022-05-20 17:25:0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摘要: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已关系到企业、地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在和谐社会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了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趋势以及在和谐社会中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口素质;人力资源;开发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开发人力资源,实质上就是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通过教育等有效手段使人力变为人才的过程,也就是尽可能地培养造就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过程,培养、提高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和劳动态度等精神能力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应当处于首位,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社会构建需要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一)和谐社会中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活动的、能够迅速发展的、具有无限潜力的资源。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第一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不仅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短缺,还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实际利用和依托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土地、牧场等是第一资源。在工业社会,煤炭、石油等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为基础,产业发展也将从以人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和以资本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转向以智力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在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占有和支配。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依据对一百多个国家的调查,提出一种新的国民财富观,其国家总体资源比率应是:资本资源占12%,自然资源占24%,而人力资源占64%。表明了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其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超过自然资源,也超过资本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二)开发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开发人力资源,实质上就是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通过教育等有效手段使人力变为人才的过程,也就是尽可能地培养造就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提高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人们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和劳动态度等精神能力的过程。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人才支撑与保障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社会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起点和归属,是强国之路和富国之本。我们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点与终极目标都在于人,必须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配置与管理好人力资源,发挥人才的主体作用,力争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人力资源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要完成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要从整体的视角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有效开发人力资源。21世纪,是以人力资本为依托,以现代科技发展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的智力密集型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较量时代。谁能够有效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因此,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之竞争力。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配置和使用好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仍有1746-2665万人。我国要在2020年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举措。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全民素质、培养专门人才、发展人力资源,为社会的充分就业、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能力的增强、社会管理的高效与和谐奠定人力和智力基础。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把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成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
 
    我国曾经是人口多、底子薄,从自然资源到资本资源都比较匮乏,并且失去了与西方工业文明同步发展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带来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一个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重要的砝码。我们完全可以在共享人类公共财富的基础上建立“知识高地”,形成自己的智力资本优势,从而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强国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意义。人力资源强国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不可缺少的坚实基础;人力资源强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有力支撑;人力资源强国是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振兴、人民富裕安康不可缺少的可靠保障。因此,开发人力资源,造就数以亿计的人才大军,对促进我国的发展,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二、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趋势
 
    现代社会正迈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相比,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将继续,其基本趋势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注重综合素质开发,智商、情商、财商共同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世界经济竞争的激烈,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知识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开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劳动者能不断应用新知识进行劳动。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科学技术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显著区别,就是经济发展直接依靠人力资源开发,而且必须终生开发。由于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开发的持续性,具有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和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这就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建立终身学习理念。而且,劳动者个人劳动能力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劳动,既在劳动中开发,在开发中劳动。同时,劳动者个人不仅要有不断提高的智商,更要求有不断提高的“情商”、“财商”和健康的体魄,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和较强的事业心等。因此,人力资源不能畸形开发,而应是全面地开发,劳动者“智商”、“情商”和“财商”每项素质都应有所提高,即要进行综合素质开发,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水平。
 
    (二)注重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新观念、新知识加速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的知识创新趋势,是指知识创新能力的开发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多适用的人才。因此,劳动者要不断开发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方式也应不断创新,不断改变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形式,而发展高科技产业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低成本、获取和开发最新技术、利用标准方法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优势必须来自于创新,必须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和新流程商品化,转移技术前沿。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管理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要求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开发中,高新技术知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正是这一趋势要求人力资源的文化科学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因为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是掌握高新技术知识的基础。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成为永恒的课题
 
    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在创造的财富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最高。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力资本潜能的无限性,使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据有关研究表明,当劳动者经过一定的努力并适应目前工作岗位后,只要发挥40%左右的能量,就足以保证日常任务的完成。换句话说,组织的人力资源在维持一般状态下只要发挥40%的作用,还有60%的潜能有待开发。组织利用的只是劳动者身上已发现的人力资源,而实际上每个劳动者还有许多隐藏的未知的人力资源;组织利用的只是劳动者现有的人力资源,而实际上劳动者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还可以再生出许多新资源。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不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较低,人力资本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维护现有人力资源不是和谐社会的目的,而开发未知和新生的人力资源,才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目标。维护是有限的,开发是无限的,维护只是保证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开发才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以说,开发人力资源是和谐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课题。
 
    三、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这个关键因素,而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与进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要千方百计的凝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因此,要想建立和谐社会,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改变人,做好人才的创新,这是新时期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确立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新理念
 
    1、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选举良才是“为政之本”。确立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牢固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发展要靠人,发展是为人”,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观念,促进人力资源向无形资产的转化,提高人力资源培养开发目标的全面性;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开发人才、经营人才、服务人才的观念,按市场规律办事,摒弃落后的轻慢人才的陈旧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2、以和谐理念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谐理念的标志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方面。和谐管理思想契合了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本”和人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因而,可以运用和谐管理理论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不管管理者制定了怎样的战略,都必须做到人性化,实行人的和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成为一种富有人情味、使人感觉到温暖、充满内在激励的管理。因此,和谐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人格、价值和贡献,致力于和谐的目标追求。
 
    3、以人为本,把促进发展贯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始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存在,尊重存在的人,重视人的自身资源开发和能力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与人才的相互关系中,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要务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有机统一,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
 
    (二)教育和健康投入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
 
    和谐社会,教育和健康投入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教育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健康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保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公共教育资源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这些领域靠市场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必须在这些方面发挥主要功能,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同时,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诸多环节,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包括政策引导、信息提供、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宏观调控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纠正市场的偏差。政府在提供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平、有效的提供和分配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是有效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保障。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与卫生健康的保障,也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三)促进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
 
    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以短期导向为主,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由于人事活动被认为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需特殊专长的工作,因而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人事管理只属于执行层次的工作,无决策权力可言。因此,必须实现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组织的第一资源,实行人本化的管理,把人才作为“社会人”,它不同于人事管理视人才为“经济人”,它认为,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人才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资源开发、职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角度,前瞻性地注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技术更新、员工心态等,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在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部门在对人才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人格化”管理,注重人才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对人才的控制和约束。更多地为人才提供帮助与咨询,帮助个人在组织中成长与发展。我们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事管理模式,但是这一传统的、被动的、事务化的、缺乏前沿性的劳动力管理模式,随着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和谐社会建立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更高要求,必须逐渐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四)正确把握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等六项原则。和谐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就要以“六个必须坚持原则”为指导,正确把握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基本原则,发挥人力资源开发应有作用。一是坚持充分就业的原则。充分就业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充分就业应该是人力资源供给基本上能够被需求所吸收,既有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基本上获得工作岗位。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结构性失业等现象,并且充分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指一个区间内的就业率。二是要坚持合理使用原则,该原则指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效率。合理使用原则要求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即避免了“大材小用”,又杜绝了“小财大用”,为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创造良好的机遇。三是要坚持效率原则。这里指的是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率,是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既要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人力资源效益,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使人力资源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创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和谐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必须要有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和谐环境,有了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和谐环境,人力资源和谐开发了,又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和谐社会环境包括良好的完善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与人文环境,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释放人才的创造性价值。首先,应该创造公平的、公开的、公正的、可预期的程序化政策制度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其次,应该在群众监督下严格执行各种政策、制度,并严厉惩罚破坏、扭曲各种政策制度的行为主体,营造良好的、有利于人才价值充分发挥的有效机制;最后,应该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融洽人际关系,尊重并真正平等对待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才,认可不同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各自价值,让不同人才认识自身价值,安于岗位奉献。同时还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甄选实绩化、职责岗位化、发展业绩化、管理制度化、利益共同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协同化等的吸引人、保障人、激励人的“人本”机制,真正实现能力本位和业绩本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职能。
 
    总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和谐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国家发展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朝红.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才开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3).
    2、涂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J].福建论坛,2006(5).
    3、高日光,王碧英.人力资源“和谐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6(2).
    4、左邱宇.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
    5、崔朝辉,邱艾超.和谐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对策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社科系。作者为副教授)  

推荐访问:和谐社会 试论 人力资源开发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