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7 17:30:03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青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基本思路,抓主抓重,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商贸流通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贡献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县按照“商贸活县”战略,大力发展大型超市、专卖店及连锁店,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加快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自2006年以来,我县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市场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了富贵陵阳大市场、蓉东大市场、皖南建材大市场等一批管理高效、竞争有序的县内大市场,并完成了改建、扩建工程,目前已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经营,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全县共建设集贸市场21个,其中农贸市场11个、建设专业市场10个。如:皖南建材市场、蓉城小菜市场、文庙百货市场、宝灵观茶叶市场、宝灵观家具市场、宝灵观摩托车市场、南门街一条街家电市场、步行街服装市场、318国道(城区)电瓶车市场、蓉东古玩一条街市场等。先后引进了世纪华联、台客隆、上海嘉联、快乐购、金华联等综合性连锁超市,城乡居民消费欲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西峰山庄、五溪山色等四星级酒店,阳光假日大酒店、九子山宾馆、青阳国际大酒店、银杏商务宾馆等三星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莲花峰生态园、九芙蓉城市广场、熙园大酒店、康元山庄、远洲国际大酒店等大型市场服务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华润苏果、蔬菜批发市场、“放心肉”市场体系建设、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2011年,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25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总数达到141家,其中,日用消费品114家,农资店27家,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格局。家电下乡政策自2008年12月底实施以来,全县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达到81家,累计总销售量达94179件,总销售额约2.46亿元,每万户购买量一直保持全市第一。2011年,全县家电以旧换新备案销售企业7家,共销售产品1422台,总销售额达508.39万元。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流通网络,满足了全县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日趋活跃。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5亿元,较2006年增长138%,年均增长2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5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2亿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区消费结构升级速度明显加快,逐步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热点多集中在住房、教育、文化和娱乐型消费上。农村逐步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过渡,购买力多集中在农资、建材、装饰装潢、通讯电子、家用电器、汽车摩托、服装服饰等领域。 

  3.产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明显增强。2011年,全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占全县GDP的33.2%;商贸流通服务业上缴税金3751万元,占全县税收的16.4%。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稳步提高,商业税收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4.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迅速,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超对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发展。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农家店、家政服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兴起,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服务;配送、代理、租赁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引导世纪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超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新型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行业经营管理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此外,我县不断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成效显著。以五星级酒店、度假村、大型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商贸服务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进一步提升了商贸服务水平和形象,为我县商贸流通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5.出台商贸奖励政策,扶持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2011年,为进一步发挥我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县政府出台了《促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餐饮(住宿)企业发展评比奖励办法》,分别对县内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与当年新纳入限上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奖励。


  二、存在的问题

  1.流通规模总量较小,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但总量规模依然偏小,与周边县区差距较大。商贸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2011年全县尚无年销售过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只有25家。专业市场除农产品、建材市场外,其他市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仅限于县内销售。整体来看,上规模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商贸龙头企业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我县达到重点企业规模标准的仅有1家,为青阳县西峰山庄。此外,百货零售行业经营规模较小,仅台客隆超市零售额能达2000万元以上,限下企业及个体经营仍占较大比重,亟待整合和提高一些经营规模小、层次偏低的行业,特别是我县的建材和家具行业,在限下企业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我县电动车行业销售额也是如此,大部分都在200万-500万元之间,分布散,没有一家能达限额以上。

  2.新型业态发展缓慢,流通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新型业态在我县有所发展,但发展还不够快且规模较小,缺少大型品牌高档百货业态。我县物流配送仅仅处于初级的企业内部配送和单纯的仓储或运输功能上,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尚处于连锁企业内部信息管理起步阶段,网上交易仅现端倪。

  3.骨干专业市场较少,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缺少骨干专业市场,农产品流通、仓储物流配送、大型专业卖场和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商贸流通网点,商业区、专业市场、特色街道不明显,现有商贸流通企业的聚合辐射功能也不够凸显,大多为个体经营,公司制企业较少,难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与现代市场有差距,引导生产、促进经济的作用也较难发挥。

  4.城乡流通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基础薄弱。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滞后于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交易市场建设尚处于提速阶段,交易平台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部分乡镇仍存在以街为市、以路为场或有市无场、有场无序的现象。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少数地方依然存在,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2011年,占全县总人口近70%的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


  三、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商贸流通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较高等优点,对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人口、提高居民收入和方便人民生活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是培育我县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1.加快培育大型骨干商贸企业,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骨干商贸企业,尤其是引进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切实加强青阳商贸业发展的基础和实力,培育新的商贸企业增长点;积极引进星级酒店服务业、大型连锁店、超市等新兴商业模式,高档次建设好南部新城商务圈,推动商业设施提档升级和消费结构转型,努力打造集综合商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消费。               

  2.设置工商管理和税务登记“低门槛”政策,确保商贸企业本土化。一是积极引导在本县有一定规模经营活动的分公司,在本县注册登记为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二是积极引导本县有一定规模的服装、建材、家具及家电等个体工商户,注册为公司经营模式。据调查,前一种情况,其总部都设在外地,在本地大多以个体工商户面貌出现;后一种现象大多是家族企业,一分为几(分店),也都是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目的是规避监管和合理避税。对此,工商管理奈何不了,税收容易跑冒滴漏,统计数据反映不出。建议县政府协调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制定对策,组织市场清理,强化市场监管,改进登记管理方式,积极引导一些上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分公司注册为法人企业,辅助以奖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地统计,才能保障税收征管到位。
  3. 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消费。增加商业用地指标,并享受与工业用地同等的优惠价格。并在用水、电、气等方面对商贸服务业实行优惠政策,使其逐步享受与工业企业同等的待遇。积极引导县内商贸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积极争取项目投资,落实家电下乡、旅游促销等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购买力增长的措施,进一步活跃我县消费市场。   

推荐访问:青阳县 调研报告 流通 情况 商贸